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七章 廷推之前

交游多确实有好处,进京才两日时间,李佑便将事情里里外外了解的如此透彻。

又听说天子大约还有半个月路程,要到八月十五之后才回京。天子回京意味着开始亲政,也就是说,慈圣皇太后秉政十年,快结束了。

稍有敏感性的人都可以知道,未来这半个月将是多么刺激…特别是慈圣皇太后动作频频的情况下。

大政交接时刻,不是剧烈动荡就是出奇平静,而这次,京师官场普遍认为是前者。

从上月起,慈圣宫下诏在勋戚中广开言路,征询治国策略。并连续十余日召见勋戚,谈论国事,期间没有见过大臣。

上个月的二十二日,慈圣皇太后在还内廷举行考试,没有世爵和恩荫的勋戚子弟均得以参加,选拔答卷优秀者共计四十三名,直接赐予肄业监生功名和出仕做官资格。

对此文官暂且冷眼旁观,除了不痛不痒上几封奏疏外,没有太多的动作。对太后的意图,他们看的很清楚,目前这些都是造势而已,还没有影响到实际利益。

频频召见勋戚又怎样?朝政依旧把持在文臣中;赐了四十三个监生功名又如何?每年国子监肄业监生数百人,也不在乎多上几十个。

此外自从德高望重的前首辅张若愚不视事后,文官群龙无首、互相猜忌,遇事很难一呼百应、迅速反应。

八月初六,也就是李佑进京的第四天,又一个消息传遍了京城各衙门,宫廷中有个叫司礼监的衙门重新开张了。对此朝臣早有心理准备,但又像李佑所预料的那般无可奈何。

对内阁而言,等于是多了一道环节。

以前他们对外朝奏本票拟过后,直接送到圣上那里,被大略扫视一遍,就打包批一个照准,因为圣上一般没有精力看如此多的琐碎奏折。除非内阁所认为特别重要的。自然会单独拿出来。

而以后,大概就是票拟过的奏本送至司礼监。由秉笔、随堂太监们仔细又较真的检查后用红笔描写一遍,小事批回,大事再汇总向圣上奏报。

相较之下,大学士们当然喜欢前者。喜欢一个精力不足的上司直接管自己,而不是让人数和精力不亚于内阁的司礼监太监当监工。

大学士眼里的司礼监像是监工,但六部眼里的内阁又何尝不像监工?大学士不喜欢司礼监的批红之权,但六部同样不喜欢内阁的票拟之权。最后的结果是,没人能造反。

话说钱太后这次意欲重立司礼监。自从风声一出现,宫中那些身残志坚、努力自学的太监立刻成了香饽饽,纷纷喜极而泣奔走相告。感到守得云开见月明,一身所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不怪他们忘形,司礼监与别的宫中衙门不同。没有文化绝对做不来,否则只有被大臣们戏耍的份。没文化、看不懂奏本的太监进了司礼监能干什么?所以必须要用有学识的。

大约只有天启朝的魏忠贤,可以以目不识丁之身闯入司礼监。成为一代传奇人物。但就是这位权势赫赫的九千岁。在司礼监也只能当秉笔太监,首席掌印太监轮不到他做,手下奏政事时,他只能装哑巴。九千岁的权力和凶名。更多的来自于提督东厂,而不是司礼监。

如今宫中人才不多。每个有知识有理想的太监都有很大可能被重用选入司礼监!

经过三个月的酝酿和明暗争夺,最后太后身边的大公公麦承恩拔得头筹,成为宫中内监之首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长公主所用的吴广恩、天子大伴段知恩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这个三巨头组合,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实际上让外界猜测不停的是,这三个太监中谁将是那个顶点,如今答案算是揭晓了,麦承恩笑到了最后。

此外宫中又选用了六个随堂太监,李佑在这份名单中,发现了王启年的名字…不禁唏嘘不已,没想到此人最终还是走出了这步。

不过李佑看得出,当年司礼监的赫赫威风权势,是建立在太监势力全面扩张的基础上的。批红之外,能够提督京营,能够提督东厂,能够调派全国镇守太监,这样的司礼监才是能与外朝对抗不落下风的那个司礼监。

如今这个新司礼监,比当年其实是个缩水版的,大概太后也知道这点先天不足,所以才想要通过抬举勋戚来弥补。

太后的动作,远远没有结束,而且终于与李佑扯上了关系。

在八月初七,太后下诏,初九这日在武英殿会推正五品检校右佥都御史、提督五城兵马指挥司人选。下诏当日,吏部小吏便将进宫临时木牌和相关诏令抄本送到李佑手中。

李大人看了看诏书,暗叹一声,该来的终于来了。

归德长公主又一次召见李佑,隔着屏风问道:“我再问你,你可以主动辞去么?如果给你其它补偿。”

李大人反问道:“你怎的又来询问?或者是另有人让你问的?”

“这你不必管了。我打算仿古新建一个衙门,也就是少府。此乃天子私衙,品级定为三品衙门,专管皇家产业收入,下有皇盐、织造、皇店、皇庄四司。”归德长公主勾引道:“若你有意,可以由你出任正四品少府少卿,助我一臂之力如何?”

李佑闻言暗道,这千岁殿下还算聪明,知道退出宫后只凭借旧人情,权势不能长久。所以特意在宫中与朝廷之间创出了这个地位类似于光禄寺、尚宝司的新衙门,又将很多宫中内监事务划归过来,借着实体继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他又若有所思,“莫非吴广恩没有当上掌印太监,与此有关系?太后准了你设少府,你让出了掌印太监?”

归德千岁避而不答,只问道:“你肯不肯来?”

正四品的筹码啊…李佑哂笑道:“总要上殿去试试的,如果不能如愿,殿下再收留我也不迟!”

归德长公主万般无奈,“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说。在母后那里,我本想以掌印太监换得让你遂愿,但母后坚决不允。我只好退而求其次,换了一个少府。我现在便可以断定,你输定了,还是老老实实的准备来给我当少府少卿罢。”

———————————————————————————————

五百五十五章 败四百六十五章 三套人马三百五十二章 祖陵运河民生四百六十五章 三套人马六百一十三章 白马非马第155章 相声说不成便骂人二百四十七章 无巧不成书六百三十七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六百零六章 办报难题第98章 迎接年度考计六百三十六章 金百万的运筹学四百六十六章 慈圣宫的后手四百六十二章 迈不动的脚步四百八十六章 一宽一严第160章 关姨娘的恼意三百六十一章 花落谁家五百二十八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第72章 突如其来的真实剧本第58章 浮云一样的信仰第65章 快快迎亲二百三十五章 寒夜里汗如雨下第11章 欢场得意渡春风五百零九章 让你身价倍增五百八十六章 没有心理准备二百九十八章 扑朔迷离的前任三百六十八章 可遇不可求的案子第27章 这个世道真黑第37章 惟是袈裟披最贪第115章 她到底是谁?二百八十九章 小竹的缘分四百二十二章 飞上高枝的金家二百九十一章 姓李名佑字辅世五百五十五章 败第145章 挂冠而去二百六十五章 该守成了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五百零六章 比不过行事下限一百三十六章 年终岁尾的琐事二百四十六章 去采风第153章 两次被当枪使第166章 大丈夫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四百七十章 最是无情帝王家第176章 老实人发飙了!四百五十八章 廷推惊变四百六十章 祖制与变通五百九十二章 也该有个了结五百四十一章 找回点场子第84章 谈了感情谈生意四百八十八章 最权威司法解释五百零五章 律法就是律法三百八十八章 人文的传承三百零三章 就凭他也配么三百五十六章 一切顺利五百九十二章 也该有个了结第197章 挖坑埋自己第176章 老实人发飙了!六百一十七章 卖的是什么第130章 为民请命与枷号示众四百零六章 整饬盐法事五百九十章 忠孝节义第42章 刘巡检细说端详四百七十七章 挑衅三百七十一章 纷至沓来的琐事第118章 李佑的新官职四百六十六章 慈圣宫的后手四百九十一章 操纵内阁更替的大能第204章 不如归去?二百六十一章 为国为民第117章 初入府衙五百九十五章 不教训是不行了二百六十六章 树不静而风不止六百零六章 办报难题二百三十二章 曲终人散余味悠长六百一十二章 公事要有公心第139章 刚上任就开张了四百三十六章 清流第22章 宴席间的褒与贬二百四十九章 各人的不眠之夜五百五十八章 是否还要与你合作五百三十一章 朝堂风声二百五十七章 与天官大人亲近亲近二百五十七章 与天官大人亲近亲近六百三十九章 怎能如此没有节操五百章 并无人指使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五百四十九章 你瞒不了我五百九十四章 除夕游戏六百零二章 争论第194章 血书疑案二百八十七章 没有一个脾性相合的六百零八章 这里面水很深五百八十六章 没有心理准备第89章 老泰山的帝王术四百六十四章 自毁长城二百一十九章 被欺负的毫无还手之力二百八十五章 扬州城印象六百四十七章 阴谋变阳谋五百六十五章 胜利的聚会第135章 李佑的捆绑销售第52章 青天是这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