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夜访

第115章 夜访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很少有人活着的时候就被直接定论为‘一代名臣’,并引申出各种典故、各种逸闻、各种神异之类之类的。

但毫无疑问,桥玄是个例外。

毕竟,这位公认的后汉名臣成名太早了!

当初在太原官寺里,公孙珣跟董卓两个人拎着一把断了的破刀在那里互相吹捧, 然后还拿人家桥玄的事迹当榜样……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答案是快四十年前的事情。

而且说句实在话,人家桥玄四十年前搬倒一任两千石的时候,只是一个县中小吏,而公孙珣当初则是一个千石司马,难度和水平差的真不是一点半点。

还有当初刘宽刚刚拜为太尉,公孙珣跟阳球在太尉府上相互吹捧的时候, 说什么要把不接受征召的人绑到官寺前面……这其实也是有典故的,而且还是和桥玄有关系。

大概在二十年前吧, 桥玄当汉阳太守, 征召一个人为吏,结果对方摆出了一副名士架子,称疾不去。于是桥玄就直接告诉他,你敢不来,我就按照鼓励寡妇再嫁的行政命令,把你那快五十岁的老娘给嫁出去!吓得一郡的人纷纷过来求情,这才作罢……讲真,这还不如杀了对方呢!

除此之外,这位桥公身上还有一个神话故事,是可以写入志怪小说的……

不过,抛开这些不说,对于官场人物来说,桥玄身上最让人服气的正是那‘百折不挠’四个字。

这四个字,此时还称不上是成语, 也没有因为记载在什么碑文和史书上而成为典故,但自从某个人无意间说出来以后, 确实成为了当世人们对桥玄的一个公论……因为这位桥公在年轻时,曾多次宦海沉浮,一次主动弃官,一次被下狱为城旦,一次又被免职为庶民,所谓三起三落,却不曾失过半点志气。

当然了,公孙珣不知道的是,真正让百折不挠这四个字彻底和桥玄绑定,并流传后世的,其实是一件尚未来得及发生的事情……

袁逢继续用餐,而袁绍却是根本不敢再言了。

“就喊我的名字!”公孙珣冷笑道。“随便一箭射过去,便喊辽西公孙珣来为国诛贼!喊完就逃回去!而若是那王甫惊慌闭门倒也罢了,若是遣人来追,便让夫人出来应付。”

此言一出,莫说袁绍当即色变,便是之前一直低头吃饭,正襟危坐的三兄弟之首袁基,也是微微一怔,然后才继续低头进餐。

不过,就在此时,前面忽然有家人来报,说是司徒杨赐之子、袁逢之婿,议郎杨彪陪同妻子来访岳家!

“也只能如此了。”袁逢有些不耐的挥了下手道。“正月初一也不让人吃口安生饭。”

“不算失言。”桥玄不以为然道,说话间已经扶着门框踏入了二门。“我当年比你大七八岁的时候,在河南尹那里当属吏,去汇报工作,那河南尹梁不疑让我站着汇报文书,我当时就把文书扔地上辞职不干了……跟我相比,你这种背地里骂个人的泼妇行径,又算个什么事?当面骂,袁逢难道就会杀了你?”

袁绍冷眼看了看自己的这个异母弟弟,却是懒得理会对方。

“是!”公孙珣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躬身答应。

“给我记住了,你交往的那些人里面,除了一个广陵陈珪算是年长稳重一些且有些水准,其余都不可恃,全部与我断交!”

“袁术。”

“喏!”虽然依旧不明所以,但韩当还是赶紧应下,然后上马便回家做准备。

“父亲。”一直没开口的袁基微微低头道。“让妹妹去见母亲,文先也是晚辈,我去应付好了。”

来到门外,之前去宫外接公孙珣,然后一路跟过来的韩当、魏越还有其余两名侍从便赶紧围了上来。

“不过,这阉宦和外戚终究是刘氏的家奴和亲戚,一身权势都来于刘氏,所以他们之间折腾出来一百种花样也没什么可说的。唯独,”桥玄话到此处忽然微微叹气,冬日间的白气登时弥漫在了他的脸上。“唯独这袁氏,说实话,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和宦官联手的公族首领,也不知道袁逢这小子到底想干吗……”

“父亲。”袁绍长呼了一口气,然后低下头来,俨然是在催促自己父亲继续刚才的话。

袁逢闻言不由叹气,便再度放下了陶碗:“哪有大年初一晚上来访问岳家的?杨文先这是替他父亲来问罪了……也好,让文先来总是不愿意撕破脸的意思,只是少不了一番诘问。”

袁本初愈发不解:“恕小人无知。”

“既然如此,我且带你去见识一下大汉第一高门的风范。”公孙珣如此说着,居然立即上马,丝毫不停,径直往一处地方去了。

“叔父大人怎么能与宦官相为表里呢?”一身素麻的袁绍正在与自己的口中的叔父,也就是他真正的‘大人’,言辞激烈的说着什么。“我辈是公族,公族是士人领袖,而且我们袁氏出身汝南,更是党人的天然领袖,当日党锢中与那中常侍袁赦相交,便已经引得宛洛汝颍的士人们心怀不满……”

“刘宽和卢植的学生,宰了夏育、田晏后又在铜驼街拔刀逼退了段颎的那个?”袁逢不由蹙眉问道。“什么白马中郎,尚书台喂鸡厨?”

“回去换衣服,现在就与我去王甫家中惊扰一番。”

“越只觉得一山更比一山高,实在是不知道哪个才算是真正的高门大户。”魏越赶紧俯首。“边鄙小子,丢了中郎的脸。”

“喏!”

“噗嗤!”一旁的袁绍直接笑出声来。

“要我说。”就在这时,一旁一个容貌远逊袁绍的年轻人却不由嗤笑插嘴道。“父亲大人不知道,堂兄这是以己度人呢……他可是天下楷模,凡事要为天下着想,不然也不会在孝中从城外草庵中偷偷跑回来,如此慷慨激扬的劝谏我们了……大年初一,母亲都被他吓走了。不过,他却不晓得,父亲身为一族之长,只能为我们家族着想,天下是不敢考虑的。”

“这是桥公的孙子?”公孙珣亲自赶车把桥玄送到对方府邸前的时候,一个裹着厚重外套坐在门前灯下,大概才八九岁所谓总角之龄的小男孩便兴奋的迎了出来。

袁逢扭头看了眼小婢出身的袁绍,愈发感慨:“你还有有脸嘲讽你兄长?你知不知道你兄长的绰号是天下楷模袁本初,而你却是个路中饿鬼袁公路……天底下还有比这个更丢脸的吗?”

公孙珣无言以对。

“那好,现在起来吧。”袁逢复又笑道。“顺便去柴房取一把斧头来……”

袁基微微一低头,虽然面色上显得有些为难……但终于还是不敢违逆父亲,便拱手趋步而走。

“我当年也出任过度辽将军,总揽北疆军事,现如今却垂垂老朽,说话都显得精力不济,”桥玄边走边说道。“所以也没几个人愿意来我这里。不过有意思的是,偶尔来些客人,却都是些像你这个年纪的年轻人……”

“那是因为杨氏只是天下名门第二。”袁逢忽然嗤笑道。“我们袁氏却是第一……”

“那自然也是来兴师问罪的。”袁逢愈发无奈。“你替我一并挡了!”

而魏越也当即大喜,赶紧与两名侍从打马跟上。

“父亲。”等一兄一弟全都离开了,袁绍不禁再度开口,却是换了一副口气和称呼。“我实在是不晓得,父亲大人为何要如此做?且不说弄的我被党人子弟纷纷质疑,便是公族之中不也人人疑我袁氏吗?”

袁术张口欲言,却也只能瑟瑟发抖的躬身一拜,转身去寻斧头去了。

而这边,桥玄低头继续摩挲着自己幼子的脑袋,笑着叮嘱了几句,便将手中笏板交给对方,并推了一把,说是外面冷,让他先行入内喊家仆备饭,然后才继续扶着公孙珣的手腕往门内走去。

“袁公路!”袁逢忽然放下吃的正香的面片,然后面色不变。“去门口跪下,你家大人我问你一件事情!”

公孙珣不由头皮发麻,这话茬他根本不敢再接。

“义公。”公孙珣以手拭去额头上实际早已经干透的虚汗,便直接在桥府门前将自己的心腹喊了过来。“你与我直言,洛中这些高门大户的守卫水准如何?”

“你亲自动手,把自己那些香车剁碎,宝马斩首。”袁逢轻描淡写的重新端起了陶碗。“然后明日去市中买一辆最简单的车子回来……去吧,我就在此处等你。”

公孙珣心中微动,不由直言道:“桥公,刚刚确实是我失言了,若你有所见教,还请直言。”

“回禀大人。”袁基小心答复道。“家人又来报,尚书郎公孙珣突然来访,说是要请见大人!”

“小人在!”袁术赶紧答应。

“喏!”袁术浑身发抖,答应的格外利索。

韩当当即醒悟,也是赶紧低声答道:“白日间很难,而想要潜入内室杀人更难,毕竟这些人家中不乏精勇之士,层层防护……但若只是偷偷潜入,然后在外院突施冷箭惊扰一番,却也是容易。”

刚刚起身的袁术不知所措,便是袁绍也有些蹙眉不解。

“公孙珣是个辽西边郡武人。”袁绍忽然头也不回的笑道,也不知道是在跟谁说话。“我只晓得子远、元图、仲治都与我说此人乃是一把利刃,极善杀人,却不晓得他还有张利口,极善骂人?”

头上裹着孝布的袁绍微微颔首,然后又忍不住摇了摇头:“话虽如此,小人还是不知道大人为何要行此事?公族与宦官,实在是闻所未闻……大人,我们袁氏乃是公族魁首,士人领袖,不需要像许氏那般靠阿附宦官才能获得高位吧?你看杨氏就从来对宦官不假辞色……”

而袁术只能赶紧叩首。

袁基便立即起身漱口净面,去迎接自己妹夫了。

“本初啊!”袁逢长叹一声,刚要说话却又戛然而止,原来,自己嫡长子袁基再度回来了。“何事?”

“你不必惊慌。”桥玄继续立在二门上随意言道。“我这只是见惯了如此事情,所以闭上眼睛也能猜到,不是什么人老成精,更不是有什么密探校事之类的……”

“是!”袁术赶紧离开饭案,后退数步到了内堂的门框处,然后跪地俯首。

公孙珣不禁再度打量了一下这位垂垂老矣的大汉名臣,也是暗自佩服。

公孙珣本还想问问对方和自己老师刘宽的关系,还有对方是否如自己母亲所言,和曹孟德有深切关系,以及自己和曹孟德相比如何,甚至还想把电光火石之间想到的主动策略说出来让对方参详一二……但是,千言万语,终究只能是无可奈何,唯有再拜而走了。

“对了,你这小子,之前说什么‘此事尚有可为’,又说什么‘心中已有定计’……给我说实话,是不是心里想着,天子这个年纪,必然要清洗朝堂。所以曹节、王甫也好,洛中旧贵也罢,迟早要统统失势。然后,你就可以从容窥的机会,躲到天子爪牙身后,杀一两个阉宦,从而名扬天下?”

“请四世三公,少年高位的袁术与你家大人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路中恶鬼袁公路’?”袁逢一脸好奇的问道。“这些年,你到底在洛阳郊外踩坏了多少青苗?在洛阳城内又惊吓过多少路人,怎么就得了这么一个混号?”

“然而,还是那句话,若是坐等天变,你这种行径又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呢?”桥玄继续说道。“就算是博得些许虚名,也不过是让那些庸碌小人佩服,你以为天底下的英雄,真看不出来你是个投机取巧之辈,还是个百折不挠之人吗?”

“本来以我的年纪,不该再过问这些事情。”桥玄丝毫没有理会对方的赔罪,而是停下脚步自顾自的拢起袖子言道。“再说了,我从顺帝年间就入仕,前后经历五朝,见的多了,也就对这些宦官、外戚之类的事情没什么想法了……宦官与外戚联手主导朝政架空成年皇帝你见过吗?被毒死的小皇帝你见过吗?”

话到这里,不待对方开口,这位当世名臣却是连连挥手:“我家中人口很少,便是正月初一也只是做了少许的饭,你这人年轻,饭量怕是很大,就不留你了,自去吧!”

“正是。”袁基继续低声答道。“而且,此人这些日子与御史台王允、田丰来往甚密,而田丰便是今日在殿外公然辞官,让父亲与叔父为难的那个冀州茂才。”

“喏!”袁基当即告辞。

身后立即就有家人答应。

“记住了。”公孙珣忽然又拽着对方的胳膊叮嘱道。“喊我的名字!”

“你能不能在这些高门大户中从容进出?”公孙珣低声询问道。

话说,人家桥玄虽然出身不错,而且早三四十年就是两千石了,但家中却是简简单单,仆人都没几个,家具物件更是少的可怜,配合着所谓官修的偌大府邸,着实显得冷清。

“非也。”桥玄先是在车下颤巍巍的揽住了小男孩子,然后才失笑解释道。“这是我的幼子……真要是孙子,怎么会这么宠溺呢?”

“你也不必铭感于心。”桥玄微微拂袖,不以为意道。“我也只是想看看让刘文绕那小子看重,还准备托付家人的弟子,到底是个什么人物……我这番话,也只是替你那个无能的老师教训的而已!”

公孙珣心中自然知道桥玄此人不至于对自己有什么恶念,再加上田丰的离去让他万分愤恨,所以此时听完这番话既是恍然若失,又是醍醐灌顶,便赶紧俯首拜谢:“桥公的教诲,珣铭感在心……”

“少君何意?”韩当一时摸不着头脑。

公孙珣复又想起之前的田丰,不由昂头长叹一口气:“桥公所言甚是……”

公孙珣愈发无言以对。

“迟早会告诉你们的!”袁逢微微一笑,却又再次仰头看向了内堂门框处。“怎么又来了?”

“我也觉得甚是!”桥玄拢着袖子嘲讽道。“你明明身怀利刃,后有退路,却只是在开始时朝着段颎这个没了志气的死老虎亮了一把刀子,然后就整日行一些阴谋诡计,私下串联之举……有什么意思?你也是打过仗的人,难道不知道,这政事如战事,政争如战争,关键时刻还是要看一股血勇之气和堂皇向前之阵的吗?!对上这群长于妇人之手的膏粱世家,你不主动打过去,居然坐等什么战机,也难怪来京三月却一事无成!”

“魏越。”公孙珣复又招呼了一声。

“听到了没有?”袁逢闻言诘问道。“杨彪那小子也好,这个什么尚书台喂鸡厨也罢,说的再难听你都与我以礼相待,让他们说便是,说完了不就行了?做了错事还不许人说吗?是你不晓得宦官是混蛋还是我不晓得?再说了,人家只是说说而已,还真能当着儿子的面骂亲爹?忍着!”

袁绍闻言怒极而笑,却又只能跌坐回去。

公孙珣满脸通红,便赶紧撒手,然后后退一步,再度躬身谢罪。

袁术愈发磕头不止。

随即,袁逢再度看向了自己的庶子,却是三子中容貌、能耐、名声都最好的那个袁绍袁本初。

“本初。”袁逢微微蹙眉道。“这件事情也是事出偶然,天晓得一日间南宫就出了那么多灾异,而且真真切切,众目所睹,所以我来不及对你有所安排。这样吧,等这件事情过去了,你便找个机会让自己心腹公开与宦官闹上一场,让天下人知道你袁本初还是那个天下楷模,然后便趁机回汝南老家去。那里是党人根基所在,你就在那里守孝养望,顺便放心结交党人、抨击宦官,这样断然就不会再被洛中局势所困扰了。”

韩当目瞪口呆。

“你来洛中已经数日了,可曾见识过真正的高门大户?”公孙珣戏谑问道。

“父亲。”袁基瞥了眼自己的庶弟,然后低声回复道。“那公孙珣言辞激烈,文先为情势所迫,也是跟着言出不逊,儿子实在抵挡不住……”

“中郎!”魏越赶紧上前拱手。

“那是你族叔,怎么能直呼其名呢?”一直低头喝着面片粥的袁逢淡然抬头,教训了一下自己的庶子。“没想到这麦饭磨成粉后如此柔软,上了年纪就是喜欢这东西……让人去河北那边多买点来,顺便让家人学着自己磨一磨。”

然而,公孙珣不晓得是,自己要去的地方,虽然是大年初一的晚间,此时已经是有些气氛不佳了。

袁逢当即叹了一口气,这三兄弟……也真心够自己喝一壶的,而公族、士人的反应,也实在是比预料中来的更快更激烈。

看来,自己需要主动作出某种姿态来平息舆论了。

—————我是文武双全的分割线—————

“珣尝于朔夜私入中常侍王甫室,甫觉之,乃呼喝宾客围堵。珣遂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于垣上发矢落数宾客,复喝曰:‘凡旦夕,珣当为天下杀此贼!’其才武绝人,甫莫之能害,乃大恐不敢动也。”——《汉末英雄志》.王粲

PS:推书,《海贼之妖刀降临》,老友新书

还有书友群684558115,大家可以加一下。

(本章完)

第126章 速杀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166章 渔夫第140章 慷慨(上)必须要单章感谢潇潇和诸位新盟主第258章 孝衣白肥冲南风第250章 群英会玄德做歌第510章 天时怼兮威灵怒第212章 万众皆北走第281章 文物多师古(下)第300章 满酌陶碗俯首退第71章 大飨(下)第447章 几人虚费一生心第24章 緱氏山下第439章 须知饮啄繇天命第259章 铁刃瘦黑立北营第65章 临阵(终)第540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228章 左右为难第358章 大河封冻乱武兴(下)第70章 大飨(中)第117章 相邀第21章 戏杀(5.5k)第200章 一意起高楼(上)第125章 无生第67章 大人(上)第496章 三杯拔剑刺虎穴第249章 堂舍内钟繇狼狈荐英雄第492章 当头退避也应难第330章第361章 虎狼从中也立身(续)第25章 勤奋苦读第241章 盗马亦盗人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辽东第361章 虎狼从中也立身(续)第110章 宫前第406章 力障孤城势转穷第56章 路遇第80章 赠刀(8k)第31章 洛阳城外第45章 莫须有第181章 日出东南隅附录1:《喏,相公》——本初林登万第141章 慷慨(下)(万字还债)第442章 卓哉光武真圣君第237章 铁骑横百里(下)第2章 卢龙塞第317章 翩翩河边走(下)第320章第407章 空期戎马收河北第55章 望气第19章 大案第272章 豪杰如土士如铁(上)第394章 寸心自许尚如丹第424章 请降须受缚第338章 丈夫功业本相依第110章 宫前第459章 旧恩如言亦难收(续)第66章 插曲第279章 旧俗疲庸主第342章 旧将须分左右军第392章 达官非自有生来第447章 几人虚费一生心第396章 中原北望气如山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496章 三杯拔剑刺虎穴一周年总结兼百盟感谢第10章 家暴第294章 人事常相参(二合一)第138章 劫持(上)第111章 灾异第415章 旧渡仍许借归船第83章 拿下第22章 借刀第195章 不闻新人来(上)这次是正经请假第352章 龙眠老子识马意第512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续)第233章 帐中言三策第333章 伐心在强不在谋第358章 大河封冻乱武兴(下)第522章 但见悲鸟号古木第237章 铁骑横百里(下)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灯第277章 缓声慢语迎春社第363章 临河却闻定国策第137章 直下第538章 故垒萧萧夏如秋(续)第93章 过河第203章 皆怜宫阙土第309章 莫嫌旧日云中守第49章 不见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灯第315章 白马猎长原第393章 早岁那知世事艰第490章 枕膝堪入眠(中)第252章 辨声知人心第244章 曹孟德暑日怀霜雪第447章 几人虚费一生心第492章 当头退避也应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