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民乱

杜中宵坐在交椅上,看着陶十七在一边鼓捣燧石,不住地试,打得“啪啪”作响。陶十七摆弄的枪上没有装枪管,更加没有装火药,纯粹是在试验击发机构。

十三郎和陈勤从另一边的山脚转过来,手中提了两尾大鱼,口中唱着歌子。

这是闲适的乡间时光,恬静而悠然。杜中宵坐着,看四周山色青翠,心情放松。

来大通监不久,杜中宵便就把新铁钱的产量提升了一倍,大量的新铁钱运出山去。郑戬在得到更多的新铁钱后,断然下令停用旧铁钱,包括税赋在内,衙门不再收旧铁钱。但在离并州较远的州县,不只是民间大户,就连有的地方衙门,都利用信息不对等,疯狂地使用旧铁钱买能买到的一切货物。

位于深山中的大通监不受影响,这里民风淳朴,商业不发达,民间本来就很少使用现钱。外面的钱法再变,也与这里无关。

看着十三郎和陈勤两人走过来,陶十七向着他们猛地一扣扳机,口中大喊:“轰,轰轰!”

两被吓了一跳,猛地跳了起来,陶十七看着哈哈大笑。

陈勤和十三郎吃恼,一起上前,追打陶十七,闹作一团。

并州衙门,附廓县阳曲汤知县急急来到长官厅,向郑戬拱手行礼:“相公,前几日废止旧铁钱,民间百姓多有怨言。今日清早,便有百姓勾结本城兵士,在子城外走马承受白阁长衙前聚集。白阁长再三分说,人群反越聚越多,不肯散去。下官进子城的时候,人群已向子城而来,把门兵士已经把城门关了!”

郑戬站起身来,沉声问道:“前日已经揭榜各处,春税可纳五分旧铁钱,五分新铁钱,寻常百姓手里能有多少现钱?聚众闹事的,想来不是贫苦百姓了。”

汤知县无奈地摇了摇头:“如今人情汹汹,下官也无法查探清楚,到底是什么人。”

郑戬来回踱了两步,对门口的吏人道:“去请石钤辖来,我有事相商。——还有,吩咐守城门的兵士,加派人手,不许乱民入子城!”

吏人叉手应诺,转身去了。

郑戬又对汤知县道:“知县,既然有人闹事,城中当有人主持大局。并州城子城以外,是你阳曲县所辖,你当即刻回去,安抚人心。乱民闹事,万不可让他们冲撞了县衙!”

现在这个乱哄哄的时候,汤知县一万个不想离开子城。此次闹事的除了百姓,其实是军人为主。这些骄兵悍将,一旦发作起来,谁也控制不住,砸衙门,杀官员,实在不是个事。

见郑戬目光锐利,毫无转圜余地,汤知县暗叹了口气,只好告辞。

汤知县还没有出门,通判商瑶和王克臣撞了进来,一起向郑戬行礼。

郑戬道:“城外乱民因为停用旧铁钱,纷起闹事,你们可有什么消息?此事已经有几天了,怎么偏偏今天闹将起来?而且多有军士参加,军俸早已换发新铁钱,与他们何干?”

商瑶道:“下官听到了一些消息,不知真假,请相公参酌。衙门欲停用旧铁钱,除了春税许用五分旧钱之外,其余并没有明确的章程。本城用钱最多的地方,便是毛皮货场。此次钱法停新用旧,便有在货场有势力的人家,去外地低价收购旧铁钱,到货场按官价换毛皮,上下其手,赚了不少钱财。昨日知录沈士龙知晓了此事,极是恼怒,派出兵丁,把守货场,不许一文旧铁钱行用,致有此事。”

王克臣道:“衙门在货场吏人不多,被本地几个大户把持,他们招集无赖,又勾结一些城中的游手兵士,大肆敛财。沈士龙做事太急,这些人手中尚有大量铁钱未曾花出,便鼓噪闹事。”

郑戬点了点头,阴沉着脸没有说话。

并州城行用新铁钱已经有数月时间,特别是官吏和兵士的俸禄都发新钱,城中新钱不缺。如果不是存心要从新钱旧钱切换中获得好处的,手中不会有大量旧钱。突然间闹事,必然是有原因的。

这个年代军队闹事实在是稀松平常,年年都要几起,单看闹大闹小。闹得大的如沂州王伦,纵横东南数十州,小的旋起旋灭。郑戬在西北数年,这种事情见得多了,并不惊慌。

等不了多时,石全彬急匆匆地进来,向郑戬叉手行礼。

郑戬道:“钤辖,城中行用新钱,禁用旧钱,有兵士百姓不满,集结作乱。你从速招集兵马,以备万全!切记,没有我的军令,一律不得擅自行动!有胆敢擅动刀枪,激起民乱者,斩!”

石全彬叉手唱诺,转身离去。

到了这个时候,司法林参军才来到官厅,向郑戬行礼问候,道:“相公,下官已派得力人手,出子城查探。一两个时辰之后,当能知道事情究竟。”

郑戬点了点头,回到案后坐下,闭目道:“那就慢慢等吧。吩咐本州官员谨守衙门,不得外出。”

众人面面相觑,只好在长官厅里各自找地方坐下,纷纷吩咐吏人,安排本衙门事务。经过了与党项战争,边地的官员大多都是见过世面的,并没有人特别惊慌。

这了约莫半个时辰,林参军匆匆出去,又过了大半个时辰,才又返回。

郑戬睁开眼睛,淡淡地道:“如何?可查清主谋之人?”

林参军拱手:“下官已大致查探得实,主谋者为原鞣皮行会行首李松,勾结本城势力大户和游手兵士数十人,又纠结民众兵士,闹出这场乱子来。那李松本是鞣皮匠人,为行首时得利不少。前些日子杜签判建新的鞣皮工场,因这人作乱,免了他的行首,因此心怀怨恨。此次他利用自己在货场的人脉,从外地低价收买旧铁钱,到货场换熟制的毛皮,得利不少。沈知录听到风声,昨日突然不许毛皮货场收旧钱,李松赔钱太多,心中不忿,妄想闹出乱子来,让官府继续收旧钱。”

郑戬点了点头,站起身来,道:“请石钤辖,在州衙校场布置兵马。开子城门,让乱民进来!”

一众官员高声唱诺,各自分头行事。

郑戬是与党项战争后期的西北大帅,为人任性近侠,好用严刑峻法,只要他认准了事情自己做的没错,不会做任何让步。此次新旧铁钱切换,他自认对下层百姓已经多方照顾,再闹事的,十之八九是滑横不法之民。从一开始,他就没想过向外面闹事的人让步。甚至不需要把事情查得十分清楚,只要有个大致脉络,已经可以抓人了。

第117章 苦寒之地第132章 割麦如打仗第195章 意外之喜第203章 给钱第167章 本是练兵第33章 悔不当初第4章 新的形势第132章 一年大势第8章 两难第169章 左右为难第18章 给你放个烟花吧第140章 给你们出路第15章 意外收获第119章 临别之言第5章 生意人家第51章 猜题第52章 分岐第105章 宝货第257章 偶遇第209章 编制第150章 陈勤当官第90章 等不得了第42章 故交第9章 培根固本第104章 海商第96章 出阵第98章 只取朔州第98章 钢如泥土第112章 武进士第241章 保值第193章 会员制第78章 重炮第102章 这是小的?第43章 战前聚议第85章 内乱第163章 贫贱夫妻百事哀第53章 升迁第223章 早做准备第180章 劝君熟读封建论第142章 旅游团第10章 血溅五步第186章 夫妻相见第202章 动物园第82章 日暮途穷第48章 湿法炼铜第14章 去叶县第21章 练兵第124章 郊外探查第20章 威力尽显第86章 连夜攻城第30章 兵临城下第98章 时代的碾压第80章 左右逢源第117章 大开眼界第28章 当要大变第43章 自有人买第19章 各有门路第202章 动物园第78章 党项来人第28章 风高放火天第49章 明哲保身第62章 看看火车第29章 让你吃鸡第24章 新知县第187章 关键一战第128章 模范农户第120章 不问从前第105章 面对第72章 进攻第135章 准备出击第20章 农民举人第144章 异人第129章 由他去吧第66章 反杀第38章 民岂能与官斗第38章 试枪第242章 百炼钢化绕指柔(上)第140章 重逢第20章 威力尽显第106章 草市饮酒第80章 各有前程第139章 没有道理第124章 郊外探查第56章 买书第166章 调兵遣将第136章 学校第142章 今非昔比第34章 亲临前线第29章 奏对第149章 农事第187章 关键一战第180章 战于龟兹第39章 前线第142章 旅游团第14章 不管事的县令第75章 制刀第45章 各有前程第123章 广种棉花第11章 党项收人第67章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