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向老朱汇报战果

“柳淳,你打算怎么让苏州起死回生?”朱标淡淡问道,可平静的语气之下,却藏着波涛汹涌,狂风大浪。

只有苏州恢复了,清单上面的利益才能变为实实在在的钱,八百万贯,甚至会更多,为了这些钱,担点骂名也没什么?

有得必有失,有失方能得。

想要钱,就别怕挨骂。

朱标不是笨蛋,事实上,没有多少人是笨蛋,只是大家看重的东西,坚持的信念不同罢了……比如钱唐,为了维护孟子的地位,不惜冒死闯宫,比如嘉靖皇帝,为了能安静修道,不惜重用严嵩父子,再比如老朱,他为了严惩贪官,不惜弄出了扒皮楦草的酷刑。

朱标对老爹的疑问在于,为了区区六十两银子,就活剥了人皮,是不是太过残忍了?他甚至听说,有些官吏在上朝之前,要写好遗书,怕再也没法活着回来。

如此治国,未免也太过严酷了。

下面对老爹多有怨言,身边的先生也时常劝谏,以仁慈治国,做一个千古仁君。

久而久之,朱标变成了许多人希望的样子。

不得不说,教育真是很厉害的东西,可以塑造人的三观,一旦成型,就很难改变。

跟他讲再多的道理都没有用,柳淳也不觉得自己能巧舌如簧,即便说得再好听,又能有什么用?

他只是用最实在的东西,让朱标去选择。

八百万,几乎跟一年的盐税相等了,能够支撑朝廷,打两三场的大战。能把黄河的堤坝,重新修筑一遍……有钱的感觉太好了,即便被人骂,也在所不惜!

柳淳很欣慰,至少朱标还没有被洗成榆木脑壳,知道利益所在,懂得如何取舍……柳淳欣然笑道:“既然殿下同意了,那苏州的恢复,就在眨眼之间。”

柳淳可不是吹牛,苏州的底子太雄厚了,而年底到年初这段时间,并不是手工业和农业的旺季,充其量只是影响了商业而已。

信心恢复,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柳淳先是召集苏州的商人,一连开了三天的大会……规模一天比一天大,到了第三天,甚至跑到了城隍庙前面的广场,那个热闹就不用说了。

“诸位苏州的乡亲,圣人已经恩准,要把苏州作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场所。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正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这是一个让苏州腾飞的天赐良机……”

柳淳讲的话水分不小,事实上在元代的时候,苏州对外贸易就极为发达,沈家不就是靠着外贸,成为了超级富豪吗!

现在为止,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曾经的繁荣。

柳淳跟他们讲起来,一点都不费劲。

原本慌乱的人心开始稳定下来,大家对未来有了憧憬……有人要问了,当下是钱庄的纸币危机,现在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未来?

这话就像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那位一样可笑,做大事,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如果把时间都浪费在扫屋子上面,扫得越干净,距离扫天下就越远。

柳淳的画饼充饥,显然是有作用的。

原本那些向作坊逼债的债主,开始有了新的盘算,愿意宽限一点时日,作坊有了喘息的机会。

这时候苏州钱庄也拿到了皇家银行的注资,开始重新运转。

那些愿意出让股份,接受银行帮助的作坊,率先得到了兑换手里纸币的权利。柳淳以一兑二的比例,把苏州钱庄的纸币回收,并且释放出新币。

坦白讲,他这个兑换比例,是占了苏州商人便宜的。

但是没有办法,他要是让皇家银行吃亏,那麻烦只会更大。

没有两全其美,那就只能先尽量照顾老朱,让君父满意。不是柳淳有多孝顺,而是不这么办,就行不通。

当然了,柳淳也有一大堆的办法,帮助商人。

在拿到股份之后,这些商人就变成了半官商,至少是跟朝廷有合作的外贸商人。得到了这个身份,柳淳就开始向他们贷款,而且是超低的利息。

拿到了贷款,这帮商人满血复活,开始张牙舞爪,去收购其他的商人产业。

说穿了,还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若是谁的利益都不受损,又怎么渡过危机?

就这样,大约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整个苏州的商行作坊,被柳淳重新整顿了一遍。大约有六成以上的大商号,重要的作坊,纳入了皇家银行的体系。

这些商行作坊,自然选择苏州分行开户,他们把资本存在了银行里面。

一直向外掏钱的苏州分行,总算见到了回头钱!

而且有了第一批的存款,渐渐的,苏州的百姓也来兑换存钱,等到二月份的时候,整个市面又恢复了往昔的热闹。

为了春耕,百姓涌入苏州城,购买种子农具,刘家港的船厂开始招募工人,打造海船。

各个作坊,争相取得外贸的资格,然后大肆招募女工,采购生丝,挽起袖子,大干一场……

短短时间,从天堂到地狱,再从地狱爬起来,变化之快,让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

总算到了能总结一下经验的时候了。

柳淳不得不暂时从苏州返回京城,跟太子朱标一起,向老朱汇报情况。

“陛下,你看臣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是捡能说的说?”

老朱恶狠狠瞪了柳淳一眼,“你个小兔崽子,就是一个月没挨朕的骂,你是皮子痒了,当然说真话!不许有一个字的虚言!”

柳淳心说你想听真话,那就讲真话……苏州的毛病,出在哪呢,还要从宝钞讲起。老朱视苏州为财赋重地,又歧视苏州百姓,发行宝钞之后,就经常从苏州采买置办货物,逼着苏州市面使用宝钞。

前面提到了宝钞的问题,苏州商人一清二楚。

他们没有柳淳的本事,不能忽悠朱元璋建立银行,苏州商人就采取了被动的措施,有人采用以物易物的形式,比如一担盐换一匹布,两个铁锹换一斤茶叶……当然了,大宗的交易,他们私底下还是使用金银。

事实上朝廷的规定也充满了矛盾,比如规定市面必须使用宝钞交易,但是在收税的时候,尤其是盐税,依旧规定缴纳银两,贪污也是以银两计算的、

所以说,洪武朝并没有真的禁绝金银,也根本就做不到。

金银和宝钞并行,是市场的常态。

不可否认的是,烂到家的宝钞,极大的影响了苏州的商业发展。

李善长选择在苏州开钱庄,是正中下怀。

短期之内,钱庄业务飞速增加,造成了纸币滥发,没有柳淳的打击,苏州钱庄也会出问题,只不过柳淳让这个过程加快了许多倍而已。

“问题的核心就是苏州需要货币,只是他们需要有信用的货币。”柳淳冲着朱元璋和朱标一笑,“李善长,还有苏州的十几家商人,都不能给予货币足够的信用,这件事只有我大明洪武天子能够做到。”

“让陛下出手拯救苏州,当然要拿足够的出场费才行,不然陛下岂不是白白费力气了?”柳淳笑呵呵将一堆约书送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陛下,这是两部分,其一呢,是收购的苏州商号作坊的三成股份,加起来大约是八百万贯,这个想必殿下已经跟陛下讲了。”

朱元璋用力哼了一声,“怎么,除此之外,还有收获?”

“陛下,皇家银行兼并了苏州钱庄,把分行开到了苏州,业务成倍增加,皇家银行已经今非昔比。这是臣对皇家银行的估值,请陛下过目!”

朱元璋的手有点抖,他从柳淳的笑容中读了出来,这一定是个让他瞠目结舌的结果……

第297章 隋侯珠第145章 该给老爹娶媳妇了第95章 我就是让你们吃得太饱了第455章 捉拿徐增寿第712章 户部的生财妙法第628章 请诛楚王第706章 官场败类第454章 最好的小舅子第38章 霸道的小姨第738章 不惜一切造火车第673章 蓝玉老矣,尚能饭否?第397章 刘三吾骂殿第513章 天命之子朱高煦第313章 后院起火的吏部天官第108章 欣喜若狂的刘三吾第436章 唯有杀戮而已第802章 不服者,死!第111章 强者修路,弱者修墙第311章 满血复活的锦衣卫第419章 杀赃官,投燕王第664章 国公之首的威风(四更)第562章 皇家印书局第52章 给方孝孺挖个坑第430章 猛士平安入瓮第836章 大胜之后追穷寇第121章 陛下要见见你第485章 朱权,你就是个弟弟第879章 争着做柳家女婿第318章 头铁的年轻人第631章 朱棣又破产了第385章 帝王无情第868章 轰动西方的大生意第176章 该给柳淳点甜头了第97章 掉到坑里的黄子澄第48章 朱元璋的考题第587章 必胜无疑的战斗第253章 目标国子监第706章 官场败类第714章 过生日第205章 都闪开,我要赔钱了第178章 想要上天的疯子第680章 诛九族不过分吧?第537章 沉溺养豚,不能自拔第954章 在天竺的幸福生活第315章 初心不改第122章 朱标的发财之路第764章 科举药丸啊!第171章 老朱眼里的傻瓜第168章 第一只肥羊上门了第284章 你还记得太子之仇吗?第356章 跟柳淳混有前途第706章 官场败类第219章 向老朱汇报战果第713章 户部易主第751章 我是辅国公的亲戚第789章 户部战内阁第450章 六王齐聚第633章 想钱想疯了第476章 两个活土匪第712章 户部的生财妙法第810章 真正的神器第358章 一时忽悠一时爽,一直忽悠一直爽第801章 从掌握舆论开始第690章 此真太子也第356章 跟柳淳混有前途第18章 郭守敬的宝箱第413章 德不配位第742章 横空出世的柳圣第702章 对情敌不能客气第166章 这是要修《洪武大典》啊第160章 陛下夸奖你了第99章 当朝老贼第480章 齐聚北平第166章 这是要修《洪武大典》啊第308章 凶猛的绣春刀第715章 吏部天官倒了第150章 谁敢瞧不起柳郎?第766章 士大夫的新出路第648章 祠堂就是刑堂第343章 我们成亲吧第523章 火了第428章 蓝家出手了第248章 朱标的疑问第615章 要动科举了第296章 大义灭亲第435章 用人不疑第266章 换个储君又如何第203章 害人不浅的柳淳第734章 百姓的请求第401章 我们就是华农兄弟了那啥……发个单章,说明下啊第466章 朝廷怕了第57章 文人的致命弱点第781章 众位爱卿,一起剃发吧!第14章 朱元璋的爱第829章 为淇王报仇第273章 朱棣的机会第285章 状告晋王第187章 活得最明白的人第62章 我学习,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