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表功

郑戬从并州经忻州,过岢岚军,前往麟府路巡视。虽然与党项议和,但两国交界的国境不明,党项人不断侵耕,年年都有纠纷。作为河东路经略使,必然是要巡视一番的。

到了保德军,郑戬没有渡河去府州,而是折向北,先到火山军看一看。杜中宵在这里一年,人户翻番,钱粮增加的更多,治绩卓著。不亲自看看,郑戬难以相信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得了消息,杜中宵带着属下官员,到与保德军的边境迎候。

到了中午时分,迎到郑戬大队人马,行礼如仪,杜中宵陪着郑戬一路北行。

看着停在路边避让的运货大车,郑戬对杜中宵道:“这一路走来,惟有过了保德军向北这一段的路最好,可以行大车。其他路段,只能人背肩扛,牲畜驮运,道路着实不堪。”

杜中宵道:“这一段路,是去年冬天下官跟保德军商议,一起建起来的。路面夯实,路的中间高两边低,雨天不积雨水。两军军民一起出工,费了不少钱粮。”

郑戬微笑道:“听保德军说,火山军给了他们不少钱粮,才肯修路。我着他们修到岢岚军去,便就不肯。如果一直到并州都是这种大路,麟府路这里就能省不少钱粮。”

杜中宵连连点头:“下官听过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路修起来,各地互通有无,沿途的百姓都能得好处。麟府路大军过万,河东路二十州供粮,岁费钱过百万贯,尤自不足。如果修起路来,使用大车运粮草,便能节省许多。修路动用的人力,并不会比转运粮草的人力多,可说百利而无害。”

郑戬点了点头:“你说的不错,可经略司和沿途各州县,委实拿不出这么多来,需从长计议。还有路上行的大车,也只有你这里见到,想必价钱不菲。”

“贵肯定是贵的,不过跟人扛肩背比起来,还是划算。一年百万贯,能买无数大车。”

麟府路驻禁军一万余人,岁费粮数十万石,草过百万束,运费惊人。仅仅是粮草运费,麟州和府州一年就要一两百万贯,那里的兵纯粹是用钱堆起来的。这些钱能修多少路,买多少大车?只要一算账,就知道该怎么做。不过对于地方来说,粮草收于百姓,让他们自己搬运,干线上的运输,是朝廷和经略司组织。而修路则要地方出人出钱粮,很少有州县能够组织得起来,非要经略司统一组织不可。

郑戬也知道这个道理,不过这种大计,要朝廷下旨,特别拨钱。如果自己冒然去做,摊子铺开突然调走了,事情就会半途而废。他还要看一看,有了充足的证据,能够说服朝廷,才好动手。

天近傍晚,一行人进了火山军城。郑戬看着街道上来往的行人,对杜中宵道:“我听人讲,现在火山军最热闹的地方是营田务,没想到军城里还这么热闹。”

杜中宵道:“相公,商人从火山军贩运货物,还是要走这里。再者,城外有到河对岸的渡口,行商众多。虽然比不得营田务,这处军城还是比以前热闹得多。”

郑戬点了点头,在杜中宵的陪伴下,进了衙门。

当天夜里,火山军文武官员为郑戬接风,一夜无话,第二日起身前往营田务。

黄河穿行在群山之间,道路依着黄河,路途枯躁乏味。过了雄勇寨,河谷才开始宽阔起来。又走十余里,谷地的山坡丘陵消失,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河边的谷地上,麦浪金黄,如同大海一般。

郑戬见了,赞一声好:“一年时间,便开垦了如此多的田出来,着实难得!知军,今年营田务的麦子可收多石?能不能供应本地驻军?”

杜中宵道:“回相公,去年军民在河边一共垦地五百余顷,亩收两石,能收差不多十万石。火山军加上唐龙镇,驻军不足四千人,粮草是尽够用的。”

郑戬连连点头:“能收到十万石么?河东地瘠民贫,好多地方可产不了两石粮。”

杜中宵道:“营田务开的田,都在黄河滩地上,多年淤积,都是好地,而且不缺水灌溉,一亩两石还是收得了的。若是向东民户自家开的田,不能浇灌,就未必有了。”

一亩两三百斤麦子,这个年代缺少肥料,基本就是如此了。这里的土地是黄河淤积而成,比一般的地方肥沃,平均起来能有两石多一些。杜中宵选了地块测过产量,大约亩产两石半左右。

前世的记忆中,麦田成熟的时候好似黄色的海洋,地里的麦苗密密麻麻。自己真正种起来了,才知道那是肥料不缺密植的结果,这个时候的麦田,走近一看其实非常稀疏。这么稀的麦苗,才能种起来容易管理也容易,甚至收割的时候轻松许多。不然一人一二十亩,是无论如何也种不过来的。

郑戬下马,到麦田边仔细观看,赞不绝口。河东路这里,难的就是沿边驻军。道路不便,向驻军运送粮草代价太高了。并代路还好,那里本是土地肥沃的平原,运送粮草的代价不高。麟府路、火山军和岢岚军就不行了,一两万军队,便就让整个河东路难以招架。特别是麟府路,一万多禁军,就要二十州供应粮草,朝廷还要付出几百万贯的运费。耗钱无数,百姓差役沉重,怨言载道。如果能这样屯田,不用从内地运送粮草,很多难题都应刃而解。

看过了麦苗,郑戬让随从割了一个麦穗,搓出麦粒放在嘴里,慢慢嚼碎,对杜中宵道:“知军,这麦已经干了,都还没有收割么?”

杜中宵拱手:“回相公,远处的已经收了,还没收到沿河这里来。”

郑戬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杜中宵的意思不说也明白,营田务是由远及近收麦,留着这些,有给郑戬看的意思。地方官做出了政绩,上司来了,当然要做个样子表功。

离了麦田,郑戬问起现在营田务的规模。杜中宵一一作答,现在有多少人户,开了多少田地,种了哪些作物,各种数字信手拈来。

郑戬听着连连点头。营田务产的粮食,已经足够供应驻军还有余,如果加上秋天收的粟米,还能向麟府路支援一两万石。不过杜中宵的意思,火山军运到麟府路的军粮,还是按往年石数,多余的粮食留着招募人口。随着唐龙镇带来的商业繁荣,火山军的人口也在快速增加。

两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就到了营田务的驻地。这里没有建城,房屋沿黄河岸边而建,只见店铺林立,人员辐辏,比火山军城繁华多了。

第242章 百炼钢化绕指柔(上)第73章 在商言商第58章 铁监第3章 官制第49章 党项军略第64章 谋划第133章 忘记以前第202章 离去第136章 再次挂帅第86章 连夜攻城第2章 连夜攻城第89章 同去第183章 专业化第130章 大包围圈第99章 奚人降了第91章 没有出路第56章 莫名其妙的党争第87章 进城第113章 创业维艰第99章 轻重缓急第105章 宝货第5章 旧人第71章 错位第90章 自去收埋第49章 诸多不足第218章 开花弹第78章 不情之请第28章 夺权第187章 关键一战第100章 不同心思第20章 莫多管闲事第132章 正道而行第14章 准备进攻第54章 崇政殿演武第42章 赶着做靶子第103章 争议第106章 故人重逢第16章 复杂的地方第106章 夫妻团聚第29章 去不去?第57章 民以食为天第3章 首告有赏第147章 大乱将起第38章 试枪第68章 稀罕物第263章 初胜第103章 争议第137章 马车第48章 湿法炼铜第129章 提拔第46章 游学第102章 坐车第130章 普遍贫穷第89章 内乱第69章 他乡遇故人第133章 军队要专业化第37章 贪得无厌第67章 意外第111章 权在官员第120章 委以重任第181章 封建与削藩第149章 伊州第32章 危机第190章 进占疏勒第219章 打猎第71章 戏中人第210章 当战则战第16章 布置第184章 两翼夹击第124章 冲突第141章 抑配车票第56章 心生去意第55章 不重要的战场第157章 长久之计第17章 需要改革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55章 上下相制第159章 新军北上第62章 追查第54章 崇政殿演武第94章 开战第138章 提前卖票第240章 钱与物第180章 奇人第151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68章 有好酒第53章 先党项后契丹第45章 各有前程第40章 不进则退第42章 聚饮第193章 会员制第41章 张驰有度第171章 初败第24章 追与逃第150章 都不容易第158章 人赃俱获第65章 天赐良机第122章 阴暗角落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干吗的第52章 若即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