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隋乱(上)

先不管杨霖的那些破事,此时此刻,晋阳城里算是乱成一团糟喽。

王威自从回到晋阳那天起,就感觉天塌了,将近一年的努力全打了水漂。

先是高君雅生死不明,麾下的万余名精锐府兵也不见了踪影。就算真如传言所说那个蠢货兵败被杀了,那总有残兵溃卒逃回来吧?这年头一打起仗来,军报里动不动就出现什么“全歼”、“尽斩”,要不就是“尽墨”之类的大言不惭的说法,实际上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百中无一。就算是一万只兔子满地跑你想全宰光了都不大可能,更何况身为万灵之长的大活人?一般情况下,一支军队折损超过三成就会大溃,即便精锐如府兵伤亡超过一半也受不了,打不过就跑谁不会?就算两条腿跑不过,还不会找个草稞子、树林子、土洞子一钻?实在不行躲尸体堆里装死,只要运气不太差都能捡回一条命,哪有一个都跑不回来的道理?这种事情起码王威是从来没听说过。

他哪里知道高君雅直到最后一刻伤亡也没超过一成,哪里想过一个逃字?而且杨霖为了封锁消息,动用了几万人把战场周边十余里地翻了个底朝天,就算是府兵里边有掉队的或是心眼多先行跑掉的也被他逮了干净。更别提其后又派李孝恭带着千余名骑兵在附近搜索了好几天,凡是长着两条腿的生物就没一个漏网的。王威得到的消息还是听后来被放回去的行商说的,具体是个什么情况人家也没看着,都是道听途说加发挥想象力拼凑出来的。

不管怎么说,晋阳城里用于威慑李渊的兵马一下子就少了一半,这下子主客之位便有易主的苗头。虽然李渊表现得还算老实,可是他麾下的那些河东军就不一样了,饭店抢个座、青楼吃个醋、大街上顶个牛之类的破事,要放在以前河东军十九要忍气吞声,现在就不一样了,一个个趾高气昂的跟右侯卫较上了劲,那叫个寸步不让。回晋阳没几天,右侯卫与河东军之间的打架斗殴事件就发生了好几十起,形势比人强之下王威只能首先让步,强令部下待在军营里不许出门。可就是这样,河东军还不肯罢休,动不动就跑到右侯卫军营外边挑衅,王威没办法去找李渊告状,谁知这老倌哼哼唧唧了半天就是不肯约束手下,弄得王威无所适从不说,很多事情都追究不下去。比如窦琮这家伙前段时间跑哪去了,在王威的严密盯防下从哪弄来三千精兵,又是怎样趁乱占领晋阳的等等。

因为王威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李渊点头,那就是如何应对杨霖这支叛军的问题。这要是放在以前,他可犯不上这么低三下四,别说请李渊帮忙了,就算李渊自己上杆子想去,他还得考虑一下用不用得着呢,他麾下那两万精锐府兵何愁不能横扫河东?可是高君雅这个蠢货不但折了他一半的兵马,更重要的是也把王威的脑子弄清醒了:皇帝给他的使命固然是监视和威慑李渊,可是这必须是在河东不能有失的前提之下的,否则就算他把李渊调教成了大隋朝的死忠,要是河东没了,他王威就算有一百颗脑袋也不够皇帝砍的。

好在李渊这老倌虽然行事鬼鬼祟祟,还经常对他使些小花样,可是比起如今遍布中原大地的各路反贼和那些心怀叵测的世家大族,李渊毕竟没有表现出什么切实的反迹,起码还在王威的容忍范围之内。不过这个杨霖就不一样了,毁家之仇、灭族之恨,就算换成王威自己,也觉得跟大隋朝没法共戴一天了。所以,他不觉得与杨霖之间能有什么妥协的余地,对付这个逆贼的手段只有一个,那就是斩尽杀绝。

所以王威一回到晋阳就没闲着,探马斥候和信使成队的放出去,就是为了打探杨霖的底细和寻找高君雅的下落。不过传回来的消息非常糟糕,不但榆次早已失守,数万套冬衣尽入敌手,而且太原周边诸县都发现了敌踪,各地报警求援的文书小山一样的堆满了他的书案。最要命是,他手下的一队斥候冒死潜入了清源,发现那里最少集结着十余万人马,似乎有进犯晋阳的迹象。

十余万人马这个数字把王威吓了一大跳,却还不至于把他吓住。那些反贼就爱干些掳掠百姓从贼的事情,动不动就能纠集数万甚至数十万之众,看起来挺吓人,不过要装备没装备、要训练没训练、要钱粮没钱粮,更重要的毫无军纪约束,不过是群乌合之众罢了。他可是听说当初反贼郭方预、卢明月在齐郡都曾聚众十几万闹事,结果当时的齐郡郡丞张须陀仅凭数千郡兵便一战荡平。就算在河东,当初的太行匪军不也号称精兵十万、嚣张一时吗?还不是让李渊手底下那帮土匪一样的河东军给剿灭了?要不是有高君雅的前车之鉴加上王威一向行事谨慎,他光凭着手下这一万府兵就敢去跟杨霖掰掰手腕,可是现在他就不得不觍颜屈尊找李渊帮忙了。

李渊这老倌最近似乎遇到了什么烦心事,火气挺大,也不再跟他推三阻四,就给他撂下一句话:晋阳乃河东中枢之地不容有失,大军不得轻离。王威跟他磨破了嘴皮子,李渊就是铁青着脸不改口。不过这人呐就是这么贱皮子:以前王威腰杆硬的时候,对他名义上的上司李渊那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李渊还得哼哼哈哈的跟他打太极,逼急了还得装个病啥的,从来不敢给王威脸色看。如今主客之势易位,王威没脾气了,李渊的脾气倒是蹭蹭见涨,动不动的还吼他几句,再不是从前那个“李婆婆”的模样了。

这天王威又跑去跟李渊磨了半天嘴皮子,结果被李渊骂了个鼻青脸肿,泱泱的回到府中刚要找出纸笔来给皇帝打小报告,结果一个背插三面红旗、已经累得处于半昏迷状态的的军使就被他的亲兵抬了进来。王威匆匆打开那份军报才看了几眼,整个身子就像被人一下子抽去了骨头一般软倒在地,竟然跟那个军使一样昏迷了过去。

这是咋回事?

大业九年冬至日,皇帝杨广在江都誓师,尽招天下兵马并募民为骁果,总计一百五十万大军、民夫三百万第二次东征高句丽,誓言不取高元小儿的项上人头绝不回军。三日后,皇帝亲率满朝文武和二十万大军从江都出发,沿大运河北上,预计在来年元月初与各地征召来的百万大军同时抵达涿郡。

可是皇帝动身还没几天,坏消息就不断传来。本来第一次东征高句丽的时候,皇帝就把国库掏空了大半,再加上征召了数百万青壮,导致了这一年来国内农事凋敝、百姓纷纷外逃。再加上后来的杨玄感叛乱和各地民变不绝,整个中原大地处处烽烟,大隋朝的基层官僚系统被破坏了个七七八八,大业九年的秋赋能收上来往年的三成,已经是把还在大隋官府管辖下的地盘刮地三尺才制造出来的奇迹了,如今皇帝又是征粮又是征兵又是征夫的,地方官吏就算是拿头拱地也搞不出什么花样了,纷纷上书叫苦不迭,请求皇帝暂缓东征。

皇帝自打东征兵败回到江都之后,基本就不理朝政了,大事小情都交给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和礼部侍郎裴矩打理。如今虽然是御驾亲征了,皇帝还是从前的那副模样,虞世基和二裴要是有什么好消息禀告,皇帝便会大喜,然后不吝血本的撒下一堆不知何日才能兑现的赏赐。要是听到了坏消息,这三位亲信大臣可就倒血霉了,不但要跪在地上听皇帝骂人摔东西,弄不好也要被骂个狗血喷头不说,要是皇帝瞅谁不顺眼了,还得被降职罚薪。时间一长,这三位现在都搞不清楚自己已经被皇帝撸得还有没有品级、还得过几十年才能领到朝廷的俸禄了……

所以他们仨再碰到这种倒霉事,一般都是自行处理而不再上达天听——反正皇帝从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会骂人摔东西,最后还是他们仨倒霉,比如说河东那些破事就是这哥仨全盘操纵策划的,皇帝到现在连杨霖这个名字都没听说过。可是这回情况有所不同,虞世基把各地的情况一汇总,眼珠子差点没瞪出来——除了府兵,皇帝从各地募集的一百万骁果能按时赶到涿郡的不足十万,三百万民夫更是征集了不到两成。粮食倒是有的是,但是都放在关中和河南的六大仓里,根本找不到足够的民夫运输。这下子要是等皇帝到了涿郡,发现能打仗的兵就手头这老几位,能吃的就剩下窝头就凉水了,还东征个屁啊?到时候虞世基他们哥仨恐怕就不只是撸官罚钱的事了,脑袋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

虞世基和二裴急得满地乱窜,想去找领军主将许国公宇文述商量,可是老宇文已经病骨支离得连话都说不出来,是被皇帝硬逼着才随军出征的。把这事告诉皇帝?哥仨再着急脑子也没抽抽,这事要是让皇帝知道了,用不着等到涿郡他们弄不好就得被皇帝咔嚓了。

哥仨正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没想到祸不单行,腊月十一,皇帝的龙舟还在大运河上漂着,沿运河两岸护驾的府兵们先闹起事来了。

一向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府兵怎么也跟着乱起来了?

第五十五章 操练之法(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看谁能耗过谁第一百三十章 戛然而终(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活地狱第一百五十九章 抽疯第一百八十八章 皇帝家的爱情第一百一十六章 连升十一级第十章 云龙井蛙第一百五十六章 裂痕第一百八十八章 皇帝家的爱情第二百三十章 胜负手第二百五十三章 勾心斗角(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当个神棍也不容易(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募兵金墉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赌一把大的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密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戏第八十五章 大义第二百一十三章 果然很值钱的侯君集第一百七十九章 活烤越王第二百五十一章 后院起火了(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话痨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密第九十二章 作嫁衣裳第二百三十一章 话痨第一百六十二章 家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弱者心态第二百六十六章 单挑第四十八章 逐客令第十二章 论四有青年安霖的倒掉(下)第十九章 败家娘们第二百六十六章 单挑第一百一十四章 煮饺论英雄(下)第七章 白衣苍狗第二百一十章 蹊跷第一百零二章 硬碰硬第一百二十三章 义成公主第二百一十章 蹊跷第一百八十六章 绑票第二百零五章 穷讲究第二百五十二章 后院起火了(下)第五章 刺杀(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皇帝家的爱情第一百四十八章 以邻为壑第二百零七章 阻击(下)第一章 一碗汤引发的血案第八十四章 大隋举重锦标赛(复赛)第二百五十一章 后院起火了(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咄吉的怒火第二百五十九章 约架第二百四十八章 瞎猫撞上死耗子第四十五章 群贤毕至(二)第三十五章 李世民(上)第五十三章 操练之法(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图穷第一百六十六章 约法三章第一百九十八章 逃奴(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戏精第一百六十二章 家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京水之战(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意彷徨第二百五十八章 两个丈人没水喝第二百五十六章 杀父之仇第一百零一章 溜冰场大战第七十六章 浪漫主义害死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贪狼和廉贞第五十五章 操练之法(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暴走的老郑家(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贤妻良母第三十八章 拉郎配第三十章 猛士(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千古第一帝(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水之战(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称帝第一百五十六章 裂痕第一百零二章 硬碰硬第二百六十五章 江山美人(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镇军之宝第十六章 大杀四方第四十七章 群贤毕至(四)第二百零二章 安寿的选择第一百六十章 悲催的李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圣旨到第十六章 大杀四方第五十二章 大卸八块(下)第五十章 吃饭是个问题第三十八章 拉郎配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水之战(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宇文家奴的野望第七十一章 窝囊仗第二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二百三十五章 教育大神(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教育大神(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胡儿王世充(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弱者心态第一百零五章 初战(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煮饺论英雄(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话痨第五十九章 矛如林盾如山(中)第七十四章 倒霉催的突厥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