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潜艇史话

阅兵第二天,李德、戈林、鲍曼、约德尔、施佩尔等帝国领导,在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和潜艇部队指挥官邓尼茨引领下,乘坐大轿车前往不来梅的戴斯奇马格造船厂。

战争突然爆发,德国海军没有一支像样的水面舰队,只能像上次大战那样用潜艇作战。在辉煌的开头之后,今年以来,德国潜艇受到英美舰队的打压。德国潜艇的潜望镜刚伸出水面,就被英国新式雷达发现。德国迫切需要一种能在水下时间更长、隐蔽性更好的潜艇。

元首此去,就是向元首现场专题汇报改良性潜艇方案。应邀出席了阅兵的U108号潜艇的舒尔茨艇长作为第一线军官,陪同元首出席新潜艇论证会。

几个月前,李德乘坐帝森豪森的U331潜艇穿越地中海,到达克里特岛,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乘坐潜艇。潜艇狭窄阴湿的空间、难闻的气味,尤其是中途搁浅,让他受惊不轻。

在前往不来梅的长达三个小时的路途上,元首如饥似渴地了解潜艇历史,舒尔茨艇长也向李德讲述了潜艇作战的一些奇闻轶事。李德对潜艇有了进一步了解。

美丽的海洋宽广浩瀚,蓝色的海水波涛起伏,海洋这个孕育了生命的神秘世界,千百年来一直在招唤着人们。那深不见底的海底世界,更是吸引着人类去探寻、去征服。多少年来,潜入海洋深处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船,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它的船体象一个木柜,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这艘潜水船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载12名船员,能够潜入水中3-5米。

德雷尔的潜水船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所以他被称为“潜艇之父”,此后百年间潜艇的发展进入了“慢车道”。直到1724年,俄国人叶菲姆?尼科诺夫制造出了又一艘潜水船,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树脂、铁条、铜皮等材料制成。此后,潜艇的发展又一次进入停滞期。

新式武器的发展往往离不开战争,战争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种新型武器,潜艇也不例外。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潜艇第一次登上了战争舞台。

富有爱国热情的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戴维特?布什内尔在华盛顿将军的支持下,开始研究用潜水船打击英军的方法,潜艇发展史上著名的“海龟”艇就这样诞生了。

“海龟”艇外形酷似海龟,艇内空气可供驾驶员呼吸半小时;在艇的上部还装有2根通气管,上浮时打开,下潜时关闭,从而可以补充新鲜空气。为了控制潜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内设有压载水舱,用手泵控制水柜内的水。为应付紧急情况,艇内装有一块90千克重的铁块,危急时刻只要抛掉铁块,潜艇就可以迅速上浮。

这种最早的潜艇依靠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两个人力驱动的螺旋桨来控制,武器则是挂在艇体外面的一个重约68千克的炸药包,攻击时把炸药包放到敌舰外壳上。

不难想象开着这样的潜艇有多累:一边手忙脚乱的转动两个螺旋桨手柄,一边满头大汗地用手泵往水柜里注水,当不可靠的水密门关得太迟时,潜艇直溜溜地往下沉,眼看就要被水压挤扁,于是就赶紧把铁块推出去。所以说,能够开这种潜艇的人不是非常勇敢的人,至少也是脑袋里进了水的人。

人类第一次潜艇作战以失败而告终——1776年9月7日,历史上第一次潜艇攻击开始了,这次攻击由美国上士埃兹拉?李来执行。他驾驶着“海龟”艇成功地潜到了英国战舰“鹰”号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钻头在敌舰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药包。然而,他打钻的地方正好是一块金属板,半个小时之后他仍然没有钻透敌舰,只好上浮悻悻返回。

虽然“海龟”号没有取得战果,但它揭开了潜艇实战的序幕,从此人类的战场也从陆地、水面发展到了水下,“海龟”号也以其与现代潜艇相同的设计原理而赢得了世界上“第一艘军用潜艇”的美名,在世界潜艇发展史占据了一席之地。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潜艇进入了正常发展时期。其中,爱尔兰裔的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为近代潜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796年,富尔顿对“海龟”艇进行了改进。1801年5月,在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支持下,富尔顿建造完成了命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鹦鹉螺”号的外壳是铜的,框架是铁的,艇长6.89米,最大直径3米,形如雪茄,艇中央有指挥塔,水面用风帆推进,水下用人力螺旋桨推进,用压载水柜控制浮沉。

为了解决水下呼吸问题,艇上带有压缩空气,可供4个人和2支蜡烛在水下使用3小时,能潜至水下8-9米处,它的武器是水雷,再也不用像老鼠一样,在敌人船底下挖洞了。

富尔顿把他的最新成果向法国人炫耀,在试验中,“鹦鹉螺”击沉了一艘又一艘“敌舰”,大获全胜,但是一到战场上,“鹦鹉螺”连敌舰的跟前都到不了。好不容易释放了一颗水雷,不仅没炸到敌人,差一点把自己人炸上天,于是,暴跳如雷的法国海军部长把富尔顿赶走了,声称永远都不想看到他和他制造的“美妙玩具”。

此后,他带着“美妙玩具”,像二千年前中国的孔子一样周游列国,下场也一样:不是人家“砰”地关上大门,就是被人家扔出行李,大声对他喝斥:“大门在你的右边,你还是带着你的破烂离开这里吧。”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欧洲大陆没有他的容身之处,富尔顿一怒之下横渡英吉利海峡来到英国。孤悬海外的英国人对他在欧洲的遭遇没甚了解,那时也没有电话,经过他坚持不懈的忽悠后,头脑开放的英国首相威廉?皮特支持他继续进行试验。

但是“鹦鹉螺”也太不争气了:在表演中击沉了双桅战舰“多罗西”号,但在实战中依然如故、派不上用场,只在海里打转转。不久皮特死了,靠山倒了,他也没戏唱了,只得又一次卷起铺盖灰溜溜地离开英国。可叹富尔顿呕心沥血大半辈子,最终被别人授予这样的美名:“江湖骗子”。不过,后人记住了他的功劳。他就像一块垫脚石一样,为后人完美潜艇技术打下了基础。

现在轮到德国人粉墨登场了。十九世纪中叶,德国人威廉?鲍尔根据富尔顿的设计改进制成了“火焰“号潜艇,其动力装置与自行车很相似,是用脚踏轮来带动螺旋桨转动。在一次试验中,由于操纵装置失灵,“火焰”号一头扎向海底。

鲍尔没有惊慌失措,他告诉同伴,在海水灌满舱室后,艇内的空气压力就会上升,等到与艇外海水压力相同时,我们再打开舱盖逃生。结果,鲍尔及其同伴安全地浮出了水面,开创了潜艇历史上艇员逃生并且获得成功的先例。

但是把潜艇成功用于实战的还是美国人。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为了打破北军对南军的封锁,亚拉巴马州的霍勒斯?亨莱于1963年和工程师麦克林、沃森一起研制出了“亨莱”号潜艇。

“亨莱”号由一台铁锅炉改装而成,长约18.29米,如同一支细长的雪茄。它的推进装置是一种象辘轳似的手摇曲柄,八名水手在一名指挥官的统一口令下同时摇动曲柄来推动潜艇,速度每小时可达到4海里,这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

“亨莱”号装有压载物和压载水舱控制潜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内的空气可供艇员们短时间呼吸,等到实再憋不住时,潜艇只能冒险上浮到水面上。“亨莱”号的武器为一枚水雷,用一根61米长的引线拖在艇体的后面。

1864年2月17日夜,“亨莱”号在灯光的指引下向北军轻巡洋舰“休斯敦”号驶去。9点左右,“亨莱”号到达了离“休斯敦”号仅10米的地方,指挥官狄克逊海军上尉下达了攻击命令。“亨莱”号上的撑杆把水雷慢慢地送到“休斯敦”号的弹药舱旁边,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后,水雷轰然爆炸,引爆了弹药,传来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休斯敦”号轻巡洋舰被击沉,230人丧命,人类有史以来的潜艇攻击成功了,不过“休斯敦”号也没有放过它:“亨莱”号被“休斯敦”号炸开的舷部大洞急湍的水流紧紧吸住,最终被卷进大洞里,酿成了同归于尽的悲剧。

如果“休斯敦”号轻巡洋舰会说话的话,他一定这样讲:“你不让我好过,我也拉你殉葬,咱们一块到阴间作伴。”

战争的目的是攻击敌人、保存自己。人们制造潜艇是用来攻击敌人的,如果同归于尽的话,可以选择比潜艇更好的武器。为了避免“亨莱”号悲剧的重演,人们又进行了反复试验和改良,法国人天真地把蒸汽机搬进潜艇,但锅炉燃烧时需要空气,潜艇一到水里就憋火了。

人们又把目光盯上了刚刚出现的电推进装置上。1866年,英国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使用蓄电池作动力,航速6节,续航力80海里。1893,法国海军“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下水,它长45.8米,排水量266吨,采用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动潜艇前进,这是当时各国潜艇中最先进的一艘。

虽然以电动装置方式推进是潜艇动力的革命性进展,但在当时,电动潜艇存在着无法在海中充电的缺陷,并且潜艇的稳定性普遍不好,所以潜艇仍然处于研究阶段,无法投入实用。

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潜艇终于在19世纪末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创造者就是被后人尊称为“现代潜艇之父”的爱尔兰人约翰?霍兰。“霍兰”号全长10米,装一台功率15马力的内燃机,排水量19吨,首次安装了使潜艇能在前进中下潜而保持纵向稳定的升降舵。当它下潜时,不是靠增加重量,而是用水平舵下潜和保持深度;当潜艇上浮时,又可提供少量贮备浮力上浮,这是一项重要技术成果。

1893年,在美国海军的资助下,霍兰建成了“潜水者”号潜艇,它使用了所谓的“双推进装置”,也就是在水面航行时使用蒸汽推进装置,在水下航行时使用电动推进装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艇作为新生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潜艇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国共拥有九百余艘潜艇,其中美国111艘,苏联218艘,英国212艘,法国77艘,意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国57艘。这些潜艇无论在吨位、航速、航程、潜深上,还是在武器装备、水声设备、电子设备以及动力装置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德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败国,但它的潜艇作战成就远远超过其它国家,对潜艇的威力认识最深,对潜艇的作战理论也研究最透,所以在二战的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潜艇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凶恶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都在潜艇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建造潜艇,不得发动无限制潜艇战。但德国一方面在国内秘密研究潜艇,一方面又先后向国外订购了8艘潜艇。1935年3月16日,德国公然撕毁了《凡尔赛和约》;仅仅三个月之后,德国战后制造的第一艘潜艇——U1号艇便于6月15日下水。到这年9月,德国共建造了9艘潜艇,并成立了一支潜艇部队——“威迪根”潜艇队,其指挥官便是大名鼎鼎的邓尼茨。到1935年底,德国潜艇部队已经拥有了24艘潜艇,其中10艘是UⅡ型。

U艇为耐压艇壳构造,艇身为细长的钢铁制造的圆筒,设有防水设施。耐压艇壳外侧设有巴拉斯特槽,下方有海水活门。将空气充到槽中,潜艇的浮力加大,潜艇就会上浮。如果打开海水活门及空气活门,海水就会进入槽中,空气被挤出,潜艇就可下潜。设在艇体外侧的燃料库构造巧妙,既不会因为燃料被消耗而出现空隙产生不必要的浮力,也不会在潜航时因压力过大而塌毁。

U艇采用两种推进装置。两台狄塞尔柴油机在水上高速航行时使用,水下则使用由二次电池带动的电动机。二次电池重达数吨,充电时间为3小时,它可以使潜艇在水中达到8节的航速。如果采用巡航速度,U艇可连续潜航24小时,航程100千米。

该型艇共有5具鱼雷发射管,艇艏4具,艇艉1具,可载鱼雷12-14枚。其水下操纵性能良好,潜航速度为每小时16节,可在20秒内迅速潜入水中,它的续航力为11500千米,改进后可达到16100千米。

尽管德国潜艇创造了惊世骇俗的战果,但从以上可以看出,德国潜艇的数量在列强中是最少的,甚至还没有日本的多。从中可以看出希特勒贸然发动的战争多么冒险啊。德国潜艇取得成就,多亏了狼群战术。

说起二战德国潜艇作战,离不开首创“狼群”战术的创始人。邓尼茨在一战时就是潜艇指挥官,他经反复研究后得出结论,护航舰艇仅能对付单艇攻击,而无法对付协同一致的潜艇群发起的攻击。

在进一步的探索中,邓尼茨认为最好的作战方法就是将潜艇部队组成一个宽阔的凹面,让敌方的船队进入。最先发现敌船的潜艇一边与敌保持接触一边后撤,并把敌船的位置通知指挥部,指挥部将命令阵内各艇从敌方船队的翼侧和后面象收口袋一样向敌船靠近,待夜幕降临之时,集中起来的潜艇会象“狼群”一样向目标发起攻击,使敌护航兵力顾此失彼,从而给运输船队以毁灭性打击,这就是著名的“狼群”战术。

二战爆发前,德国已经将17艘潜艇布署在大西洋上。开战之后,这些潜艇立即投入了战斗,先后击沉了英国海军的“勇敢”号航空母舰和“皇家橡树”号战列舰。随着战事的发展,德国潜艇全面投入战斗。截止到1939年底,在短短数月之中,德国潜艇已经击沉盟国和中立国船只114艘,总吨位达42万吨。到1940年11月之后,德国潜艇需要整修,其战果开始急剧下降,也正是从这年9月开始,德国潜艇进入了“狼群”作战。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6节 列宁格勒方面军的毁灭第5节 军委扩大会议(下)第25节 狂傲的党卫军师长第23节 凋谢的樱花第2节 忠诚与背叛第24节 贵重玩具—可视电话第20节 英勇顽强的苏军红军第10节 大战前的恬静第18节 元首视察马尔他第11节 隆美尔的间歇第15节 狗咬狗,一嘴毛。第30节 元首的水龙头没关紧第10节 冉妮亚:元首,出事了第17节 等打完这一仗再回柏林第15节 里希特霍芬第25节 元首代理军长第19节 东西方军人观念的差异第15节 斯大林六请毛泽东(中)第10节 北极弧光第14节 攻心战第5节 拉脱维亚建国第20节 空中反击战第22节 临时更改会议地点第10节 大战前的恬静第3节 主教、教授与学生第4节 瑞芬斯塔尔的传奇第7节 被情人陷害的秃顶参谋第21节 深入虎穴第15节 斯大林六请毛泽东(中)第27节 战场日记第17节 空投物资是乒乓球第10节 一切权利归人民第9节 冉妮亚当少校了第7节 严格保密的计划第21节 鏖战北极航线第21节 原身穿越者与墨索里尼第24节 战斗还在继续第1节 虎口脱险与复仇第15节 卡廷惨案第8节 青紫蓝貂皮衣第18节 机械化的坎尼会战第19节 给鲍曼闹新房第4节 一定有梅毒第18节 飞机史话第8节 杯子,我的杯具。第22节 斯大林儿子之死第17节 从沙漠到西西里第11节 苏军最后一次反攻第19节 游击共和国第5节 朱可夫的惨败第13节 坦克史话第3节 德苏的蜜月期第31节 人相食,要上书第13节 冉冉升起的将星第6节 调到东方外军处第17节 等打完这一仗再回柏林第13节 斯大林向中共求援第19节 家门口的德国航母第8节 天壤之别的替罪羊第5节 德国美食第27节 马尔他之战第10节 鳄鱼吃掉了日军第4节 军委扩大会议(中)第8节 元首的遗嘱第19节 元首的三个半女人第11节 新潜艇:艰难的抉择第15节 空中战场扫帚第9节 德国盛产美女第3节 小三的部队第12节 希特勒的反对者第16节 酒后撒野的旗队长第2节 希特勒的故乡第10节 毒妇人与犹太人第1节 军长被军法从事第2节 鹰巢第1节 生日快乐第1节 拆除多拉超级大炮第18节 非洲之星的崛起第16节 鲍曼和冉妮亚挨骂第7节 莫斯科大阅兵第26节 将军为帝国捐躯了第23节 突破苏伊士运河第17节 元首的心病第25节 SS部队在前进第4节 啤酒馆第15节 里希特霍芬第2节 犹太人问题第20节 随潜艇出航第4节 啤酒馆第12节 磕磕碰碰的旅途第8节 一波三折第16节 金字塔,尼罗河,埃及。第7节 潜艇史话第22节 北极成败(下)第28节 女人更像动物第3节 希特勒的拉链第23节 毒气弹和充气芭芘娃娃第18节 飞机史话第14节 狼奔豕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