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章 人手

101大院里,杨青松和钟华站在陆地巡洋舰边上说话,那边放着一堆的年货,全都让他们给驮了回来。

这边李路一家呼啦啦的进来,杨青松赶紧的过去打招呼,又是一阵子热闹。然后,大家都被霸气十足的陆地巡洋舰给吸引住了目光。

刚才还止不住哭的小五老六这会儿也不哭了,盯着“大汽车”看。

李路把回来这段时间做的事情对大家说了一遍,家人们听得云里雾里,但都有同一个强烈的感觉——老李家的日子要红红火火起来了。然而,让他们接受这么巨大的变化,无疑需要时间。

整个下午都热热闹闹的,郭翰威又带了几个人出去然后用自行车一车一车的把年货什么的往家里搬。李路让李耀华和李家华跟着上街,把家具什么的进行了紧急的购置。

李路没想到爹妈回来得怎么突然,什么都没有准备。不过他现在好歹是万元户,市区里的东西想买什么买什么,都不带考虑的。就是苦了李耀华和李家华,背着装满了钞票的挎包,走路都不太敢迈腿。

他们哪里见过这么多钱。

忙活了一通,李路才发现钟华已经走了,没来得及和他聊两句。直觉告诉他,那个庄稼汉不是普通的农民。

晚上一大家子开开心心的吃了年夜饭,李国光多喝了两杯,回忆起了往事。也许是改造终于结束,也许是因为一家人团聚,或者全都有,李国光非常的高兴,哪怕他从一名知识分子沦落为农民。

吃喝到十点,大家都睡下的时候,李路出门找到了杨青松。从杨青松那里了解到了钟华的情况。

了解之后李路吃惊了,一副贫下中农模样的钟华居然是农业大学的学生。

今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开始走出校门,由他们开始,华夏会逐渐走上知识创造财富的道路。二十年后,这些人不是某个领域的学术大牛就是大企业的老总。

小环境上,现在的高校教育实行的是严格的精英教育,现在的人的求学渴望度远超三十年后,大环境上,经济开始滑跑的这个年代,是最容易成就个人事业的时期。

因为穷,因此思变,怎么办,没有可以借鉴的历史,摸索着来,错了重新来,政策放宽,允许你尝试,甚至某些方面没有相关政策限制,你可以放手去干,干出第一桶金来,壮大了自己,往后逐渐走向严格之后,你便不惧风雨。

李路心里有自己的一盘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应该怎么走,他心里有数。他不是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后世的他是执掌上万人乃至于数万职业情报人员的情报官,在拥有了超前记忆之后,他完全可以做到在大方向上不会出现严重的错误和失误。

在村边的机耕道上走着,李路问杨青松,“老二,我的工厂办起来了,缺人,你考虑得怎么样。”

杨青松面露难色,说,“我没问题,早不想干了,只是我爸妈那边……”

屠宰厂是国营单位,好多人托关系都进不去,杨青松凭着回城知青的身份,政策照顾,家里花了钱,好不容易进去。在杨青松的爸妈眼里,李路搞工厂哪里能和国营单位比,那可是铁饭碗。

“你自己拿主意吧。”李路说,“或者再过一段时间。”

在这个问题上,他也没有办法。观念是最难改变的东西,所谓铁饭碗,直到后世依然大有市场,那个东西根深蒂固厉害得很。

市场放开后,供销社首先会被挤得没活路,然后是百货公司,接着就是屠宰厂之类的地方国营企业,都会被那些来势凶猛朝气蓬勃的民营企业扫进历史。

杨青松说,“我尽量说服他们。老三,你要造拖拉机,靠谱吗?光明厂能答应?再说,你是光明厂的职工,厂里估计不能让你造吧?”

这样的疑虑和担忧不止杨青松一个,包括最清楚此时的裴磊也是很不赞成的。光明厂军转民的主打产品是拖拉机,你李路不但是光明厂的职工,还是保卫科副科长,公然挖社会主义墙角的事情,厂里知道了肯定不能让你干。

知道未来走向的李路没有这些担忧,如何历史没有发生重大改变,移交地方之后,光明厂会在三年后陷入经营困境,随即进入苟延残喘阶段,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在国企改制浪潮中被作为陆港市的老大难问题改制,改制失败,最终彻底消亡。那么大一个厂子,衰败起来的速度是让人难以置信的。

拖垮光明厂的因素很复杂,加上退休职工,一万五千多名人员是最沉重的负担。

李路不担心被开除,手里掌握的未来技术是他最大的依仗,而他需要继续留在光明厂,是为长远考虑。

“给不给,光明厂说了不算,政策允许私营企业从事农业机械制造,我就能造。”李路说。

因为地处南方沿海,陆港地区的人们接受市场经济的意识比较强,并且受到三角洲地区的直接影响,杨青松也不是老大粗,高中文化呢。

村里玩得好的小伙伴,按照年龄排行,杨青松是老二,李路是老三,郭翰威年龄最小是老四。

杨青松忍不住问,“上次你没说,你的钱从哪来的,开工厂可要不少钱。”

“卖收音机电视机啊,年前你不还帮着老四卖呢么。”李路说。

杨青松瞪大眼睛说,“后面的老板是你?老四可没说,他说是一个香港老板!”

李路笑道,“那是我交代他的。现在我还是躲在后面的好,厂里知道了肯定会找我麻烦,你也别往外说。”

“那小子嘴巴够严实的,连我都瞒住了。”杨青松说,“对了,你大哥二哥都回来了,他们不是能帮上手吗?”

“他们我有其他安排。再说,我大哥二哥除了种地什么都不会,让他们跟着我爹种地再好不过。”李路说。

杨青松摇头,“种地有什么出息。”

他打心里觉得李路这样会亏待了大哥二哥。

李路不多解释,种地才是最稳固的资金来源,他脑子里有全盘的打算。

忽然有些内急,李路扭头就往村西头的茅坑走,说,“我去拉屎。”

杨青松指着那边的甘蔗林,道,“肥水不流外人田,到地里解决,这我家的甘蔗。”

耕地承包到户搞了几年,城区边缘的大队搞得最快,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耕地,大锅饭时代宣告终结。

吃的有点杂,李路还真有点急,什么也不说,一低头就钻进了甘蔗林里,往深处狂飙出去二三十米,寻了一处没那么多叶子的地方蹲下,就稀里哗啦出来了。

甘蔗的叶子有毛刺,扎在手上很痒。但是甘蔗的叶子中心是弧状的枝干,把两侧的叶子撕掉,枝干可以用来擦屁股。确切地说,是刮**,刮干净裤子一提完事。

这个年代农村里几乎没人用手纸,城里人用的手纸还是非常粗糙的那种。因此可以说,这年代的人,菊花的承受能力是很强悍的。二三十年后,柔软得根本没有摩擦感的纸巾,会让人们的菊花越来越娇嫩。正如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能力一样,恶劣环境中生长的人们,总是会比舒适环境中成长的人们要强一些。

李路正舒畅地昂起下巴微微眯了眯眼睛,忽然听到了一些奇怪的声音。干枯掉落在田沟里的甘蔗叶子被重物碾压的声响,还有一些非常奇怪的人的呼吸声,像紧张的人在偷偷做着什么事情。

第368章 第一款量产车——宝马X1第034章 张彪关于李路,以及1981第306章 修路修茅坑第261章 最牛的公章第375章 工资第286章 抢救图纸!第146章 大战在酝酿第178章 专列发车第140章 交叉火力第422章 人我是开定了,但我可以投点钱第510章 马六甲的港口3第450章 深似海的血仇!第210章 对手不简单第023章 人手第228章 抓舌头第263章 东之找上门来第071章 人生目标第251章 迂回战术第172章 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关于李路,以及1981第503章 还得多给点人,不然我找大庆胜利要去了第067章 战场老兵第436章 赵旭的选择第187章 省城第387章 神勇大姐大第309章 空军的班机第199章 官迷退休大爷第350章 吃烂菜叶的先进雷达之父第051章 牛老师,你真牛第384章 分猪肉第128章 一个人一杆枪力挽狂澜第131章 别在我面前摆上帝的嘴脸!第066章 三叔第146章 大战在酝酿第190章 厅长召见第208章 盘算第077章 抢客第428章 八二年的茅台第039章 老连长第015章 发大财的机会第299章 打白条?第097章 前进农场第017章 巨大的买卖第472章 赵旭拒绝升职杨艳芳偷偷取款碰壁第022章 大家庭第486章 调离第090章 起步中的红星厂第028章 拳头最硬的人之一第309章 空军的班机第381章 按照军标走第149章 256大捷第053章 田地第494章 红星工业第099章 吃一顿判七年第479章 必须要整顿一下子!第120章 纵深突击队配置第204章 跟李班长混第443章 狂魔基建3第411章 歌星厂第106章 砖厂第058章 出事第422章 人我是开定了,但我可以投点钱第184章 中调南方局第019章 起步资本第425章 保底协议第208章 盘算第149章 256大捷第088章 七级钳工第407章 带半斤肉的骨头第318章 是冲你和三哥的私人关系第508章 马六甲的港口1第099章 吃一顿判七年第259章 伊尔库油田第322章 训斥第405章 李路的雄猫梦第169章 橡胶大王第146章 大战在酝酿第338章 画了一条线第280章 反转第373章 一周年总结与展望3第487章 改制会议第151章 想死!第028章 拳头最硬的人之一第496章 奋远去往何处?第201章 好冷啊手都僵了啊第200章 抢!第441章 狂魔基建1第387章 神勇大姐大第028章 拳头最硬的人之一第075章 你这个事办不了第278章 五六冲给老子提出来!第488章 我来了,那就是有效的第428章 八二年的茅台第117章 奋远牌印钞机第344章 十万元外汇券第396章 战前准备第181章 失窃第369章 海外代表回国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