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叶县

中原到长江中游的荆襄地区,大道有三条。西边经鲁山关,北边是洛阳郡,南边是南阳郡。这条大道的要隘是三鸦口,数十里穿行于山中,山路崎岖。洛阳做国都的年代,这条道路特别重要。中间一条经过方城垭口,北边是叶县,南边是方城,经邓州到襄州。方城垭口宽阔平坦,周围都是低山丘陵,这是南北大道。叶县向西经汝州过龙门,可以到洛阳城,向北经襄城到许州,有大道通汴梁,向东经郾城可到陈州,道路四通八达。东边一条经信阳军到鄂州和汉阳军,也就是后世的武汉地区。

这三条大道,受南北两端在全国地位的变迁,各时期的繁华程度不一。最早洛阳和荆州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鲁山关道路特别重要。随着北方洛阳地位下降,重心转移到开封府,南方的荆州地位慢慢被襄州取代,中线的方城垭口成了南北交通的主干道。到了后世,云梦泽消失,鄂州和汉阳地位上升,再加上国都进一步东移,信阳到武汉的道路地位上升,成了沟通南北的大道。

这个时候,荆湖地区沼泽广布,生活着大量蛮族,开发程度不足,南北大道以中线最重要。叶县正处这条大道的关键位置,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在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杜中宵和苏颂到了叶县,把青台镇的事务交给崔主簿。

知县李秉和主簿柳涚迎了二人进城,到了衙门里分宾主落座。

问了劳苦,杜中宵道:“朝廷已有旨意以叶县之地为铁监,只是诸事未备,耽搁下来。此次我和苏主事前来,就是查看铁监准备得如何,不可久拖不决。”

李秉道:“运判来的正好。此地有铁矿,朝廷要设铁监的消息传出去,这几个月不少事端。我等位卑官低,县里人手又少,处置不便——”

杜中宵道:“这几个月营田务到这里的人不多,跟地方上争端多吗?”

李秉忙道:“回运判,营田务与地方倒没有什么争端。不过地方大户听说矿冶利厚,不少都迁到有矿的地方,纷纷占地。那里都是山区,没有什么人家,多少年户籍不修,田契散失,难辨真假。在那里选址建冶铁的地方,争端不断。县里不敢决断,是以耽误下来。”

杜中宵听了,微微一笑:“山林草泽,天子所有。他们敢占,倒是胆子不小。”

李秉叹口气道:“话虽是如此说,可那一带都是土山,并不是不能耕田。那些大户到山进而去指认地方,说是祖上在哪里曾经耕田,在哪里曾经放蚕,有的甚至还假冒故居,指认古坟,哪里说得清。”

单独设监,摆明了这一带的铁矿不小,又有内库拨下来的五十万贯本钱,好大一块肥肉,地方上争抢是想得到的事。要开矿冶铁就要占地,占地就要拆迁,看来很多大户把铁监当肥羊了。

此时征用民地,一样是要给补偿的,就连皇宫扩建,也有因为补偿太高,最后被搅黄了的事,就不要说建铁监了。不过乡野地方,敢这么名目张胆讹田,胆子太大了些。

听了李秉大略说了铁矿那一带的情形,杜中宵又问:“铁矿开起来不易,那么煤矿呢?”

李秉道:“煤矿那里还好,紫云山一带矿苗极多,这里占了,乡民到别的地方采就是。”

杜中宵点了点头:“这样就好。现在天气炎热,离着纤夫到来还有些日子。我和苏主事在这里,先采煤建几处砖瓦场,准备砖瓦,建造房屋。等到纤夫来了,有地方住。那些大户总不能处处占住,连建房舍的地方都没有。至于他们占住的铁矿,这几个月从容处置。”

李秉道:“此事不难。那些大户不知从哪里知道的消息,都是进山占有矿的地方,山下澧水南岸多闲地,倒是没有人冒占。那一带离着铁矿不远,又有水源,是建矿冶的好地方。”

澧水和堵水同源而异流,堵水过青台镇入唐白河,属于汉水水系,澧水则向东入淮河。这一带山区雨水多,有不少这样的河流,源头离着很近,却分属不同的水系,正是分水岭的典型特点。

杜中宵道:“好,这几日知县派些人手,到那一带找一找有没有合适烧砖瓦的地方。对了,除了砖瓦,还要有石灰,一样把地方选好,准备烧造。”

李秉道:“倒不必特意寻找,本县向来产的好石灰,山里自有采石的地方。黄泥则随处可见,烧得好砖瓦。只是方城山下不产煤,要从紫云山下运来。”

杜中宵道:“无妨,营田务有大车,尽可以运煤过来。对了,滍水和澧水相距不远,能不能修建运河连通?若是有河相通,运煤便就方便许多。”

李秉道:“此事只怕不可行。滍水上游多暴雨,来水不定,而且水中多泥沙,若挖运河,很快便就淤积,年年疏浚,地方不能负担。”

杜中宵道:“既如此,那就算了,就用大车运就好了。”

煤矿离着铁矿大约二三十里,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如果真用大车运输,大量产铁,实际无法供应。不能用水运,就要想别的办法了,比如轨道运输。

火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就是在矿山发展起来的。成本再高,短途运输大量矿石也划得来。杜中宵原本就有意在这一带试验轨道运输,发展成熟了,再推到其地方去,也不差这一点了。

冶铁的地方在方城山下,矿石则产在山中,本就应该建造轨道运输矿石,哪怕是用人推,也是划算的。装满矿石从山上下来,利用高差,本就不需要什么动力。空车上山,也很容易。

杜中宵只记得轨道的大致样子,到底应该怎么做,还是要一点一点去试。

回到住处,杜中宵换了便服,唤了陶十七过来,对他道:“适才李知县说,你们前些日子探出铁矿的地方,好大多户在那里占地,要挟朝廷,可有此事?”

陶十七道:“唉呀,哪里只是要挟朝廷的事!我回青台镇之前,到那里跟几个大户谈过,试着多给他们钱,让他们不要擅起事端。官人猜怎么着?给多少钱,他们都不让!后来多方打听,才知道他们存什么心思。这些人啊,想的跟本不是多要些钱,而是要自己开炉冶铁。我们探出来的矿,不知怎么就会被这些大户知道了所在,各显神通,把地方占住。”

杜中宵皱起眉头:“他们想自己冶铁?心倒是大得很!”

陶十七道:“官人不知道,最近那一带都流传着,莱芜监铁矿是民户冶铁,官收铁课。民间大的冶户僮仆无数,家财万贯,人人都想做那样的大财主呢!”

第25章 何不拼一场第42章 债券第86章 以工代赈第15章 朝争第18章 游骑第93章 工农并举第1章 蒸汽车船第204章 赴考第132章 离别第117章 大主顾第135章 准备出击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16章 毛遂自荐第161章 兵进伊州第59章 两军会师第57章 荒唐手段第195章 毕昇后人第77章 谁买谁倒霉第192章 全军覆没第189章 必须称臣第125章 游街第55章 上下相制第148章 人选第197章 不欢而散第78章 不情之请第69章 什么都要基础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125章 规划第126章 前路第34章 人心惶惶第10章 血溅五步第106章 自来火第63章 文臣论兵第105章 加工难题第105章 加工难题第97章 大刀阔斧第168章 你们不管我管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83章 霹雳车来了第72章 一路向西第242章 百炼钢化绕指柔(上)第5章 中招第145章 开拓的本钱第6章 糟民第22章 实验第271章 韩琦第81章 故人来第240章 钱与物第161章 就近买茶第55章 自寻烦恼第45章 邪教第125章 提携旧人第39章 两难第84章 议降第74章 邻居登门第132章 正道而行第164章 过去不须提起第209章 编制第121章 蛮荒之地第77章 此一时彼一时第179章 穷途末路第226章 进退两难第139章 你想什么第21章 一起抓走第86章 尘埃落定第145章 开拓的本钱第160章 甲骨第51章 进逼甘州第26章 为天地谱曲第135章 不为他人做嫁衣第91章 同年闲谈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8章 擦边球第76章 吃好住好第123章 新家第220章 生活不同了第137章 主仆矛盾第64章 形势逆转第86章 以工代赈第139章 没有道理第123章 年前时节第132章 离别第125章 规划第235章 先锋南下第64章 不吓你们第108章 无本买卖第57章 民以食为天第134章 赵滋述职第58章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第151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26章 文还是武?第124章 千头万绪第1章 蒸汽车船第32章 官、吏、差第154章 避风驿第46章 游学第251章 援军来了第186章 蠢蠢欲动第172章 担忧第170章 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