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罗安达商人

第912章 罗安达商人

“十年赶超新汉堡港,二十年追平姆贝亚,三十年成新达累斯萨拉姆。”

“埋头苦干五十年,建设国际一流都市。”

“西部经济桥头堡,未来东非工业城。”

………

在罗安达的街头,这样的红色标语处处可见,作为东非西海岸的第一大城市,罗安达市在西海岸几座城市中,野心也是最大的。

从地理位置,环境气候,交通条件等任何一点而言,罗安达的条件是不比达累斯萨拉姆市差的,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达累斯萨拉姆市比罗安达开发的历史早了二十多年。

这个时间自然是从两座城市纳入东非统治的时间算起,如果没有这个因素干涉,那罗安达和达累斯萨拉姆的发展水平,哪个更好,还真不好说。

在东非出现之前,达累斯萨拉姆是桑给巴尔苏丹国的主要城市,而罗安达则是葡萄牙安哥拉殖民地的首府,实力上只能算半斤八两。

但是,在东非治理下这么多年,达累斯萨拉姆市早就脱离了“非洲”城市的韵味,即便放在国际社会,达累斯萨拉姆也是能排上号的“大都市”,所以罗安达市的追求在许多人看来难如登天。

毕竟罗安达发展确实不错,但是达累斯萨拉姆市也在进步,达累斯萨拉姆市的目标是纽约,伦敦,巴黎,柏林这些各国最繁荣的城市。

而且罗安达市在东非的发展速度,目前还比不上贝拉市,在本地区内甚至被环境“恶劣”的卡宾达追赶。

看到这些红色激励人心的标语,赫尔不知道为什么内心有一些不适,赫尔是来东非寻找商机的德国商人。

而他的目的地就是罗安达,因为罗安达港落入东非手中后,就成了对西欧输出资源的重要港口,加上罗安达铁路开通,这里的货运量丝毫不比达累斯萨拉姆和蒙巴萨差。

“东非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国家,你们虽然在文化上来源于德意志地区,但是有着自己的特色,这一点区别于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即便是最大移民群体来源的远东帝国也找不到这种特点。”赫尔看着罗安达城市标语对负责接待他的东非人马克西姆这样说道。

“赫尔先生怎么能这么确定?”马克西姆好奇的问道,他很奇怪赫尔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这不仅需要对德国了解,还要对世界各国有所了解。

赫尔摇摇头说道:“或许是我见识浅薄,不过我也去过世界很多地方,从来没见过和东非这样差异如此巨大的国家,就拿德国来说,虽然德国也是大政府主义的国家,但是德国是军事强国,国家管理处处体现军事领域特征,但是我们都知道德国这样做就是为了维护德国的安全,毕竟我们德意志周边群狼环伺。”

“那东非呢?”马克西姆问道。

赫尔深思了一下回答道:“坦率的说在此前我对东非的印象应该是比德国更加铁血的军国主义国家,但是来到这里我发现我错了,即便是安哥拉这种暂时处于落实管控的地区,也看不到太多军队,反而各地都是在大力发展经济的生机景致。”

当然,有一句话赫尔没有说,那就是这种发展就像被鞭子抽着一头牛前进一样,只因为东非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太丧心病狂了,不过不得不说这种手段很有效。

葡萄牙人治下的罗安达,他年轻时也见识过,那时候苏伊士运河尚未开通,所以大多数船只都是要经过这里的。

而东非仅仅接手罗安达五年时间,罗安达的城区面积和人口扩张了数倍之多,而且东非在这里是布置了产业的,所以罗安达放在欧洲国家也算一个比较不错的小城市。

说到这里,赫尔突然想起了些什么,他对马克西姆说道:“这些标语让我想起来了!就是德国以前的征兵标语,只不过两国的内容不一样。”

对此马克西姆说道:“在南非战争之后,东非的外部威胁基本上已经不存在,所以军队扩张自然也就停止,实际上之前东非的军队数量虽然多,但在东非也体现不出来,毕竟东非的国土是德国的十几倍,说实话东非应该和欧洲对比才公平,但是欧洲国家林立,每个国家军队都不少,加起来自然比东非夸张的多,尤其是列强都比东非军队数量多的多。”

欧洲人口集中,加上每个国家面积小,有什么消息在国内很容易传播,就比如征兵这件事,很容易搞得人心惶惶。

如果放在东非就不一样了,东非在东部征兵,其他地区根本就感受不到,除非是铁路沿线的居民才能在战争时期才体会到那种军队调动的压迫感。

“而且,我们东非也是爱好和平的国家,早期确实全民皆兵,但那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想一想以前非洲存在大量土著势力和野生动物,如果当时不采用这种手段,怎么也不可能有今天东非的和平稳定。”

东非的和平稳定,是建立在土著,阿拉伯人,葡萄牙人和英国人尸体上的,当然,全国各地的野生动物也遭受了灭顶之灾。

对此,赫尔就比较羡慕了,他说道:“你们东非的位置太好了,两面是大洋,南部只有一个开普敦,而北部大都是未开化之地,只要国内开发出来,基本上就杜绝了战争的威胁,而德国则地处欧陆腹地,四面皆不太平。”

马克西姆只能安慰道:“这样也造就了德国作为欧洲十字路口的地位,成为欧洲的中心,所以只要德国一直保持强大,这就是优势。”

虽然是东非人,但东非人也是德意志人,所以马克西姆毫不吝啬对德国的夸赞,毕竟要论起来东非社会主文明要还是源于德意志地区,同理如果是奥地利人当前,马克西姆也会这么讲。

德,奥两国都是东非的重要经济合作伙伴,甚至奥地利和东非是明面上的“盟友”,加上东非当前工业发展需要德,奥两国支持,马克西姆也会对赫尔这种人表达一部分“敬意”。

当然,赫尔心里怎么想就不好说了,东非虽然自称德意志国家,但是能不能得到德,奥两国民众的认同,那就要打上疑问号了。

实际上东非非德意志论在德,奥两国很有市场,尤其是在南非战争之前,很多人是干脆直白拒绝东非“德意志人”身份的,毕竟东非在血统上和地理位置上迭加了两层负面因素。

不过,在南非战争之后,这种论调基本上就销声匿迹了,能战胜英国人,那必然只有“德意志人”才能做大。

毕竟法国已经当过一次手下败将,沙俄又是落后野蛮的国家,只有英国能让德国愤青有点兴趣,结果南非战争直接打破了这层滤镜,连东非都打不过,那英国的世界霸权是不是也该易手了。

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达瓦市想法第1145章 机遇第944章 赛尔号起飞第891章 “米”字形铁路第701章 城市化第823章 西海岸开发第891章 “米”字形铁路第521章 申请第511章 输血第522章 列强守门员第856章 最后的准备第9章 接触战第83章 拯救马西米连诺一世第1197章 老天爷赏饭吃第938章 换血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149章 再临南美第1008章 分析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645章 马塔贝莱省工业发展第169章 费舍尔的工作第104章 饮食第860章 克利夫兰总统的纠结第662章 参会人选第980章 大西洋经济区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964章第447章 趣谈第303章 马拉维湖重工业区第8章 普奥联动第1087章 对英国关系解冻第770章 安哥拉遗产继承第580章 达累斯萨拉姆市电缆国营一厂第808章 尘埃落定第897章 远东战争结束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365章 诈骗式移民第445章 蝗灾和乘火打劫第368章 插曲第1114章 抉择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电缆网络第824章 机械化和开荒第395章 耍无赖第679章 比属刚果第883章 全面东非化第488章 情报战第294章 安达手表第1056章 以德国为首第371章 生意第934章 两步沟通第511章 输血第248章 海因里希第871章 “莱茵”市第104章 饮食第915章 西海岸的战略价值第632章 前往欧洲第865章 高原省还在审核……第1078章 海军南美行第937章 战争倒计时第694章 讹诈第257章 双方算计第504章 借人第126章 边境巡逻队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账第928章 军队让路第824章 机械化和开荒第1073章 交通大变局第945章 空军第974章 方队组成第934章 两步沟通第460章 冲突第1060章 积极外交政策第183章 到达第245章 我的总督舅舅第812章 驱赶葡萄牙人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农业发展计划第238章 三把“刀”第563章 热心肠第877章 合作办学第215章 交涉第363章 百万亩橡胶林第986章 农民进城第442章 东非威胁论第584章 黑森铁路设想第608章 会面第958章 巴拉圭第852章 夏威夷第621章 欧亚果篮计划第888章 莱茵市选址第343章 屯田第559章 诬陷第769章 筹码第1061章 无畏舰时代第1101章 东非对波斯尼亚的渗透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续发展第1107章 新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