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酒糟蒸酒

天还没有亮,雾蒙蒙的,清晨的风格外凉。

杜中宵和韩练一人挑了一副担子,走在县城的大街上。雾气打湿了头发,在脸上跟汗珠混合在一起,湿漉漉的。他们的脚步匆忙,脚步声敲碎了清晨的宁静。

“姚家正店”在城北,与“其香居”一样,是两家可以酿酒的大酒楼之一。与“其香居”是吴家的祖传产业不同,“姚家正店”开了不足十年,东家是从外地来的。

见“姚家正店”门前一个人影都没有,韩练出了一口气,对身边的杜中宵道:“还好,还好,我们来得足够早,尚没有赊酒的人家来。”

卖酒的脚店来买酒糟,难免引起别人猜疑。从酒糟中制酒,虽然瞒不住,但越少人知道越好,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到了酒楼前,韩练放下担子,对杜中宵道:“且歇一歇,等酒楼开门。我认得里面的唐主管,他每天起来的都早,稍等一等就该开门了。”

杜中宵答应一声,正要放下担子坐下,却听“吱呀”一声,身后的小角门开了。

一个中年男子从里面出来,看见坐在那里的韩练,忙道:“韩掌柜,因何坐在这里?昨日我已经对你说过,东家着意吩咐,不赊酒给你店里。东家吩咐,我岂敢不听?你早来也是没用。”

韩练急忙起身,行礼道:“主管误会,今日我不是来赊酒的。”

“那清早来做什么?我见你挑着担子。”

韩练道:“主管,我们要买你们店里的酒糟。”

唐主管吃一惊:“你买酒糟做什么?我说给你知,临颖县里早有定规,酒户不得酿醋,酒糟是无用之物。若你是打了买酒糟回去酿醋的主意,我劝你早早熄了这份心思,县里追究下来不是耍处。”

醋的专卖各处比较混乱,有的地方允许民户买酒糟酿醋,甚至还有科配酒糟的州县。临颖不同,因为官酒库经营得较好,其酒糟制醋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为了维持醋价,保证县里官员的公使钱,一律不许民户酿醋。如此一来,两家民间酒楼的酒糟就成了无用之物,只能白白扔掉。

杜练叉手:“主管放心,我是安分良民,怎么会去做那犯禁的事情?买酒糟,我有别的用处。”

唐主管点了点头,沉吟一会道:“只要不犯禁,自然可以卖给你们。只是,本县酒楼的酒糟多年都没有卖过,不知定多少价钱合适。你们要买多少?”

听见有门,杜中宵忙道:“主管,昨日我们也打探了一下,州城里有酒楼卖酒糟,是不足一文钱一斤。我们临颖小县,自然不能与州城相比。再者说了,本县又不能制醋,价钱又要低一点。你看就按一文钱两斤,我们买上两担如何?”

唐主管点了点头。开酒楼的,对州里本行业自然熟悉。许州城里有酒楼卖酒糟,给醋户制醋,确实是不到一文钱一斤。杜中宵他们按一文钱两斤收买,价钱倒也合理。

盘算一番,唐主管才叫出两个小厮来,吩咐给韩练和杜中宵装上两担酒糟。

韩练算过了钱,临离去时,唐主管再次吩咐,万万不可造醋犯禁。

两人挑着担子,晃晃悠悠走得远了,韩练才道:“唐主管也是好人,知道‘其香居’难为我的脚店,生怕一时忍不住犯禁,一再叮嘱。他却不知,我们不是酿醋,却是要制酒!”

杜中宵道:“这个法子得来不易,别人哪里能够想得到。”

一路说着话,不知不觉就到了杜中宵的家里。

此时天尚未亮,母亲正在做早饭,父亲杜循一个人站在门前,看着天空出神。

到了门前,韩练向杜循打招呼:“哥哥身体大好了吗?”

杜循急忙回礼,知道来的是韩家脚店的东家,道:“我在州城里病情就差不多好了,回到县里多是因为冻饿身体不适。在家里歇了一天,今日没什么大碍了。”

“那便好,那便好。”韩练一边说着,一边放下肩上担子。

杜循帮着把酒糟卸下,韩练便就告辞离去,再三挽留也是不肯。

看着韩练离去的背影,杜循道:“这老儿是个知情知趣的人,知道我们蒸酒他不宜在旁观看,一卸下酒糟便就走了。他的心里清楚,倒是可以深交。”

母亲在一旁听见,笑着道:“前两月我们家里靠卤羊蹄为生,在他店里不知卖了多少,从来没出过差错,不比别的人家。韩家人是极好的,又有什么信不过?”

杜循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自受了这一番刺激,性格变了许多。杜家耕读传家,进京之前杜循自恃自小熟读诗书,颇有些自命不凡的意思。经过落榜的打击,又一场大病,数次生死关前徘徊,心中所想与以前已是大不相同。

凡是读书的人,多自命不凡,尤其是过了发解试,无不想着进京金榜题名,从此改变命运。等到真地进了京城,见了无数与自己一般的举子,再看过别人写的文章,才明白自己是井底之蛙。每榜进士都以开封府的举子登科的最多,除了天下人才荟萃之外,那里的读书人眼界开阔也是重要原因。像杜循这种小地方的举人,天然在见识上差了不只一筹,文章的立意就比不上别人。

经了这一次大难,杜循明白,自己再去考几次也是一样的结果。除非离开家乡,到两京那种人才集中的地方游学几年,长一长见识,弥补以前所学的不足。不然,科举这条路自己今生无望了。

游学,赶考,交游,那都需要钱的,总不能做个乞丐到处流浪。钱从哪里来?杜循转头看了看旁边堆的酒糟,又看了看正在棚子里准备的儿子,暗暗叹了口气。现在自己一身病,只能靠儿子了。

杜中宵到了棚子里,点了灶底的火,开始烧水。

白酒蒸馏最重要的是酒糟,一切风味、香气都是从酒糟里来,而不是来自酒里。把锅里的水换成普通的水酒,一样可以蒸出白酒来,这就是他前世低档酒所用的串香法。用便宜的酒,配上高档白酒淘汰下来的酒糟蒸制,便就是档次稍差一些的酒。真正好酒的酒糟,可以数次使用,酒的档次依次降低。

不过现在没有那么多讲究,只要酒够烈就好,什么风味、香气都是次要的。白酒是个新生事物,只要有人喜欢那种火辣的感觉,便就不愁卖。

水烧开了,父亲和母亲一起过来帮忙,把两三百斤酒糟堆在了甑上。

烧了一气,接酒口淅淅沥沥有酒滴出来。

杜循上前接了一口,尝了之后点点头,才算放下心来。酒味算不上好,但那种入口火辣辣的感觉却一点不错,正是昨天喝过的烈酒。

杜中宵也尝了一口,皱眉头道:“这酒太辛辣了一些,欠缺柔和。酒初蒸出来味道不好,等撇过了这一两斤,再尝一尝看。”

糟白酒带着些米酒的性格,口味相对柔和,不应该如此辛辣才是。杜中宵也是隐约有印象,蒸酒的时候最先出来的并不是好酒,难于下口。相对来说最先出的酒度数过高,应该陈上一段时间,再兑到其他的酒里才好。最后出来的酒度数又太低,一样质量不稳定,最好的是中间的那些酒。

等了一会,再去接酒,尝起来果然好了许多。

一直到午后,才把早上买的酒糟里的酒全部蒸出来,约莫有大半缸。杜中宵估莫了一下,大约有四五十斤的样子。两百多斤酒糟,便出了这么多酒,约五斤酒糟出一斤酒。

把酒缸封好,看看西天的太阳已经恹恹地趴到了山顶上。

此时的习惯是一天两顿饭,小户人家,还没有吃中午饭的习惯,杜中宵早已经适应了。

中午不吃,晚饭吃得便格外得早,那边母亲已经准备好晚饭了。

杜循还要将养身体,炖了一只鸡,杜中宵跟着喝了一碗鸡汤。

吃过了饭,杜中宵对父母道:“有了酒卖,这些日子便先不卤羊蹄了。明天一早,我把酒送到韩家脚店去,在店里看着,这酒卖得到底如何。看卖的情形,再定今后生计。”

杜循道:“你尽管去忙酒的事情,家里自有我们二人收拾。”

杜中宵点了点头。父亲虽然身体不好,家里的活也还是比自己强上不少。自己只要安心把白酒的生意经营好,便是对家里最大的帮助了。

第187章 人财两失第119章 铁路上的马车第105章 宝货第86章 逝者已矣第236章 时移事易第125章 无差别打击第3章 同行是冤家第14章 隐情第78章 钱来了第96章 好土第31章 两手准备第35章 怎么切换?第116章 疑惑第187章 关键一战第28章 三路齐出第120章 谨慎为上第167章 本是练兵第236章 同年再会第57章 挂面第106章 草市饮酒第91章 大胜惹大祸第89章 知州门客第62章 援军第202章 不理他们第128章 模范农户第55章 不重要的战场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68章 审明纪律第68章 审明纪律第63章 脱胎换骨第56章 买书第140章 反常第38章 峰回路转第74章 炼钢第100章 意外之喜第20章 威力尽显第105章 面对第182章 细作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20章 农民举人第22章 酿酒证明第25章 地斤泽第15章 难得良机第219章 两府联手第78章 不情之请第132章 割麦如打仗第19章 齐射最好第94章 谁不缺油?第236章 时移事易第76章 吃好住好第62章 分兵而进第122章 新的时代第91章 大胜惹大祸第145章 不得要领第218章 开花弹第10章 工厂传闻第28章 当要大变第241章 保值第28章 醉仙酿第83章 众官请客第55章 上下相制第81章 出铁第78章 不情之请第82章 契丹要害第179章 战前严令第156章 两说第55章 内附第63章 脱胎换骨第148章 西进第144章 不许杀人第69章 他乡遇故人第128章 模范农户第156章 两说第100章 不同心思第2章 脚店和酒楼第39章 垄断涨价第97章 各取所需第99章 轻重缓急第74章 压力第90章 等不得了第72章 进攻第77章 谁买谁倒霉第142章 迷惑行为第158章 准备进军第25章 何不拼一场第71章 戏中人第253章 斩将夺旗第99章 轻重缓急第60章 不正经的男女第9章 上元观灯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4章 三项任务第40章 垄断经营第131章 受不了了第51章 各有封赏第19章 攻破曲阳第273章 封赏第206章 广南乱起第121章 回归第57章 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