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赚钱第一

耶律马六回到后衙,面上犹有怒气。耶律不花看见,上前行礼道:“阿翁,因何烦恼?”

耶律马六一直喜欢这个孙子,随口道:“前些日子宁边州的儿郎过河就食,不合宋人先占住了唐龙镇,攻之不克,埋尸异乡。我欲出兵服复,丰州萧大王却坚持不可,争论不下。适才安抚司来人,却说萧大王为是。我折了兵马,再去跟宋人打笔墨官司,这口气如何咽得下!”

耶律不花笑道:“阿翁何必烦!这事我也听说,全怪那个守将没有眼色,宋人占了唐龙镇,他还去打,又打不下来,不是作死么!听说宋人甚有分寸,只是自守而已,那些边兵都是冻饿而死,此事原就怨不了南国。这官司打也不打不赢,安抚司可不就息事宁人。”

耶律马六奇道:“你一向不理政事,怎么对此事如此清楚?”

耶律不花不好意思地道:“我一年一直安心做生意,颇赚了不少钱财。此次出事的火山军,宋人在那里的长官原是并州签判。正是在他的任上,建了毛皮货场,我们家也获利不少。”

耶律马六沉吟不语,过了一会点了点头道:“原来是他。”

耶律不花学着杜中宵在并州的货场,在大同府也建了一处。不过这里没有鞣皮工人,纯是买卖生皮熟皮。从契丹各地收生皮过来,贩到并州鞣成熟皮,再运回大同府分销契丹各处。靠着这门生意,耶律不花赚进了大笔钱财,这一年春风得意。

契丹人对钱财比汉人看得重,自己孙子流水一样赚钱回家,耶律马六甚是欣慰,觉得比出去当官强得多了。反正契丹人的官场,对家世看得重,耶律不花不出去实任做官,一样也可以做高官。

看着孙子,耶律马六道:“你问起这事,莫不是打着什么让意?”

耶律不花笑一笑:“南国的这个杜官人,是个会做生意的。我们与其跟他打生打死,哪里比得上一起携手赚钱?唐龙镇那个地方虽然偏僻,却正当本朝与南国和党项三国之间,是个绝佳的好地方。若是能借着这次交涉,与杜官人在那里做起生意来,不定比并州的毛皮还要赚钱。”

耶律马六大笑:“乖孙儿,那里可比不得并州繁华之地,地瘠民贫,荒无人烟,哪里有钱可赚!”

耶律不花摇了摇头:“说起赚钱,阿翁可就不比得孙儿了。赚钱是经商,不是买卖那里的货物,只要别处的货物运到那里就行。依着杜官人的手段,必然会有好路子。”

耶律马六看着孙子,笑着道:“你打的什么主意?直说就是。”

耶律不花道:“阿翁可让我跟韩家郎君一起去跟南人交涉,若是说得好了,有钱可赚,此事便就揭过不提。若是没什么油水,由着韩家郎君跟南人磨牙,阿翁这里只是找由头不允就好。”

耶律马六笑着点头,拍了拍耶律不花的肩头,一语不花,背着手走了。

耶律高家奴和耶律不花在荒凉的大地上并辔而行,谈笑风生。两人都是出身大族,早就认识。这次耶律不花帮高家奴说服了祖父,尽量以和缓手段解决此次冲突,更是两相愉悦。

正在这时,前边探马飞奔回来,对高家奴叉手:“大人,前方本有一处水泉可以安营,不想宋军在那里建起堡寨。该如何是好,还请示下!”

高家奴一怔,急忙催马上前,不多远就看见前边高处一座小城矗立在那里。忙问身边向导:“这里离偏头寨还有多远?宋军怎么会在这里建堡寨?”

向导道:“回大人,此地离偏头寨还有三十余里。此地有通北方草原的口子,又有水泉,是方圆几十里内的要地。宋军既然重建了偏头寨,必然会在这些关键地方建堡。”

寨堡是宋朝在边境地区的一种军事体制,州县辖寨,寨下辖堡,共同组成防御体系。寨不但是规模比堡大,驻的兵马也多,更重要的是有粮草和军事物资的储存,可以进行长时间的坚守。以寨为中心,一般会在周围的要地建堡,互为依托,实现对广大地域的控制。遇到进攻,堡不断可以迟滞敌人,还可以给寨预警,留下战争准备的时间。和平时期,可以控制交通要道,查禁走私之类。

三十里恰好是一日之程,偏头寨建好之后,在这里建堡是理所应之事。

高家奴看着前方新建的城堡,脸色阴沉下来。没想到宋军重建了偏头寨不算,还向前伸出,连这里也控制住了。他虽然对这一带的地理不熟,也知道这堡不是随便建的,应该是一道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这处小城堡正当向北方草原大道的路口,位于山梁的口子处。山梁向东南延伸,依着走势,一直到陈家谷口,连接雁门关。陈家谷口一带即是天池,另一处草原进入并州的路口。

耶律不花催马上前,看高家奴脸色难看,笑着道:“六哥面色不快,因何烦恼?”

高家奴道:“这处寨堡建得突兀,正当北去大道,若被宋人占住了,于本朝不利。”

耶律不花道:“六哥,适才向导说得清楚,此地离偏头寨只有三十里路,一日之程,宋军岂会不在这里建堡?不建这些,他们重建偏头寨又有何益?我听说,南北两朝依分水岭划分境土,此地不正是离分水岭不远?你看,那边水流入黄河,另一边水流入桑干河,宋军尚有分寸。”

高家奴摇了摇头:“依分水岭是不错,可要看哪条河,哪座岭。”

耶律不花道:“这里难道还有两条河?自然一是黄河,另一条是桑干河。”

过了好久,高家奴才点了点头,沉声道:“不错,大河委实是这两条。唉,只是这处寨堡,扼住北去大路。宋人占了这里,若有战事,可由此直去丰州,有些烦恼。”

耶律不花浑不在意地道:“南人懦弱,只是防本朝南下而已,难道还敢出兵去攻丰州?后边的大同府和朔州,那是死地而已。偏头寨三十里以内,说起来是宋人境土,我们不必自寻烦恼。”

澶州之盟后,宋朝和契丹在这一带虽然没有详细划分边境,大的原则是,都同意以分水岭为界。华北平原的水系,大的就是无非是黄河和海河,两者的分水岭恰恰就在这里,历朝的长城也建在这里。

杜中宵重建偏头寨不久,花费大力气在这里建堡,不是无的放矢。一是占住了北去的路口,以后有了机会,可以从这里北上进入大草原。另一个,也由此废掉了宁边州。

契丹人的宁边州,便是依靠这里跟朔州联系。被蕃部攻破之后,宁边州已经废弃,杜中宵占了,便可防止契丹人重建,免了以后的麻烦。重建的偏头寨并只是一处寨子,延伸出来的这些小城堡,控制住周边的要地,才是最大的价值。

高家奴说的不错,以分水岭划分边界,到底是哪条河哪座岭,猫腻就多了去了。不以干流,而以各条小支流蚕食,是契丹人的想法,建起堡寨,就断了他们的念想。

第28章 夺权第100章 两使相遇第142章 商路第191章 集议第251章 援军来了第132章 不服打过第66章 力求全歼第17章 言过其实第81章 合议第126章 故人叙旧第101章 庆功宴第61章 水车第83章 晴天霹雳第126章 输不起第156章 审问第138章 提前卖票第102章 愿意献城第169章 左右为难第62章 看看火车第109章 国情不同第69章 各有算盘第9章 铸门炮吧第6章 御史之论第1章 惊天大案第80章 长啸却胡骑第84章 生活问题第28章 三路齐出第48章 高朋满座第77章 小社会第141章 抑配车票第26章 围点打援第104章 海商第234章 泄密第205章 抓人第32章 不许看第69章 南线出兵第49章 草棉第159章 琳琅满目第163章 过蒲昌第135章 伊州献城第111章 首告第213章 演练第80章 柳暗花明第213章 演练第140章 重逢第15章 意外收获第156章 两说第139章 打探消息第50章 炼焦第82章 契丹要害第105章 突破第16章 毛遂自荐第140章 反常第102章 这是小的?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干吗的第111章 石州第223章 军制暗合第159章 大军西进第133章 两件大事第51章 进逼甘州第136章 初战第3章 破城第142章 商路第24章 秘密回京第76章 天生神将第104章 赏识第164章 战还是降?第169章 攻占柳中第81章 故人来第58章 百年计第82章 不甘心第43章 兄弟之争第37章 僵局第109章 请派监军第232章 重赏之下第108章 教科书式失败第114章 献城第195章 毕昇后人第93章 死路一条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76章 无冕之王第187章 关键一战第145章 西域方略第132章 割麦如打仗第198章 定期储蓄第107章 商机第195章 意外之喜第64章 宝地第34章 亲临前线第84章 生活问题第53章 升迁第45章 各有前程第196章 专卖店和储蓄所第4章 三项任务第132章 不服打过第104章 赏识第5章 中招第155章 看你像贼第102章 愿意献城第164章 战还是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