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看看火车

出了驿馆,金三对任泽道:“昨夜经略相公虽盛情款待,却绝口不问西域情势,而只是让我们商人前来贸易。说这里百货皆有,地方安定,可大获其利。员外,你如何想?”

任泽道:“听经略相公话里的意思,对西域各国知之甚详,自然不再问我们。在商言商,看来宋廷不欲我们过问政事,只让专心于贸易。”

金三道:“地方不靖,如何专心贸易?更不用说,西域到中原做生意,多是朝贡,到京城才能获大利。胜州边远之地,做生意只怕不容易。”

任泽道:“员外,这就是你不了解现在大宋的事情了。胜州有铁路通京城,经略相公又鼓励境内经商,这里就有无数的商机,何必去京城?当年经略相公只是州官的时候,就建了唐龙镇,多少商人在那里赚了钱财!若不是商路在契丹手里,他们竭泽而渔,我也不会回到西域去。”

金三摇头:“时常听你们提起火车,说是极快捷,运货又多,运费又便宜,却不知到底如何。我们到这里数千里,无数骆驼马匹,一路何等艰难。那火车几天时间,就能跑这么远的路,哪个肯信!”

任泽笑道:“百闻不如一见。经略相公让我们在这里住几天,想来就是让我们自己打听消息。火车建在黄河西岸,胜州所在,我们递个书状,去那里看一看,员外就知道此等神物了。”

金三奇道:“原来这里不是胜州吗?那如何经略相公在这里?”

任泽道:“这里是东胜州,当年契丹攻破胜州,人户迁来这里,旧城废弃了。此地重归中原,重建旧城,恢复了胜州。新城尚未筑好,经略相公和大军都在这里。”

金三点头,仔细问了才知道怎么一回事。胜州州治本在榆林县,契丹破胜州,迁到黄河东岸,改名为东胜州。宋朝新设的胜州迁回榆林县,只是城未筑好,暂时未搬过去而已。

胜州虽然人户不多,由于位重要,州格沿袭唐朝为下都督州。朝廷定的全称,是胜州、榆林郡、义勇军节度。州名来自于唐朝,郡名来自于隋朝,义勇军是唐朝时所设立。

丰州与胜州类似,为下都督州,九原郡、天德军节度,天德军被改为河目军,用汉时旧名。

义勇军节度使和天德军节度使的地位特殊,很多武将梦寐以求。不过杜中宵不授,韩琦不授,其他人只能想想而已。杜中宵是河曲路经略使,不能授这两个节度使,不然就真成了唐朝的藩镇了。只能够以后别调他处,授一次义勇军或天德军节度使,这两个名号才能落到别人身上。

宋朝的节度使虽然是虚职,但一旦在本镇,那可不是虚的。比如杜中宵节度使的全称,是使持节沧州诸军事、沧州刺史、充横海军节度、沧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河曲路经略安抚使,兼判胜州军州事。如果把前面的沧州改为胜州,横海军节度改为义勇军节度,那就有了胜州的军事、民政、监察等实权,成为了一方藩镇。这些官印、建制全部齐全,节度管军,刺史管民,观察察风俗民情,三者一身可以一切专决。

朝中文官或许对战争不懂,这些名称却抠得很细,有特别的意义。

金三和任泽向帅府递了请求去榆林县的书状,帅府派了一个士卒来,带他们过黄河。

见来的士卒不着盔甲,腰间挂了一把军刀,神情严肃,金三拱手道:“敢问太尉如何称呼?”

士卒道:“本朝太尉不是随便叫的,不是你们胡人那样口无遮拦,以后不许叫了。我叫杨三文,军中为效用,现在帅府效力。得节帅吩咐,带你们去榆林县,看看那里以后可以做生意。出了胜州之后注意言行,不得刺探军情,不得妖言惑众,若是犯了,例不轻饶!”

金三称是,小声问了任泽,决定以后叫杨三文为杨殿直。尊称官高几阶可以,高得太多,就不合适了。越是底层,越没这个规矩。富人称员外、朝奉,小吏称观察、司空,民间习以为常。这样称呼也不能说错,低阶吏员有银酒监武、借绯,他们的虚名官告上的头衔可以比拟宰执。

乘渡船过了黄河,便见到数里外一座新城池,只见军兵把守,不见百姓进出。

杨三文道:“新城刚筑,尚未允许百姓进入。另一边是火车车站,那里有不少商户,可去观看。”

金三道:“劳烦殿直,带我们去一观。只听说火车神物,到底什么样子,却没有见过。”

说完,随在杨三文身后,向几里外的胜州城而去。路途不近,心中暗悔没有雇头驴子代步。

黄河经常泛滥,城不在河边,而是离开几里。以后这里的运输主要靠火车,并不靠河运,也不需要在河边。河曲路新的城池都跟这里一样,除了河州沟通东西,不再临河而设。

绕过新城,就见前面一座繁华的市镇,人头攒动,极是热闹。市镇边上立了一块大牌子,上书“胜州火车站”五个大字,极是醒目。

看了这五个大字,金三心中暗道,这一带如此热闹,比码头还要繁华许多,火车想来不凡。

到了近前,就见一条大街,两边林立着客栈商铺。街上的百姓行色匆匆,与他处不同。

金三对杨三文道:“殿直,不知火车在哪里?若是码头,这些客栈商铺都会设在河边。听说火车是在铁路上跑的,它们不该设在铁路两边吗?”

杨三文笑道:“火车到站才停,设在路边有什么用?中间那个路口过去,才是车站。你看见车站那个大牌子没有?上车下车都在那里,中间的路是通向货场的。”

话刚说完,就听一声汽笛响起,吓得金三急忙捂住耳朵,口中道:“什么声音?如此吓人!”

杨三文道:“火车鸣笛,就是要开了,让人不站在铁路上。”

金三听了急道:“小的正要看火车如何神奇,还请殿直带我去看!”

杨三文道:“一个时辰之内,全是开往河滨县的车,一辆接着一辆,你急什么。慢慢走过去,误不了看火车。再者说了,车站之内,停着的火车不少,还怕看不到吗!”

金三听了这话,不好再问,心中却实在想不出来火车是个什么样子,到底怎么开的。

从中间路口向西走,行人一下少了许多,路边的店铺却不少。都是客栈和货栈,少有商铺,显然做生意的人才来这里。胜州虽本地民户不多,军兵和来的垦田人户却不少,商人的嗅觉灵敏,已经有了不少商户。特别是这里是河曲路通并州和京城的中心,货栈很多。

向西走不多远,金三就看见路边货栈后边,堆的货物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山一样高。往常商业繁荣之地,也难以见到这种景象,对火车又多了几分好奇。

到了路的尽头,见到前方一堵高墙,挡住了去路。金三疑惑地问杨三文:“殿直,前路不通,该当如何?节帅说是让来看火车,莫不是说说而已?”

杨三文看看天上的日头,指着旁边的一家酒楼道:“货场之中,到处都是货物,怎么会让人随便进去?人来人往,丢失货物又该如何?这家酒楼的二楼,可见看见火车卸货,员外须上去观看。”

话说到这里,金三哪里还不明白?急忙道:“殿直里面请。里面用些酒菜,顺便看看火车。”

进了酒楼,金三见这里的生意竟然非常繁华,下面也坐满了人,多是下人打扮。心中暗道,难道像自己一样,到这里看火车的人这么多?

小厮过来,金三道:“二楼的济楚阁儿,给我们一间。”

小厮弯腰道:“小的头前带路,三位客官里面请。”

三人随着小厮到了二楼,却跟别处不一样,中间是一个大厅,里面坐了大半客人。他们中有的在用酒菜,有的则只是喝茶。这处酒楼,竟然在二楼开起茶馆生意。

到了阁子里,杨三文命小厮推开窗,对金三道:“员外,外面就是车站了,可以过来看。”

金三和任泽急忙起身,到了窗前,一眼看出去,就见到楼下货物山积,装货卸货的人忙个不停。货物之间,像是黑色长蛇一样的道路向南伸延,一眼看不到头。这道路上停着车辆,这车甚大,而且一辆接着一辆连在一起,是自己前所未见过的。

指着下面的道路,金三问杨三文:“殿直,那就是铁路?真是用铁铺的?”

杨三文道:“那就是铁路,当然是用铁铺的,而且全用好铁。”

金三听了啧舌:“天,那又用多少铁!不是中原上国,哪里能够如此!——殿直,铁路上停的就是火车吗?长得甚是怪异,怎么不见喷火?”

杨三文听了不由大笑:“西域高昌国还有火焰山呢,难道山会喷火吗!叫火车只是因为这车是用煤烧火而行,怎么就会喷火了,说笑!”

第191章 于阗路口第25章 地斤泽第124章 连碰钉子第22章 难题第257章 偶遇第43章 意外之喜第113章 大势所趋第72章 一路向西第94章 针锋相对第125章 提携旧人第105章 宝货第98章 无事生非第218章 开花弹第199章 打虎队第208章 基础不牢第49章 围歼第47章 京城居不易第145章 西域方略第17章 出战第1章 蒸汽车船第125章 党项商人第114章 种地一条龙第93章 工农并举第224章 回乡第22章 大局已定第90章 狼狈为奸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132章 一年大势第65章 占地赔偿第33章 使者第56章 人多粮少第132章 割麦如打仗第146章 提举常平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191章 于阗路口第74章 炼钢第22章 分别对待第58章 粮草到了第11章 未雨绸缪第119章 临别之言第29章 波及部族第91章 没有出路第48章 湿法炼铜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里子第112章 庆功第125章 有些不对第52章 准备攻城第197章 鸦儿看第204章 走私第131章 受不了了第88章 入幽州第6章 再回相州第48章 高朋满座第119章 铁路上的马车第263章 初胜第213章 新与旧第72章 数字吓人第70章 知识是财富第152章 诸事皆难第33章 旧人重逢第55章 自寻烦恼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207章 刘淮的生日第160章 实战第一第40章 两军对峙第111章 首告第103章 只开一路第15章 难得良机第5章 刁难第81章 灵州城下第15章 初具规模第62章 看看火车第256章 死里逃生第130章 交接第252章 初战第255章 杀人灭口第135章 大战在即第126章 输不起第45章 定计第100章 意外之喜第38章 试枪第151章 装车如打仗第78章 党项来人第132章 不服打过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88章 和为贵第114章 种地一条龙第141章 平安不便宜第56章 买书第110章 吃好喝好第192章 二使前来第71章 何去何从第233章 钱帛动人心第128章 模范农户第77章 诸事不同第5章 召试中书第36章 帅司所在第91章 没有出路第78章 作战当勇第12章 已陷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