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金字塔,尼罗河,埃及。

金字塔,尼罗河,埃及。这里狼烟四起,轴心国与英联邦的军队正在这片广阔的地域里撕咬着。

斯图卡轰炸机遮天蔽日地飞到尼罗河下游,向匆匆忙忙沿河构筑防线的新西兰第9师头顶上倾泻炸弹。德国战斗机沿着河飞行,机头上冒出桔红色的火光,空中划过一条条火炼,在地面上溅起尘土和鲜血。德军远程火炮向河东岸轰击,迫击炮、山炮和野战炮也加入了钢铁大合唱,尼罗河下游成了血与火的海洋。

德军发射烟幕弹,在烟遮雾罩中,几百艘各种各样的船只像离弦的箭一般直冲对岸。新西兰军队奋勇抵抗,炮弹在水上炸起一股股水柱,偶或一只船成为碎片。机枪在水面上掠过,激起一朵朵细小的浪花,一些木船被打成了筛子,在水面上打转。德军机枪子弹从头顶飞向对岸,尽力压制守方火力。

一支炮艇、鱼雷艇和摩托艇组成的小船队从亚历山大港出发,紧贴着海边冲入尼罗河入海口,在谢赫村附近登陆,然后在新西兰第4营的背后突然出现。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守军被歼灭大半,剩下的头也不回地向东逃跑了,德军占领了尼罗河下游。

一队化装成英军的德军突击队占领了希宾库姆大桥,坦克、装甲车与各种车辆隆隆驶向东岸。在其它地方,德军和意大利工兵架起浮桥,坦克喷着火焰冲到对岸,迅速占领了只修了一半的滩头工事。

德军步兵出现了,士兵们狂呼乱叫着冲向尼罗河,像渴极了的羊群一样爬到河滩上头伸进河里喝水。一年来,他们转战在沙漠深处,每天为水奔波,现在,一条大河出现在眼前,每天一缸子水将成为历史,他们怎能不激动啊。喝饱水后他们才寻找自己的船。只是好多人喝了太多的水,上船后又涨又晕,又爬在船边把水归还给了河伯。

卡尔梅克突击队伴随着德军上船,这是缴获的一艘大型采砂船,三辆T26坦克立在船中间,周围是几个穿着陆军总参谋部细红线短裤的军官和足足一个连的国防军士兵。

一发炮弹在前面炸开,一艘运兵船火光一闪中撕成碎片,在它的周围,另一艘船在河心里打转,眼看要与大型采砂船相撞,一个高个子中校踢了一个小个子下士的屁股:“狗蛋,看把你吓成什么样子了?打了多少次仗了,你怎么还是这个孬样啊。”他这么干的时候,一发从对岸飞来的子弹斜削进他旁边的水里。

话间未落,船猝然振动,大个子踉跄了一下,一屁股坐在被踢者的身上。被踢者骂道:“妈了个巴子,瘪犊子玩意儿你往那坐呀?原来是队长呀,我以为是那个王……那个哈呢。”

子弹在头上横飞,炮弹在身边爆炸。那艘运兵船被狠狠地弹离采砂船,船上的人相互撞到一起,骂声、呻吟声与凄厉的惨叫声猝起,惨叫声来自一个补充的新兵,运兵船撞向采沙船时,他惊恐万状地用手扳着船头,他的手随着船头撞到采砂船上,手指被齐刷刷地切断,比刀切的还整齐。

采砂船稳稳当当地继续向前行驶,坦克上的机枪向东岸扫射,鞑靼与鲍斯特也不甘落后,在炮塔边架设起了一挺34机枪,炽热的弹壳溅射到狗蛋头顶上。

卡尔梅克人像圈了八辈子的犯人一样兴奋地在船上活蹦乱跳。自从列宁格勒陷落后,他与突击队奉命看守那个贵族机器,这不是让铁匠拿绣花针吗?幸好现在元首就在亚历山大,那个精密机器一时半刻还用不上,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元首大发慈悲,同意他到前线过一把领兵的瘾。

采砂船靠近岸边,卡尔梅克人振臂高呼:“兔崽子们,给我冲啊——”他率先直挺挺地跳进水里,在飞溅的浪花中,他一下子沉到水里不见了,半晌从水里冒出头来咳了个死去活来,刚想张口骂人,又呛进去一口水。

格鲁勃斯一个漂亮的跳水动作,还没待大家回过神来,人已经站到岸上了。他是海军出身,这点水对他是小菜上碟。别看狗蛋平时木枘,这会好似蛟龙入海,转眼间已站到岸上向这边招手:“小样儿,快过来。我连黑龙江都游过,这点水算什么鸡.巴玩意儿?”

刚才端起机枪扫射的鲍斯特像泥牛入水一样,闭着眼睛伸开双臂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咂进水里,激起的浪花溅了格鲁勃斯与狗蛋一身。他在水面停留了几秒钟,直到快沉入水里时像鸭子一般扑腾起来,连连呛了几口水,每一次呛水前都要尽力扬起头叫唤一声。

工兵们向采砂船搭起两块大铁板,坦克与步兵慢吞吞地上岸,士兵们奇怪地看着这些总参的突击队员们:除格鲁勃斯和狗蛋外,其他几个都像一个师傅教出来的难兄难弟:一个个爬在岸边呕吐,随着他们一次次地仰天长啸一声后的低头动作,伴之以鸡打隔的声音,他们面前的一滩滩水越汪越多,里面混杂着带血丝的牛肉罐头。

“长官,我们应该往那里冲?”坦克停在他们面前,那个胡子拉碴的车长从炮塔里探出头问道。卡尔梅克人一边用袖子擦着下巴上的污渍,一边艾艾地说:“德、德国士兵怎么能不刮胡子?你的上司是、是谁?”车长似笑非笑地回答:“我的上司是你呀?”

亚历山大通往开罗的道路上尘土飞扬,头上飞机穿梭,十几架勇敢的皇家空军飞机与几十架德国飞机纠缠在一起,机关炮的声音响彻云霄,一朵朵爆炸的云花遍布天空,每分钟都有拖着黑烟的飞机载向地面。地上300多辆坦克和不计其数的车辆滚滚向南,新西兰军分别向苏伊士和开罗撤退。成群结队的阿拉伯人围向德军,向他们推销自产的小商品。

两天前占领吉萨的德军也冲过河来,与自北而来的德军呈夹击之势。德国进攻之初,英国地中海舰队从苏伊士湾向开罗周围发射巨大的炮弹,很快在德国空军围攻下,退入红海,一直退到苏丹附近的海面上。

“呜——呜——”两艘意大利“雇佣兵队长”型巡洋舰驶入亚历山大港,从“阿布鲁齐”号上牵下来一匹装扮得花里胡哨、浑身叮当作响的白马,墨索里尼当着元首的面,跨上战马在码头驰骋起来。骑马与驾驶飞机是意大利领袖的长项,他不会放过炫耀的机会。

这匹马专程从意大利米兰运来,他要骑着它进入开罗。阿拉伯人把开罗叫做“卡海勒”,意为征服者或胜利者。日前,德军第1军第11坦克师越过尼罗河直指塞得港,第12军南下开罗,而德军第2军拖着疲惫的身躯沿尼罗河西岸逆流而上,意大利军队远远地跟在后面。在他们前面,英勇善战的英军第8集团军像小鸡一样扑腾着到处飞。他们是勇士,被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勇士。

尼罗河,这条世界上著名的大河,流贯开罗市区后,分为两支,继续北去,注入分隔欧非大陆的地中海,形成了广阔富饶的尼罗河三角洲。通都大邑开罗,就在这个三角洲的南部。

开罗因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汇集了四面八方的客商。在某些街区,偶尔还可见到骑着毛驴放牧的村姑。漫步街头,可见各种肤色的人。本地人,宽袍大袖、俨然古风;英国人穿着军装、露着大腿。现在,这里又要换主人了。当地人似乎对更换主人并不感到奇怪,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生意。未免新奇。

在开罗,随处可见的建筑物是宣礼塔。在阿拉伯语中,宣礼塔称之为“弥沾恩”,指宣礼员站着呼唤人们祈祷的地方。从公元7世纪起,随着伊斯兰教在西亚、非洲一带广泛传播,清真寺建筑艺术不断发展,宣礼塔也演变为各种不同的式样,成为清真寺建筑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成为开罗城区的一大靓点。

1942年5月15日,天高云淡,阳光灿烂。在开罗以东的开罗体育场,德国国旗、意大利国旗与红、白、黑、白色部分中间有国徽图案的埃及国旗并肩迎风飘扬,贵宾席的背后墙上,由一只金色的鹰组成的国徽前面站着德意志帝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德国非洲军团总司令隆美尔,还有前埃及国王阿巴斯?希勒米二世和墨索里尼派专机接来的国民议会代表。乐队缓缓高奏起《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国歌》。

希勒米二世国王充满感情地给元首上了一堂历史课。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达412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河谷和三角洲。主要是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信徒主要是逊尼派。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

埃及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全境96%为沙漠。最高峰为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正如伏尔加之俄罗斯、黄河之中国一样,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纵贯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内长1530千米,两岸形成宽约3~16千米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仅为国土面积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3节 潜入火箭发射基地第11节 弹冠相庆第4节 白玫瑰抵抗组织第5节 双飞燕第3节 小三的部队第7节 严格保密的计划第2节 盥洗池的汗水和种子第6节 残酷的人生第16节 丽达回来了第19节 谁杀了她们?第17节 爱娃上前线第18节 军人不喜欢寂静第7节 弗拉索夫加盟第12节 政治局常委们第8节 猎杀朱可夫大将第11节 新潜艇:艰难的抉择第14节 报仇雪恨第32节 人间地狱第6节 前往卡卢加途中第12节 阿拉曼第23节 我给你也搓搓吧第28节 大战余音第7节 鹰巢会议第17章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第27节 战场日记第16节 金字塔,尼罗河,埃及。第10节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26节 康乃馨与香石竹第2节 盥洗池的汗水和种子第19节 与墨索里尼在希腊会唔第8节 中国记者与长沙大捷第8节 莫斯科大阅兵第9节 元首的烦恼第5节 花楸树第14节 斯大林六请毛泽东(上)第20节 她:元首,我冷!第26节 苍山如海,残阳如雪。第3章 军委扩大会议(上)第19节 东西方军人观念的差异第11节 追杀希特勒第17章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第13节 攻心战第6节 罗伯斯庇尔第16节 红色乐队的覆灭第21节 在北极的成败(上)第14节 特特寻芳上翠微第7节 劫后余生第5节 朱可夫的惨败第5节 机场小风波第23节 该视察党卫军阵地了第5节 十五分钟的人生旅程第8节 德国版泰坦尼克号第11节 偏师出击第28节 俩口子睡觉几条腿?第8节 德军反攻开始了第15节 飞机恐怖症第6节 11月7日第24节 太平洋战争转折点第1节 温柔乡里第1节 向元首提意见第17节 苏军的T35坦克第19节 从抓钩到喷气机第27节 战地浪漫曲第10节 战争越打越大第27节 战场日记第18节 元首视察马尔他第3节 在维也纳视察防空塔第11节 我们坚守住了第20节 荡舟在湖面上第10节 德舰穿越英吉利海峡第24节 艰苦卓绝的一天第10节 冉妮亚:元首,出事了第27节 马尔他之战第6节 调到东方外军处第11节 中国人救了犹太人第25节 沙盘对抗演练第3节 识破英国间谍第25节 野猪大战军犬第13节 潜入火箭发射基地第12节 在埃菲尔铁塔高瞻远瞩第13节 坦克史话第20节 英勇顽强的苏军红军第20节 曼施坦因邀请元首第19节 非洲之星的陨落第6节 兵棋推演第16节 坦克部队的锲形攻势第16节 酒后撒野的旗队长第8节 一波三折第7节 看电影风波第17节 山本五十六欢迎德军第6节 罗伯斯庇尔第19节 非洲之星的陨落第7节 苏军的圆型坦克第11节 弹冠相庆第23节 大发雷霆第19节 人体输送带第4节 瑞芬斯塔尔的传奇引子第23节 与钢筋混凝土的较量第5节 抢班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