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达成

议事结束后,徐先图被请到御书房,御书房就在两仪殿背后,占地很大,徐先图走进御书房,躬身道:“陛下!”

陈庆笑眯眯道:“徐相国请坐!”

徐先图坐下,陈庆问道:“家人对京兆这边的天气水土还适应吧?”

“回禀陛下,已经能适应了,其实微臣和妻子本身就是开封府人,开封府和京兆夏天很像,我们更习惯一些,反而一直不适应临安的高温闷热,夏天像蒸笼一样。”

陈庆微微笑道:“其实北方的夏天虽然晒着很毒,但蹲在阴凉处,就凉快得多。”

两人寒暄几句,陈庆便道:“今天议事,有些话我觉得还没有说透,徐相国主管户部,肯定还是有想法!”

“回禀陛下,卑微在汴梁时,就曾经主管过一阵子居养院和福田院,里面的很多弊端也看得到。”

“那你说说,当时你看到了哪些弊端?”

“其实汴梁还好,有朝廷盯着,主要是地方州县比较混乱,一个是账目混乱,弄虚作假严重,虚报人数,假捐赠,基本上每个县都多多少少有问题。”

陈庆点点头,“以前的福田院财源主要是三块,朝廷下拨、善人捐钱以及土地给养,管理人员都是寺院的僧人,管理混乱主要根子就是财权和事权不分,管钱和管事都是同一拨人,不混乱才怪,但你说所有的事情都要朝廷直管,那也不现实,还是要归地方管理,只要对主官有考核,相信主官也不会为贪占一些小便宜而丢了前途。

朕主要就是想和你谈一谈捐钱问题,雍国对勋官这一块一直管得很严,不是那么轻易得到,地主商人想住宽敞一点,想纳妾,想见到官不用下跪,那就得争取勋官,获得勋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捐钱捐粮,一般是捐给地方官府,但后来慢慢发现里面的问题太严重了,绝大部分捐钱的名头都是办学,但实际上用在办学上不到一成,都被挪用了,仅仅是挪用倒也罢了,但实际上都被贪污、被挥霍,还有大量假捐赠,捐一千只给两百,所以要防止这些弊端,最好的办法就是事权和财权分开,捐赠的钱官府拿不到。”

“陛下是打算把这些捐钱直接归集到新成立的官署名下?”

“朕考虑是利用遍地天下各县的柜坊,这些柜坊都有慈幼官署开设的捐赠户头,捐赠者把钱交给柜坊,然后用柜坊的回单交给官府,双方都向上报,最后朝廷分别归集审核,钱到位了,吏部就向捐赠人颁发勋官,这样捐赠的钱就能集中到新成立的慈幼官署手中,就能真正用于慈善。”

徐先图连连点头,“利用柜坊是一个很妙的办法。”

陈庆缓缓道:“柜坊是好东西,我们体会很深,以前发俸禄,层层下拨,层层盘剥,士兵一个月三贯钱的军俸,到手可能只剩下一贯钱,还经常几个月拿不到,养家糊口都成大问题,十年前我们开始用柜坊发军俸,士兵的军俸就可以直接去柜坊领取,一文钱不少,甚至他的家人也可以直接去柜坊领取,西军的士气普遍很高,原因就在这里。”

“微臣也有体会,微臣的俸禄就是去柜坊领取。”

陈庆点点头,“以后户部要尽量多地利用柜坊,既然大家都反对用会子和交子,那么就要充分把柜坊利用起来,比如现在商人去外地采购交易都是携带柜票,这样就非常方便,朝廷以后给州县拨钱也要利用柜坊。”

“微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徐先图告退走了,陈庆按着头沉思不语,他这两天考虑的不仅仅是福田院,他还在考虑柜坊的事情,按照他的要求,川陕第一柜坊已经更名为雍京柜坊,作为唯一的官方柜坊,它已经迅速向各个县铺设,与此同时,另外两大柜坊,万宝柜坊和江南柜坊也在迅速扩张,它们做不到每个县,但至少每个州的州治所在县要设一个分店。

这些柜坊都是吸收百姓闲钱,给一点利息,然后再把钱放给商人做生意,赚取利差,和后世的银行大同小异。

但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死钱变成活钱,钱流动起来,商品就流动起来,社会经济就能得到迅速发展,所以陈庆采用的国策就是有所作为,有所不为。

有所作为就是千方百计增加粮食产量,减少疾病,增加人口,拓宽平整官道,以及疏通河道,发展内河航运网和江海航运联动,而有所不为是指不扰民、不乱商,取消所有关卡和盘查点,城门昼夜不闭,取消商税五年。

所有商人都视为平民,和其他平民一样,商人想住大房子,想纳妾多生子,想获得见官不拜的地位,要么就考上功名,要么就捐钱获得勋官。

正在思考时,从事杨泰在门口禀报道:“陛下,内卫种将军求见!”

陈庆登基后,内卫都统王滔出任广南西路兵马使,率三万军队坐镇广南西路,都统杨元清出任广南东路兵马使,同样率三万军队坐镇广南东路。

内卫新首领就由统制种桓出任,他虽然年轻,但很有作为,而且立下很多重大功劳,论贡献,内卫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种桓出任内卫首领也算是众望所归。

而和他同时考上科举的晁清,也出任京兆府少尹,从五品官阶,算是最年轻的五品官了,

片刻,种桓匆匆走进御书房,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小种将军免礼,有什么事情禀报?”

“回禀陛下,我们发现了一支可疑商队,怀疑是西辽探子。”

陈庆点点头,西辽探子终于出现了,说明耶律大石是铁了心要向东扩张了,但也不奇怪。

事实上,西辽向东看未必是坏事,西军进入西域,重建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就有机会了。

“是怎么发现的?”

“微臣认识一个叫安图的粟特老人,陛下回来时,微臣汇报过了。”

“好几个月了,他还没有回去吗?”

“他已经回去了,但为了西辽探子之事,他又回来了,他们在张掖遇到了一支商队,安图认出领队是一名西辽的税官,官职还不低,他便掉头回京兆给我们报信。”

“不错!不错!”

陈庆连声赞扬,又问道:“这支西辽探子找到了吗?”

“找到了,他们在咸阳县买下了一座店铺,专门售卖西域货物。”

陈庆点点头,“还是按照老办法,监视他们,不要打草惊蛇,看他们收集哪方面的情报!”

“微臣明白了!”

这时,陈庆又想到一件事,对种桓道:“有时间你去找一下雍京柜坊的大管事,他们好像遇到一件麻烦事。”

“遵令!”

种桓行一礼,退了下去。

陈庆负手走到大墙前,负手望着墙上巨大的雍朝地图,这是他的帝国地图,辽东已经平定,向北可以一直延伸到北冰洋,包括库页岛和整个西伯利亚。

向东已经把琉球岛纳入版图,还有北面的小琉球群岛,向南,在南洋上多了一座岛屿,是他的雍南宣抚使司。

向西已经到扩张到了青藏高原,唯一遗憾的就是西域,汉唐的西域都护府已经消失数百年,他愿本

()

第1167章 询疑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鱼第896章 搜城第1260章 妥协第一百一十七章 军营第四百一十四章 矿山第1233章 敲醒第840章 科举第五百六十四章 妥协第1211章 须城(上)第1244章 棋子第1043章 认怂第1254章 渡江第1442章 效忠第898章 赤塘(上)第1115章 合谋第1156章 宋城第1050章 震怒第六百零八章 陷阱第七百一十二章 遇匪第1050章 震怒第三百二十七章 夷陵(下)第六十六章 特使第1054章 狙击第三十四章 奇石第七百二十六章 烛道第1337章 否认第987章 争汝(下)第1244章 棋子第二百九十二章 逃兵第六百七十六章 黄雀第1398章 突围第三百一十八章 江陵(下)第1352章 现实第1329章 太学第五百一十三章 兄弟第1285章 无功第四百二十章 遇袭第1461章 收获第五百七十一章 使者第五百二十五章 合围第1430章 责任第五百八十八章 博弈(十)第四百六十八章 惊马第三十二章 婚礼第875章 转信第861章 行刺第一百九十章 定西第1069章 逛店第五百四十一章 趁乱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申请第1191章 破裂第1481章 序幕第五百三十八章 胜负第1413章 邀见第1188章 北上第1518章 殿议第1021章 救岳(中)第1135章 平江第1383章 述职第1274章 漏网第1212章 须城(下)第二章 反噬第六百五十七章 夺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夺财第三百八十三章 春耕第三百二十六章 夷陵(上)第1410章 廷议第五百五十七章 金锁(上)第1256章 卡位第1353章 晨事第四百二十九章 通西第五百七十八章 入蜀第870章 促和第1309章 激战第二章 反噬第923章 田宅第二百八十八章 初战(上)第1394章 启发第1336章 建国第二十四章 血战(下)第三百章 承诺第三百七十三章 撤军第三百一十七章 江陵(中)第1410章 廷议第1378章 人选第二百七十九章 出游第1236章 开导第四百六十二章 双战第七百一十六章 夜报第五百零八章 急令第782章 太原第983章 襄阳(下)第八十八章 决赛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目标第978章 开导第七百四十四章 偷袭第1369章 大兴(三)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伊吾第775章 全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