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鹊起

当天晚上,金兵在夜色的掩护下迅速撤军,金兵撤军只用了一个时辰就全部撤军完毕。

与此同时,外围的宋军斥候也得到了重要情报。

情报迅速传到了和尚原军寨。

王彦快步来到中军大帐,有士兵高声禀报,“王都统来了!”

“请进!”大帐内传来主将吴阶的声音。

“晋卿,听说金兵撤退了?”王彦走进大帐问道。

吴阶站在地图前,微微笑道:“这句话应该是我问你才对!”

王彦有点糊涂了,“什么意思?”

“斥候得到的情报,一支八字军奇袭京兆城,斩首了完颜娄室,金兵后勤粮食尽失,当然不得不撤军!”

“完颜娄室死了?”王彦瞪大了眼睛,惊喜不已。

他随即眉头一皱,“你说什么?八字军干的,不可能吧!我的军队都在大散关,哪里还会有八字军?”

“情报是这样说的,具体我也不清楚。”

吴阶停一下就补充道:“好像是一个姓陈的将领,率领几百士兵,你想想会是谁?”

“姓陈?”

王彦猛地一拍脑门,脱口而出,“陈庆,一定是他!”

他再也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定是他,我们八字军的斥候军都头,和李绛一起率领一千士兵迎战完颜宗弼的骑兵主力,我就知道他一定还活着!”

“一千士兵迎战完颜宗弼骑兵主力,居然还能活下来?不可能吧!”吴阶不太相信。

“别人不可能,但他很传奇。”

王彦便将陈庆从战场上逃出游哨骑兵追击之事详细告诉了吴阶,最后道:“唯一让人困惑的是,五百士兵是怎么回事?一千军队应该剩不了这么多,他或许从哪来又搞来一支军队,只是他居然能斩首完颜娄室,简直不可思议啊!”

完颜娄室居然被斩杀了,着实令吴阶惊喜万分,这个消息若传到朝廷,肯定会轰动朝野。

吴阶忍不住感叹道:“一个小小的斥候都头居然能做出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子才,我还真羡慕你啊!八字军居然有这么一个传奇将领。”

王彦连忙谦虚道:“具体情况还不清楚,说不定和他无关,等形势明了后再说!”

话虽这么说,吴阶也动了心思,捋须笑而不语,这么好的将才,他一定要招揽到自己的麾下,反正这个陈庆原本是环庆军的将领,和八字军无关。

王彦也警惕起来,他很了解吴阶,这家伙忽然若有所思,十有八九是打主意把陈庆夺过去,不行,绝不能让他得逞!

.........

入夜,灰蒙蒙的寒气笼罩着子午谷,南下逃难的十几万难民拥挤在短短的十里山谷内,这一段山谷风比较小,但还是很寒冷,妇女们用破烂的被褥裹住孩子,紧紧搂在怀中,老人也抱着布匹,却舍不得拆开,咳嗽声此起彼伏,

青壮男子则自发组成夜巡队,拿着京兆仓城内得到的兵器,警惕地望着一条条阴暗的峡谷小道,那无尽的黑暗中隐藏着危险,不仅是噬人的野兽,也有凶残的山贼。

陈庆带着一队士兵骑马沿着谷道巡逻,白天发生了抢夺事件,一名妇人受伤,一百二十两银子也被抢走了,盗贼尝到了甜头,夜里一定还会再来。

陈庆在马上研究一把弓,这是完颜娄室使用的弓,被他缴获了,这把弓是两石骑弓,普通将领拉不开,但他用正好,也说明他的力量和完颜娄室差不多。

相对于弓箭,弩还是很不方便,尤其在疾速奔跑中根本没办法使用弩,而骑射则是一名大将的基础,要想在宋朝混下去,骑射这一关他必须得过。

“将军!”

都头杨桦从后面催马追了上来,抱拳道:“最南面来了一支宋军,为首将领要见将军!”

“我知道了,你继续巡逻,拿好盾牌,当心盗贼射冷箭!”

“卑职遵令!”

陈庆将弓放入袋中,调转马头向南面奔去。

最前方的难民队伍距离子午关不到十里,这支宋军应该是从子午关过来,远处灯火通明,一百多名士兵举着火把,最前面是一名骑在马上的大将,身穿山纹甲,头戴凤翅兜鍪,年约三十岁左右,身材十分高大威猛。

陈庆握紧了铁枪,心中十分警惕,关中的兵器盔甲唾手可得,难民中不少人就穿着军队皮甲御寒,盗贼若要扮作宋军轻而易举。

“你们是哪里的宋军?”相隔五十步,陈庆高声问道。

“在下朱百锦,是宣抚使帐下牙将,难民们都说陈将军是护卫主将,请问阁下属于哪支军队?官任何职?”

宣抚使就是宋军主帅张浚,他官任川陕宣抚处置使,目前就在汉中,这个朱百锦应该就是张浚的亲兵将。

陈庆淡淡道:“我是八字军王都统帐下斥候都头陈庆。”

朱百锦听说对方只是一名斥候都头,不由一怔,又问道:“将军可有上司?”

“我的上司是指挥使李绛,我们负责断后,李将军已经阵亡,我率残军南下,担心子午谷内有盗匪,便主动护卫这些难民。”

“原来如此!”

朱百锦沉吟一下,又小心翼翼问道:“将军可去过京兆城?”

他见难民手中都有粮食和布匹,而且是从京兆城中仓库中所得,着实令他惊诧不已。

“去逛了一圈,干掉了几千敌军,顺便斩了完颜娄室的人头。”

“什么?”

朱百锦大吃一惊,“你说什么,斩首完颜娄室?”

“一介病夫而已,胜之不武!”

陈庆说得轻描淡写,但朱百锦却如耳边惊雷,他连忙道:“宣抚使就在子午关,能否请将军随我过去一趟?”

..........

陈庆带着几名手下跟随朱百锦前往子午关,陈庆好奇笑问道:“安抚使怎么在子午关?”

朱百锦苦笑一声道:“安抚使正好在洋县巡视关防,听说子午谷内来了十几万难民,他担心是完颜娄室的计策,便急急赶到了子午关。”

子午关不远,奔行一刻钟就到了,只见一座高大坚固的雄关扼守住了子午谷的出口,关城上站满了手执弓箭长矛的士兵,火光通明,将关城内外照如白昼。

“将军稍等片刻,我进去禀报!”

朱百锦让陈庆稍等,他先进关城去汇报。

这时,陈庆也意识到了一个大问题,如果自己不跟难民南下,不把事情讲清楚,这十几万难民根本就进不了子午关,最后从哪里来,还得回哪里去,如果完颜娄室派一万军队混迹在难民中,汉中就完了,宋军怎么可能不防备?

不多时,朱百锦出来,抱拳道:“请将军随我来!”

陈庆跟随他进了关隘,不多时,来到一座大帐前。

“启禀宣抚使,人带来了。”

“请他进来!”里面的声音很柔和、清亮,应该是个中年人。

朱百锦指了指陈庆腰间之剑,歉然笑道:“大将不可带剑进帅帐!”

陈庆解下腰间长剑递给了他,随即挑帘走进了大帐,一眼便看见了主帅张浚,果然不是大将,而是一名文官。

陈庆上前单膝跪下,沉声禀报,“末将八字军陈庆参见大帅!”

张浚年约四十余岁,身材中等,白面长须,目光明亮,相貌颇为清瘦,看得出是个精明能干之人。

虽然人到中年,可是岁月不但没有给他带来衰老,反而增添了成熟的魅力和威严。

张浚是进士出身,原本是朝廷的礼部侍郎,参与平叛刘、苗之乱有功,升为知枢密院事,成为继李纲和宗泽之后朝廷主战派领袖之一。

完颜宗弼败走黄天荡后,张浚便意识到金国的下一步战略目标一定是川陕,必须加强川陕防御,防止金兵进入四川。

他的想法得到了天子赵构的支持,便封他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全权负责川陕军政。

这就是宋朝的特点,不管军队怎么作战,主帅一定是朝廷派来的文官,只是川陕诸军运气还不错,张浚是主战派,也比较精明通达。

但张浚毕竟是文官,不了解川陕实情,书生意气,喜欢大兵团作战,加之决战心切,最终导致富平之战惨败,这一战也葬送了大宋最精锐的西军。

富平惨败后,他立刻向天子写了请罪书,目前还没有消息,但他还要写一份详细战报,战报该怎么写,着实令他心中烦恼。

就在刚才,张浚听到一个消息,富平之战的金兵主将完颜娄室被斩杀了,简直令他不敢相信,又让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张浚看了一眼陈庆,长得很雄壮的一名年轻将领,张浚点了点头,这时他的目光落在朱百锦手中的长剑上,他‘啊!’的一声惊呼起来。

第三百七十八章 密议第九十九章 赌箭(下)第1292章 押司第六百二十四章 贵客第一百一十章 泄愤第912章 意外第891章 新官(上)第918章 建议第1239章 态度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高丽(下)第1075章 北商第960章 防爆第1107章 义助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1230章 嫌疑第四百四十章 暴乱第955章 蹊跷第五百二十七章 廷议第五百七十章 家主第七百三十一章 向导第三百七十九章 小别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招供第1350章 兵变第二百五十七章 生悔第八十九章 新将第1055章 不速第一百一十八章 铁笼第四百六十六章 俘获第二百六十三章 寿宴(五)第1238章 爆发第947章 遇险(上)第1383章 述职第二百九十章 初战(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效吕第四十章 填沟第四百三十二章 拖战第二百二十一章 抓捕第六百一十七章 士气第1385章 惹事第六百二十三章 任务第1048章 礼物第1145章 态度第1370章 大兴(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赌斗(上)第863章 求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失策第1479章 兵变第三百一十六章 江陵第1186章 交代第二百一十八章 再攻第1093章 处理第四百六十三章 收割第1082章 交换第六百一十一章 危渐第五百一十三章 兄弟第三百五十章 审问第986章 争汝(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暴毙第1192章 逼撤第一百七十六章 穷寇第四百九十一章 传闻第五百一十四章 凉州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线索第四百六十五章 兵变第六百八十七章 投诚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报警第1363章 未尽第二百四十一章 出岔第六百四十二章 驱逐第一百一十六章 建军(下)第一百一十章 泄愤第1270章 银交第934章 交手(中)第1184章 建议第五百八十章 博弈(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春耕第六百零七章 小路第一百八十六章 夜袭第824章 激战(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博弈(六)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伙第1219章 意外第1340章 想法第六十四章 偷袭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营第四百四十八章 厨遇第七百零五章 分宅第788章 告发第二百三十七章 饶风第1359章 准备第一百六十六章 击杀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凉(上)第二章 反噬第1037章 清理第五百九十六章 喜夜第二百一十七章 初攻第1139章 会主第1080章 救援第二百二十二章 火攻第二百八十五章 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