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大唐第一辩论赛(二十二)

这种情景为宋齐丘和所有剩下的大臣出了一个难题,大家互相望了望,也全部跪下了。

李璟也被此时此景所感染,眼角有些湿润,微仰了一下头阻止眼泪流下来,有些哽咽着说道:“众位爱卿如此忠心为国,朕定不负众望。”

有了这样的煽情场面作为铺垫,第三题的通过自然也就没有人再说什么,其他各项主题的进展相对也顺利了许多。

第四条“向全国征集最高产的农作物”和第五条“向天下征集高效的种植方式和农具”。因为事关农业基础,加上林枫昨日关于占城稻的辩论,再加上李璟不由分说的赞同和支持,这两条很快顺利通过了。

第六条是向天下征集一种可以纺织棉花的器械。议题一开始,立刻有人开始质疑,现场绝大多数人都还没见过棉花什么样子呢!这种农作物适不适合大唐土地环境不得而知,出此议题是不是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

林枫微笑着说道:“衣食住行,衣居首位。无他,文明之体现,美观之需求。但现实生活中,生活中布帛产量少,且经常作为货币支付手段,导致生活中衣物价格居高不下。”

这是事实,在中国历史上,谷和帛因为是民生必需品,有较稳定的价值,历代都将其作为较重要的衡量价值尺度与钱财支付手段,一定意义就是货币。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均实行钱帛兼行制度,即大额交易用绢帛,日常小额支付用铜钱。在唐代,绢布是法定货币,包括锦、绫、罗、纱等各种丝织品和纻、赀、火麻布等,但主要是绢和缣。由于绢、布易损坏,流通中又常割截,到了宋代,因为铸币技术发达和交子的出现,才逐渐退出流通。

“林某在生活中观察发现了棉花这种原本作为观赏花类的作物,其生长要求光照足、水份足,正适宜我唐江淮平原、江汉平原以及大江下游沿江平原。这类农作物产量大、生产成本低,我们完全可以生产出低廉、结实、吸汗的棉制衣物,提高价格卖到他国去,将之发展成为我们大唐对外经济贸易的最重要部分。”林枫努力回想自己脑海里关于棉花的相关知识,继续忽悠。

9世纪时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他在中国看到棉花,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

在宋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首次出现在《宋书》中。依此推断,棉花的传入,最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等地种植,应该是在宋末元初时大量传入内地的。史书记载:“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目前中原地区所见最早的棉纺织品遗物,正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发现的一条棉线毯。元代初年,朝廷开始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设立木棉提举司,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据记载每年多达十万匹,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到了明初,朱元璋利用强制的方法,才将棉花种植推广至全国的。

至于林枫所说的三个地区,再加上南疆棉区、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正是我国后来的中国五大商品棉基地。

看到大家不太相信的目光,林枫微笑着继续说道:“大家对棉花的种植有所质疑,这正是科学的态度,因为不经过实践检验,再好的说辞都空口无凭啊。微臣建议在三个地区或者就在金陵城附近寻找一方平原地块进行试验,一旦可行,立即推广全国。”

“这倒不失为一个稳妥办法。”李景遂用手拉了拉被兴奋汗水粘连在脊背上的衣物,倒是十分期望林枫所说的棉花吸汗这个功能。

“依林议郎的说法,那可是很远以后的事情,为什么非得现在就开始征求什么纺织机械呢?”查文徽反问道。

林枫轻轻摇头,这是利在千秋且耽误不起的事情,后世的英国不就是因为十八世纪的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自动棉纺纱机、动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才以棉布倾销世界为起点,开始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历程吗?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聪明的人和创造发明,关键是去发掘和利用啊。就说自己,让林枫平白造一个机械出来,那纯属意淫,但是什么轧棉机、棉弓、织布机、棉梭之类的器械他在后世农村可都见过,小时候好奇贪玩,他没少在织布机上练习玩耍呢!

“查大人,此处林某是这样考虑的。关于棉花的种植,说句实在话,技术难度并不高,你可以种,别国也可以种,那只能拼各自的种植面积和种植经验了。但是,如果大家都种了,我们凭什么让他国百姓来买我们远途运去的,而不是人家本地所产出的?”林枫看到现场的人开始习惯性的沉思,就继续大谈而谈,

“事实上,那只有物美价廉这一条道。但人家也可以物美啊,给我们只剩下价廉一个途径。如果才能保证价廉?那就是我们必须保证同样的人工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出比别人更多的棉布,我们才能有价格竞争力。”

“说得好,有道理!”周宗一拍大腿,称赞道。他也是商人里的行家里手,做生意必然要竞争,要赢别人不就是靠比别人快、比别人成本更低吗?

林枫向周宗微笑着轻轻颌首,表示感谢,继续说道:“那只有我们掌握了别人没有的科学技术,制造出了别人不可能制造的纺织机械,才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万物同理,我们将来的棉花贸易如此,武器生产也是如此,其他商品皆是如此。我敢预言,棉布贸易将来必然成为我们大唐未来的经济支柱之一。”

“那发明机械者也可以为别的国家发明机械啊?”查文徽不甘心失败,再提一个疑问。

“查大人所虑极是。对此,林某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那就是引入专利制度。你发明了一个从来没有的机械,你可以向国家申请专利,以后谁用你的专利,谁就向你支付一部分的钱,或者,我们国家出面,出一笔钱将这项专利买断,约定他不得再卖于别人!”借此机会,林枫赶快把知识产权、专利的概念扔了出来。当然啦,如果真实行起来,谁得益最多?自然是林枫啊,他肚里藏了多少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和技术啊!

“此法甚好!”工部尚书陈继善也是辩论赛以来第一次说话,却是林枫的称赞。作为工部“堂把子”,他可是对自己主管那“疙瘩”的老师傅们敝帚自珍的习性习以为常且深有感触的。

查文徽再也无话可说,只得无奈地点了点头。

这时,不光是廖居素,连韩熙载看林枫的眼光里都有小星星了,这位兄弟才真得称得上是知识渊博呢,似乎无所不知啊。

第一百一十七章 招贤面试(七)第一百零二章 禁军比武(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招贤面试(五)第六十七章 狙击计划第三十七章 兵行湄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旧恩怨第三十一章 特别选拔第三十章 咱改换门庭吧第九十一章 大唐第一辩论赛(二十一)第四十七章 武器大升级第四十七章 不快乐的庆功宴(三)第七十八章 大唐第一辩论赛(八)第四十章 格斗与合击第一百三十章 外力!外力!(一)第八十一章 闭门会议第十九章 放恶魔与防恶魔第一百一十八章 烟花警讯第一百零二章 庶民之碑(二)第一百零四章 禁军比武(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外力!外力!(二)第八十六章 战场僵局第一百零五章 一击即溃第二十一章 禁军大选拔(二)第一百章 转轮打火枪第一百二十五章 尸山血海(四)第三十五章 入楚第五十四章 政治作业第十三章 你俩别误会第三十四章 隐匿和泅渡第一百章 皇家家宴(四)第六十三章 明流暗流(一)第八十二章 南方困境(三)第七十四章 野外勘测作业(一)第六十一章 疯狂的协议第九十一章 心应如海第八十八章 富人的精神第八十七章 潜伏计划第八章 就从现在启动吧!第九十章 我有一个建议第七十二章 只诛首恶第六卷 为政 第二章 诚如君愿第九十一章 春风化寒冰第九十六章 血盟之约(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恩荫和贰臣第六十一章 疯狂的协议第四章 就是要打击你第八十三章 偶然因素第七十四章 终极防线(二)第八十七章 黑云压城第三十二章 陈州热身战(一)第二十八章 拨剑的君子第五章 血盟之誓(一)第五十章 大争辩第四十八章 长城之誓第六十九章 我有一个梦想第一章 胜战论第六十四章 肉博战第三十二章 打铁坊的演进第四章 一词换一人第九十章 我有一个建议第一百零五章 桂州大战(四)第九十三章 诈城第二十八章 商业竞争第三十五章 巧遇第一百二十二章 尸山血海(一)第九十六章 为什么变革第一百零三章 我要的是上隐第五十六章 强国三疏(一)第八十章 南方困境(一)第三十二章 陈州热身战(一)第五十五章 黄府密谈第六十三章 陌刀阵第九十八章 依偎着取暖第六十二章 帑藏之争第八十六章 战场僵局第八十五章 大唐第一辩论赛(十五)第三十六章 冰火两重天(一)第七十二章 援兵连至第十五章 咱要做渔翁!第八十五章 搅水之手第九十六章 为什么变革第八十五章 大唐第一辩论赛(十五)第二十章 大生意(二)第十九章 放恶魔与防恶魔第三十章 咱改换门庭吧第六十一章 疯狂的协议第九十一章 抡才大典(一)第五十一章 此曲为谁所作?第三十三章 行业大会(一)第六十四章 战前序曲第十一章 只愿长醉不愿醒第九十一章 着实懊恼第三十一章 不见其形 遑论其神第一百零五章 据理力争第七十六章 陪审团第八十章 南方困境(一)第四十六章 到底是谁黑谁啊?第三十六章 开业前夕第七十三章 大唐第一辩论赛(三)第七十五章 微服私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