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卫齐电子信息产业园

梁璞把那张试卷做完之后,苏星晖看了一下时间,只用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这算是相当快的时间了,他和万荣华看起那张试卷来。

梁璞的字写得相当不错,虽然跟苏星晖的字不能比,但是也算是相当有水平了,这是一笔工整秀丽的行楷,这样一笔字,就让万荣华和苏星晖很有好感了。

梁璞的论述题写得逻辑分明,条理清晰,而更让苏星晖感兴趣的是他的议论文,他的议论文的题目就是《振兴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这个题目就说明了他的志向,他说要去最偏僻最艰苦的地方工作,并不是做做样子的。

这篇文章同样也是写得有理有据,里面以辽西的农村为例,阐述自己如果是一个乡镇的乡长或者镇长,该如何带领这个乡镇发展经济,该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解决三农问题。

由于梁璞的家乡就是在辽西的农村,所以他对那里的情况是非常熟悉的,他把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辽西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这篇议论文写得很有说服力,却又文采飞扬,这让苏星晖和万荣华两人都不禁是击节叫好。

看完之后,苏星晖和万荣华又是对视了一眼,梁璞确实是一个人才,这让他们都不禁起了爱才之心。

对梁璞的考核结束了,万荣华先把他安排到了市委招待所休息,说是两天之后给他结果,然后便和苏星晖一起写下了对梁璞的考核意见,交给了市委书记赵义臣。

其实,梁璞是一个硕士研究生,给他安排的职务级别最高只是正科级,本来是用不着赵义臣亲自决定的,可是他是第一个到宝州来应征的高学历人才,所以宝州市对这件事情是特别重视的。

赵义臣看过考核结果,跟万荣华和苏星晖交流之后,作出了最终的决定,宝州市委将会录用梁璞,给他安排的具体职务是宝州市永阳县桦坡乡的乡长。

永阳县在宝州市的西部,跟西和市接壤,这里的经济算是宝州市的县区里面比较落后的,而桦坡乡是永阳县西北角的一个山区乡,同样也是永阳县经济比较落后的乡镇了,这正符合梁璞的要求,要去最偏僻最艰苦的地方。

梁璞的组织关系,是由燕北省委出面跟辽东省委协调,直接调到宝州来的,毕竟这是跨省调动,不由省委出面,想要把梁璞调动过来,是非常难的,这也是燕北省委对宝州的大力支持了。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之后,吃螃蟹的人就多了起来,梁璞被录用之后,来到宝州应征的高学历人才便是络绎不绝,这样的盛况让苏星晖很是高兴。

就在这个时候,省政府也正式公布了对宝州的几条支持政策,那一天省长巫建柏向苏星晖透露的几条政策悉数在列,另外还有几条小政策是那天巫建柏没跟苏星晖说过的,不过,他说的那几条政策也就是最主要的了。

这几条政策一出,宝州市顿时是欢声一片,这几条政策意味着宝州市的发展速度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

这一下,宝州那些没能提前知道这几条政策的常委明白了苏星晖为什么那么有底气搞那个人才引进政策了,因为省政府降低了宝州的上缴比例,这样一来,宝州市每年能够增加至少几亿的财政收入,这正好用来引进人才了。

燕北省政府给宝州的这些政策,让宝州的吸引力更是大增,到宝州来应征的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都是燕北本省的,他们毕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本省的人到宝州来,不用出省,这更是一个大优势了。

外省的人到宝州来工作,这还是一个比较艰难的决定,像梁璞那样坚决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现在的宝州,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磁铁,把人才源源不断的吸引了过来。

趁着省政府政策的东风,宝州市政府再次向省政府提出了再建一个电子信息产业园的申请,这个电子信息产业园将会建在宝州西南部的卫齐镇,因此,这个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名字就是卫齐电子信息产业园。

宝州的新区现在面积越来越大,而且是向宝州的四面八方都在进行扩张,所以,卫齐镇离宝州城区也是越来越近了,借着这一次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机会,正好可以把卫齐镇跟宝州城区连起来,这样一来,宝州城区的面积又会进一步扩大。

这个电子信息产业园正好应了省政府的政策,燕北省政府支持宝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电子信息产业,自然是当之无愧的高新技术产业了,这当然是属于燕北省政府支持的范围之列。

在申请递到省政府的同时,宝州市政府已经启动了卫齐电子信息产业园的筹备工作了,现在宝州市政府的工作效率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是雷厉风行,因为宝州市要建设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要只争朝夕,不能浪费时间。

如果加上卫齐电子信息产业园的话,现在宝州市已经有三个市级经济开发区了,前两个开发区都是成绩斐然,不过这卫齐电子信息产业园却并不为人看好,这当然是因为宝州市在电子信息方面丝毫没有根基,而且人才不足,这跟其它两个经济开发区的情况不一样。

安高工业园和马埠汽车产业园区最需要的人还是熟练的产业工人,由于宝州市是老工业基地,所以熟练的产业工人还是不缺乏的,相反还可以解决宝州的下岗工人问题。

而电子信息产业园就不一样了,想要搞电子信息产业,必须要有大批的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才能撑得起这个电子信息产业园,如果在这里招不到人,那些在这里投资的公司,又怎么运营得起来呢?

虽然宝州大学现在也开设了几个相关专业,但是宝州大学才刚刚成立一年时间,而且他们目前规模还很有限,他们的毕业生数量还远远不够,质量也还不足以撑起一个电子信息产业园。

不过正是这样的质疑,才让人想到,苏星晖力推的人才吸引政策,现在看来是多么有先见之明啊,看来这个人才吸引政策,正是针对这个电子信息产业园的。

如果有大批的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来到宝州落户的话,这个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大家不禁惊叹,苏星晖的每一步布局,都是目光长远,环环相扣,几乎是没有一步废棋,他的很多举措,都要等到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让人明白他的用意。

就在宝州市政府宣布申办卫齐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同时,国内IT业的执牛耳者瀚海科技集团宣布在宝州投资十亿元成立瀚海企业管理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暨瀚海研究院。

同时,另外十一家在国内IT界都是鼎鼎大名的软件和网络公司都宣布在宝州投资成立公司,总的投资意向额达到了二十多亿元人民币,这个爆炸性的消息一下子让无数媒体都集中到了宝州市,对这件IT界的盛事进行了报道。

这确实是一件盛事,这还是在宝州市卫齐电子信息产业园还没有正式成立的时候就有这么多大公司来投资,如果等到产业园正式成立了,到时候来投资的公司将会有多少?

甚至有媒体已经把尚未成立的卫齐电子信息产业园称为了中国的“硅谷”,当然,这只不过是媒体的噱头而已,现在的卫齐电子信息产业园还是八字没有一撇,要想成为中国的“硅谷”,那距离更是遥远,但是谁又知道,十几年后宝州的电子信息产业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呢?

燕北省政府大力支持宝州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还有瀚海科技等大公司宣布在宝州投资成立公司的消息,极大的增加了宝州市人才吸引政策的吸引力,这些天,许多电子、软件等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都是闻风而来,想要在宝州找到一份工作,留在宝州。

这其中,还有一些弄潮儿,带着自己的创意,来到了宝州市,想要在这里创业,这是因为宝州市政府支持创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对这些创业者是非常友好的。

这些创业者本身都是本科以上的高学历人才,他们来到宝州落户,本身就有补贴,而且他们在这里创业,还有政府提供的创业贷款可以申请,根据实际情况,贷款的额度可以达到数十万之多。

除了政府提供的创业贷款,在宝州还聚集了不少的投资公司,可以向创业者提供风投资金,这些风投资金最喜欢的就是IT业的创业公司了,往往一个好的点子就能得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风投资金,有这样一个投资环境,这些创业者又怎么会不喜欢到宝州来呢?

一时间,宝州城成了全国瞩目的焦点,风云际会,豪杰云集,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在这里成就一番事业。

第两千零二十九章 后悔了第两千零六十四章 志同道合第一千八百五十章 又被架空了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喻姝瑶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齐学真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转公考试第七百六十三章 石荣怀的选择第三百一十九章 巡堤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掌声如雷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整装待发第五十三章 你老实告诉我第两千零六十一章 有什么要求?第七百九十七章 于老说的好消息第六百九十五章 新昌峪公路第四十章 第一笔收入第三百一十九章 巡堤第七百零七章 玛蒂尔达小姐第四百五十一章 哈克特要来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探视齐沧海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代正阳第两百四十九章 望江亭第一百六十五章 夜袭大富豪第五百五十五章 千斤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这部戏得改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探讨第一千九百零一章 省级重点实验室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认老乡第七百八十四章 丧心病狂的皮股长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遇袭第两千零九十二章 蔡英武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栾思红的泪水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未来技术研发方向第四百一十章 钟鸣湖买房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 另类书记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开个座谈会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新的数码产品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县域经济研讨会第八百六十一章 苏星晖罢宴第两百八十二章 凌寒独放第两千零二十七章 好办法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原来是苏市长第两千零九十四章 脱贫第一千二百章 小野的竞争对手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市委书记人选第两百九十一章 上任彭家湾第四十一章 又来了两个专家第三百零一章 农民苦啊第九百二十章 棘手的事情第六百零七章 能不能推广?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辛静的往事第八百四十三章 维周之桢第七十五章 轻描淡写第四百七十一章 张开山的硬骨头第五百四十六章 暗流涌动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沉淀一下有好处第七百五十七章 王柳的心思第四百零八章 天价买画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又是省域副中心城市?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入场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疲不能兴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想不想去宝州第两千零六十章 钱玟玉接风第八百零三章 找邵德金帮忙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范宜春的疑惑第九百五十一章 做人不是太失败第五百二十章 推荐县长人选第两百五十三章 薛琴请吃饭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伯堃的惆怅第两千零六十四章 志同道合第八百二十一章 好消息太多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燕北风暴第九百八十四章 后勤保障不错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劲爆的帖子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我佩服他第八百五十七章 襟江带湖之地第一百九十七章 小心我打断你的腿第两千零八十九章 意下如何?第四百四十五章 田晓鹏到任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调查房价异常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的决心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要彻查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高玉泉第八百章 不把自己当外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夏竹的礼物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来结账第九百六十四章 庞兴杰再被抓第五百二十九章 市委书记来视察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调研银山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不欢而散第六百二十四章 讲讲你的工作思路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调研组来了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文化事业也得发展第七百六十七章 调查组来了第两千零三十章 奖励政策第一千零二章 不后悔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鲁国俊的女人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少有的失眠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停职?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夏松的成长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书记高瞻远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