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七章论证会和印第安村落

布鲁克林造船厂的热闹还没有散尽,在曼哈顿社区委员会所在的办公楼里,一场更加别开生面的“产业与技术开发论证会”正在进行着。

论证会评委都是各个生产部门的负责人或技术总工程师,鉴于企业号下水这样的重要节目,主持论证会的是工业部部长姜兆龙。

“下一位!”姜兆龙赶走了又一个异想天开的文艺青年,扯着嗓子对着门外喊起来。

文质彬彬的小青年带着宽边眼镜和一脸傲气走了进来,将一副大大的“壁画”纸贴到了评委席对面木板上。

“这是我从笔记本电脑里复原的珍妮纺纱机!并进行了许多创新改进,它的原型是英国在18世纪……”文艺青年激动的表情无以复加,似乎一场伟大的产业革命就将在他手里诞生。

“停!历史知识在座的评委都知道!你的纺织技术与产业规划用了不少心思,但……不可行!”并不等其他评委表态,姜兆龙用铅笔在桌上一点,就判了死刑。

“姜老师,你凭什么说我的方案不行?你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的?这可以让我们曼哈顿社区的生产力的极大提升!”

小青年一愣,扶了扶自己的眼镜,似乎对对方如此不可思议的态度表示出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惋惜。

“需要多少纺纱机才能形成你说的产业规模?需要多少原料?需要多少熟练工人?需要多少配套动力?”姜兆龙抹了抹额头,一脸憔悴,“小赵啊,我知道你和那些个旅行团里的制衣厂女工关系不错,但就我们现在的局面,有限的人力和工业设备制造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产业,各类纺织布料我们目前还可以从欧洲进口替代,如果你们想建立一家成衣加工部门为社区服务,那我们可以考虑。”

说完,姜兆龙抱歉地对着身旁几个一直没有表态的评委笑笑,就做出了请的手势。

“官僚主义!不懂科学!”小年青满脸通红,狠狠扯下自己的心血,大步走出了会议室。

“这……这个小赵,站着说话不嫌腰疼!”房间里的人都发出大笑,姜兆龙一时间哭笑不得。

又进来了一位青年,看样子吊丝成分远大于文青含量。

“嘿嘿,各位评委,今天我要推荐的,是我经过研究后的结果。”青年将自己的图纸挂到了木板上,咳嗽了一声,“我发现在过去几个月中,社区从码头废墟获得了大量的报废的电子器械,以及报废的汽车和船上的更多的电子设备,甚至大家手里已经耗尽电力成为废品的小电子产品。”

“哦?你怎么知道我们把这些都整理存放起来了?”不光是姜兆龙,就连临时客串评委的几个女委员也听得很仔细。

在这个几乎已经和电气文化告别的曼哈顿社区,人们重返电气时代的渴望是与日俱增,一但听到电这个词,除了工厂里的那些柴油电机外,就是滴滴答答的多彩画面和声音一直在脑子里转。

“我和几个喜欢电子产品的朋友打算成立一个小部门,就是收集所有能找到的电子元件,包括线圈和各类工具,然后改装设计出几种有用的电子产品,比如这样的……”青年点了点图纸,得意地摇着脑袋,“有线发报机!还有这个,更高级,短波电台!还有这个,机械式留声机……”

“等等!你说这些你们都有把握?”姜兆龙猛拍桌子,站了起来。

在工业部几位大佬的眼里,或许没时间去顾及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或者并非重要的产品,所以在真正的大规模迫切需求出来前,他们不会分心去倒腾。但姜兆龙身为社区委员会委员,却不得不从其他方面考量这些技术产品的意义。

“我们梳理了下目前手里淘到的东西,只要关键零部件靠谱,应该问题不大,如果实在缺少什么,只要解决材料问题,工业部加工的难度也不是很高。我以前就是手工电子发烧友,手艺马马虎虎……”吊丝青年昂首挺胸地站在评委面前,面带自信的微笑。

“好,通过!”

“嗯,我也同意!”

几双手举了起来,评委和吊丝青年达成共赢。

之后的审议,包括几项极其关键但耗时费力又苦于无人主动接手的技术提案让姜兆龙等评委都大吃一惊,看来曼哈顿社区里有想法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啊。

……

蓝天之下,北美长岛布鲁克林地区的东边,郁郁葱葱的森林围绕着片片沿岸平原或内陆溪流平原,呈现出一块块整齐的嫩绿色几何拼图。

以沟渠为界,一百亩为一个管理单位的广袤农场之中,如浪的绿油油小麦正悄悄抽出幼小的麦穗,如小树林般的玉米也挂上了稚嫩的包穗。田间,少许的德拉瓦印第安族妇女正站在田坎上,望着眼前似乎无边无际的麦浪和玉米之林,既充满着期待,又蕴含着一种无所适从。

远来落户的华族人的友善态度让每一个德拉瓦族印第安男女老少都无法拒绝,他们匪夷所思的大胆生活方式也让经历了几千年传统渔猎生活的人们无法适应。眼前这些象征着丰硕幸福的场景,让每一个几乎头一年还在与大自然做着和祖辈一模一样挣扎的人们如梦幻般印象深刻。

达玛紧紧陪伴着一位上了年纪的华族妇女,和几位在村落里很有地位的长老一同在田间走着。

虽然近半年来,越来越多的德拉瓦族印第安青年在与华族人的生产生活交往中逐渐学得华语,但在每一个村落中,依然存在着一批与外来者保持距离的老一代人。其中,就包括这些长老们。

达玛不得不担任临时的翻译,据说华族人将给她支付一种叫做“钱”的东西当做劳动报酬,看样子应该和那种可以兑换好东西的“漂亮树叶”是同类东西。仅仅说说话就能获得劳动报酬,这让达玛昨天很是紧张了一夜。

“达玛,告诉你们长老,明天开始,我会安排几个小伙子教你们喷洒农药,虽然数量不一定保证足够,但只要仔细照顾好,再过两个月,就能有好收成。放心,不会要你们拿东西换的。”

曼哈顿社区委员会农业委员海惠芬大妈乐呵呵地看着身边的一身类似70年代农村小姑娘打扮的印第安少女,十分喜欢这个经常往布鲁克林工业区学校跑的孩子。

一番翻译后,几个年长的印第安男子纷纷露出奇怪的表情。

农药?既然那么贵重,为什么要浪费?一个长老憋了半天,还是忍住了。听到不需要再额外支付任何交易品,在场的长老都露出了微笑。

在化工部的技术升级还未完成前,土法农药和土肥成为了现今唯一能够顶上用场的农业增产品。

PS:求各位大大给些推荐票,收藏。本书书友群贰柒叁叁肆贰陆捌捌

六十一章卡特琳娜·德·艾兰索(2)一百三十四章宪法号下水(2)九十七章里斯本的宴会第五章day2(3)一百八十一章李仁军来到大明(6)四十章 工业计划第一章序幕一百七十章选举后的事一百二十七章曼哈顿社区立法准备一百九十二章时尚生活艺术公司(欧洲)服装厂(2)一百六十章工作报告一百零六章 宪法号下水无题一百七十三章娜答生子(3)四十五章 打猎一百八十七章第二批欧洲移民到来(2)无题一百二十章圣萨尔瓦多港(4)第十一章一百九十二章时尚生活艺术公司(欧洲)服装厂(2)一百六十八章选举的前兆第十一章第十四章 发现落难的欧洲水手(3)第八章day5一百四十一章和摩和克人的战争(3)一百六十四回程后的事六十一章卡特琳娜·德·艾兰索(2)八十一章项薇和她的印第安学生们第九章day5(2)四十五章 打猎一百三十五章父女的交谈第十一章七十四章德鲁伊特和准备开拓西点镇无题一百四十九章移民检查一百六十五章回程后的事(2)一百四十三章和摩和克人的战争(5)一百七十九章李仁军来到大明(3)六十章卡特琳娜·德·艾兰索七十四章德鲁伊特和准备开拓西点镇一百一十二章狄祖恭的醉话一百零三章战争后的西点镇四十七章达玛和法提玛三十四章五月花来了(2)七十八章与佩科特人的战争三十章 发现印第安人(2)九十七章里斯本的宴会四十六章 印第安少女达玛四十五章 打猎八十一章项薇和她的印第安学生们五十五章 印第安贸易站五十四章 内湾要塞和炮手训练一百二十六章委员会会议四十九章 除夕节七十六章西点镇的事一百六十章工作报告一百一十六章卢老和钟老的谈论四十三章 社区的问题一百六十一章欧洲之行汇报会九十六章里斯本诸事(5)一百五十五章斯科特、珍妮与电台一百八十二章李仁军来到大明(7)一百二十七章曼哈顿社区立法准备第十章一百五十七章众人的想法(2)八十五章与佩科特人的战争(5)二十六章寻找资源第六章day3一百一十三章鹿特丹六十八章宴会第十一章一百九十五章飞剪商船一百二十六章委员会会议一百六十八章选举的前兆一百七十一章选举后的诸事(2)一百九十七移民管理(2)一百零三章战争后的西点镇一百三十五章父女的交谈一百一十三章鹿特丹一百三十四章宪法号下水(2)一百四十六章和摩和克人的战争(8)第十八章 特立尼达的回忆(4)一百一十八章圣萨尔瓦多港(2)一百六十七章回程的事(4)一百二十二章物资到达一百二十七章曼哈顿社区立法准备一百二十四章训练第二章day1一百四十六章和摩和克人的战争(8)一百六十二章达玛和童仁海的交谈九十八章里斯本的宴会(2)一百八十三章李仁军来到大明(8)一百三十三章宪法号下水八十五章与佩科特人的战争(5)一百六十九章选举一百四十六章和摩和克人的战争(8)一百三十五章父女的交谈一百六十八章选举的前兆一百四十七章美租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