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君子可以欺

一句话点醒殿中人!

“对,这件事其中的疑点太多了。看来,对方并无意将案件定成铁案,而用意在别处!”韩熙载接道。

“无他,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史虚白大是摇头。殿中人也立刻会意过来了,至少此案侦破期间,廖居素是别想来这清思殿了,就算最后证明他完全无辜,只怕以廖居素耿直清廉的性格也会主动请求辞官回家的。

“只怕就是那两个王八蛋干的!怪不得今天不见他们出现!”韩熙载环殿一视,没有发现枢密副使魏岑、查文徽,立刻大声喊道。

你知道又能怎么样?证据呢?一干人均恨得牙根作疼,但也无可奈何。人家的本意就是搞臭你啊!

“依老夫看,对方的策略一直未变,就是先否定我们这干人的品德和名声,然后让皇上和满朝群臣对我们产生怀疑,继而对我们的措施产生怀疑,对方方才有机可乘!”谏议大夫、礼部侍郎江文蔚说道。

“我就想不通,为什么这些人可以不管国家兴衰,只考虑个人呢?” 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游简言恨恨地说道。

幼稚!史虚白暗自摇头,很明显,在有些人心里,什么家国,什么民族,都远不及自己的丁点儿权利和利益啊。

“大家且放下心来,此案我会亲自盯着,必定尽快还廖大人清白!”萧俨率先开口。

“老夫想提醒一下大家,对方的攻击目标除了林大人、廖大人,只怕在座的各位也都是目标,请近期务必注意自己身边的怪事。”史虚白提醒道。

看着殿中的人,史虚白不由得连连摇头,殿中这几位个性、为人基本上跟廖居素差不多,更别说那个以浮浪无行著称的韩熙载了。为什么君子打不过小人?就是因为小人从不讲究什么光明磊落,往往为求目的不择手段,而君子呢,事事处处以圣人要求自己,非得讲求光明正大,做起事儿来自然缩手缩脚。

“只怕明日早朝,就该有人跳出来指责廖大人了,进而是林大人,只怕还有韩大人。”萧俨也提醒道。

“怕他作甚,一帮宵小,卑鄙无耻的小人!”韩熙载破口大骂。

史虚白哭笑不得,小人如果在乎别人骂,这天下早就朗朗清天了!

“依老夫看,我们如今之计,可以两方面着手,一呢,努力在今天将市易法、商业信誉法、荣誉勋爵制度等变革措施至少拟出草纲来,最好能于明日早朝前抢先上奏皇上,把握住明日早朝的主题;二呢,最好能提前让人到皇上面前为廖大人呼吁一下,让皇上先入为主。”史虚白拈须说道。

“史大夫此法甚善!老夫与齐王关系尚可,可以去见齐王,让齐王出面去面见皇上。”枢密副使常梦锡说道。

“我去见郑王殿下,让郑王为廖大人鼓与呼!”韩熙载气呼呼地站起身来,主动请缨。

“有一个齐王即可,再多一个郑王就显得有些刻意了!叔言还是在这里为变革措施出谋划策吧。”史虚白阻止了冲动的韩熙载。

随后,一干人分头行动。枢密副使常梦锡去找齐王李景遂,大理寺卿萧俨直接回了大理寺,剩下的人围在一起开始讨论变革措施。

到了傍晚,事情进展并不相同。齐王李景遂倒是十分爽快,一听到这件事情,立刻进宫找到皇上为廖居素喊冤。李璟听完李景遂对案件疑点的分析,也是大怒,立刻宣萧俨进宫,斥令他五日之内破案。

满肚气火气的萧俨回到大理寺,也下了辣手,将小三子和秃头汉分别抓了过来。

萧俨亲自连夜审问,揪住为什么在惨叫声刚起小三子就能正好带着邻居立刻冲到了廖家这个疑点,问得小三子慌了手脚,越解释漏洞越多,被萧俨驳得无言以对。随后,小三子严刑之下供出了有一名蒙面黑衣人给了他一贯钱,让他纠集几个邻居在廖家附近聊天,听到惨叫声稍晚一会儿就冲进去。但他们几个人实在等得着急了,一听到惨叫声立刻就冲了进去。

轮到了秃头汉,这人倒十分硬气,开始一直坚持原来的说法,一时之间无甚进展。不过,全体出动的大理寺大小官员在廖居素附近分头查问,其中一个狱史在查访一个十分偏避的勾栏院时,得知他们那里突然有一个勾栏女子消失了,狱史立刻带了老鸨回到命案现场,发现那名自称李小娥的女子正是他们走失的勾栏女子,原名翡翠。萧俨闻讯后也不再客气,各类大刑逐个伺候,秃头汉实在顶不住了,只得承认是一名武功高强的蒙面年轻人,前一天找上他们,连胁迫带利诱,他们才出钱找了一名勾栏女子来扮演这场戏,但原本说好是翡翠半夜时分敞开衣服喊非礼的,谁知后来竟然被杀了。秃头汉因为主使人下手如此狠辣,心中甚是恐惧,自然不敢轻易招供。

事情至此真相大白,线索都追到了一名蒙面年轻人身上。萧俨几乎可以断定,这个蒙面年轻人与林枫遇刺案中逃走的蒙面人只怕就是一个人!但偌大金陵城,如何去寻找这样一个连面目也不知道的人?案件到这儿进入了死胡同。

韩熙载一帮人在拟定变革措施时并不顺利,此前已经讨论近一个月而进展并不快的事情,怎么可能在一个下午就弄出来?到了深夜,一帮人也只是把市易法各项措施弄出了一个草案。史虚白看到一群人个个疲惫不堪时,只得力劝大家赶快回家休息一会儿。

第二日早朝之前,常梦锡又找到了齐王李景遂,把市易法草案交给了他,欣喜之下的李景遂又在半路截住了李璟,将这桩喜事给报了上去。

早朝开始后,司礼官声音刚落,就有一名叫秦厉的御史跳了出来,上奏李璟,他认为变革乃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须由圣德之人来主持,但近期坊间关于林枫的谣言无数、廖居素又背负命案在身、韩熙载日常行为可谓悖野,这些人德行有亏,应该避开变革事宜。

韩熙载气得发狂,直接出班,当堂逐条进行反驳。韩熙载几乎是指名道姓地说谣言、冤案就是朝中某些小人故意污陷好人的,是在刻意破坏国家变革。争执不下时,匆匆赶到的萧俨亮出了一干供词,证明廖居素确实是被人陷害。御史秦厉方才悻悻收兵,不再与韩熙载针锋相对,互相指责。

对此,本来兴致勃勃的李璟也暗自恼火。

早在东汉时,三公府掾及公卿即可以根据传闻,劾奏刺史二千石官僚,称为“谣言奏事”。到了南北朝,“风闻奏事”正式成为了御史的特殊权力。所谓“风闻奏事”,又称“闻风弹事”,就是举报人可以根据传闻进行举报,不必拿出真凭实据,也不署名。也就是说,人家秦厉本来就有可捕风捉影告御状的特权,况且秦厉的奏章从道德角度出发,也没有说错什么。

最后,李璟只能各打五十大板,斥秦厉如此“风闻奏事”对国家功臣委实不公,罚俸一个月;斥韩熙载咆哮朝堂,殿前失仪,罚俸一个月。

随后,李璟当朝宣布立刻无罪释放廖居素,此事朝堂不得再议;责令萧俨全力追拿案件背后的蒙面年轻人。

至此,这一桩风波算是暂时揭了过去。

第九十八章 依偎着取暖第四十四章 再下一城(一)第一百零六章 一日三贤归(二)第六章 血盟之誓(二)第十二章 玄武门之变第五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五十六章 强国三疏(一)第六十七章 奇怪三题第四十章 前所未有的开业庆典(四)第九十一章 靠什么留住人才第一百二十六章 尸山血海(五)第十二章 梯状防御第九十一章 心应如海第八十四章 读书之道第六十九章 闭门思过第三十章 分而化之第五十八章 谢谢兄弟们!第十九章 捡漏第一百零一章 庶民之碑(一)第九十四章 血盟之约(一)第四十章 耍横?我陪你!第五十章 书房中的舞会第三十章 心无旁骛第九十章 向何处变?第九十四章 三个有利于第二十六章 击掌为盟(一)第四十三章 火种第二十九章 第一课(三)第三十四章 人质第五十八章 天下客商大会(五)第一百章 转轮打火枪第九十一章 抡才大典(一)第五十三章 刀之盟约(三)第八十五章 士别三日当刮目(一)第五十六章 抢钱抢美人(三)第八十一章 有钱大家赚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工不巧第六十一章 最重要的是信心第七十一章 大唐第一辩论赛(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烟花警讯第八十八章 富人的精神第二十九章 第一课(三)第四十二章 前所未有的开业庆典(六)第一百一十四章 都是棋子(一)第二十一章 请借牛角号一用第十三章 这个弯拐得有点大第二十章 禁军大选拔(一)第九十三章 诈城第九十七章 李家叔侄第一百零七章 我们不妨做渔翁第三十六章 三不谈第六十五章 从简单到复杂的作业(二)第一百零三章 庶民之碑(三)第七十八章 我们是兄弟!第六十九章 大秘密第三十六章 廖居素人才疏(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众志成城(一)第六十八章 围观事件第九十六章 神人处处有(二)第四十九章 刺杀(二)第一百零五章 一击即溃第二十四章 桃花劫第五十八章 自古二代多坑爹第三十四章 道家信徒第一百二十一章 影响历史的会唔(二)第十三章 你改行吧第七十七章 宾客盈门第五十一章 带血的祥瑞第二十八章 援兵纷至(二)第二十一章 抢劫是个技术活儿第一百零三章 老虎与牛犊(五)第九十三章 诈城第七十八章 佳人如水情似网第二十一章 质而疑之第四十二章 都是穿越的东西第二十六章 厚积方能勃发第五十一章 绝不轻恕第三十二章 十大罪状(一)第一百零七章 送别第十一章 裂缝第九章 白鲟效应第三十二章 你的诚意够了!第四十五章 谣言!第二十七章 援兵纷至(一)第七卷 鏖战 第五章 大动员(一)第五十四章 政治作业第一百一十七章 我要再胜一场第七十七章 野外勘测作业(四)第六十七章 第三课(三)第八十二章 南方困境(三)第八十八章 第一次股东大会(二)第四十章 就从这里开始!第八十六章 猝不及防第七十六章 大唐第一辩论赛(六)第二十九章 商人的未来第七十三章 联袂突袭第一百零一章 福州大战(三)第七十四章 野外勘测作业(一)第六十六章 何谓情报第八十二章 南方困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