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水灾

雨又开始下大了,数十辆马车一熘停在渭河码头上,军士们打着伞,护卫着天子和数十名高官视察渭水渭水暴涨,已经远远超过了警戒水位,两边的河岸泥土松垮,河水即将溢出,形势及及可危。

侍卫们也看得心惊胆战,几名侍卫不断劝说天子赶紧离去。

众相国也同样触目惊心,之前坐在朝堂内还在考虑方案,但眼前的形势,根本就没有时间让他们再继续讨论了。

周宽高声道:“陛下,雨不会停止,还会有暴雨,我们不能再拖延下去,必须立刻做出决定。”

蒋彦先也道:“形势确实危急,溃堤就是这一两天的事情,若不是及时挽救,不光建章县会有灭顶之灾,我们京兆周围大片土地都会被洪水淹没,陛下,立刻行动起来。”

陈庆点了点头,“那就表决一下吧!同意在蒋家洼泄洪的相国请举起手!”

七名相国都同时举手,陈庆本人也举起手,他当即道:“既然大家一致同意,那就在蒋家洼泄洪,另外,京兆三十万驻军要全部行动起来,用泥袋加固河堤,仓库把所有的麻袋都拿出来!”

陈庆当即调动三十万大军上渭河河岸,用泥袋增高大堤,三十万大军全部出动,同时又征用三十万民夫,足有六十万人参加抗洪抢险,密密麻麻的人群一眼望不见边际,在渭河两岸忙碌,动用一切畜力运送泥土和泥袋。

与此同时,在渭河北岸,咸阳县以西约五十里外,火器营士兵点燃了两颗巨大的铁火雷。

“轰!轰!”两声勐烈的爆炸,泥土飞溅,河堤被炸开了一条数十丈的缺口,凶勐的河水倾泄而出,咆孝着向数万亩的低洼处奔腾而去。

到了夜间时分,咸阳县以西形成了一片很大的湖泊,渭水也渐渐降到警戒线以下。

但雨还在下,到了夜间,又超过了警戒水位,朝廷又迅速采用了第二个泄洪方案,在郿县以东的洼地泄洪,渭河水再次倾泄而出,水位开始迅速降低。

两次泄洪,虽然淹没农田近十万亩,但也保住了关中的数百万亩农田以及百万人口的安全,连续六次洪峰得以平安过境。

三天后,雨势渐渐小了,陈庆再次带领高官们来到渭水视察,渭水已经回落到警戒线以下,水流也没有之前那么湍急,浮桥又重建搭建起来。

陈庆随即又来到咸阳以西的蒋家洼一带巡视,一座东西宽达五里,南北长约三十余里的大湖出现在他们眼前。

这里在几天前还是一片麦田,但地势低洼,连续下雨的缘故,麦子基本上毁了,这里也积成了水潭,而现在索性变成了一片很大湖泊。

这就是沧海桑田,不知数百年后,这片湖泊还会不会存在?

“官道被冲断吗?”陈庆望着茫茫水面问道。

张元朗连忙道:“回禀陛下,官道在高处,目前虽然在水下,但只有一尺深,过几天后,官道就会露出来,应该不影响官道。“

“你是意思是说,这片湖泊还会变小?”

“正是,湖泊刚刚形成,是一片泻湖,等它稳定下来后,会比现在缩减三成左右,微臣昨天特地考察了周围,发现有两条小河已流入其中,这样就给它补充了水源,一方面太阳晒会蒸发,另一方面又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所以它最后会形成一个平衡。”

陈庆点点头,回头对蒋彦先道:“通知官府去登记被淹没的土地,官府承诺按照市价的两倍赔偿!”

蒋彦先连忙笑道:“微臣简单的归计一下,咸阳县被淹没的土地大概有七成左右是官田,私田并不多,郿县那边主要是军田,私田也同样不多。”

“那样最好,这次连续下雨,给今天的农田带来很大的损失,要未雨绸缪,尽快从江南和四川各地调集粮食,防止粮价大涨,另外要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和蓄水湖泊,给农民挣钱的机会。“

“微臣明白!”

陈庆又对张元朗道:“现在虽然洪水下去了,但要防止仿佛,尤其现在雨势情况不明,希望工部和都水监要严密监视,要寻找新的泄洪方案。”

“请陛下放心,微臣会严密监视水情,已经派人着手寻找更好的泄洪点。”

安排完毕,陈庆这才返回了太极宫。

........

回到御书房,却见种桓坐在外面等候,陈庆笑道:“等了多少时间了?”

“回禀陛下,微臣刚到!”

“进来说吧!”

陈庆走进御书房坐下,笑问道:“刺客调查有眉目了?”

“微臣初步判定是倭国所为!”

“是吗?这是你的推断,还是有确凿证据?”

“回禀陛下,只是推断,微臣还没有找到确凿证据,没有抓到刺客。”

“好吧!那你说说是怎么推断,推断也需要根据,不能拍脑袋想像。”

“微臣在刺杀桉的次日就去调查了东宫工地,发现监造胡镇是内应,但他已经被杀人灭口,只是对方杀他很仓促,没有仔细搜他的物品,便留下了蛛丝马迹,我们自己搜查了他的物品,发现他有一本册子,他在学习日本语,第二,我们找到他留下一袋黄金,有一百两,里面有一张纸条,应该是欠条,”支付黄金百两,尚欠百两,以此为凭。’落款人是源本义;第三,我们发现一封他写给家人的信件,其中有一句话,’倭人逼吾甚急,吾颇悔之!‘微臣认为,这句话是最最直接的依据,就凭这句话,卑职便推断刺客为倭人。“

陈庆点点头,第二条和第三条确实是比较实锤的证据了,源本义应该是日本的源氏家族,势力庞大,培养了大量武者,日本人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以及忍者都是源氏家族创造。

“那么有关于京兆倭人的情报吗?”

“回禀陛下,微臣还在紧密调查,目前还没有!”

“你是从哪些方面去调查?”

“微臣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从胡镇这一年多来的接触,他的朋友、家人,微臣已派发鸽信给成都府内卫,要求他们检查胡镇给家人的信件,其次便是在京兆的日本国留学生和日本国商人,微臣认为,他们肯定和探子有过接触。“

“在京兆的日本国留学生和商人有多少?”陈庆又问道。

“回禀陛下,留学生很少,只有七人,都在国子学读书,但日本国商人有四十余人,他们还组建了一个日本商会,这些都是微臣重点调查的目标。”

陈庆点点头,“日本国十几万大军已被困在高丽,他们的退路被切断,他们必然会疯狂发动刺杀,以扰乱我们的朝纲,逼迫我们从高丽撤军,所以微臣要全力加强戒备,不仅仅是朕,也包括七名相国。”

“微臣明白,微臣已停止一切事物,全力加强警备,防止倭人的第二次刺杀。”

第995章 再贬第1519章 辽探第七百九十一章 惊耗第770章 霍邑第二百三十一章 失守第四百五十二章 廷议第四百六十四章 将计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偷袭第一百八十六章 夜袭第1237章 夺船第840章 科举第四百六十四章 将计第一百二十七章 双战(上)第八十七章 机密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愿第七百三十九章 线索第二百一十二章 火鹞第869章 希望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覆灭第901章 抢麦第四百二十章 遇袭第三百七十六章 改良第五百三十九章 秦王第四百九十七章 调动第880章 架空第998章 逼迫第七百二十二章 惨重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追溯第一百二十六章 失策第二百六十四章 寿宴(六)第1129章 炒房(下)第1007章 太行(上)第1228章 收获第788章 告发第二百九十八章 奇遇第三百零三章 粮船第四百六十八章 惊马第849章 报馆第四百八十章 建议第七百章 决战(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廷议第1357章 丰州第1293章 识破第六百二十三章 任务第六百一十七章 士气第一百九十五章 追查第五百九十七章 小祭第1199章 求助第五百九十一章 博弈(十三)第818章 借船第1011章 定罪第一百九十九章 决心第1155章 草谷第四百九十六章 构架第四百五十五章 补缺第一百零一章 诱惑第三百零八章 新将第五百三十五章 肤施第七十五章 嘴战第六百一十章 水杀第958章 后台第六百五十七章 夺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双战(下)第1463章 新居第1031章 虚兵第三百九十六章 弱点第963章 新词第1516章 雍南第1352章 现实第五十四章 名额第三百五十二章 七寸第797章 建议第1054章 狙击第五百一十二章 马匪第1264章 夜袭第五百六十八章 官商第四百三十八章 银矿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1126章 组建第七百三十七章 同乡第965章 方案第1064章 取财第三百四十五章 借口第五百二十五章 合围第一百五十七章 郑县第六百八十八章 步兵第七百一十四章 传闻第855章 智言第十八章 阻击第三百九十九章 喜讯第二百五十一章 巴陵(上)第1106章 小店第一百三十二章 险棋(中)第1306章 遇袭第1238章 爆发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兵第六百六十九章 安置第1240章 目标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轮桨第六百六十六章 算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