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上下相制

杜中宵和苏颂站在院子里,看铁匠打制农具。从最常见的铁锨、镢头,到镰刀、斧子,诸般日常使用的工具,都可以由这些乡间铁匠自制。用的是价廉的熟铁,品质不一,好多收集来的朽坏的旧器物,混在一起打制成铁器。铁器制成之后,最后一个火炉,把生铁烧化了淋口。

这个时代铁器已经普及,但好铁难得,价格昂贵,用来打制农具不太现实,营田务也用不起。而不使用大量铁器,不管是种工还是做工程,效率会低很多。

烂铁的一个特点,就是无法进行后续的淬火热处理。生铁太硬,脆而易蹦易断,熟铁太软,不能使用。补救的办法,就是刃口淋生铁。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提高刃口的含碳量,磨损之后,可以进行淬火磨利。再一个淋上的生铁坚硬,既耐用,又越磨越利,特别适合农具。

在永城的时候,杜中宵曾经推广过这种做法,经过多年实践,技术已经成熟。

被杜中宵选为模范村庄的五个营,有一个大的铁匠铺子,到了农忙和做工程的时候,铺子里的一部分铁匠会分到各营,打制和修理农具。这里,就是分到孙指挥这一营的铁匠工作的地方。

最近修路,是营田务组织的第一个大工程,杜中宵和苏颂巡视各地,了解治下的情况。

正在院子里一片忙碌的时候,秦副指挥使进来,犹豫了一会,才到杜中宵身前叉手道:“运判,指挥使又在外面跟人争吵,还是庞都头的那个村子。听报的人说,庞都头已经带人停工,僵在那里。”

杜中宵道:“已经吵了几日了,怎么没完没了!其他村都修得好好的,偏就是这个村子难缠!等到别的路段修好,卡在那个村子,到时不要怪我扣你们的钱粮!”

秦副指挥使无奈地道:“那个村子分的路段,有一片大的水泽,且生有不少大柳树,确实比其他路段难修。一样出力做工,一样吃饭,他们自然不愿意。”

杜中宵道:“让百姓出力,是按工来算的,本朝历来如此。分到你们营的路段,哪里有水,哪里有树,哪里有山石,衙门前面都算过,已经折进了里程,你们一样照着分到各村就是。哪个村子分到的地段不好修,里程便短,有什么好争执的!”

秦副指挥使面色难看,嗫嚅道:“运判,本营分路段是按里程算的,并没折算——”

杜中宵转头好奇地看着秦副指挥使:“你们不按衙门的规矩,自己做一套,也由着你们。衙门本来只是建议你们那样做,并没有强令。不过,不按衙门定的来,应当做得更快更好才是,说明你们有更好的办法吗。现在进度反而落后于其他各营,可就说不过去了。”

秦副指挥使叹了口气:“不瞒运判,我们并不是不想按衙门定的来,而是实在做不来。以前我等在河边拉纤,大字不识,哪里会算修路要动多少土石,费多少工——”

杜中宵淡淡地道:“不会就学,一时学不会就去请人帮着做!你们强要按着自己的办法来,就要承担后果!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时限到了,路卡在你们这里,我处罚你们两位指挥使!”

秦副指挥使一时无语,站在那里不知道该说什么。

杜中宵前天就到了,也曾出去巡过两次,但只是看,从没有插手各村事务。孙指挥和庞都头吵了好几天,秦副指挥使向杜中宵报了几次,杜中宵一直不闻不问。这种态度,也是庞都头底气十足,吵得越来越激烈的原因。指挥使做事不公,怪得谁来?

在秦副指挥使看来,事情解决很简单。杜中宵带了不少人,随便派两个出去,帮着把用工粗略算一算,重新分配给各村就解决矛盾了。自己几次来报,暗示了几次,杜中宵偏偏就是不如做。甚至秦副指挥使有时候觉得,杜中宵就是故意要看他们麻烦,到时候好处罚。

站了一会,见杜中宵丝毫没有帮着解决争端的意思,秦副指挥使只好叹口气,转身离去。

苏颂走上前,低声道:“下面官员争吵,朝廷脸面无光。左右无事,不如我过去看一看,帮着他们重新分配一下,各村公平,也没这么多争端了。”

杜中宵道:“这一次是我们刚好在这里,可以帮他们,以后呢?管着十个村子,这种日常争端不知道有多少,我们能管几次?这次是修路,过几天还有挖渠,以后还有放水浇地,管得过来吗?做到这个位子,就要学会这些事。糊弄一次,还能糊弄一辈子?”

苏颂道:“这也怪不了两位指挥使,他们以前属下厢军拉纤,现在来种地,不会也平常。官是朝廷封的,总不能不做。”

杜中宵摇了摇头:“朝廷封官,也没让他们做一辈子。一月以前,我就命各指挥使和都头,自觉得管不了属下村庄,及时报营田务衙门,另外安排职事。官阶不变,俸禄不变。结果呢?只有一个都头两个副都头自愿改了职事,现在青台镇做得好好的。哼,剩下的这些,自觉这个官做着简单,而且管着这么多地,这么多人户,好大威风,好大油水,就是不肯走!他们既然不走,就要把事情做事好好的!”

苏颂叹了口气,心中觉得杜中宵过于急了,实在有些不妥。

急吗?当然急。带着两万人户到唐州来营田,是做榜样摸索经验的。几个月后,陆陆续续还会有更多的人来,营田范围还要扩展到其他州军。杜中宵选这个五个营做模范村庄,就是要摸索出经验来,形成制度,以后推广到其他地方去。到冬天天下州县都会编条例,由朝廷统一汇集成册,营田务也不例外。有了制度约束,后面的事情就会顺利许多。

以前的印象,凡是古代社会都是人治,凡事由当官的说了算,实际远不是如此。以现在来论,中书有中书条例,枢密院有枢密院条例,三司有三司条例,一州一县还有自己的条例,朝廷汇总称之为州县条例,实际上就是地方法规。手下一堆官员大字不识,营田务怎么编自己的条例。

军营里面,文书之类的工作是由吏人负责的,长官只要会签字画押就行了。朝廷对官员的定位,是能带兵打仗。甚至有的一路之帅,都大字不识。便如后世大名鼎鼎的杨延昭,杨家将的传奇人物,据说就不识字。后果就是手中不少权力交给亲信吏人,当然也少不了被他们坑。

现在地方,难道还要给村长里长配吏人伺候着?那样营田务的很多工作都推行不下去。既然工作由吏人来做,为什么不直接让吏人管?干吗要叠床架屋呢?随着一切走上正轨,基层官员要大量撤换,这是不得不做的事。杜中宵想让这些人自己离开,把官位让出来,乡保之类的职位吏人化。可偏偏就有不少营都两级的官员,舍不得手中的权力,不肯离开,杜中宵怎么可能帮他们和稀泥。

上级怎么夺下级的权?直接用事权财权硬压,搞得剑拔弩张,这样做太低级了,对自己也不利。最简单的做法,是让更下一级把人赶走。这是权术,杜中宵不喜欢用,现在却不得不用。

庞都头信心起来,发展到跟上司硬抗,本就是杜中宵希望看到的。自己人在这里,不说话就是一种态度。孙指挥使和秦副指挥使这些人,做不了这份职事,拿不了这份钱粮,赶紧走了好换人。

用中下层官员把上层官员架空夺权,是太宗时候控制禁军兵权的手段,即所谓的上下相制。几十年过去,禁军的军官升迁,低到指挥使这种基层军官,都是皇帝本人直接决定的。大宋皇权控制军权,并不是靠枢密院和三衙,而是直接控制军官。这种模式,有些类似于后世某位用校长身份掌军权,从基层军官起,就是由最高统治者直接提拔,一直保留有沟通渠道。

进士是天子门生,其实只是名义上,真正的天子门生是禁军的各级军官。他们被选入禁军,再逐级挑选,到上四军,到诸班直,最后围绕在皇帝身边。最后引对演武,被挑选出来做基层军官,派到外面带兵打仗。如果立了军功,有皇帝本人做他们的后盾,升迁飞速。大宋最高级别的统军大将,就是这么两类人,一是外戚和武将世家勋贵,二是从小兵被皇帝选出来,亲手一步一步提起来的。

这种做法对军队的危害很大,会直接侵蚀军队的战斗力,典型的就是胜者不赏,败者不罚,赏罚不均。前线军令不行,见功就抢,有难就退,前线帅臣指挥不易。

杜中宵熟悉的两个人,张岊是地方出身,靠着勇武军功而升,现在做到钤辖。狄青与他类似,西北军功实际比不过张岊,现在已是一路帅臣,估摸着快要做到枢密使了。王凯则位于两人之间,出身将门勋贵,但由地方系统升起来,做到管军大将。

狄青是后来证明了能打的,还有一大堆跟他类似不能打的呢。

杜中宵对上下相制的危害一清二楚,他也不想用这种办法来治理营田务,只是现在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罢了。所以现在庞都头和孙指挥使闹矛盾,杜中宵不吭声,压着不许指挥使迫害都头,就是要让更基层的官员争取公平,把不称职的官员逼走。他当然不能直接参与进去,更加不能出面支持庞都头。那就犯了拉拢基层军官控制中层军官的毛病,成了夺权而不是为了队伍建设。

第179章 穷途末路第114章 富弼第191章 集议第74章 风波第25章 栽培第162章 发展不易第70章 喜忧参半第235章 先锋南下第140章 重逢第203章 给钱第182章 擒贼擒王第29章 再次自荐第2章 脚店和酒楼第153章 鬼谷口第16章 好大的雪第68章 看中了你的资质第153章 外戚第57章 挂面第165章 首战告捷第111章 权在官员第87章 先利其器第140章 反常第7章 堵第41章 天章阁讲武第105章 突破第2章 托付第11章 摊派差役第106章 自来火第133章 两件大事第112章 撞铁板第48章 君自为之第72章 不等了第21章 契丹来客第30章 侥幸第164章 过去不须提起第27章 要开拓市场第196章 不能退让第158章 暂且忍耐第76章 试刀第48章 高朋满座第37章 钱的问题第23章 全力应战第49章 因地制宜第104章 都堂问对第10章 血溅五步第25章 何不拼一场第128章 刚刚好第74章 风波第109章 人人有书读第81章 合议第145章 康员外的烦恼第58章 铁监第211章 分岐第42章 债券第107章 大同府第30章 兵临城下第229章 军制变了第67章 带你看炮第206章 不自知第134章 惧其不来第78章 党项来人第53章 推而广之第46章 初战告捷第73章 内部牵制第118章 投降第52章 除夕第158章 能战方能言和第51章 进逼甘州第155章 机宜司第6章 再回相州第14章 交涉第81章 新知州第88章 和为贵第97章 无敌霹雳车第206章 闲话党项第229章 如果胜了呢?第61章 物是人非第127章 南下第77章 诸事不同第253章 斩将夺旗第11章 未雨绸缪第87章 轨道第101章 要热闹第200章 何不参军第235章 先锋南下第228章 大敌当前第72章 进攻第31章 良好兵源第111章 都是小钱第85章 幽州是灾区第7章 一拍即合第90章 等不得了第54章 赞助者第136章 学校第70章 试探第47章 有赏有罚第129章 慢用第59章 两军会师第5章 召试中书第61章 心惊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