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订单争夺战

“拙言,这位焊工好像还不到五十岁吧?”

“嗯。”张廷兰点头说道:“只有45岁,正当壮年,他是活活累死的。”

周芯瑶的眼圈微微一红,她按住了张廷兰紧握的拳头上面,然后说道:“拙言,你说一家人好好过日子不成么?难道非要这么拼命么?”

张廷兰苦笑着摇了摇头:“难啊,我们想慢慢发展,可是别人不等你啊,要是我们慢了,被人家甩开了,只怕八国联军就要再度占领京城,只怕那时候死伤会更多,而且死的也更卑微怯懦,就像是蚂蚁而已,甚至连蚂蚁都不如。”

周芯瑶也点点头,不过两滴泪水流了下来,泪珠掉在了文件上面,她慌忙擦干,然后说道:“这些大事我不该管的,你忙吧,我该去看看孩子了。”

周芯瑶转身就要走,张廷兰一把拉住了她的袖子,把她拽了回来,两个人成婚多年,周芯瑶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但是身材一点没有走样,依旧丰润动人。而且贵家女出身,现在又是堂堂第一夫人,雍容典雅,更胜以往。

“芯瑶,我想和你商量一下,你说为郑宇臣办一场国葬怎么样?”

周芯瑶毫不犹豫的点点头:“我看可以,这国葬也不该是政治人物的专享,真正为国贡献的人,都值得尊敬,给郑宇臣办国葬,也是给所有工人一个安慰,我当然支持。”

“你和我一同出席怎么样?”

“啊?”周芯瑶一听,急忙摆手:“我一个妇道人家,这种场合抛头露面多不好。”

“哪里不好,芯瑶,你年轻时候不是挺大胆的么,怎么现在越活越胆小,越来越保守了。”

周芯瑶一听这话,脸蛋也微微一红:“女人还不是这样。都成了几个孩子的妈,上面有老人孝敬,下面有一帮小的,中间还有你……”

感受到了妻子嗔怪的眼神,张廷兰嘿嘿一笑。拉住了周芯瑶的手。笑着说道:“芯瑶,你现在可是正儿八经的第一夫人了,老是在家里头转。也不合适,以后多陪陪我,出席一些活动,怎么样?”

“都是黄脸婆了,我才不去丢人呢。”

“胡说八道,谁见过这么漂亮的黄脸婆,老婆你就当可怜可怜我,满足一下为夫的虚荣,让别人嫉妒吧。”

“拙言。你真的准备让我走出么?”

“当然,我举双手赞成。”

周芯瑶也露出了信心十足的笑容,说道:“拙言,早先时候我还出国留学,也不知道怎么的,就看上了你这么个土包子。那几年我还当过老师。讲过急救课程,算起来,也就是有了大丫之后,才一直蹲在家里头的。”

说起往事,周芯瑶的脸上也带着一丝甜蜜。忍不住笑道:“既然你愿意让我走出去,那你可要答应一件事情,我准备办一个慈善基金会,就拿咱们家的钱,去做点善事。”

张廷兰毫不犹豫的点点头:“没问题,我一定鼎力支持,不知道老婆都想做哪方面啊?”

“教育,医疗,孤寡老人,遗弃儿童,饮水,粮食,反正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和宪瑞妹妹已经商量过来,以后岚芸姐姐负责理财挣钱,我们就负责花钱,越多越好,最好能把你花成一个穷光蛋。”

“好啊,那就看老婆的本事了,我是一点意见都没有。要是钱都花光了,我就去岳父家,当个倒插门的女婿,总之饿不死吧。”张廷兰满意的笑着。

他现在有多少资产,还真说不清楚,总之想要花光是不大可能的。其实张廷兰鼓励周芯瑶走出去,也是有了示范的意味。中国社会越发的向前发展,社会上需要的劳工越来越多,尤其是女工,缺口越来越大。

城市的女性还好,农村还是太过保守了,因此第一夫人也有义务做个表率。另外政治这个东西,不光是男人的玩具,女人也能参与其中,而且女性还能起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润滑剂的作用,很多张廷兰不便出面的场合,夫人出面,效果会更好。

周芯瑶靠在了张廷兰的肩头,脸上又露出了仿佛刚刚见面时候的神色,忍不住说道:“拙言,其实我是害怕,上天已经太眷顾咱们了,一想到还有人累死,饿死。就仿佛自己犯了罪一般,我真怕老天爷把眼前的东西都拿走。”

“傻丫头,别怕!”张廷兰搂住了她的肩头,笑着说道:“老公我已经逆天而行多少年了,你放心吧,老天爷奈何不了咱们!”

……

国葬!大家不算陌生,比如老袁,比如刚刚死去的黎元洪,都享受到了这个待遇,但是为一个普通的技工举办国葬,军政要员,包括大总统夫妻在内,统统都要参加,这恐怕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顿时舆论纷纷,大家都想知道,这个郑宇臣何德何能,能够享受到这种待遇。随着新闻挖掘出来的越来越多,中国社会也渐渐的受到了一种莫名的震撼。

这不是一个人的葬礼,而是对一代人的敬意!

累死!多么光荣而伟大的死法,要是没有这些累死的人,战场上只怕就要多了成百上千战死的人,国家就会多了几十万,上百万无辜的死者。

这不是臆想,回想清末以来,直到国家一统之前,哪年没有饿死的人,哪年没有遭灾的地方。多少家长明明直到孩子已经重病,但是还要去地里劳动,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死在了坑头。

工业化是一场凤凰涅槃的蜕变,而此时的中国就是一个大熔炉,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矿石,要经受火焰的考验。要脱去自身的懒散,要甩去陋习,要抛开小确幸。

在这个过程当中,是痛苦的,因为伴随着渣滓的筛除,还有一些旧时代的美好,田园牧歌的安逸,也会一去不复返。每个人都要学会拼搏。学会竞争,甚至学会麻木,把自己变成机器的一部分。

或许到了多少年之后,从这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会抱怨,会回味曾经的美好。去追寻失去的感动。找回温暖的灵魂。但是不会有人真正想要重会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

这就是这个时代中国人的悲哀,或许也是最大的幸福。他们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见证了一个伟大国家的重新崛起。用双手,重建了汉唐盛世的砖石。

其实在后世,中国何尝不是在进行着那样的蜕变,14亿民众,用近乎自虐的方式,在拼命的劳动,为了强国之梦,在不断的追寻。

在这个时候,身边有无数的看客。他们在嘲弄这群筚路蓝缕的创业者。那些自诩保留了传统文化,拥抱了西方文明,虽然同根同种,但是却高高在上的家伙。看不起这些没有袜子穿,却造出了导弹,磨破了裤子。却放飞了两弹一星的执着的人。

但是终究有一天,他们会发现,撑起华人天空的是14亿个卑微的脊梁,而不是那些抱残守缺,自高自大的家伙。在这个痛苦的炼狱之中。如果西方人憎恶你,鄙视你,在报纸上不断的诋毁你,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在为国家的前进而奋斗。

原因很简单,因为14亿人要吃饱穿暖,要过得有尊严,就要从他们手中抢夺资源,抢夺工作机会,甚至到了最后,会成为西方时代的掘墓人,这是生死大敌,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相反,要是得到了赞美,那么就是在通知你,在这场全民族的升华之中,你不只充当了看客,甚至成为了帮凶。千秋之后,一些人总要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或许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已经不会在意这些了,毕竟天朝总要有博大的胸怀。

从一五计划开始,这场痛苦的升华就已经拉开了大幕,从郑宇臣的身上,每一个劳动者都似乎看见了自己的影子,辛苦,勤奋,默默无声。有时候似乎已经到了极限,但是还要咬牙撑下去。

怨恨!怨恨谁呢,政府?企业?其实都不对,最该怨恨的就是几百年前的老祖宗,他们没有冒着牺牲一半人的风险去开辟新航路,他们没有昧着良心去贩卖黑奴,屠杀印第安人,他们没有把资源最丰富,土地最肥沃的地方留下来。

后世的子孙就要为前人的懒惰还账,这就是宿命,无法回避的宿命。因为你现在不还债,你的子孙后代就永远没有挺直胸膛的机会,甚至会永远的沉沦下去。

渐渐的国人开始越发的清楚了,其实这场国葬是为了每一个中国人办的,这一代人注定是要牺牲的,悲壮,但是却又伟大!

在淅沥沥的春雨之中,张廷兰,杨宇霆,沈鸿烈,姜登选,陶吉平,吴毓麟等等,军政要员,大家共同抬着棺木,缓缓的将一个普通工人的遗体安放在了墓穴之中。

整个送葬的道路,全都站满了人,每个人的胸前都带着白花,就眼睁睁的看着,这么一个曾经的小人物,此时却被所有人瞩目,成了数亿人的焦点。

在所有的送葬人群当中,还有三十几个郑宇臣一手带出来的徒弟,他们的手里捧着几十本笔记本。

这些年的劳动之中,郑宇臣将每一点心得都记了下来,然后手把手的交给每一个学徒。在他的眼中,只要这些人只要达不到自己的标准,就是不合格。

挨打挨骂全都是家常便饭,一个个的大小伙子,甚至会被骂哭,但是直到了今天,这些人没有任何的怨言,师父留下来的这些笔记,用过的钢笔,全都送到了海军博物馆,同航母的模型摆在了一起,成为了永恒的纪念。

将郑宇臣的棺木安葬好了之后,张廷兰和一身黑色风衣的周芯瑶,一同在他的墓碑前面栽下了两棵松树,苍松翠柏,赤子之心!

在这一瞬间,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仿佛升华了一般。人总要为了理想活着,总要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活着。

这场国葬似乎也拉开了二五计划的大幕,所有的中国人都干劲十足,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建设热潮之中,大江南北,黄河内外,无数国人,都在为了同一个信念而奋斗,爆发出来的力量同样是惊人的。

就在国葬举行的第二天,大连造船厂的代表团,在团长陈景和总工程师姚一民的带领之下,怀揣着他们的方案,漂洋过海,位于南美的智利。

“姚总工,你说咱们的方案能够胜出么?”

姚一民坚定的点了点头:“这是我们能开出的最优厚的条件,智利人只要还有一点脑子,就不会拒绝。”

陈景也笑道:“来的时候大总统还亲自嘱托了,咱们肩头的责任重大啊。”

“没错,就像是将士作战一样,我们也是为了国家开拓经济疆土,这次只许胜不许败!”

代表团漂洋过海,经过了漫长的航行,终于到了南美。他们从北半球过来的时候,已经是初夏,而到了南半球,季节正好相反,每个人都感到了一丝寒意。

来港口迎接他们的正是去过中国的巴切莱特,他看到了陈景等人,十分热情,笑着说道:“从贵国采购的飞机已经开始在智利空军之中装备了,所有人都相当吃惊,他们不相信中国竟然能造出那么棒的飞机,简直是太了不起了!”

陈景笑道:“我们不只能生产飞机,还能生产舰船,想必你们也听说了,中国最新的两艘航母先后下水了。江苏号和黑龙江号的下水,清楚的表明中国在大型军舰上面的建造能力,这是不容置疑的。”

巴切莱特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没错,我承认你们的航母非常不错,但是这次智利需要的是战列舰。说实话,总统先生邀请你们过来,是希望增进双方友谊。就算无法赢得订单,我们也会加大采购飞机的力度。”

听了这话,陈景和姚一民看了一眼,顿时心里头透亮,果然不出所料,把他们请过来,只不过是陪太子读书,帮着打压一下西方船厂的价格而已。

只有采购飞机,那不过是一颗糖果而已,他们当然不会看在眼里,陈景笑着说道:“虽然中国没有造过战列舰,但是我们依旧信心十足,我相信贵国一定会被我们的诚意打动的。”

巴切莱特耸了耸肩,笑道:“我会尽力帮你们联系,不过说实话,西方不大。”

第428章 成功和失败第454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41章 假作真时第48章 嚣张的豪强第791章 黎元洪死了第362章 眼红到死第812章 饱餐一顿第55章 送礼的学问第102章 追悼会第668章 和谈第182章 气急败坏第385章 又是丰收时第429章 争吵第773章 大力援助第539章 坦克第429章 争吵第225章 话语权争夺第173章 惊变第329章 日本人再出手第448章 望风而降第453章 名声扫地第469章 请放人第531章 睁着眼睛说瞎话第694章 接连沉没第212章 东窗定计六百零四章 再兴兵第470章 清扫垃圾第438章 枭雄归天第741章 五年备战期第778章 闷声发大财第884章 落魄的梅塞施密特第237章 聚歼第694章 接连沉没第614章 炮击广州第427章 采购方向第416章 拖拉机第15章 我是为了你们好第525章 这里是中国领土!第268章 冰上商机第197章 水稻育秧第472章 暗度陈仓第462章 借刀杀人第70章 馊主意第38章 商路 财路第735章 蜕变第320章 势如潮涌第467章 渔人之利第686章 向南洋进军第773章 大力援助第484章 耐力比拼第786章 权力撞资本第558章 楚明远的致富经第312章 专题宣传第362章 眼红到死泣血说明第556章 万里战场第634章 回国路第745章 千年剧变(中)第59章 贪财好色大太子第764章 治大国 烹小鲜第556章 大丰收第570章 图谋海军第831章 拉帮结派第347章 挥军入关第323章 日本人逼宫第448章 望风而降第741章 五年备战期第610章 一赔十第609章 打你丫的第543章 遍地杀戮第393章 祖国,我们回来了第127章 以工代赈第562章 留下你的脑袋第457章 一夜返贫第434章 倒戈将军第75章 杀器第716章 复仇的号角第705章 学生运动第47章 老虎屁股第132章 北洋兵第339章 老段求援第608章 民党的传统第112章 小礼物第551章 凛冽攻势第384章 自己的火炮第460章 经济大反攻第263章 面见岳父第277章 咬钩了第117章 大刀阔斧第78章 三吨黄金第764章 治大国 烹小鲜第513章 快步前进第814章 武器大甩卖第327章 洗劫双城子第608章 民党的传统第429章 争吵第589章 一支奇兵第180章 你要战那便战第253章 交锋第132章 北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