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不闻新人来(中)

第196章 不闻新人来(中)

且不说阳城山的这对父子如何的父慈子孝,又如何的踌躇满志,但大热天该赶得路却还得赶。

第二日一早,父子二人先是从老宅中取了一些寻常衣物,又到周边富户家中借了不少钱……刘焉在此处办学十八年,又去当了洛阳令, 别说借钱了,怕是借老婆都有人抢着给……反正是收拾的挺像样子,然后便直接赶着驴车到了著名的五社津,准备北渡黄河。

然而,既然是私服而行,就别指望有什么超常待遇了。

人家渡口的吏员眼瞅着这对父子像是个读书人,虽然没有为难的敲诈的意思, 却也明确告诉他们, 除非有包船的人乐意载他们, 否则便只能请这二位老老实实去载货载牲口的船上跟自家的驴车呆在一起。

刘范当即就不乐意了,孝子就是这点麻烦,货船多脏啊,自己父亲何其金贵?便是刘焉其实也不想跟除了自家老驴以外的牲口挤在一起——天太热,谁受得了?

不过,终究是刘君郎气度不凡,就在他犹疑之时,一名展示了公文获得了专船,据说是要去河北上任的矮胖年轻士子倒是主动相约,替这对父子省了不少闲心。当然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这个泰山那边口音年轻官员实际上占了大便宜,可不是谁都有机会和冀州方伯同船而渡的。

当然了,稍一开口, 知道此人恰好是去冀州赴任为县长以后,刘焉反倒是沉住了气……毕竟, 他迟早要巡查整个冀州,各地县长多少要喊来一见的,于是索性全程连姓名也没通,就是想看看这个年轻人到底是不是一心图报。

不过,这个矮胖的年轻县长倒也随和,一脸的忠厚老实,刘焉父子受他恩惠却不通姓名,他也只是憨笑相对,丝毫没有半点失态。

等上了岸,他更是与刘焉从容拱手相别,让自家老仆驾着一辆旧马车先行一步,也是让刘君郎父子反而不好意思了起来。

“不想如今居然还有如此忠厚老实之人,”刘范目送此人上路,也是连连摇头。“想我之前还疑他是看出了什么端倪……大人,今日的恩情摆在这里,你将来见了他,一定要好生提拔才行。”

刘焉同样感叹连连:“提拔是一定的,但却不仅是看在今日受他一次小惠的面上,而是人心不古,如此忠厚老实的年轻人本就难找,正该重用!”

‘黄县长’捻着胡子,一时目瞪口呆,他儿子也是一时愕然无语,便是那名一直认真倾听的老实人,隔壁瘿陶李县长也是张大了嘴。

“可是鄃侯之女?”‘黄县长’当即醒悟。“老夫明白了,既然赵夫人已到,那最好是趁着无虑候不在,将人送到赵夫人那里让她拿主意,省的人家夫妻为此事不谐……”

“兄台说的都是真的吗?”刘范也是一点不信。

两拨学生再度吵闹不休,倒是让刘焉不禁为之一乐……他可是干了十八年的私立学校校长,哪里不知道这些学生的花花肠子?实际上,便是自幼跟着父亲在私学中长大的刘范都反应过来,为何刚才那个学子不敢再进来反而匆匆而走了。

“不知道长者居然也是赴任之人,”这矮胖的年轻县长果然老实,此时居然显得颇为尴尬。“之前还擅自请老先生父子上船。”

感情这群人争来争去,争的乃是送自家女子给人家为妾?!

当然了,见多识广的‘黄县长’还是很快反应了过来……其实,这也不算什么!

一则,出身地位摆在那里,这些人的族中子女送过去似乎也只能为妾;二则,本地大户通过结亲的方式跟有力执政者达成更紧密的同盟,倒也是常见事……

“家父姓黄讳琰,讳字子琬,而小子我姓黄名范,我家祖籍江夏,家父此行正是要来赵国本地任襄国长。”刘范赶紧替父亲言道。“其实,我父本是豫州的一名县令,因为得罪了宦官才被降职至此。之前便想问了,不知道县君姓名,此行又要去哪里为官?”

“这老夫如何知道?”‘黄县长’眼见着对方眼神不对,心知大概是自己表现的太大胆了些,被此人看破了几分端倪,便不免有些尴尬。

“呃……其实说来也简单。”魏松勉强解释道。“最近襄国不是出了太行盗匪一事吗?国相,国相震怒,便委任了公孙县君去扫荡太行山贼。其实,本国境内的情况倒还好……对吧?”

“那襄国长可认识曹节?”魏松依旧紧盯对方询问。

“你下来!”

“襄国长何来之速啊?”旁边也有人好奇问道,看样子也是本地大族首领。“也是让我等措手不及……哦,在下是乃是赵国李氏族长李……”

“这倒也是……”刘焉虽然心底不以为然,但总归是对这个士子有了几分理解,这个怨憎邯郸令的理由还是说的通的,但也仅此而已了,他也不想再与此人纠缠。“这样好了,我既然来赵国赴任,无论如何也该拜访一下魏公的,你带我去拜会一下令师,我也顺便劝一劝他。”

“哪里哪里?”刘焉赶紧拱手。

“是何讯息?”‘黄县长’已然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劲。

刘焉自然不以为意……人家魏松是卸任的两千石,而自己此时的身份不过是个区区不入流的五百石县长,身份差距极大。实际上,若非是刘焉是个年长之人,又自称是赵国本地新任的襄国长,否则怕是连通报都要晚一些的,身旁这位早已进来的矮胖老实县长便是明证了。

赵国的有力宗族首领们当即颔首表态。

“来邯郸短短两月不到,他便先有灭门之举,后有擅杀邻县县长之事,”这学子愈发愤恨不已。“现如今,听人说他更是囚禁了国相,然后私自任命郡吏、督邮,将整个赵国政事纳入手中,最后居然逼得方伯也弃官而走……您说,跋扈县令之名岂是虚妄?”

不过,回到正题,如此一来‘黄县长’倒是确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管这个公孙珣是不是有越矩之举,也不管他是不是行事酷烈……最起码,本地的名族大户都是认可他的执政水准的。

“听说本地新任襄国长已至,实在是有失远迎。”魏松一出门来便立即拱手赔罪。“此间实在是忙得不可开交,失礼、失礼!”

“你上来!”

就这样,父子二人感慨了几句,也就不再耽搁,他们赶着驴车,顺着河内郡四通八达的大道走怀县、武德,过朝歌、汤阴,进冀州入魏郡,然后又临邺城而不入,倒是很快来就到了赵国邯郸境内。

“所以这位赵国最南端的邯郸令便领兵去北面的常山国剿匪去了?”饶是‘黄县长’早有心理准备,也是一时无语。

刘焉一时捻须无言……这明显不对路好不好?

“那王公、鲁公、张公三位所言就没有私心了吗?”邯郸氏的那人再度抗辩回来。“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此番君侯回军,这太行山便清理干净了,第一件事就算是做成了。接下来便是秋收时清理田亩、户口,然后就要顺势举孝廉、建公学了……你们如此惶急不就是想和君侯有所连接,尽量让自家子弟更有把握得到这个孝廉吗?恕我直言,既然只要一人,那你们三家瓜田李下,便都不好参与此事了。”

别的倒也罢了,真要是囚禁国相,那前任冀州刺史王方怎么说都是个有名望的人物,怎么可能会一点都不管就直接辞官了呢?而且再说了,这公孙珣是边郡出身,又是当初诛宦的主力之一,作风有些粗暴想来是有的,可人家终究是卢子干和刘文绕的学生,不可能会如此无稽的吧?

“这就要说到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了。”有人叹气道。“就在君侯动身去北面招降山贼之时,他夫人正好带着他的家眷从辽地老家赶了过来……”

刘焉与自己儿子对视一眼,各自心照不宣,但面上却都是一副茫然模样。

房中瞬时又安静了下来,许久方才有一人苦笑道:“倒不是赵夫人之故,也不是无虑候妾室极多……实际上,此番赵夫人只带了一个无虑候的妾室来此。不过,襄国长可知道,我们国中的郎中令赵平,乃是黄门监赵常侍族侄?”

“见过长者!”这名身材矮胖的年轻人见到刘焉后也是赶紧行礼。“不想与长者还能再会!”

“你滥竽充数!”

不过,刘焉既然是来微服私访,又怎么会在意这些世族、豪强的作态呢?他巴不得趁机见识一下这些人对公孙珣真正态度呢。

“原来是新任襄国长,怪不得……”那学子闻言先是拱手补上一礼,却又连连感慨。“怪不得老县君什么都不知道。而那宦官也是歹毒,居然就把您这样的长者放到这种虎狼之地来。”

“你有辱斯文!”

不过,这学子明显是心中愤愤,正要找人诉说,所以也就没有再卖关子:“老县君,其实不怪你种种不解,实在是这邯郸令公孙珣仗着自己有亭侯之爵,又有数百边地武士为爪牙,行事肆无忌惮,莫说是曾为两千石了……老县君还不知道吧,你的前任便是被他杀的!”

“老夫认得人家,人家认不得我啊!”‘黄县长’,也就是冀州刺史刘焉了,捏着自己胡子晒笑不止,他几乎已经确定,这魏松应该是从自己难以掩饰的志得意满中察觉到自己身份不对路了,但是刘君郎终究是有恃无恐,所以倒也不是很在意。“魏公难道不认识人家吗?此人虽然是阉宦,却是阉宦中的相尹之辈,凡执政十余年,天下人共知!”

“不瞒车内长者和这位小兄弟,”这士子终究是个有教养的,眼看人家主动行礼,车上还坐着一个长者,便老老实实停下来拱手以告。“前面乃是我恩师魏公的私家庄园,向来是他讲学之处,从来都是邯郸城南最热闹的地方。不过,今日如此情形却非是讲学所致,乃是恩师受那邯郸令的胁迫,不得不停了此处私学,要迁往邯郸城去,正在询问同学们意见,有些没骨气的要跟过去,有的却如我这般不愿意去受辱,一时闹得不可开交……”

那老实忠厚的李进赶紧谦虚不止。

“这……”这士子听到此言,居然一时有些慌张。“老县君自去拜会好了,我刚刚与同窗争吵,此时不好再见面。”

卢子干倒是真给自己出了个难题!

然而……

“但为何又只能送一人?”‘黄县长’忍不住笑问道。“莫不是这位赵夫人为人善妒,与你们言明了只能收一人?还是说无虑候本就妾室极多,官寺后面没地方放人了?”

“哎呀,”这士子被问到心坎上,也是不顾礼仪打断了对方。“老县君不知道,真要是只是换个地方,然后私改公倒也罢了,我们做学生的又哪里会舍得离开恩师呢?只是那邯郸令区区一个二十余岁的人,居然也要入公学当老师讲学,据说虽然他也是海内名儒的子弟……可我辈怎么能让这种人跟我恩师同列呢?!”

于是乎,这位从‘豫州贬官至此’,所以年纪偏大的‘黄琰黄县长’与众人纷纷见礼,然后便在儿子的扶持下随着魏松入了后堂从容落座。便是那钜鹿郡的瘿陶长李进也沾了光进去占了个高背太尉椅旁听……只是这些赵国有力人士没人在意他罢了。

不用说,为首的自然是魏松了,而他身边如此多华服之人,刘焉几乎是一眼便猜出,大概是本地世族、豪强、大户之流……看来,魏松确实是在见客,不是在刻意怠慢。

刘焉父子看到此人也是心情不错……一方面,他们父子俩从南宫出来以后,其实心情一直不错;另一方面,如此忠厚老实之人总是让人生不出恶感的。

“长者识的我们恩师吗?”

黄琰字子琬,其实是黄琬字子琰的变化,后者乃是刘范的表叔,刘焉的表弟,也是江夏名士,其祖上历任尚书令、太尉,黄琬当年更是年纪轻轻便做到了五官中郎将,不过却随即遭党锢十六年,迄今还在江夏读书……刘范用这个名字,又绕了个弯,俨然就是要对方摸不着头脑。

“原来如此,果然是邻居。”稍一思索,化名黄琰的刘焉便捻须失笑。“瘿陶与襄国虽然分属两郡,却是相邻,也是你我的缘分!不过,你如此年轻便与我同位,也是让人羡慕……”

“这倒不是,”魏松无奈哂笑道。“其实老夫也想去见识一下无虑候口中的那种公学的,更别说国傅韩公也已经应许入校为师,大王都愿意出资助学了……此事已经议定,只等秋后开学了。至于刚才张公所言之事,说起来……也是难以启齿。”

“其实,”刘焉捻须反问。“别的暂且不言,这私学改公学不好吗?老夫年轻时也曾办过学的,知道私学的利弊。至于公学,虽然不大清楚是个什么章程,但最起码场地、纸笔,还有贫困学子的衣食,都是有些保障的,便是吏员的任用上……”

“然也,”一直没开口的魏松忽然说话了。“这赵平平日在国中多有不法,但无虑候到来后却是如驴子见了老虎一般,再无半点动静。而赵夫人既然来了,无虑候又不在,他自然是要去献殷勤外加攀亲的……亲戚有没有攀到我们不晓得,却带回了另一个讯息。”

“不知长者是要去哪里赴任?”此人认真问道。

“既然是新任襄国长,便不是外人,不如一起进来相商。”又一人匆忙喊道,显得有些无礼。“务必要在君侯回军之前拿定主意的!”

黄县长看着周围点头如啄米的一众赵国名族首领,也是彻底无言。

“大人说的不错。”刘范自然是赞同万分。

“实在是失礼了,”那领路的家仆见状赶紧出于主人家的礼仪解释了一下。“我家老主人正在后堂见客,不然前院也不会如此纷乱了……不过,两位都是赴任的县长,而且还都认识,那倒是省的在下多嘴了,我这就去通报,还请两位县君稍待。”

而就在二人在这里勉强通了姓名,刚要再谈下去的时候,须臾间,一名老者却是在一个年轻人的搀扶下,带着足足十几号气势十足之人从后堂中迎了出来。

而果然,这名泰山附近口音的矮胖县长微微思索了一下,大概正是想对方的姓名籍贯而一无所得,便随即干脆应道:“不瞒贤父子,我姓李名进,字进先,乃是济阴郡乘氏县人,此行被尚书台点了钜鹿郡的瘿陶长,恰好跟长者是邻居……路过此处,听说是昔日在我们济阴旁边鲁国施政的魏公家中,便来顺道拜访一二。”

房中登时一片沉寂,之间那被称为张公之人更是摇头一叹:“真的只能送一人吗?”

“没错,”刘焉眼皮都不带眨一下的。“老夫我是外地来赵国赴任的,之前在豫州任上为县令,却因为没钱行贿宦官,被人奏了罪责,降职贬到了襄国为县长……”

听得邯郸令三字,刘焉和刘范哪里能放过此事,前者更是直接下了驴车细细询问:

“敢问令师魏公,可是赵国魏氏出身,曾为鲁国相的那位?”

“我也觉得可行,但是如今局面俨然不能如之前所议……”又一人急促开口。“只能送一人过去是对的,而若只要一人,魏氏不参与此事,自然是我们邯郸氏家门最高,而且我们家也有合适之人。”

言罢,这士子居然拽着自己的瘦马,吭哧吭哧的就往南跑了,看的刘焉父子一时无言以对。

不过,很快他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刘焉在前,刘范拽着驴车在后,二人进入大门敞开且热闹非凡的庄园后,正见到一个还在束发的年轻学子爬到了一处矮屋顶上大声嘲讽:

“要我说,什么不愿看到老师与彼辈同列?之前只说移学的时候也未曾见你们有这么多说法,不是还嚷嚷着邯郸城中热闹非凡吗?说到底,乃是一些滥竽充数之辈,今日知道了公学中每月要月考,每年要统考,还要定排名,这才乱了手脚,生怕被考试拆穿底细,我直言好了,对真材实料之人,公学就是比私学好!”

“那诸位所议之事又是什么?”停了一会,‘黄县长’方才收心问道。“何事需要他回军之前议定,莫非是前院公学之事?”

进入此地,刘焉父子便算是到了正经目的地了,自然也就留心了不少。而很快,他们便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去处。

“诸位在议论何事?”稍微寒暄几句后,‘黄县长’便好奇问道。“君侯我大概知道,乃是指邯郸令、无虑亭侯公孙县君,可何事又需要他回军之前定下?公孙县君一位县令,如何又要‘回军’?”

“敢问这位兄台,”得到自己父亲的示意,刘范抹着额头汗水从驴车上跳下,对着迎面一名牵着瘦马、负着行囊,然后明显面有不忿的士子拱手问好。“前面是何地方,又出了何事,为何聚拢了如此多的人?兄台又为何如此行色匆匆?”

“襄国长可知道赵平曾在洛中久居?”那魏松盯着对方认真询问道。

实际上,不仅是‘黄县长’缓了回来,便是那边李县长也缓了过来,后者大概是赶路赶得又累又热,还趁没人注意他偷偷从高腿几案上取了个大桃子,然后闷头啃了起来。

“姓王的,你胡扯!”下面立即有人涨红着脸反驳。“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定什么排名呢?况且,学问能排出来,德行能排出来吗?这不是有辱斯文吗?!”

“你怕露馅!”

父子二人围观了一阵热闹,便要去寻人去拜谒魏松……毕竟,魏松的身份摆在这里,刘焉既然是来调查公孙珣的,那就该听一听此人对公孙珣的观感。

“正是这个道理。”

魏松闻言也是摇头失笑,然后便从容解释道:“那赵平听说赵夫人到来,便出城三十里相迎认亲,虽然被撵了回来却依旧兴奋不已,然后忍不住告诉左右,他的族妹乃是无虑候正妻,可那曹节至亲的外孙女却只是无虑候的一介妾室……襄国长你说,他们这些人,又有谁敢去送上一堆女子去与当朝执政的外孙女争宠呢?”

“不敢称认识,但赵国魏氏之名也是久仰的,魏氏兄弟一为当朝副相,一从鲁国相任中归乡讲学,谁人不知呢?”刘焉失笑道。“不过,魏公既然如此家门,那邯郸令区区千石县令又如何能逼迫于他?他可是曾为两千石的人物。”

“其实也不是很确定,”这士子被刘焉这么一看,然后刘范这么一问,倒是面色一红,说了实话。“只是影影绰绰听周围人这么传的……当然,灭申氏满门和擅杀老县君前任一事绝对确凿无疑,不然我恩师也不会受其胁迫,不得不将私学解散,前往邯郸去组建什么公学了!”

“剿匪终究是好事!”魏松勉力强调道。“襄国长不必在意!”

“邯郸这边本就是剿抚并行给清理的掉了,襄国那边的太行山贼也因为遣人襄国长暗通盗匪一事有所清理,后来更是因为缺粮被诱降的差不多了,唯独赵国最北面和常山国最南面的太行山段,俗称黑山、紫山的那片地方,聚拢着一大波山贼,原本是难以扫荡的,但最近有一名匪首主动投诚,多有劝降……所以,所以……”魏松一时也是说不下去了。

“这有什么难以启齿的?”刚才开口之人,也就是前任郡丞张舒了,直接拍案而起。“要我说,此事是可行的!”

“长者是从外地来?”这学子听到此言反倒好奇的打量起了刘焉。

房中又是一片沉默,良久,还是有人说了实情:“既然黄县长接下来要与我们同甘共苦,说与你听也无妨……其实,乃是邯郸令无虑候主政国中,上下世族、豪强、大户、百姓俱皆膺服,但他行事颇有酷烈之风,诸位叹服之余也有些畏惧,便起了和他结亲的念头,刚才所议者,乃是国中名族讨论该让谁家女子去与无虑候为妾。”

“诸位,”即便是‘黄县长’自问聪明通透,此时也是听得云里雾里一般。“到底是何事?”

这时候再不问对方姓名来历反而奇怪了,不过刘焉也是早有准备了……那襄国长刚被邯郸令宰了,而刘焉却是直接出了南宫宫门便直奔此处,正好用来伪装糊弄。

“你德行不彰!”

“邯郸公够了!”又有人干脆拍案而起。“我们知道那甄度死前泼了你们邯郸氏一盆污水,你们心中惴惴,但君侯当日连那曾行刺他的山贼都接纳了下来,并直言用人不疑,何况是你们家呢?至于说合适之人,谁家没有?要我说,还是我们王氏家的……”

不过,二人放下驴车,以襄国县长之名随仆人来到后院时,却是遇到了一位故人。

‘黄县长’微微摇头,他是真不知道,但却也反应了过来:“既然是赵常侍族侄,也是鄃侯族侄了……自然是赵夫人族中兄弟?”

“竟然如此跋扈吗?”刘焉很配合的反问了一句。

“不过,”‘黄县长’回过神来,也是继续追问。“若是要联姻,为何只能奉上一人,又为何又要抢在公孙县君回来之前呢?”

刘焉几乎要把自己胡子给揪下来了……卢子干真是个好老师!

“咳!”这时,忠厚老实的李县长却也是一口喷出了一个卡在嗓子里的桃核。

————我是咽下了个一个桃核的分割线————

“昔,本朝太祖为邯郸令,刘焉迁冀州刺史,其以子范驾驴车微服至邯郸,欲行查访,求宿于魏氏园。赵国魏氏松者,故鲁国相也,善相人,知其何为也,乃侃侃而叙太祖之功。焉闻之,默然不语。待夜,翻覆难眠,范问其故,焉起身抚其子背曰:‘观邯郸令为政,乃龙虎势也,吾父子之能不过一驴马之材,驴马欲制龙虎,可乎?’”——《世说新语》.赏誉篇

(本章完)

第151章 不甘第456章 独往人间不独还(继续感谢白银大萌江第445章 赤伏真人正天位第394章 寸心自许尚如丹第459章 旧恩如言亦难收(续)第167章 祭旗第345章 单于在山西(上)第431章 漳河连清河第112章 汹汹第317章 翩翩河边走(下)第407章 空期戎马收河北第168章 天命第157章 亲厚第270章 草木黄落兮雁北飞(下)第69章 大飨(上)第520章 正与此意同一涂第414章 强移栖息一枝安(下)(三合一)第277章 缓声慢语迎春社第83章 拿下第119章 崩坏(上)第31章 洛阳城外第328章 雨落尚可向前行一周年总结兼百盟感谢第37章 汝南买士第147章 意外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150章 明白第113章 探问第338章 丈夫功业本相依第168章 天命附录6:旧燕书.太祖武皇帝本纪.卷一.卷二—第119章 崩坏(上)第476章 保国可保身第136章 急转第387章 贵贱不相逾附录3:汉燕演义标题集——燎原火第105章 渡口第171章 长驱第180章 树下索流年第479章 秦嬴谩作东游计附录2:动物牌补全计划——榴弹怕水、寒门、第240章 赴前连赴后第444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续)第162章 冬狩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终)第101章 大事(中)第261章第329章第247章 公孙珣且战且思第157章 亲厚第41章 邀请第40章 七月来信(5.2k)第45章 莫须有第200章 一意起高楼(上)第66章 插曲第434章 三面终成围第440章 休问天下早晚清第345章 单于在山西(上)第335章 直指边城虎翼飞第4章 相谈第123章 更胜第183章 荒庭生芳草第457章 君前愿报新颜色第305章 节使三河募年少(还账成功)第419章 诚知匹夫勇(跪谢若冰大佬的白银盟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第333章 伐心在强不在谋第412章 关塞萧条行路难第57章 归家第399章 北邙故人今何在?第235章 轻兵取双城第26章 緱氏县中第464章第275章 门前立故友(上)第157章 亲厚第464章第145章 盛意(中)第224章 呼喝而死第80章 赠刀(8k)第342章 旧将须分左右军第395章 塞上长城空自许(2合1)第460章 汉室诸公鸣玉佩第153章 无力(下)第129章 牌戏第335章 直指边城虎翼飞第305章 节使三河募年少(还账成功)第210章 顺逆藏于心(上)第94章 放火第258章 孝衣白肥冲南风第243章 亿钱予一钱第494章 故人北走临沂水对不起,写了一章又删除了第216章 郭公之愿第235章 轻兵取双城第514章 终刚强兮不可凌第344章 平城逢候骑第170章 失控第356章 波涛失意虓虎起第7章 激战第123章 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