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考题

这两个月陈庆一直着眼于战事,顾不上内政,桌案上堆积文书如山,好在赵巧云替他整理得妥妥帖帖,倒也省力了很多。

陈庆有两个记室参军,也就是秘书,一个张轩, 一個就是赵巧云,张轩做事谨慎,但大局观不够,在陈庆看来也就是知县的水平,所以陈庆一直让他协调外勤,而重要文书的处理, 基本上都交给了赵巧云。

虽然赵巧云已经是他的妻子了,但陈庆在机要文书处理上, 还是很依赖赵巧云。

赵巧云不仅大局观很强,而且能从纷繁的琐碎中抓住关键核心,她还很细心,把事情的轻重缓急都一一罗列出来,让人一目了然,更重要是她坚持原则,从不自作主张,深得陈庆信任。

这天下午,陈庆从咸阳回来,便直接来到内政堂,内政堂属于官衙的一部分,和他的官房相距数十步, 旁边有一条长长的夹墙通道, 直通陈庆居住的后园,陈庆现在接待官员一般在前面的官房,但处理机要政务都放在内政堂了。

内政堂内部署了八名武艺高强的女护卫,这些女护卫与其说是在保卫陈庆,不如说是在保护赵巧云, 另外还有几名端茶送水的使女。

“热!热!热!”

陈庆满头大汗走进大堂, 连声叫喊,一名使女连忙递上一条湿毛巾,陈庆接过毛巾擦去脸上和脖子上的汗水,抱怨道:“这个天才四月初,怎么热得跟夏天一样?”

赵巧云替他脱了外袍,笑道:“很正常啊!这段时间下雨不多,比较干燥,都是晴天,所以就比较热了,等下两场雨就会凉下来。”

脱去外袍,陈庆顿时觉得清凉了很多,他坐下咕嘟咕嘟喝掉一杯凉茶,笑问道:“下午有人找我吗?”

“肯定有啊!周署令催促官人赶紧批了今年的度支方案,蒋长史抱怨骆驼都拿去运军粮了,没法运货去巴蜀。”

陈庆哑然失笑,“我倒忘记了运货也需要骆驼,让他想想别的办法, 算了, 我回头让张轩去说。”

赵巧云嫣然一笑,把她整理的牒文清单递给陈庆。

“怎么眼下最急之事是科举命题?”陈庆看着清单最上面一行, 有些愣住了。

赵巧云又好气又好笑,“距离科举还有四天,但科举题迄今没有定下来,劝学署那边都急得跳脚了。”

“我不是说让蒋彦先定题吗?”

“官人只让他定诗赋题,对策题你说自己来定,官人忘了吗?”

陈庆挠挠头,这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了,他真的忘记了。

说起定题,陈庆又想起一件重要之事,连忙问道:“请你师父作为评卷主考,她答应了吗?”

“我师父只答应诗赋评卷,她说对策不行,她眼界不够。”

“也行,其实我只要她的名声,其他的不需要她劳神。”

陈庆只需要李清照的名声,使他的科举评卷更有权威性。

赵巧云抿嘴笑道:“官人既然请师父了,她肯定会认真参与的,不会出人不出力。”

“随便她吧!

陈庆揽住她的腰笑道:“说说对策题,我知道你替我考虑过了,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赵巧云轻轻的拍了拍陈庆的手,向堂下看了一眼,堂下走廊上还站着两名使女呢!

陈庆知道她脸皮薄,只得放开她,拉着她在自己对面坐下。

赵巧云沉吟一下道:“我是想了两天,我觉得还是应该着眼于实际,不能考那些生偏的题目,像河湟屯田,攻略西夏,绝大部分考生都没有去过河湟和西夏,你叫他们怎么写?”

“有道理!”

陈庆十分赞许,他刚刚想到了河湟经略,被赵巧云这一说,他又放弃了。

确实是这样,去过河湟的人少之又少,是什么地理风貌可能都不知道,让士子们怎么答题?

“继续说下去。”

赵巧云笑了笑,继续道:“从另一方面说,既然是科举,必然要有难度,其实我倒觉得可以考考汉中经略.......”

陈庆眼睛一亮,好题目,汉中位于川陕之间,考生都了解它,都可以做题,但要做深做好,难度就大了,它不仅涉及川陕,还涉及南阳、荆襄,也涉及熙河路,更重要是,汉中现在百废待举,正需要由头脑的人出谋划策。

陈庆心中高兴,便一把搂过赵巧云,在她唇上重重了一下。

“呀!官人当心,我可能....可能有身孕了。”

陈庆一怔,继而大喜,“真的吗?”

赵巧云羞涩地点点头,“我估计就是官人出征之前那些天,这几天我有点困倦,也总是感到恶心,早上我给夫人说了,她有经验,说我十有八九是怀孕了。”

“那赶紧请王医师过来看看。”

“她今天正好不在京兆,去临潼了,明天会过来。”

陈庆一拍额头,苦恼道:“你若怀孕生子,谁来帮我整理文书啊!”

赵巧云爱怜地摸摸陈庆的头发,柔声道:“我毕竟是家眷,不能过多干政,大家嘴上不说,但心中都会有想法的,所以这次科举希望能找到一些真正有才华的年轻士子,我再坚持两三个月,然后交给新人。”

陈庆点点头,“不用两三个月,把这些都交给张轩,遇到头痛的事情我再找伱帮忙,你要多休息,不能熬夜。”

“也行,张轩其实也能干,你要多多培养他。”

“他是比一般人能干,但比起你就差远了,他确实不适合做我的记室参军,找到适合人选,我就换掉他,让他去州县做官。”

这时,使女在门口禀报道:“二夫人,夫人派人来说,王医师来了,让你赶紧回去。”

陈庆笑道:“你赶紧回去吧!这边暂时不用你管了,注意休息才是要紧之事。”

把赵巧云安排回去,陈庆这才翻开一本本牒文,按照赵巧云给他写的备注,一一进行批示。

陈庆叹口气,把笔放下,这些牒文上的备注写得多好,简单几句话就把事情说清楚了,抓住了问题实质,怎么解决问题,也给了自己很好的建议,尤其是横写,很适合他的阅读习惯。

就算之前的记室参军朱遂也做不到这样妥帖。

其实这里面不仅仅是一个才华问题,更多是一种信任,他对赵巧云可以毫无保留的信任,对别人做得到吗?

陈庆考虑再三,自己可以大量减轻赵巧云的负担,也不用她来内政堂了,但一些重要的牒文还是需要她替自己把关。

这时,一名文书在堂下道:“启禀宣抚使,劝学署赵署令求见!”

“知道了,我马上过来!”

........

劝学署的署令叫做赵复生,原本是应天府太学博士,京兆府鄠县人,汴梁沦陷后,他便带着妻儿回到家乡,关门做一名地主,陈庆夺取关中不久,韦氏老家主韦湛便向陈庆推荐了赵复生。

陈庆亲自上门聘他出山,主管陕西路和熙河路的教育,赵复生毕竟还是中年人,让他这么早就居家养老,他心中也有所不甘,便欣然接受陈庆的邀请,出任劝学署署令。

赵复生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劝学署改成国子署,劝学署这个名字让他有点抓狂,所以他每次见到陈庆都要提这件事,要么就是要钱,不过现在他什么事都顾不上了,科举最重要的题目到现在还没有出来,他急得有点跳脚了。

“启禀宣抚使,试卷就来不及印刷了。”

陈庆摇摇头道:“为什么要印刷试卷,你就不怕泄露考题吗?”

“回禀宣抚使,刻雕版的人和印刷试卷的人都会隔离,不可能让他们泄露试题。”

陈庆还要摇头反对,“这个方案不妥,只要利益足够,看守他们的士兵就会和他们勾结,把题目泄露出去,我还是要求考试开始时才能拆封题目。”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只能用白纸答卷,士兵用木板举题给世子们。”

“这样不是挺好吗,为什么不采用?”

赵复生无奈道:“这样的话,好多规则都要改掉,卑职回去和属僚商量一下,当时主要是考虑在大帐内考试,举题的话需要很多人手。”

陈庆微微一笑,“你若需要十万士兵,我都可以给你!”

“好吧!宣抚使的题目就不急了,卑职告辞!”

陈庆又道:“等考完这次科举,就把劝学署改名为国子署,就算朝廷不高兴,我也要改了。”

赵复生大喜,“多谢宣抚使!”

“赵署令先别急着走,我还想了解一下这次科举具体的考题安排。”

第四百七十七章 子夜第1060章 秋游第二十六章 安民第898章 赤塘(上)第1199章 求助第五百二十八章 改弦第1270章 银交第三百四十四章 密谋第1097章 方案第1118章 宣召第1264章 夜袭第930章 文攻第二十八章 境界第七百二十五章 杨家第一百七十五章 断路第1471章 大案第1497章 怀柔第四十二章 蹊径第七百九十一章 惊耗第1364章 居庸第二百一十八章 再攻第七百三十九章 线索第三百五十八章 婚礼(上)第1314章 火攻第十三章 天助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先礼第一百一十五章 建军(上)第二百四十章 交易第四百九十六章 构架第二百八十一章 出事第1027章 对垒第一百八十六章 夜袭第三百零一章 汉阳第777章 方案第三百七十九章 小别第1426章 购岛第1462章 耽罗第四百一十五章 复相第八十七章 机密第三十四章 奇石第1087章 升官第六百七十七章 灵州第1303章 渡口第九十三章 清照(上)第七十六章 后勤第二百零八章 堵门第四百四十五章 面试第四百二十八章 赌斗(下)第931章 对策第六百九十三章 拉拢第1289章 线索第六百八十二章 遭遇第1012章 劝说第五百四十四章 内应第二百七十二章 惊夜第一百二十三章 敌营第四百三十九章 意外第四百八十六章 拓边第871章 狡兔第787章 诈死第1028章 激战(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二百七十五章 变故第1355章 北讯第六十三章 兵器第1044章 宋城第三百零二章 长寿第一百一十章 泄愤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先礼第1464章 访问第三百三十六章 水门第五百六十五章 搬家第990章 情报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祸言第五百二十二章 演练第1015章 原则第四百零六章 筑城第1183章 调任第1111章 默契第1343章 原理第990章 情报第三百一十章 泄密第五百五十二章 春困第894章 运转第1198章 影响第一百三十三章 险棋(下)第五十一章 决战(上)第七十九章 背锅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战(中)第七百四十三章 尺度第857章 是他第五百九十八章 求援第六百六十五章 短兵第六百八十三章 协商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北征第三百零三章 粮船第六百六十六章 算帐第867章 澎湖(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拉拢第1205章 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