第872章 棉花扩产

第872章 棉花扩产

姆特瓦拉市。

“根据省政府指示,大力提振棉花经济,在未来我们姆特瓦拉要将棉花产量扩充到三倍以上,以响应棉花经济政策大发展,扩大棉花出口规模,减少粮食种植面积,适应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大趋势,为本市发展提供后动力。”

东非的棉花种植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因为国家重点投入不在纺织业领域,在过去只形成了以内罗毕为中心的北方棉区,以布拉瓦约为中心的南方棉区,以及马拉维湖棉花产区,这三大棉花产区占据了东非棉花产量的半壁江山,除此外还有杰济拉,索马里等优质长绒棉产区,和各种依托城市存在的小棉花产区。

而之所以,现在东非政府态度发生转变,大力鼓励棉花种植的直接原因,也是因为德国订单的增加。

德国首相卡普里维的东非之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使东非成为德国工业发展的原材料供应地之一,而在东非能提供的各种原材料供应中,东非的棉花尤其被看中。

德国非常缺棉花,截止到现在,德国已经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纺织业国家,在世界上也能排到第三位,仅次于英,美两国。

在德国直接从事纺织产业的工人达到三十多万,接近四十万人,每十名产业工人中,就有一名从事纺织行业。

在1892年,德国棉纺织业就创下了接近七亿马克的商品,比德国第二大产业煤炭产业,高出百分之三十,比钢铁产业高出百分之四十。

但是,德国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而德国的原棉却几乎全靠进口,在1892年一年,德国就进口了超过七亿磅的棉花,德国没有哪一个工业在关键原材料上像棉纺织工业这样如此依赖进口。

19世纪末,棉花价格持续走高,美国和印度两个全球最大产棉产区越来越多地自己消费棉花是棉花价格增长的根本原因,棉花价格已经翻了一倍。

在美国南北战争以前,美国本土工厂只使用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国产棉花,但是到了19世纪七十年代,这一比例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三左右,到了1892年后又上升到百分之四十多,印度也受益于英国的投资,加上人口增长,棉纺织工业规模不断扩张。

所以德国迫切需要在全世界寻找一处稳定的棉花供应基地,来满足本国棉纺织工业的需求。

在同东非合作之前,德国曾尝试过在其殖民地多哥兰(西非多哥共和国)进行棉花种植,但惨遭失败。

毕竟19世纪的非洲,除了东非和埃及,等北非国家以外,基本没有棉花种植经验。

德国在多哥甚至找不到具有棉花种植经验的丰富劳动力,而德国本土棉花种植规模小,在棉花种植领域和和英,美相比经验不足。

而且德国控制多哥兰才几年时间,对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认知相当缺乏,所以失败是必不可免的。

当然,德国选择多哥兰这个地方进行实验,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多哥兰前世就是非洲棉花种植大国,尤其是其独立后,棉花种植业扩大了七十多倍,其隔壁的贝宁(如今的达荷美王国以及葡萄牙威达殖民地)更是在21世纪成为过非洲第一大棉花种植国。

不过想在几年之内就让多哥兰殖民地成为德国棉花供应基地是不现实的,而且多哥兰殖民地还有一个硬伤,那就是领土狭长,面积小。

比除此外,多哥兰的基础设施几乎为零,选定该地为德国棉花供应基地,势必要大力投资,而多哥兰周边是其他国家殖民地密集区域,投资风险还高。

而德国的其他殖民地,像太平洋岛屿,以及最大的喀麦隆,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区域,并不适合棉花种植。

所以放眼全球,没有比东非更适合作为德国棉花供应基地的地方,本身东非就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等国的主要棉花供应地之一,尤其是优质长绒棉领域,更是垄断两国市场,不从东非拿货,基本上只能高价从英国商人手里收买,而东非被英国制裁的原因,也需要一个出货点,所以大家是各取所需。

“农科院和德国的专家,已经对我们姆特瓦拉的气候和土壤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所以判定姆特瓦拉及周边区域适合棉花生长,加上我们姆特瓦拉沿海的优势,在中央政府授意下,允许我们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业。”

姆特瓦拉一直是东非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是东非最早开发的一批口岸城市,早期更是和达累斯萨拉姆,巴加莫约,坦噶一样,是东非重要的港口。

但是随着东非持续开疆拓土,姆特瓦拉市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新兴港口城市如雨后春笋一样大量出现后。

实际上新符腾堡省境内的三处海港都面临这个压力,在此前新符腾堡省只能抱紧马拉维湖工业区这个大腿,现在德国资本进入,被省政府看做本省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不光是德国资本,奥匈帝国亦是如此,两国现在在东非沿海地区的投资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就以棉花种植业来说,不仅提供订单支持,甚至为了鼓励东非棉花出口,拟定在东非沿海投资一批轧花厂,节约人工成本,提供优质棉花品种,统一棉花生产质量,派出本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科学指导东非棉花种植业。

这对于东非棉花种植业来说都是利好,当然,东非优良的基础设施,也让这些德意志资本看好东非市场。

就比如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基本不需要投入,这一点对于德意志企业而言十分重要,如果在多哥兰种植棉花,以上这些配套设施都需要德意志企业自己来做。

像姆特瓦拉,就有港口和铁路,公路等设施,本身也有一定产业和工业基础,新符腾堡省更是有大量土地资源,即便不改变原有作物种植面积,通过开荒等手段也可以获得大量棉花田。

当然,东非的人力成本也非常重要,虽然需要支付工资成本,但东非效率高啊!

在多哥兰,德国人面临的不仅是当地土著缺乏种植经验,在管理上也是老大难问题,最重要的是当地人居然害怕大型牲畜!

最后这件事确实离谱,毕竟非洲土著大部分,本就非传统农耕文明,就像以前提到,非洲本土的耕牛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和北非地区。

在很多以狩猎采集文明为主流的非洲土著来看,牛这种物种,代表着非洲本土“角马,斑马,犀牛”等类似的暴躁危险品种。

所以综合各种因素,东非都是德意志资本最好的选择,东非移民本身就以农民群体为主,东非又是农业大国,只要操作得当,在东非投资基本上不会像多哥兰那样血本无归。

第116章 鲁道夫噩梦之源第924章 海洋第875章 海军售后第406章 黑色产业链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50章 教育第59章 桑给巴尔宫廷政变第985章 第一大路桥第657章 安哥拉防务第1151章 东非人打过来了!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650章 牛粪经济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59章 南美国家关系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达累斯萨拉姆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826章 德意志人费尔南德斯第640章 工地第495章 准备反攻第266章 罗马二次光复第814章 卷土重来?第837章 台风第475章 出手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827章 种植园改农场第842章 优势互补第843章 《黑(东),德经济合作开发协议》第826章 德意志人费尔南德斯第627章 特别行政市第430章 客人第928章 军队让路第672章 危与机第216章 未来可期第914章 他乡故知第624章 要人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续发展第875章 海军售后第256章 意大利“难民”接收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756章 纺织业危机第54章 美泉宫谈话第808章 尘埃落定第188章 维斯特宫第838章 钢铁“怪物”第655章 茶产业发展状况第177章 放牧第663章 混乱西非第1118章 巴尔干危机第339章 加大投资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1178章 莱茵市弊端第702章 东非的“政治资产”第1089章 最终图谋波斯湾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来访第958章 巴拉圭第379章 黄金叶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1181章 产业冲击第746章 士气可用第1054章 地缘博弈第152章 恢复联络第361章 k001第1185章 速成第120章 热带疾病研究中心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战争的第一枪第483章 新民族第544章 奎河拱水坝第674章 鱼米之乡第903章 莱茵宫第696章 油井第410章 海军问题第967章 奥拓第215章 交涉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228章 留学生第1204章 茶叶市场第693章 再次独立!第1085章 两国交易第685章 人尽其用第101章 招人第374章 热闹的南非第325章 恩德贝莱人的支持者第812章 驱赶葡萄牙人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411章 斐迪南海军学院第527章 东英(印)贸易第899章 东非铝产业第357章 索加第157章 风车磨坊第206章 “收破烂”第987章 经济危机和一五计划第973章 筹备第1114章 抉择第669章 工农联动第9章 接触战第1081章 消耗第164章 肉类第988章 彀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