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初战告捷

守城门的齐军裨将一看势头不对倒地装死,趁燕军占领城池之际,悄悄爬起,夺马而逃。

陈之武发现,拉弓搭箭,身边的副将按住他:“军师有令,如果有少数人突围求援,放他走。”

陈之武纳闷的放下弓箭,看着那裨将仓惶逃去。

将军府接到警报,亲兵急忙报与主将,那檀叔恭喝了美酒,正酩酊大醉中,哪里醒得来。偏将正急得手足无措之际,容乾潜入将军府,一场恶战,杀了惊慌失措的偏将,再冲向卧室,轻松砍了正在醉乡的檀叔恭的脑袋。

容乾提着主将的脑袋向还在抵抗的齐兵大吼:“你们的将军已经被我斩杀,我燕国大军已经占领城池,放下武器,饶尔等不死。”

齐军兵将一看主将已死,再听得外面杀声震天,城头上飘着燕军旗帜,早吓得胆战心惊,没有了斗志,被冲进城的燕军一阵砍瓜切菜般,杀得鬼哭狼嚎,功夫不大,活着的都弃械投降。

那裨将一路没命奔逃,逃到兰陵关。

兰陵关的守将景宪看他满脸是血,灰头土脸,想这家伙跟着檀叔恭耀武扬威惯了,看他落到这样狼狈地步,有些解气。听他说八义关被燕军打下来了,却是不敢相信。

“八义关城池坚固,可谓固若金汤,怎么这么容易攻破?”

那裨将道:“再坚固的城池也挡不住叵测的人心啊。”

景宪听得向来驯服的燕国人突然发难,集结大军智取八义关,有惊又怕,细细掂量一番,那八义关有一万强兵,又据城池之险,哪那么容易被干掉,现在带兵过去,只是替檀叔恭成为攻击对象,倒不如明早前去,燕军已经伤亡很多,再去收拾残局,也好叫那眼皮朝天的檀叔恭感激佩服,以后再不敢耀武扬威。

景宪打定主意,命人领裨将下去休息,自己则该吃饭吃饭,该干啥干啥,不慌不忙的集结兵马。

次日,天刚蒙蒙亮,薄雾中,一队人马朝兰陵关这边奔来。

景宪登上城楼上一看是齐国旗帜,再见来人穿着齐国军服,个个灰头土脸,形容狼狈。

心知可能是八义关那边情况不好,残兵奔到这里来了。

“快开城门。”领头的齐国将领亮出令牌,对城头高呼,“八义关失守,檀叔恭将军战死,我等拼命逃出,燕军已经快要杀过来了。”

景宪手搭凉篷远远望去,看远处黄尘滚滚,燕国旗帜飘扬,矛戈林立,千军万马杀气腾腾的扑来。

景宪急下令开了城门,放那两千残兵进城,再看燕国军队人数还不够围城,稍稍放了心。命人准备好守城器械,城头上站满弓箭手,个个张弓搭箭,等到燕军行到射程内,正要开弓,忽听身后厮杀声起,那放进来的两千来自八义关的齐国残兵纷纷拔出武器,朝守城的齐军杀去。弓箭手卒不及防,接连被砍翻,哀嚎连连。

“不好,中计了。”景宪大叫不好,原来是燕国军队打下了八义关,穿了齐军的衣服,拿了令牌,赚开城门。

其它齐国兵却没反应过来,被杀得措手不及。先进城的冒充齐兵的燕军杀上城楼,打开城门,和弓箭手厮杀起来。

弓箭手被人欺进身,失去了长弓利箭的优势,虽奋力抵抗,却仍然被砍翻在地。

城外燕国大军趁势杀入,金龙战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高高飘扬。景宪几乎不敢相信。揉揉眼睛再看,的确是只有君主才能使用的金龙旗。

景宪本来胆小怕死,早没了斗志,看见象征君主御驾的黄龙旗,一时乱了方寸,也顾不上指挥作战,只想着夺路而逃。

南敬亭一马当先,第一个杀进城去。穿着齐国军服的陈之武率领一群亲兵,趁乱扑向中军,一番拼死搏斗,制住了主将景宪。

景宪不敢置信地望着黄罗伞盖下的人,头戴金冠身穿银甲,冠上的宝珠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如天神般的威仪,让人不敢逼视。

“景宪将军,还记得我吗?”昭华朝他一笑,志得意满。

景宪哪里不记得,就是这人当年在赤龙江率军抵抗齐国精锐,然后在城门跪地献玺请降,在齐国皇宫大殿庆功宴上穿着奴隶服为齐国大臣倒酒。如今他如天神一般,挟雷霆万钧之势杀进来,那睥睨天下的气势天下再没有第二人。

景宪腿一软,跪倒在地,不敢抬头。

“取纸笔。”昭华冷冷的吩咐,“给郯城守将王镇恶写信求救,就说战事吃紧,请他亲自带兵来救援。”

陈之武手持带血的长戈压在他脖子上:“不写,你就不用活着了。”

景宪眼看兰陵关就这么稀里糊涂易主,早吓得战栗不止,哪敢有半点抗拒。

短短三天内连下两座城池,而且伤亡极小的燕军欢欣鼓舞,士气愈发高涨,欢快又豪迈的笑声不绝于耳。

只有昭华皱着眉考虑着下一步怎么对付更难攻克的郯城。

郯城是齐燕边境三关中最强的城关,背靠瑶山,护城河又深又广,守将王镇恶不但颇有谋略,而且极其强悍,武艺也十分高强,最是难以对付。

岳青槐收了以往的玩世不恭相,严肃地对着地图拧着眉思索。

“军师可是想半路设伏?”昭华问道。

“没错。”岳青槐点点头,用手指着地图上某个点,“我们把王镇恶诱出城来,然后在半路设伏,他远途而来,必然疲乏,我军以逸待劳胜算很大。”

“要歼灭敌人,才算真正的取胜。”昭华附和,“然后我们再趁他后方空虚,趁虚而入,夺取郯城。”

“夺取郯城不是不可以,但是强攻伤亡会比较大。”岳青槐为难的拧着眉,“郯城城池牢固还据山而守,就算王镇恶被诱出城,城内留个三两千人马,就可以守城了。”

“我们先设伏歼灭他的主力,然后围城,务必要尽快拿下郯城。”昭华盘算着三关失守的消息如果这时传出,需要多少天传到文康那里,他做出反应需要多久,会做什么反应。

想到那人的表情和反应,想着想着,忽然心口一阵疼痛,只得强行抑住,考虑着眼前紧迫的局势。

这时,做御前侍卫长的孟观涛禀报:“凤大人回来了。”

众将领欣喜又期待地等着。

凤逸风尘仆仆的进来,脸色很不好看,回禀说,卫国没答应发兵,但是也没拒绝,国王说要与大臣廷议,等议出结果再说。

“分明是惧怕齐国淫威。”凤逸生气地说,“可是他们也不想想,他们是如何受齐国威胁,时时害怕亡国的命运会哪天落到自己头上,现在居然苟且偷安,不敢和齐国对敌。”

昭华看他进来时的脸色,就知道此行没有结果,也不生气,微微一笑:“他们是在观望,如果我们败了,卫国、留国包括东林、西楚都会袖手旁观,不敢得罪齐国。如果我们胜了,他们就会成为我们的同盟,站在我们这边,所以,这一仗,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败,也败不起。”

凤逸听他这么说,心情更加沉重。

郯城守将王镇恶看着求救信,不敢置信,问信使:“居然是昭华太子亲自率军,他不是死了吗?”

信使正是御前侍卫观涛所扮,大肆渲染当时的奇观:“听说棺木回国,正准备下葬时,突然一声巨响,天降奇石,东方现出瑞气千条,红光万丈,天上的云都呈五彩,还排成字形,显示他将正大位称帝统一天下,接着他就复活了。”

“真的?”

“是的。末将也曾在三年前随吾皇征讨燕国,在战场上见过他,是他没错。”观涛猛点头,“如今燕地都传他是神龙转世,天命所归呢。”

王镇恶惊讶不已,他小时候曾数次大难不死,一直认为自己沙场百战斩敌无数是因为神灵庇佑,所以也很信神鬼之说,每战之前必祈神灵保佑占卜吉凶。听他如此说,有几分相信,添了几分惧意。

他虽勇猛,倒不是愚悍之辈,先问手下谋士,该如何是好。

谋士认为,这样带兵前去救援,可能会被半路设伏打援,还有可能被对方趁后方空虚,抄了后路,夺取城池,所以不赞成出兵。

观涛着了急:“兰陵关被燕军围困,情势紧张,将军如何不救?况且他们收拾一个再收拾一个,正是集中兵力,将我们各个击破之策,将军守着城池不去救援,却各自为战,受害的是自己。”

王镇恶细想也有道理,命手下的副将带着一万兵马去救兰陵关,自己领着另一半兵马守城。

观涛偷偷放出信鸽,将情况传给燕军。

岳青槐看了纸条,眉头拧在一起。

“想不到王镇恶这么谨慎,居然只分一半人去救援。”

“凡事要从好的一面来说。”昭华给众将领打气,“他只派一半人马出城,正好我们可以集中兵力干掉他。”

“陛下这么自信可有良策?”

“关门打狗。”昭华笑笑。

岳青槐也会意一笑,和昭华商量一下,定下计策。

郯城的副将领着人马急行救援兰陵关,为防埋伏,小心翼翼的派出探子在前面打探。在城外果然遇上伏兵,郯城副将事先早有准备,猛力冲杀一阵,燕军败退而逃。齐军得意洋洋,收拾旗帜车仗,乘胜追击,城外的燕军抵挡一阵,纷纷败退解围而去。

城内的齐军打开城门,景宪在城头呼喊答谢。

副将带兵进了城,正行到一半,忽然一声号炮响,城头落下滚木檑石,同时城门关闭,齐军进城才进了一半,另一半被关在城外,城头忽然出现燕军旗帜,无数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同时,城外林中杀出一队燕军,冲入敌阵,将关城外的齐军杀得措手不及。

副将大吃一惊,知道中计,没想到兰陵关会这么快落入敌手,更没想到景宪贪生怕死,居然写了求救信还骗他入城,如今城门已闭,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四面全是衣甲鲜明的燕军,杀声震天,副将见陷入重围,外面几千人马被关在城外也进不来,难以呼应,吓得心惊胆战。

这时,燕军大将喊话,下令齐军投降。那副将也听说过昭华的为人仁厚,连对卑微的奴隶也心存慈悲,并不是嗜杀之人。再看左右没有突围之路,只得下马投降。

昭华亲自接见了副将,要他写信劝说王镇恶投降,并声称后方还有大批军队赶来,誓要全力攻打拿下郯城,到时候生灵涂炭就不好了。

副将将信将疑,剑架颈上,不得不写了劝降信,一众齐军俘虏被押在兰陵关城内。

岳青槐命燕军从正门开进,然后从后门出来,换了旗帜衣服,第二天再从正门开进,从后门出,再换旗帜衣服。第三天,仍是如此。齐军俘虏看见每天都有数不清的燕国军队开进城内,不知道有多少人马,只见兵强马壮,矛戟犀利,粗略估算每天进城的燕军数量,怕有十万之众。再听说燕国新帝昭华亲自率十万大军,备好充足的武器粮秣定要将郯城攻下,齐军个个胆寒。

副将本来并非真心投降,眼见燕军势大,心里担忧郯城,看见燕军忙着整休,瞅个机会,带着一众亲信从偏门逃跑。

燕军看见,大声呐喊,作势追赶一番,自然是追不上。

副将逃回郯城,向主将王镇恶讲述了兰陵关见闻。王镇恶听说昭华的确是死而复生,又亲率十万大军攻城,也是高度紧张起来,只是一万兵马已经折在兰陵关,郯城内只剩下数千兵士,好在粮草充足,城池坚固,只要坚守不出,时间一长,想必燕军撑不住,自会退去。

做好防备,王镇恶封了奏折六百里加急送向齐国国都。

“有用吗?”副将还是无比担忧,看着他封好奏折,盖好六百里加急的印戳。

“用处不大。”王镇恶发出奏折,说道,“我军主力均在北骁国边境,就算立即停战,飞也飞不了那么快。”

“如果不是我大军精锐在北方与北骁国作战,谅那昭华没这胆子敢与我对抗。”

“兵者,凶器也。一旦开仗,就不容易善了。现在我大军和北骁国的仗不好收场,皇上又是好面子的人,要停战还得一阵子,我们挺过这段时间就好了。”王镇恶给部下鼓劲。

郯城守军如临大敌,备好守城器械,做好抵抗准备。

很快,两天后,燕国大军浩浩荡荡杀到,中军黄龙旗迎风飘扬,十分醒目。马尾上拴着树枝,马蹄翻飞,扬起漫天大尘,看上去声势很是惊人。

昭华亲自领了数千人马在郯城城前扎营,又安了许多空营,插上旗帜,立着穿军服的草人,远远看上去,燕军阵营连绵数里望不到边,真是旌旗如云,矛戈如林。又下令兵士砍树盖屋,摆出要长期围困,打不下来也要饿死对方的架势。然后时不时地攻城搔扰。

进攻者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个时间,地点,任何方式来进攻,而守城者则必须没有选择的日日夜夜,守住城池四周。于是齐军吃饭时,睡觉时,都会遭遇燕军的抛石机、冷箭、挖地道、夜间偷袭、木桩撞城门等各种手段的攻击。

齐军气急败坏,却惧怕燕国“十万”大军和昭华的威名,不敢出城迎战。

与此同时,岳青槐、南敬亭、陈之武带着其他人马,将所有驻在燕国的零散齐军全部歼灭,并进入齐境,抢占了几个产粮重地的大仓。郯城以为燕军全力攻打,缩在城中加强戒备不敢出来支援,于是其它地方的小股齐军很快在燕军绝对优势的打击下,被轻易消灭。

至此,郯城成为孤城。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预告:小康接到消息,真是……那心情……那感觉……写信给小华。

战争场面描写无能的人避开场面写其他。

一场大雨暑气消,

长夜漫漫蚊子咬,

早起奋力来码字,

低头一看满身包。

不完全数有十个,痒!痒!痒!可以做不更文的理由咩???

插入书签

第130章 一杯毒酒第69章 糖果第141章 亡国之憾第116章 新生命第54章 真情假意第123章 刺心之箭第66章 对手第141章 亡国之憾第92章 雨过天晴第19章 惩罚第111章 勾心斗角第65章 共浴第78章 仁爱第37章 掩饰第3章 投降第106章 守诺第78章 仁爱第31章 天威有美图第34章 凌虐第76章 同舟第83章 蒙冤第131章 伤心碧血第100章 变故陡生第40章 举丧第135章 初战告捷第112章 记仇忘恩第16章 辞锋第55章 警告第73章 败绩第73章 败绩第137章 艰苦僵持第128章 一对傻子第103章 幕后风波第21章 功课第75章 患难第91章 海纳百川第55章 警告第131章 伤心碧血第89章 长春香第35章 疗伤第77章 情人泪第108章 求助御医第113章 风雨前奏第107章 宫廷暗波第106章 守诺第137章 艰苦僵持第12章 伺候第104章 金丝雀笼第30章 射箭第4章 志向第64章 好戏第32章 生辰第97章 伴君如虎第53章 赌博第87章 美人如玉第82章 动摇第5章 离国第42章 初变第57章 爱恨纠缠第13章 欺母第145章 真正大结局第100章 变故陡生第28章 迷失第97章 伴君如虎第86章 暗流汹涌第133章 卧薪尝胆第59章 濒死第85章 咫尺相思第59章 濒死第93章 小别重逢第71章 承诺第27章 情动第8章 舌战第83章 蒙冤第112章 记仇忘恩第49章 秘事第54章 真情假意第134章 誓师出战第122章 以退为进第99章 君子之志第77章 情人泪第130章 一杯毒酒第40章 举丧第97章 伴君如虎第63章 佳节第65章 共浴第137章 艰苦僵持第103章 幕后风波第12章 伺候第89章 长春香第4章 志向第135章 初战告捷第84章 恨海无涯第44章 陷害第110章 薄情之诺第74章 溃逃第102章 连环毒计第35章 疗伤第42章 初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