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皆怜宫阙土

第203章 皆怜宫阙土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刘焉离开赵国的第二日, 也是开学数日以后了,邯郸公学后院的某间教室内,一番吟诵之后,头戴梁冠的公孙珣放下手中书卷,看着台下一群其实并不比自己小多少的学生,倒是显得格外老练:“今日讲《黍离》,此乃《诗经.国风.王风》第一篇。为何为第一篇?乃是因为王风采的是周天子都城之风,不仅论地理, 还要论政治。”

“周幽王之乱后宗周(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即所谓东周,天子之势也就此衰微,诸侯混战,春秋战国就此开端。那么按照《毛诗》所序,此诗乃是东周大夫西行,过宗周(西周)故地,见黍苗生于昔日宫殿之中。如此情形,恰如昔日武王伐纣以后,纣王的叔父箕子被封朝鲜,路过商朝故都,见到自己出身的商朝故都中长满黍苗一模一样。于是,这位大夫怜悯宗周(西周)衰亡,彷徨忧伤不定, 就此作诗悼念……一个经历着诸侯战乱的东周大夫,以商朝灭亡的典故, 悼念宗周衰亡的诗作,列在王风第一,难道不正合适吗?”

……

“最后,便是抛去刚才所言种种关于兴衰罔替的微言大义,只以诗意而言,此诗也足以位列《王风》第一。其中浩荡哀思之意……或是如人登高思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或是如屈原临江,见国势衰微而肉食者鄙,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魏仲茂(魏畅字),你有话说?”

台下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此时骤然中断,便不由对着那惹事的魏畅怒目而视。

“非是学生想要打扰,只是一时有惑,不免表露了出来。”惹了众怒的魏畅赶紧起身道歉外加解释。“公孙老师,您刚才那两个典故描述,简直是道尽了这首《黍离》的浩荡哀思之意,我也是听得难以自持。然则,后一个屈原投江的典故人尽皆知,我也晓得‘举世皆浊、众人皆醉’之言与屈子投江典故同出于《楚辞》。‘肉食者鄙’更是人尽皆知;但前一个登高怀古‘前不见古人’之语……如此浩荡之意,为何我闻所未闻?不知出于何典?”

娄圭不好多问,便赶紧去安排此事了。

话说,襄国和邯郸虽然是临县,但是两县治所邯郸城与襄国城却相距百里,比邯郸与邺城的距离还要远一些……实际上,如果再考虑到两县中间圪芦河的存在,单纯以经济、民生角度来说,襄国倒是和东面的钜鹿郡瘿陶县关系更紧密一些。

董昭僵立半响,也只能下令让县卒给公孙珣、娄圭二人看座,而挂着邯郸县尉名号的韩当与在任襄国县尉的褚燕则只好各自立在门前了。

董昭也是颇为无语,半响方才反问:“足下觉得……聚众淫祀可行?”

公孙珣陡然驻足回首。

然后,他才从容的对魏畅解释道:“你想的倒也不错,前面的登高思古之语,其实并不是什么典故,乃是数月前我初到赵国,于马服山上登高怀古,思及邯郸城六百年兴衰,心中一时有感而发的两句闲言而已。”

“回禀主公。”娄圭倒是早有准备。“我们已经细细查探过了,乃是说邯郸是大城,此处单独而列,至于说国中其他四县的太平道人,却都是直属于襄国那两个窝点,然后再往钜鹿而去的……至于为何是两处,乃是贫富二字而已。”

不管这位董县长如何解释了,此时的马肥马老公早已经是大喜过望……因为在他看来,此番已然是无忧了。

“董公仁什么反应?”襄国县县寺外,公孙珣依旧是之前在公学中的梁冠直裾打扮,连印绶都不带,俨然是一副豪门公子书生的样子,不过,甫一从督邮的公车上下来,他便对着来人当头而问,那气势是怎么遮都遮不住的。

“在下并无他意。”公孙珣不以为意道。“只是案件未定,这马老公又是个上了年纪之人,没必要让他一直在地上跪着,取个蒲团让他歇着又如何?”

“主公到底是何意?”娄圭也认真询问道。“之前派遣我与义公去打探太平道,却并未有什么动作。而如今按照计划,下个月就要动员民力整修圪芦河了,圪芦河流经邯郸、襄国,入钜鹿大陆泽……此时与张角扯出事端来,虽然不怕他生事,却要担心误了农闲工期,致使水利之事难成。”

言罢,公孙珣直接拾起书卷,起身离开,台下诸多学子也赶紧起身行礼相送……并在随后呼朋唤友,三五成群的各自兴奋离开公学。

当然,当公孙珣领着一众人昂然迈入此处之后,矮胖的董公仁便如同见了鬼一般惶急站起身来。

公孙珣面无表情不见喜怒,只是继续发问:“褚燕,你在山中的时候,太平道与你们可有接触联络?”

“回禀君候。”褚燕赶紧拱手做答道。“在下那边确实出了不少岔子,当地人见到我去拿那个太平道人,多有围观的举动,甚至还有人鼓噪鸣冤。不过,那太平道人中领头的一人倒是让人佩服,他居然亲自出言安抚,然后束手就擒……”

“这倒是奇怪。”公孙珣闻言难免疑惑。“襄国县虽然毗邻钜鹿,但终究只是一个小县,而且也不是什么交通要道,再往西就是太行山了……为何此处还要在此处设置窝点,而且还是两处窝点?”

“之前我并不愿生事,确实有这番考量。”面对娄圭,公孙珣倒没什么可隐瞒的。“但是前几日刘刺史与我私下交谈,说是朝中诸公和他都觉得太平道的势头有些过于吓人了,偏偏天子并不理会……便只好建议我恪尽职守,在赵国这边清理一二,以防万一。”

“郎中令赵大人?”公孙珣将手中书卷放在一旁几案上,倒是面色不变。“你所言赵大人可是朝中黄门监赵常侍族侄的那个?”

“听说董县长抓了两个太平道的人。”公孙珣负着手,直接打断了对方的问候。“鄙人实在好奇这二人所犯罪责,便冒昧随娄督邮的车架来此一观,还望董县长不要见外,依旧秉公处置!”

“算了,走吧!”公孙珣思索片刻,便从车上抓起自己那本一直带着的《毛诗》,昂然往县寺中而去了。

娄圭见状不敢再卖关子,便赶紧言道:“襄国这两处地方,一处是钜鹿赵氏的庄园,据说是郎中令赵平某个远方族兄的产业,此处的太平道人乃是以庄园管事的名义在襄国与北四县豪强大户交通,顺便在他们中间传播太平道;另一处,却只是襄国城外一处普通乡里所在,主持此处的乃是一个落魄本地士子,他手下几十个道人,平日往来却多是市井之徒与闾左贫民……这两处地方义公都已经着人看住了,他人也在襄国。”

而回到眼前,董昭想到这个罪名,其实也是出于对公孙珣突然对付太平道的一个猜度……是不是这位侯爷觉得太平道的广泛存在影响到了他对赵国的控制力度?怕接下来修建水利的时候,这些人会跳出来阻碍,所以才会先下手为强?

众人不敢怠慢,立即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他往里而走。

“无妨。”公孙珣示意对方坐下,又抬头看了一眼立在教室外听了好一阵的娄圭,却是没有再继续讲下去的意思了。“其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登高怀古之悠悠也不可能凭空得来,好在邯郸城左近古迹颇多,今日时日尚早,你们不妨结伴出游,各自寻古迹凭吊,写一篇感时的文章来,不拘字数多少,下次课时交上来便可……且散了!”

“君候真是明鉴!”韩当闻言倒是不禁扭头去瞅落后他半个身位的褚飞燕。“我去庄园中拿人的时候倒也是寻常,那管事见到白马便先慌了,连辩解都不敢,便稀里糊涂被我拿了过来,倒是褚县尉那里……”

说着,这马老公居然就在堂前对着公孙珣叩首致谢。

“居然是老师自己的言语吗?”魏畅一时恍惚,当然,他也肯定想起了自己与这位老师第一次相见时的情形,应该就是那个时候了。“是学生孟浪了……”

实际上,关于数十年前会稽郡的著名孝女曹娥,就有一个隐隐约约的说法。说是曹娥家中世代为会稽巫族,其父便是死在了当地地方官的打击之下,但此人死后当地百姓不仅没有断绝淫祀,反而愈发猖獗,曹氏的势力也一如既往。后来的地方官为了安抚和压下此事,这才转而宣传起了曹娥的孝行……这就是官府的某种另类屈服了。

“主公还是要试探那董公仁?”娄圭不禁蹙眉。“此人自从来到襄国,还算是配合吧?之前主公让褚燕出任襄国县尉他便不吭一声,我为中部督邮,也未见到他有什么小心思……主公为什么屡次三番,依旧不愿信他?”

淫,并不是指性事的淫,而是指不节制、放纵过度的意思。而淫祀,顾名思义,就是打着祭祀的旗号,过度的组织祭祀行为,浪费人力物力。同时,由于迷信过度,淫祀往往伴随着愚民愚妇的对一些宗教代言人的过度尊崇,以至于这些巫师、巫婆借着宗教势力成为另类的地方豪强,他们一边隐匿户口、田地,一边借着宗教旗号搞一些特殊的商业行为……都是官府难以容忍的一些事情。

“这倒是有些意思。”公孙珣若有所思。

而有汉一朝,有作为的地方官一般都会打击治下不正规的祭祀活动和巫族世家,以解放人力物力。

“你们二人拿人的时候可有什么说法吗?”公孙珣没有理会这些,只是正色询问太平道一事。“彼处可有人鼓噪对抗,又或者是束手就擒?”

学生们听到此言也是面露疑惑,而且纷纷议论不休。

大概也正是因为如此,太平道渗入赵国的触角才以此处为节点。

“怎么说?”

跟在后面的娄圭当即肃容:“确实如此,前几日受了君侯吩咐后我便去请教了一下王道人,又着人细细查探,如今已经大致清查了赵国境内的太平道势力……”

“董县长不必多言这些细枝末节。”公孙珣以手抚案,轻声敦促,就好像这犯人真的是人家董县长抓的一般。“你只赶快了结此案便是……董县长抓这两个太平道中人归案,以至于乡里震动,可他们到底所犯何罪,还请县尊名示?”

“我乃是你所言赵大人的姻亲。”公孙珣坐定以后微微笑道。“我妻子也姓赵,与他倒是未出五服的兄妹。”

“你若是在我身侧我也不会怆然而涕下了。”公孙珣手持书卷,边往外走边笑言道。“且不说这个了,子伯现在过来,想来是前日我吩咐你去做的事情多少有了结果?”

公孙珣低头看了看手里卢植亲手批注的《毛诗》,倒是意外的没有作答。

“主公真是好才思!”迎面接上自家主公后,娄圭也是连番感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可惜,当时我不在主公身侧!”

“恕鄙人冒昧啊,”就在公孙珣刚刚落座以后,那名矮胖至极的年老人犯却是忽然膝行向前,然后谄笑开口。“贵人从邯郸来,可认得郎中令赵大人?”

“什么搭救不搭救?”公孙珣听着这话一时有些恍惚,因为这个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过一般,但面上却是不显,只是跟着对方假笑了两声而已。“我又不是襄国县人,只是来做个旁观与见证罢了,你这案子还是要看董县长的意思才行。不过董县长……”

“原来如此。”娄子伯面露恍然。“那……”

“依我看。”公孙珣闻言也是叹了一口气,然后也不理会那个什么马老公,只是盯着那名高瘦的太平道首领言道。“太平道罪责不止是淫祀,而是有五条大罪……一曰淫祀;二曰妖言;三曰惑众;四曰勾连内侍;五曰谋逆造反……这五条,董县长以为如何?”

不然呢?无缘无故的……

娄圭连连摇头:“这是有些赌气了,只是他恐怕也没想到,君候已经亲至。”

“原来如此!”这矮胖老头再度膝行向前,言语也更是不堪。“大人在上,我女儿嫁给了钜鹿赵大人的一位得力管事,您是邯郸赵大人的妹夫,那自然也是钜鹿赵大人的妹夫,也自然算是我家大人……小老马肥,昔日在钜鹿乡间,人称马老公的便是……此番,多谢大人前来搭救!”

县寺大堂上,只有区区五六人而已,稍显矮胖的董昭高坐首位,一名高瘦布衣道人直身立在堂下,俱是面无表情。倒是另一名比董县长还要矮还要胖的年老之人,身穿绸缎宛如一个土财主,此时跪在堂前,不停的左顾右盼,一刻不得安分……除此之外,便只是两个县卒而已。

“足下有言直说便是。”董昭恍然而应。

“回禀君候,”前来迎接的韩当越过褚燕,直接了当的答道。“昨日我们将人拿下送与县中,董县长只是将人收监,便没有再过问,说且等督邮前来处置。而今日咋一听到子伯的仪仗到来,却只是下令将人犯提上堂,倒并没有出来迎接的意思。”

公孙珣端坐在台上,只是轻瞥了下方一眼,骚动就立即平息了下来。

“正如贵人所言!”这矮胖老头见状愈发大喜。“我就知道赵大人不会弃了我的。”

“其实倒颇有些意思。”娄圭直言道。“从整个天下而言,太平道大小三十六方,堪称气势如虹,但在核心之地的河北虽然极为普遍,却也称不上泛滥。尤其是当日张角造反不成以后,反而一直有些打不开局面的感觉。以赵国来说,一共有三处紧要的地方,一处自然在邯郸城,另外两处却都在襄国县,都是直属于张角的。”

“见……”

“就依足下所言。”董昭无可奈何,只好挥手示意县卒去取蒲团,当然,也免不了多解释了一句。“不是本县让他跪的,而是他自己一上堂便自称什么弘农马氏云云,又说什么女婿是赵氏的亲信,我气不过训斥了他两句,他便跪地叩首不止……”

“连邯郸在内,三处地方全部拿下。”公孙珣思索片刻,也是立即有了决断。“邯郸这里让叔治去做,赵氏庄园让义公去。至于另一处……让褚燕以襄国县尉的名义出面,拿下后全都送往襄国县中交给董公仁处置。然后你我现在就出发,打着你这个中部督邮的旗号,坐着你的车驾去襄国走一趟。”

褚燕闻言连连摇头,甚至一脸困惑……当然了,实话实说,以如今太平道在赵国的局面,似乎也确实没有到联络山贼这种地步。

马老公坐在蒲团上,一脸茫然,俨然是没反应过来。

倒是一直昂首直立在堂下的那高瘦道人,此时终于微微曲眉,愤然看向了公孙珣:“君侯自要排除异己,何须给我们安下如此不堪的罪名?!”

公孙珣微微一笑,丝毫不以为意,只是抬手言道:“许你自辩!”

——————我是给你一个机会的分割线——————

“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蓄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呪说以疗病,病者甚愈,百姓信向之。角派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入州之人无不毕应。”——《典略》.燕.裴松之注

(本章完)

第302章 河内洛中两相隔第147章 意外第540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109章 道旁第363章 临河却闻定国策第97章 处置(中)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第153章 无力(下)第240章 赴前连赴后附录6:旧燕书.太祖武皇帝本纪.卷一.卷二—第133章 争言第366章 夕阳西去水自流(续)第65章 临阵(终)第38章 吕郎固穷!(8k)第482章 紫气黄旗岂偶然?(完)第173章 请降第117章 相邀第41章 邀请第425章 解衣方见血(4合一大章还债)第452章 白雪纷纷落庭中(下)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续)第483章 违天辄非凯第539章 故人送客长江道第344章 平城逢候骑第83章 拿下第256章 借问佳人何处有第6章 夜袭第103章 麦饭第51章 当走第67章 大人(上)第95章 当走第310章 犹堪一战取功勋必须要单章感谢潇潇和诸位新盟主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443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第422章 智士见事迟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231章 杯酒祭黄河第313章 汉兵奋迅如霹雳第75章 撤屯(上)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342章 旧将须分左右军第250章 群英会玄德做歌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邺城(万字还债)第366章 夕阳西去水自流(续)第424章 请降须受缚第246章 孙文台所向无前第514章 终刚强兮不可凌第31章 洛阳城外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讯第57章 归家感谢白银盟阿蕾格格巫,顺便说几句话第114章 凶淫(9.6k假设群里有人考了700分的第43章 伪书盗印第121章 崩坏(下)第227章 上下相疑第139章 劫持(下)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邺城(万字还债)第59章 问策第248章 城门口公孙仗势欺太守第107章 内堂第380章 破敌克将下蒲关第27章 胆大包天第308章 耻令越甲鸣吾军第131章 求见第350章 南辕咄咄欲何求第9章 战后第495章 旧友南行雨纷纷第227章 上下相疑必须要单章感谢潇潇和诸位新盟主第31章 洛阳城外第270章 草木黄落兮雁北飞(下)第468章 长安城内闻更声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404章 世情梦幻复作如斯观(7k勉强2合1继第192章 人间多真情第464章第258章 孝衣白肥冲南风第117章 相邀第440章 休问天下早晚清第527章 尽日徘徊浓影下对不起,写了一章又删除了第166章 渔夫附录8:女频写手日记(上)——sduyiyi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154章 张俭第267章 秋风起兮白云飞第405章 羽书无路达深宫第47章 软纸附录12:《旧燕书》.太祖武皇帝本纪.卷二——第422章 智士见事迟第352章 龙眠老子识马意对不起,写了一章又删除了第300章 满酌陶碗俯首退第48章 务实第168章 天命第216章 郭公之愿第198章 摒除万般事(上)第428章 文武同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