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郑愔换门庭

郑斜瞥了众人一眼,冷笑道:“怎么?临淄王还没当皇帝,尔等佞幸小人就要阻塞言路了么?”

然后,又对李隆基道:“还有王爷您,尚未登基坐殿,就听不进逆耳忠言了吗?”

“哪里,郑先生误会了。”李隆基颇为客气地道:“我不过是一个闲散王爷而已,可没什么做皇帝的心思哩。”

郑脖子一梗,道:“哦?是吗?那隆庆池有王气的典故,也跟王爷完全无关喽?结交内宦高力士,也单单是王爷喜欢交朋友喽?要不要找王崇晔,跟您对质一番?”

众所皆知,王崇晔是专门替李隆基招揽江湖好汉的人。但是,此人安排了隆庆池的谣言,那就是仅仅极少数人知道的秘密了。至于说李隆基和高力士结交的事,更是秘密中的秘密。

李隆基面色一紧,沉声道:“郑先生知道的够多得啊。不知您今日的来意,究竟是什么?”

郑大喇喇地坐下,傲然道:“某特为王爷脱灾解难而来。首先,某请为王爷,说说您今日的处境。”

“你讲。”

“王爷您现在,实在是危如累卵。大唐九宰相中,皇后的亲信有七名,崔是个软骨头靠不住,崔耕已然出外。一旦有变,您就是皇后砧板上的肉,随时都有性命之忧啊。”

李隆基面上不动声色,道:“说下去。”

郑道:“您不奇怪,在下为何会知道高力士和隆庆池的事儿吗?因为在下替皇后娘娘掌握了一批人,专刺百官的阴私之事。”

锵~~

闻听此言,不少人下意识地将腰间的宝剑抽了出来。

郑赶紧补充道:“诸位勿慌,王爷所干的那些事,都被在下压下来了,并没有告知皇后。现在,这些人都在在下的掌控之中,愿意转而效忠王爷!”

王琚道:“看来郑先生早就起了背叛皇后之心喽?”

郑理直气壮地道:“圣人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皇后弃郑某人如草芥,某不过是照圣人之言行事而已。”

“但你若让这些人转投王爷,王爷岂不更成了皇后的眼中钉肉中刺?”

“那却不然。”郑解释道:“这些人组建不久,并没立什么大功,皇后并不看重。实不相瞒,自从在下辞官之后,皇后已经断了他们的经费,任其自生自灭。若非如此,我也不能轻易说动他们改投王爷。”

李隆基轻“唔”了一声,敲击着几案,考虑郑所言是真是假。

郑又加了一把火,道:“王爷,在下知道您是怎么想的,您不就是想像古之周勃一样,在皇帝死后,夺军改政吗?告诉您,此一时彼一时也,您这招不好使。”

姜皎道:“为什么?”

“王爷在中枢没有得力之人,怎能盗得兵符印玺?而没有兵符印玺,又怎能夺军?”

这就是郑书生之见了,在李隆基的计划里,根本就用不着什么兵符印玺。

李隆基早已通过王毛仲、王崇晔等人,结交了不少羽林军的低级军官,这些人看中的是哥们儿义气,而不是什么兵符印玺。李显死后,李隆基靠着这些人聚拢几百人马,就可以在高力士的接应下攻入皇宫了。

到底是成龙还是成虫,就在那最后一搏。

当然了,这是李隆基没有办法的办法。没有李旦的支持,以他的声望和势力,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如果能得到兵符印玺,无疑成功的可能性会高上很多。

所以,李隆基非但没有取笑郑,反而颇为诚恳地道:“如此说来,郑先生有得到兵符的途径?”

王琚道:“王爷您莫听郑瞎吹,咱们都办不到的事儿,他现在无官无职的一草民,凭什么能做到?”

“王先生您这么想又错了。我现在虽然无官无职,却有一样是诸位比不了的。”

“什么?”

郑傲然道:“我乃五姓七望之人。五姓七望在朝中盘根错节。若有在下代王爷联络,何愁大事不成?”

王琚道:“不对吧,你能跟五姓七望联络,崔耕就不能跟五姓七望联络?莫忘了,崔耕可一直与王爷不大对付哩。”

郑胸有成竹地道:“崔耕乃安乐公主的夫婿,他若得势,韦后势必继续一手遮天,这并非五姓七望愿意看到的。若王爷肯对五姓七望有所许诺,说服他们转投过来不难。更何况……”

“怎样?”

“崔耕说服五姓七望开在扶桑的金银矿,弄了个血本无归。现在,五姓七望内,对崔耕不满的人大有人在。”

“这样啊……”

李隆基仔细想了一下,没发现郑的言谈话语中有什么漏洞。

再说了,从功利上讲,郑现在的确无处可去,没有理由欺骗自己。

他站起来,躬身一礼,道:“那小王以后就多靠郑先生相助了。”

郑这时候也不继续装逼了,赶紧错开一步,跪倒在地,道:“愿为王爷效死。”

至此,郑再次成功转换门庭。

当然了,李隆基既然收下了他,就得为他解决后遗症。

李隆基派出人手,将郑亦凡一家乃至郑的生父一家,全都接到了一处秘密所在。

这样,单凭吴知的指证,就很难证明郑的身世了。

……

……

另一边,崔耕已经带着众心腹一起,踏上了东征之路。

大唐共分十道,这次分出两道的军政大权给他。如果考虑到各州之间经济、军事实力不等的话,崔耕大概相当于掌握了大唐三分之一的实力。

这已经非常出格了,若没有有太子监军,绝不可能。

崔耕先是下了命令,以高仙芝为安东大都护,率五万大军前往水,不让新罗大军再前进半步。

然后,他调兵遣将,把自己的治所设在了魏州城。

之所以以魏州为治所,不仅是因为此地经济发达,而且因为此地乃大唐北方五大雄城(长安、洛阳、太原、晋阳、魏州)之一,适合大军驻扎。

然后,崔耕就开始准备种田了。

第1622章 疯犬名王焊第359章 坑爹没商量第891章 天下第一郎第1096章 设计钟绍京第569章 官场来争雄第695章 长安东市行第738章 四国会碎叶第681章 灞桥谈判中第1148章 取得开门红第1734章 奈良建大佛第109章 这是心理病第1459章 腹中各有谋第485章 终南有隐士第911章 再见玉玲珑第906章 抓到凌霄子第645章 别有一洞天第1463章 盛唐梦之队第551章 三诗尽有情第659章 新罗好狂妄第1739章 箭如飞蝗下第1556章 秘方真诱人第094章 上司太装逼第095章 安置旧僚属第421章 莫名背黑锅第1200章 此会有隐情第981章 怀贞真倒霉第1755章 终于到钦州第1195章 林邑欲北向第569章 官场来争雄第642章 下封有贤才第277章 人口失踪案(二)第796章 校场马球赛第1128章 鸡脑有乾坤第1029章 构陷无破绽第1816章 勒痕断命案第1085章 终于得自由第1079章 大变终发生第671章 牵扯天家秘第1318章 三妹报恩忙第234章 美人恩情重第1333章 七万换崔王第1072章 韦后自作孽第083章 崔二郎送饭第1794章 时来运速转第780章 城门挫敌锋第1153章 二郎夺龙涎第005章 有女名月婵第1235章 老虎有套路第599章 恰逢二宰相第216章 且把闲棋下第1425章 林中遇诡事第031章 此事有蹊跷第1454章 真相更朦胧第1640章 劫后之余波第330章 收拢千余贼第514章 二郎说公主第1725章 倨恭忽然变第825章 竹杠敲起来第1240章 还有第二场第325章 突厥有神犬第1367章 释放佃人奴第214章 同姓不为婚第463章 你有我也有第751章 三教为一家第233章 藏钩小游戏第841章 崔耕拿忠良第548章 敌踪初显形第545章 影响甚深远第904章 宴请刘幽求第1340章 兵分两路走第251章 白兔侍御史第1313章 乡民救歌仙第359章 坑爹没商量第1677章 二郎徇私情第1343章 瓜州有别名第1311章 柳江岸上歌第1793章 李晟有底牌第006章 烫酒切鱼鲙第154章 岭南崔青天第1673章 杜暹再遇师第069章 仵作新发现第963章 恭请立太子第1494章 不让诸葛亮第107章 刚烈苏大郎第307章 连遭小绊子第250章 长安邹骆驼第1272章 公主邀前三第1376章 私会潇相林第694章 长安已大治第610章 崔英再献计第1048章 二郎做备胎第1139章 陈篡仁招供第172章 崔耕硬闯衙第1038章 韦陀真神力第872章 子系白眼狼第770章 二郎得封侯第385章 女皇隆恩重第1743章 惊天一把火第1589章 二郎立誓功第1429章 作茧自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