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没有展开

对于西北战事,杜中宵认为最理想的,是灭了党项之后,契丹依然两帝并立。灭党项的主力分布河曲路和河东路,在耶律重元败北的时候,不管用什么理由,先取西京道。幽云两地互为表里,只要取了云州,后边取幽州就容易许多。

狄青在镇戎军采取的稳扎稳打的策略,最大问题,就是没有考虑契丹形势的紧迫性。或者说,缺少全局性的战略思维。对于宋军,要求他们有这样的全局性思想,或许要求高了些。

讲过了大的战略局势,十三郎和姚守信分别讲解骑兵和步兵的战术思想。杜中宵建营田厢军时,不是依照现在的战争形势,而是靠着记忆建起来的。一个特点,就是特别注重火力运用,重视炮兵。在这个年代,炮兵占到总兵力的近三分之一,让其他人都感觉到太多了些。

姚守信道:“从河曲路几次作战来看,现在炮兵的数量,对于轻装急进的时候来说,确实是过于多了。运输艰难,炮兵无法跟上轻步兵的快速前进,只能让一部分轻炮跟随。但对于大兵团作战来说,特别是双方对峙,炮兵则可充分发挥威力。依靠铁路前进,以铁路为中心,炮兵威力无穷。”

杜中宵道:“当时定这样规模的炮兵,是对主力军团。现在看来,需要的主力兵团不多,朝廷除此之外,还应该需要一些配置更多轻炮的轻装步兵。”

赵祯道:“炮兵虽然缓慢,好处却着实不少。当时唐龙镇一战,全靠炮兵,才毙契丹国主。有这样功绩,一切都是值得的。”

杜中宵道:“陛下,大军团作战,当然如此。如此次狄太尉进攻灵州方向,就应当多配炮兵。但如西路的韩太尉,最重要的速度,便不能带重炮。兵器依作战任务而定,不能只贪威力。”

一边的欧阳修道:“现三衙分马步,却缺炮兵,以后要不要新设?”

赵祯道:“此事以后再议。现在三衙欠缺官吏,一时无法改,只能暂且将就。”

杜中宵心中明白,赵祯在努力保证旧的禁军不散架,同时加入新的元素。虽然很粗糙,其实已经是这个时代的极限了。杜中宵用二十万营田厢军,加上从地方选人,才练出了三万军队。禁军八十余万,能练出多少新式的军队?像营田厢军那样大的淘汰率,现在的禁军根本没有这么多人。还有一点,算是劣币驱逐良币,最后剩下的禁军,是最容易改革的。

十三郎讲解骑兵,道:“现在军中,炮兵,甚至是步兵都攻击惊人,不必用骑兵冲阵。是以骑兵最重要的是轻便,易于机动。军中使用,一是战前侦察,战场遮蔽。这一点对骑兵要求甚高,必须是精锐兵源,能够小规模行动。再一个是战时掩护两翼,此时需要结成大阵,训练有素。最后是大军胜利后,追逐溃逃之兵,要求迅捷果敢。既要熟悉小规模战斗,又能列阵,要求很高。”

马军司都指挥使王凯道:“这便是让禁军不习惯的地方。以前的禁军骑兵,虽然多练弓矢,最主要的却是大兵阵作战。而新的骑兵,首先要求小股作战,还能结成大阵。”

十三郎道:“所以河曲路兵马中,骑兵仅次于步兵,是军中的精华所在。战前侦察,胜后追亡逐北俱是其擅长之事。禁军骑兵可以学会用枪,这些却一时之间难以如意。”

杜中宵道:“这都是细节,不必深究。圣上和诸位大臣,只要知道骑兵能做什么,在军中是做什么的就好。武将军说的明白,骑兵的作用,就是侦察、追击溃兵,同时列阵时为步兵掩护侧翼。知道了骑兵的作用后,便就大致知道一支军队,临战展开,需要多大的地域。其侦骑覆盖的范围,基本就是一支军队展开的范围。以营为基本,各营之间保持紧密联系,五万人就可以控制一二百里正面宽度。”

赵祯听了不由皱起眉头:“如此说来,镇戎军三十万大军,正面该当五百里到一千里之广?”

杜中宵点头:“不错。现在的军队,正常说来,应该是如此。所以镇戎军兵马,最要紧的任务是迅速出葫芦川河谷,面对灵州展开。西到西寿监军司,东到盐州,俱是其作战范围。中路则以重兵,直进灵州。在这约七八百里的范围,不能出现可以威胁大军的党项兵马。”

赵祯看了看其余几位大臣,一时沉默不语。他知道现在的狄青作战保守,但表现在哪里,严重到什么程度,却没有概念。听杜中宵说展开正面,才知道如此严重。

现在的军队,对于指挥联系并不怎么重视。实际上,宋军的骑兵,以前没有能力前出如此之远。所以对党项作战时,经常被突然包围。狄青也正是因为怕分兵之后,各军配合不紧密,力量分散,被党项寻到可乘之机。像河曲路那样,大量出动侦骑,前进作战各部一直保持联系,是他不熟悉的。

欧阳修道:“全军分布如此宽泛,岂不会留下空隙,为敌所乘?党项最擅长突然包围,如果一个不慎,被其抓住机会,可就难办。”

杜中宵道:“内翰,这样的距离,就是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出现。一是侦骑广布,不允许有大股敌军进入要害区域。再一个一旦被攻,可以就地防御,旁边的军队可以快速救援。三十万大军展开,党项不管多少军队,迎面攻来,都被受数部围攻。”

欧阳修点了点头,对王凯道:“太尉,现在禁军骑兵,可以做到如此吗?”

王凯想了想,道:“这些年重训,比以前强得多。只是能不能做到,没有试过,哪个知道?”

杜中宵道:“定战争方略,细节可以不管,但对军队的前进速度、进攻速度、控制范围,必须了熟于胸。知道这些,才知道如何安排任务。还要知道一支大军,在保证战力的情况之下,前进多少距离,要有多少人保障后勤运输。便如攻灵州之战,我军的供给大本营在镇戎军,那么到灵州城下,前线要有多少军队运输后勤。新的军队,除了特殊情况下组织民众,自己要要运输能力。”

听十三郎和姚守信讲完炮兵和骑兵的特点和作战形式,在场的众人都感觉得出来,镇戎军的军队安排很糟糕。骑兵控制范围过小,炮兵不能控制正面,实际大军窝在一起。

殿前都指挥使许怀德道:“如此作战,指挥者岂能事事尽知?要想指挥,必有大量人员。”

杜中宵道:“那是当然。所以定的新军制中,军中有大量专做庶务的将领,还有大量参谋人员。而不似从前,帅帐只有参赞、机宜文字等了了数人。指挥体系完备,人人有用,才能指挥如此庞大的军队展开作战。大军展开,只要不是计算有误,大致不会相差太远。”

对于赵祯和几位翰林学士,今天是第一次,知道现在的军队是怎么作战的。三位三衙将领,则在指挥体系之外,了解也不深。

赵祯想了一会,道:“天色不早,今夜便先如此吧。众卿回去之后,对前方战事多多用心,为朝廷出谋划策。现在看来,战胜党项应该问题不大,只是如何打得更好。”

第142章 今非昔比第129章 处处不同第45章 时移世易第16章 毛遂自荐第92章 旧人去向第67章 无法可想第130章 香布的改变第18章 审案第151章 进城第10章 马大官人第163章 过蒲昌第14章 交涉第13章 关键证人第1章 投其所好第152章 恰逢其时第46章 民乱第174章 大炮主义第59章 大变革时代第195章 毕昇后人第199章 打虎队第178章 军民配合第170章 围城第2章 托付第52章 一败再败第80章 另起炉灶第230章 大势第157章 不可松懈第93章 死路一条第47章 不念旧恶第196章 不能退让第193章 会员制第214章 保护价收粮第28章 醉仙酿第46章 工业种子第261章 战机不能失第35章 这是挂面第39章 顺化渡第74章 邻居登门第30章 杀人者死第31章 党项战略第72章 不等了第57章 静候时机第124章 郊外探查第232章 重赏之下第8章 两难第81章 灵州城下第79章 破静州第83章 众官请客第155章 看你像贼第89章 知州门客第90章 狼狈为奸第74章 炼钢第39章 杂谈第51章 战俘就是战俘第38章 峰回路转第181章 开店第35章 工厂的不一样第229章 如果胜了呢?第267章 敌军再至第31章 大军南下第177章 早做准备第131章 不同的声音第30章 换酒而已第105章 不战而降第99章 铁路留念第55章 内附第33章 各个突破第207章 刘淮的生日第28章 也是狗官第90章 狼狈为奸第44章 闲情第167章 本是练兵第27章 再留无益第2章 入宫第121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第62章 分兵而进第90章 别有任用第118章 普通人第152章 装车的办法第68章 有好酒第53章 升迁第101章 陛下,降不降!第163章 过蒲昌第161章 就近买茶第24章 大军集结第58章 请求第33章 泄秘第62章 尽心而已第109章 新式菜肴第89章 内乱第80章 柳暗花明第11章 决战第26章 合作第85章 大比武第138章 提前卖票第125章 无差别打击第172章 先下手为强第115章 契丹相争第56章 身边人第37章 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