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交换

秦桧见到天子赵构之时,偏巧赵构也在研究《京报》上刊登的这首词,他脸上很难看,看得出他也所领悟。

秦桧等了一会儿,这才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秦相公来得正好,今天中午的报纸秦相公看了吗?”

“微臣仔细看过了。”

“报上刊登的这首《临江山》,相国认为真是韩世忠写的?”

秦桧点点头,“这首词确实是韩世忠前几年所写,微臣记得还嘲笑过这首词,只是微臣有点奇怪,《京报》为何刊登韩世忠的词?”

赵构哼了一声,“满城都在夸赞韩世忠为军神,就差没把他吹上天了,《京报》跟着捧捧他的臭脚有什么奇怪?”

不等秦桧找到理由,赵构便给出了答案,而且他的理由更加充分,又合情合理。

“这首词微臣当年读到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但今天再仔细读一读,感觉就不一样了。”

“哦?哪里不一样?”赵构感兴趣地问道。

“这首词应该是韩世忠内心的一个写照,词中有一句,微臣着实无法理解,就是‘劝君识取主人公’。”

“这句哪里奇怪了?”

“陛下,若是微臣写这一句,一定会写:‘劝君不负主人公’,主人公是谁,当然是天子,臣子对待天子自然是不能辜负,但他用的是‘识取’二字,这里面有选择的意思,难道在韩世忠心中还有两个主人公不成?”

“爱卿觉得他还指谁?”

赵构其实也读出了这首词歧义,所以他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冷冷道:“难道他的另一个主人公是指陈庆不成?”

秦桧摇摇头,“以韩世忠的资历,他还看不上陈庆,微臣从未想过他会投效陈庆。”

赵构脸色稍稍和缓一点,“那是指什么?”

“微臣觉得他是指自己。”

赵构眉头一皱,“怎么说?”

“陛下,当陈庆割据川陕,刘光世企图割据荆湖南路,同样拥有忠心于自己军队的韩世忠,陛下觉得他会一点想法都没有?”

停一下,秦桧又再补一刀,“如果他完全忠诚于朝廷,那为何正月初十突然出兵北上?事先根本没有告之朝廷,也没有通知征北主帅朱胜非,甚至也没有告诉陛下。”

赵构心中着实有点乱了,他呆坐半晌道:“爱卿去吧!朕要想一想。”

“微臣告退!”

秦桧响鼓不需重锤,只要话点到位了,秦桧就达到了目的,韩世忠也是金国点名要除掉的人,仅次于陈庆和岳飞。

赵构负手走到窗前,目光凝视着北方,心中又是愤恨,又是伤感,他想起当年刘苗之乱,韩世忠率军救驾,当时是多么忠心耿耿,这才过去十年,人心就变了。

但武将不能掌军权,这是祖训,是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最后演变到五代十国的惨重教训中总结得来,祖训绝没有错,一旦武将掌了军权,远则割据,近则兵变,陈庆割据和刘苗兵变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这一刻,赵构下定了决心。

下午时分,焦二再次找到了董安,带来一份新的鸽信,还是雍王的亲笔鸽信,但内容更多,董安连忙让手下把鸽信送给胡云。

雍王在鸽信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想法,胡云更加有把握了。

夜幕刚降,胡云便前来拜访徐先图,徐先图命三子徐寿把胡云请到贵客堂。

不多时,徐先图也来到贵客堂,微微笑道:“让胡特使久等了。”

胡云起身行礼,“打扰徐相公休息吧!”

“哪里!胡特使太客气了,请坐!”

两人分宾主落座,使女给他们上了茶,胡云欠身道:“受雍王殿下所托,感谢徐相公前去吊唁吕公!”

吕颐浩病逝,前去吊孝的官员并不多,主要是他的门生和一些受他恩惠的中低层官员,朝中的高层官员几乎没有,只有徐先图一人。

徐先图摆摆手笑道:“这就见外了,我和吕公相交三十年,他不幸去世,我怎么可能不去吊唁他?这是人之常情,请转告雍王殿下。”

“雍王殿下一直很记徐相公的恩德,当年他大婚,证婚人还是徐相公,他给我说过这件事。”

徐先图心中微微有点得意,捋须笑道:“这点小事雍王殿下还记得,有心了。”

胡云很了解徐先图此人,虽然大宋名相辈出,但这里面不会有徐先图,徐先图私心很重,比如他每年从郑全统那里拿一万贯钱,作为保护费,他把家族的利益看得更重,远在朝廷利益之上,所以胡云对说服徐先图还是有把握的。

“刚才我和令郎聊了几句,我觉得令郎才学不错,呆在家中有点可惜,三月底京兆举行科举,为什么不让令郎去京兆试一试,说不定能考中进士,在尉迟县出任县官,岂不是美事?”

徐先图就是开封府尉迟县人,胡云的一番话,徐先图顿时明白过来了,这是陈庆在给开价了,让自己三子通过科举的方式回家乡任县官。

他的儿子太学读书,以他的才学考上进士是不可能的,但作为政治交换,一切又都有可能了。

徐先图着实动心了,如果儿子能回家乡出任县官,当然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同时也是在陈庆那边给家族留了一条后路。

徐先图立刻想到了一个妥善的方案,他祖父姓余,让儿子恢复余姓,只要自己不说,朝廷绝对不知道他儿子在尉迟县为官。

当然,徐先图也知道,既然是政治交换,对方比然有所图谋,他不露声色问道:“需要我替犬子做点什么呢?”

胡云微微笑道:“雍王有两件小事想请徐相公帮帮忙。”

“特使请直言。”

“第一件事,雍王想知道朝廷北伐的原因是什么?”

这就是下午陈庆新鸽信的内容之一,雍王想知道赵构北伐的真实企图。

第二封鸽信里面的内容比较多,除此之外,陈庆还提出了和徐先图政治交换的方案,还给了胡云一个调离韩世忠的绝佳借口,使胡云和徐先图打交道更加从容。

徐先图淡淡道:“北伐目的有二,一是解除韩世忠军权,二是,官家想要汴梁。”

胡云这才恍然,原来是天子想要汴梁,想用徐州等几州交换汴梁,打的如意算盘真不错。

胡云又道:“雍王也准备把韩世忠调离战场,这就是第二件事。”

徐先图眉毛一挑,“今天的报上登的韩世忠的词,就是为了此事吧!”

胡云点点头,“正是!”

“雍王为什么要调离韩世忠?”徐先图不解问道。

胡云不慌不忙道:“因为韩世忠破坏了规则,雍王认为他很危险。”

“这话怎么说?”

“徐相公可能不知道,韩世忠主动对西军发动了进攻,双方在萧县激战一场,西军伤亡三千余人,雍王并不打算和朝廷撕破脸皮,所以尽量避免和朝廷军队冲突,但韩世忠却不顾大局,竟然主动进攻西军,雍王怎么能不动怒?”

徐先图点点头,“原来如此,这倒是个调离韩世忠的好理由。”

胡云继续道:“明天一早谏院会弹劾韩世忠,只需要徐相公顺水推舟就行了。”

“我明白了,但我想知道,谏院谁弹劾韩世忠?”

“左谏司徐蕴。”

“哦!”徐先图恍然,原来徐蕴已经是雍王的人。

他微微笑道:“不过我提醒特使,不要让徐蕴知道他不该知道的事情,会被怀疑的。”

“我明白,徐蕴只是弹劾韩世忠擅自北伐,而韩世忠主动进攻西军一事,由徐相公提出来比较好。”

说到这,胡云从怀中取出一份折子放在桌上,推给了徐先图,“这是我们西军正式抗议书,抗议韩世忠不顾大局,擅自向西军发动进攻。”

徐先图不得不佩服胡云,做事步步为营,滴水不漏,有这样能干的手下,难怪陈庆能成大事。

第二百七十章 出游第四百零八章 陇西第1350章 兵变第889章 财源第六百四十五章 机密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心慌第837章 罢相第763章 受俘第1292章 押司第1401章 遇盗第四百六十三章 收割第1152章 新兵第1436章 抓捕第五百九十三章 博弈(十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剑阁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伊吾第六百七十五章 虎谋第871章 狡兔第955章 蹊跷第1239章 态度第802章 西行第768章 黄芦第四十五章 再战第七百零九章 凯旋(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追击第1051章 苦劝第1085章 战败第二十八章 境界第1259章 势危第五百零九章 有朋第868章 绞杀第六百五十八章 窘况第五百零三章 惊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官第1286章 解释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石第五百一十三章 兄弟第813章 线索第四百六十五章 兵变第1101章 信心第758章 绝望第二十三章 血战(中)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警报第六百零四章 不利第六百零九章 断后第四百五十九章 猎探第876章 舆论第四百三十一章 纸兵第三百六十章 婚礼(下)第四百三十五章 狄道第一百六十一章 宿敌第1072章 鼓动第1480章 搜查第二百五十八章 巧遇第四百九十六章 构架第四百一十五章 复相第七百三十四章 渑池第六百一十六章 绝望第1097章 方案第四十一章 狼兵第二百三十三章 汉中第1116章 江夏第1233章 敲醒第1030章 消息第1059章 灭枭第六百七十五章 虎谋第1203章 离去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836章 严惩第1213章 易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补牢第1189章 夺岛(上)第1312章 蜡丸第六百四十九章 上岛第1254章 渡江第四百零七章 匪患第1341章 授课第六十章 报功第二十四章 血战(下)第1121章 上书第895章 吕忧第827章 行刺第1177章 情报第852章 夜刺第1241章 拉拢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交心第三百一十四章 中线第985章 夜遇第五百八十一章 博弈(三)第849章 报馆第五十二章 决战(下)第1149章 北讯第1245章 臭棋第六百八十一章 夺权第960章 防爆第三百六十三章 沦陷第五十四章 名额第1274章 漏网第八十七章 机密第846章 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