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故人来

胜州城外五里处,聚集了许多百姓,围观河面上的几艘船。

王普挤在人群里面,指着船对身边的人道:“看见没有?那就是中原运来的蒸汽机。朝廷要在这里设织羊毛的厂子,听说正在招人呢。”

那人道:“员外,什么是蒸汽机?”

王普道:“你怎么不知道什么是蒸汽机?坐过火车没有?没坐过总是看过!火车能跑,就是因为上面装着有蒸汽机!只要加水进去,下面烧煤,就胜过无数牛马出力!”

那人摇摇头,看着船上用油布蒙着的方方正正的东西,怎么也跟蒸汽机联系不起来。

陶十七站在船头,远远看见杜中宵站在前边码头,心中激动。自己早早就退出了营田厢军,专心在铁监做事,错过了河曲路大战。不过也不后悔,自己找到了真正喜欢的事情,也做出了成绩。

杜中宵当时建铁监的时候,是由官吏管理,后来吏员慢慢转变成了专门的管理人员,从官吏体系中渐渐独立出来。官员则由衙门指派,主要负责铁监的大方向和财务,再就是监督完成朝廷下达的任务。

技术人员开始的时候只是铁监里面自己分出来,薪资给一些补助。杜中宵离开后,苏颂开始纳入伎术官体系,郭谘慢慢完善。现在铁监的技术人员,有自己的晋升体系,独立于武职和文职之外。除了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主要是收入倾斜。除了朝廷发的薪傣,铁监会依贡献进行补贴。陶十七这种顶级的技术人员,在铁监的官员中仅低于知监郭谘,比其他的幕曹官还要高。

宋朝的官营场务,主管官员收入低于主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常事,大部分地方都是如此,铁监并不特殊。官员就是代表衙门监督,并不参与日常管理,与场务的经营管理是两个体系。

伎术官以前主要是医官、画师等等,相对不被人看重,政治地位也较低。随着几处铁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们的地位慢慢开始上升,虽然还是比不上文职武职,比以前是强得多了。

到了码头,陶十七大步迈到岸上,向杜中宵行礼:“多时不见相公,下官着实是想紧!”

杜中宵握住陶十七的手:“这不就相见了!这几年你做得很好,好得很!谁能想到当年一个当街复仇的少年,能够做到今天这个地步!”

说过几句闲话,杜中宵道:“从船上卸货,到里面安装,让他们去做好了。我在里面备了酒菜,为你接风。这么多日子不见,我们说说闲话。”

陶十七答应着,又道:“相公,除了运来的这些机器,还有经略司的一部分重炮,也已经到了胜州城。相公要及早吩咐人卸下来,免得占用车辆。这些车辆空出来,前面打仗损坏实在无法修理的,可以随车运回铁监。后面还有许多批火炮,会一次一次运来。”

杜中宵吩咐了身边的随从,道:“今日我们不谈公事,只叙私情!”

以前的装备是万兵马,现在扩展到了十六万大军,缺的装备数量不是小数。数十万大军换装,一般的枪炮一时轮不到河曲路,都分到整训的禁军去了。只有重炮,其他的军队还不会用,全部都先发到河曲路来。在杜中宵定的体系中,重炮是战略武器,由帅府直接掌握,有需要才会加强到各部。其他禁军,帅府这种高级指挥机构,还没有头绪。

河曲路是将来各帅府设置的模板,朝廷也有意如此。组织结构是以当年杜中宵的提议为基础,加上朝廷百官的意见,进行了一些修改。以河曲路为例,帅府总领全局,兼管民政,实际是经略司路,或称帅司路,大致与转运使路重合。下面的军事力量则分为三个部分,其实是三个军事路。东路杨文广,西路赵滋,中路由帅府兼领,指挥官由窦舜卿改为了张岊。中路是战略预备军,是帅府直属力量,兼镇两路。

每路兵马五万人,大致三万步兵,骑兵和炮兵各一万。由于一部分游骑和轻炮在步兵编制下,实际总的兵力分配,大约是两成多炮兵,两成多骑兵,约五成的步兵。

杨文广、赵滋和张岊现在的地位,大约相当于杜中宵初带兵北上时,每部有相当强的作战能力。现在朝廷对这些职位称呼时,一般称其为方面大将,杜中宵则为帅臣。

其余几路,机构、组织、部署基本按照河曲路改编。有的路方面大将多一些,比如河北路和陕西路有五个方面大将,河东路则有四个,河曲路最少。河北、河东、河曲和陕西,被称为沿边四路。

与以前不同的是,帅司兼管民政,方面大将则专心于军事,不再兼管民政事务。与此相对应,帅司的直属力量减少,主要是重炮,还有情报、后勤、参谋、训练等等事务所需人员。除三路大军十五万兵马之外,其余的一万人,基本就是由杜中宵帅司的直属人员组成。

朝廷做这样的改变,一方面加强了帅司对属下方面大将的牵制,另一方面加强了方面大将的独立作战能力。上下相制,属于传统的御下之道。与这样的设置相对应,帅臣偏向于有军事经验的文官,对应于朝廷的枢密院。方面大将则为武将,对应于三衙。

这样的布置不应该说错,现在一路兵马的战力太强,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方面大将的地位,对应于三衙原来的管军,已经是武臣极任。将来会不会设置部领三衙,让三衙与枢密并立,现在没人说得清。失去了用兵权,改变了统兵结构,三衙成了武力的官僚机构,与以前完全不同了。京城禁军,也可以参照边路布置,不设帅臣和方面大将即可。不管是枢密院还是三衙,没有圣旨都没有京城禁军的指挥权。或者可以只设帅司,不设方面大将,帅司驻外地即可。

皇权对于军权的防范,主要是在京城禁军,而不是沿边大军。三衙中殿前司兵马最少,但殿前都指挥使的地位最高,更高一级的殿前都检点早已只留空名而不实授,便就因为如此。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不以沿边禁军作战为标准,而以京城禁军没有威胁为标准,最基本的作战单位多少人合适。杜中宵原来设想的是营,约一两千人的规模,现在朝中官员觉得太少。而真地以路一级为单位,则威胁太大。沿边还好,京城禁军有将领掌握五万大军,京能操控朝政了。

正是牵扯到京城禁军的设置,军队的正式编制迟迟不能确定。沿边先暂时如此,京城禁军必然会把指挥单位拆到五万人以下,指挥权与统兵权彻底分离。这是军制设置的必然,不然不难够稳定。

第253章 斩将夺旗第227章 一天一杯果汁第53章 无主之地第76章 灵州城第107章 无可奈何第64章 曲线前进第26章 反噬第143章 拉拢第98章 回京奏事第29章 夜战第166章 调兵遣将第145章 西域方略第186章 夫妻相见第90章 等不得了第64章 自投罗网第168章 你们不管我管第87章 末路第45章 邪教第204章 走私第137章 什么教育?第25章 钦差试炮第97章 军人本该不怕死第82章 霹雳车第63章 欠债还钱第70章 喜忧参半第53章 升迁第199章 打虎队第77章 谁买谁倒霉第154章 避风驿第8章 麟府路援军第148章 各寻退路吧第130章 普遍贫穷第105章 宝货第232章 重赏之下第93章 一切都很新奇第133章 忘记以前第136章 初战第141章 北进第203章 一切都变了第9章 地方的难处第65章 介绍进学第137章 马车第233章 钱帛动人心第24章 晴天霹雳第72章 一路向西第193章 进军于阗第209章 编制第62章 追查第28章 风高放火天第9章 酒糟蒸酒第59章 要学好第147章 初战告捷第89章 同去第144章 异人第59章 巧遇第6章 再回相州第242章 百炼钢化绕指柔(上)第10章 工厂传闻第30章 谁敢告他?第138章 价格雪崩第195章 使节第182章 军中封建第10章 不卖给你第105章 面对第147章 大乱将起第58章 铁监第80章 长啸却胡骑第152章 诸事皆难第2章 同年第79章 有进有出第16章 生意兴隆第7章 糟白酒第97章 军人本该不怕死第90章 狼狈为奸第93章 三碗不倒第70章 试炮第86章 逝者已矣第88章 谈判第191章 集议第152章 恰逢其时第10章 模范部落第144章 先玩吧第169章 攻占柳中第124章 重新选过第189章 必须称臣第68章 稀罕物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156章 互相帮忙第129章 产业规划第147章 大乱将起第141章 传言第233章 大国游戏第203章 一切都变了第196章 专卖店和储蓄所第131章 放手第124章 郊外探查第118章 赛马第172章 担忧第123章 不要闹事第30章 谁敢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