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应募者

“哇,好漂亮!”汴河岸边,一个小孩儿看着不远处巡检寨里的烟花,拍着手大叫。

他的父母坐在一边,看着天上的烟花,一起出神。

等到烟花从明亮的夜空渐渐熄灭,中年人叹了口气:“前几年有时在京城,也曾见过烟花。只是那里的烟花虽然热闹,却没有今晚的漂亮。”

他身边的妇人只是温柔地笑,没有说话。

这一家原是泗州人,前些年因汴河上招募船夫,从此在便就在河上飘泊。看看就要进入冬天,依往年惯例,就要进入放冬的时候了。几个月的时间,只靠在京城打零工维生,对这些船上人家甚是难熬。特别是今年夏天孩子的母亲生了一场病,积蓄消耗一空,冬天就更加难过了。在船上听人说永城县这里垦田招人,家主史强下定决心,早早便就来到这里,准备应募。

一家人就在汴河岸边,看着巡检寨的烟花,静等天亮。

第二日一早,问了路途,史强带着一家人来到巡检寨旁的码头,远远就看见茶铺旁招人的榜文。

在茶铺讨了热茶喝了,一家人慢慢等候。不多时,就见两个公人打着呵欠,到了茶铺,取了存在这里的桌子搬到外面,铺开纸笔,坐在榜文下面。

史强急忙站起身,到了公人面前拱手:“小民史强,敢问哥哥这里招人么?”

公人抬头看看史强,指着身后的榜文道:“这里写得清楚,莫不是不识字。——州里揭榜,要在这一带开垦荒田。只要身家清白,均可应募,官给粮米。”

史强不好意思地笑笑:“小的幼时进过两年学,胡乱认得几个字。只怕来得不巧,人招满了。”

一个公人笑道:“现在河里尚未结冰,不到放冬的时候,哪里有多少人应募。既然识字,那就不比一般人,按着从事定的规矩,可以多支些粮米。”

史强听了大喜:“还有这规矩么?着实是意外之喜。”

当下登记了籍贯,公人道:“你既是在河上操舟,可寻个熟识的来,具文作保。若是没有保人,只好在那边暂时搭起来的棚子里多待些日子,等来的人多了,互保之后才能作数。”

史强连连答应,告别两人,到码头那边找个熟人给自己做保人。他在河上多年,多有熟人,包括这一带进京的漕船,押船的军将,多有认识他的。

到了码头边,见到自己家乡一个押船的大将,史强高声道:“苏家大哥,有事麻烦则个。”

说过了自己遇到的事情,史强身上摸出十个铜钱,塞进大将苏亦能的手里:“哥哥拿去吃酒。”

苏亦能口中道:“这怎么好意思?自己同乡,做些小事值得什么!”

一边说着,一边随史强上了岸。两走在路上,史强问道:“看看就要到冬天了,哥哥怎么还歇在这里?哪怕日程宽裕,一旦封河遇上放冬,岂不是回不了乡?”

苏亦能道:“今冬不回乡了,运过漕米,在京城待上几个月。等到来年开春,从京城运些货物,胡乱赚些钱。你昨夜看见烟了么?这里巡检寨制了许多,托我们运到京城去,是以在这里多待两天。”

“原来这里还制烟花。”史强一边说着,一边与苏亦城到了茶铺那里。

办好一切手续,有一个当地弓手,带了史强一家,到了巡检寨边一排临时搭起来的棚子那里,对他们道:“你们暂且安顿在这里,这几日都有人过来带你们造房。每日都有人来放饭,吃住不用劳心。”

史强左右看了看,口中连道:“好的,好的,总比在船上住得好一些。”

正在这时,杜中宵带了金书召几人过来查看。看着新搭的棚子,杜中宵道:“棚子新搭,夜里难免潮气重,多备些薪炭晚上烤火。不然,未等垦田人先病了,可就不好。”

金书召有些为难:“官人,这一带的树木稀少,薪柴可不便宜。我们手里钱粮不多,官人又要多招人,只有处处节约。不然,只怕到时没米下锅。”

杜中宵道:“周围多有产石炭的地方,你可着人去买了,沿河运过来。开田最难的,不是招多少人堆在这里,而是要让来的人吃好住好,开开心心做活。不用担心没有钱,这两日就可以起运烟花鞭炮去京城,卖了便就有钱回来。这是个长久买卖,足够支撑我们开田使用。”

金书召答应,面上有为难之色。州里虽然支持杜中宵垦田,但地方总是缺少资金,能把今年永城的钱米挪出来,已是不易。这点钱粮能支持多少人?只能够处处节省。

看见前面史强一家左看右看,杜中宵走上前去,问道:“你们这一家是新来的么?我几乎每日都到这里查看,以前没见过你们。”

史强认得官服,急忙行礼:“见过官人。小的原在汴河上跑船,今晨才到这里。”

杜中宵点了点头,见那边两个兵士抬了饭来,对史强道:“你们且去吃饭。这一位是金孔目,若是有什么事情,可以前去找他。这一带垦田,只要你们卖力干活,必亏待不了你们。”

史强谢过,带着妻子孩儿过去领饭。见是每人两个馒头,一块咸菜,一大碗粥,甚是满意。

周围看了一遍,杜中宵道:“现在才十几户人家,当不了什么事。你们要广贴榜文,特别是渡口码头处,务要使人人皆知。常年在汴河上跑船上的,怎么也有数万人家,他们冬天衣食无着,总有人愿意不顾辛劳来我们这里做活讨碗饭吃。不要担心钱,我们那处烟火作坊做得大,会有钱进来的。”

金书召勉强答应,心里还是为钱粮的事情担忧。在他眼里,杜中宵终究年少,未经世事,做事情不知轻便。把人招来,一旦到时钱粮见底,没了饭吃,闹出事来就不知如何收拾。

杜中宵并不在意,早在前些日子他制烟花的时候,便就派人带了样品到东京城里,早就找好了买卖人家。这个时候就显出行会、牙人的好处来,官府的生意,他们都小心翼翼。这个年代火药配方相当不精确,烟大火少,东京城里虽有烟花,既不能在空中绽放,又没有颜色,相当原始。杜中宵按着前世学的焰色反应的原理,在里面加了各种物质,绚烂多姿,几个牙人早就答应见货就付钱。

诸般查看完毕,杜中宵站在棚子前,看着无处马蒙的庄子,面色严肃。不但是垦田用外地人,就是管理的他也用自己州城带过来的人,就是要用这些人,冲破这一带的社会格局。

第117章 襄洛铁路第97章 大刀阔斧第152章 让你衣锦还乡第135章 要为民着想第65章 占地赔偿第51章 猜题第268章 备战第4章 包龙图第122章 岂能饶过!第98章 时代的碾压第251章 援军来了第15章 初具规模第51章 有钱还不赚?第54章 炮轰甘州第196章 专卖店和储蓄所第105章 去牢城营吧第201章 广招人手第127章 重回铁监第21章 一起抓走第184章 两翼夹击第228章 大敌当前第114章 富弼第49章 围歼第175章 张岊东来第144章 异人第25章 穷治地方第29章 波及部族第155章 贩鱼第132章 一年大势第7章 一拍即合第147章 两军齐出第33章 各个突破第155章 看你像贼第169章 左右为难第11章 心烦气躁第266章 清洗第55章 内附第177章 早做准备第27章 再留无益第46章 人心惶惶第206章 广南乱起第19章 走访民间第120章 再见已不是从前第3章 新家第59章 顺手牵羊第11章 未雨绸缪第20章 莫多管闲事第245章 越次入对第2章 托付第35章 怎么切换?第96章 免税第65章 胸有成竹第137章 再回幽州第193章 分岐第92章 不买别动第228章 大敌当前第11章 未雨绸缪第78章 党项来人第82章 契丹要害第136章 纳税人第31章 炒钢第20章 结冰了第74章 挑拨第134章 赵滋述职第68章 反攻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7章 糟白酒第125章 游街第176章 钱荒第57章 挂面第49章 诸多不足第264章 大胜第70章 试炮第6章 再回相州第17章 需要改革第4章 新的形势第108章 教科书式失败第93章 工农并举第11章 决战第27章 冤家路窄第145章 开拓的本钱第185章 张网第31章 竞争第80章 另起炉灶第224章 炮的威力第29章 波及部族第87章 末路第105章 去牢城营吧第6章 两军对垒第163章 贫贱夫妻百事哀第79章 剪羊毛第78章 作战当勇第57章 怎么军改?第53章 推而广之第6章 糟民第105章 不战而降第62章 分兵而进第162章 布置第122章 见面第160章 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