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借问佳人何处有

第256章 借问佳人何处有

军旅匆忙。

圣旨一下,不论是天气炎热也好还是要分兵也罢,都是不可能打任何折扣的。故此,六月下旬公孙珣接到圣旨,七月初便已经带着那一万幽、并、河内出身的骑兵跨过黄河,回到了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河北地界。

而甫一来到河北, 公孙珣就暂时将皇甫嵩、朱俊、孙坚、傅燮、王允、孔融以及颍川诸多人和事全都抛到脑后了,莫说什么党人阉宦了,便是刚刚在渡口处分开的曹操一行人也都不再多想。

没办法,这就是时代的限制,交通条件注定着无法进行全面的信息交流。有汉一朝,以郡为国的概念深入人心,一方面是先秦时代的风俗影响, 另一方面说白了还是交通不便。

一万大军,出了河内, 转向北面,那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愈发强烈,地界还是那个地界,风俗还是那个风俗,但是公孙珣却能明显感觉到整个情形的失控……人口流失,盗匪横行,老百姓见到兵马第一反应就是躲避,甚至路边已经开始出现衣不蔽体的流民了。

换言之,尽管秋收还未到,但是程昱之前欲言的那个局面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而等进入魏郡,来到邺城城外时,这种失控带来的影响更是直接传导到了公孙珣和他的一万大军身上……按照旨意,过了此处后,公孙珣这支部队的补给线便不是单独从洛阳引入了, 而是要沿途的地方州郡来供应。

于是乎,几乎是立竿见影一般, 抛去了大量民夫和辎重的这一万骑兵速度反而速度缓慢了下来。

不过缓慢有缓慢的好处,毕竟,晚一天到达下曲阳,公孙珣届时便能和中枢那里多搪塞两句。

除了现任赵相刘衡,这里的人谁不知道谁啊?更别说公孙珣如今加官进爵,又是持节又是升爵,而且平乱后俨然又是一番格局,所以赵国上下自然是忙不迭问候不止。

“起来吧!”公孙珣见状只带着韩当等寥寥几人勒马离开大队来到路边,然后立即忍不住教训了几句,但言语中却掩饰不住那种亲近的意味。“你如今也已经是曲军侯了,算是朝廷命官,如何这般姿态?而且战事辛苦,你一个军官,怎么还能单骑至此?不怕卢师军法从事吗?”

公孙珣缓缓颔首,却又抬眼看了下密集的行军队伍。

“见过少君!”贾超是单骑至此,见到公孙珣后更是直接下马跪在了路旁问候。

“是,下不为例!”贾超赶紧答道。“不过,看到少君神采依旧,还有之前在前军见到的越公子、子衡先生,眼前的义公兄、子伯先生都能无恙,那就最好不过了。”话到此处,贾超难得动情。“战事险恶,流矢无情,回到军中数月,见到战场残酷,百姓失离,虽然知道少君还有诸位都无大恙,还是忍不住想亲眼来看一眼。”

而就在公孙珣慢吞吞的越过魏郡,即将步入赵国境内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突然出现在了公孙珣跟前。

到最后,居然是一声猫叫打破了沉默。

“可惜何事?”公孙珣随意反问道。

公孙珣哑然失笑,便是吕范等知道内情的也多失笑不语……蔡伯喈不是不想回去做官,而是当时他一口气恶了天子和张让、赵忠这些人,这三个人有一个在他回洛阳都没好果子吃。与其如此,还不如在赵国这里被所有人捧着呢!

“文琪。”蔡邕稍微红了下脸,便捻须反过来问道。“你是天下名将,又在南面多有建功,可能与我个准信,这战事何日才能有个结果?”

公孙珣看着穿堂而过的那只大白猫从公孙越身侧溜走,不由心中一动,然后忍不住看向了依旧在长吁短叹的蔡伯喈。

此番征讨黄巾,是他担忧家中情形,主动请战的,而公孙珣也顺手将他安排到了其实他本人也认识的卢植处做了个曲军侯。

“少君误会了。”贾超当即起身扶住公孙珣坐骑的马嚼子,然后仰头笑应道。“我来时是专门向北中郎将告了假的,而且广宗战事并不是很激烈……张角居城中,张梁引兵在城外扎营,深沟高垒,军中如今倒是在打造器械、堆垒土山的居多,不差我一人。”

便是赵相刘衡,作为一个公认的纯儒,也没有惹是生非的意思。

然而,蔡伯喈忽然一咬牙,下定了决心:“文琪来晚了,昭姬已经许给了国相刘公的独子……只不过,其子尚在洛中为郎,故而只是相约,并未成礼罢了!”

公孙珣再度微微颔首,却是勒马上路。而韩当与娄圭也各自在马上招呼了贾超一声……后者是微微颔首致意,前者却是学着公孙珣伸出马鞭的手柄轻轻戳了一下对方。

“并无他事,只是听说少君要路过此处,我无论如何也要来看看的……唯独少君来的太慢,原以为要在赵国邯郸相会,却又回头走了几十里才见到了少君仪仗。”贾超依旧笑吟吟的答道。

故此,一时间邯郸城外宾主尽欢,就算是之前对刘衡颇有些言语的董昭此时也有几分喜闻故人的味道了,有着六百石官身的褚燕更是忍不住原形毕露,所谓洋洋得意、左顾右盼……引得关云长、张益德、魏子度这种喜怒形于色的人纷纷侧目。

实际上,整个堂上这么多人,唯一能浑不在意直接插话的人也就是一个公孙越罢了。而公孙越这个浓眉大眼的自从三年孝期之后,也明显和刘备一样,有些喜怒不形于色的感觉……换言之,也有些闷葫芦的感觉了。

而公孙珣对此其实也是有数的,早在黄巾之乱前,那猪腰子脸的王道人便秘密传来讯息,张角当时身体确实有些不对路,甚至整个黄巾之乱定在甲子年三月,本身就有忧虑张角年龄和身体这方面的考虑。

“魏公、蔡公、乐公……还有这位,应当便是国相刘公了吧?”公孙珣笑呵呵的引众下马,主动出言问候。

公孙珣不免不耐,便忍不住想要催促一声。

“这又何必呢?”公孙珣不以为然道。“不过,既然战事不急,那倒也无话可说,只是下不为例。”

更不要说,眼前邯郸城阖城俱出,从国相到赵王属吏,从名士到豪族,各自在城外相候,俨然都是来迎接他这位良乡侯的,而公孙珣如今也需要赵国本地供给粮草,倒也确实没时间多想什么贾超了。

私堂之上,公孙珣更是与公孙越,还有吕范、审配、娄圭、王修、董昭、戏忠、韩当、关羽、张飞、刘备等等这些或是亲重或是上得了台面之人,与蔡邕多聊了几句。

“当日在洛中,你可是将她托付与我的。”公孙珣晓得愈发得意了。“既然及笄,我做主,与她说一门好亲事,如何啊?”

要知道,这位五官中郎将对河北战局心里是有谱的……人家张氏三兄弟战略收缩,依靠着广宗和下曲阳两座坚固大城,各自聚兵十万,粮草财帛无数,这种仗怎么打?

古往今来,坚城难下的战例少了吗?

实际上,早在战前公孙珣还在中山郡做太守的时候,他便跟自家母亲写信详细讨论这个问题。而按照公孙大娘所言,张角三兄弟实在是不好打,恐怕要等到张角自己病死战局才能自动崩溃。

“原来如此。”公孙珣缓缓点头,却依旧不下马。“那你来此处是有什么事情吗?”

此言一出,堂中众人纷纷醒悟,也多是面色不渝起来。

蔡邕面红耳赤,也不知道是想起了什么,还是单纯的被这句话所激怒,但他看着公孙珣得意猖狂的那张脸,与俱是此人属下的满堂文武,又想起白日间对方引万军而来的威势,居然半晌说不出话来。

既如此,公孙珣本人也乐得慢腾腾的赶路,借以推卸责任……当然了,他肯定没忘了不停的往中枢那里上奏折,以彰显的无辜和无奈。

“如你这等老匹夫,全无半点治国安邦之能,只知道沽名钓誉,悠闲自得!殊不知,你能躲在此处安稳度日,全是我等随君侯在前苦战换来的,如今安敢如此辱我家君侯?莫非以为我们这些人刀不利吗?!”

“何事?”蔡邕俨然被吓了一条。

“为何不见你家昭姬啊?”公孙珣借着酒意似笑非笑。

贾超会意撒开手中的马嚼子,就在路边再度行了一礼:“不敢耽误少君时间,少君且行,既然来到河北,通讯总是方便不少,我既然已经见过少君、越公子还有诸位旧人,也要着急回广宗了。”

公孙珣怔了怔,脸上的笑意几乎是瞬间消失:“公孙氏配不上蔡氏女吗?”

而邯郸既然不比他处,公孙珣便也趁势作出安排,让程普辛苦一下驻守大营,然后军中千石以上官身之人,外加褚燕、魏越这种赵国旧人则纷纷入城,接受了赵国本地豪族们以刘衡名义进行的宴请。

“河北与河南之敌不同,不好说。”公孙珣坦诚言道。“或许两三月便可有结果,或许迁延到冬日也不定……”

公孙珣却愈发无言以对。

贾超的事情只是路上的插曲,公孙珣并不以为意。不过,当日下午来到邯郸城外时,他却忽然想起那赵国太平道首领马老公,这才将事情串了起来……有心想与贾超说一说此事,人却应该已经折返广宗许久了,便也只能作罢。

要知道,韩义公和贾超认识的时间更久,比认识公孙珣还久,不然当日二人也不会相约同行,一起离开卢龙塞了。

“有了!”贾超当即应声道。“已经见到他人了,幸亏我来到此处,不然以现在这种乱象,怕是真不得见了。”

其中一人唤做关云长的,更是拍案而起:

“张角起事后,公学中泰半学子告假归乡,然后许久都不回来,偶尔有信来,却也是这个家破那个人亡。而若是战事迁延不定,秋日招生再少,怕是公学中人就更少了……文琪,咱们邯郸公学已经是河北最好最大的学校了,尚且如此,你说我能不可惜吗?”

蔡邕当即叹气:“可惜了!”

蔡伯喈连连捻须摇头:“此间乐,不思洛也!”

公孙珣沉默片刻,却是忍不住摇头回应:“大乱一起,天下虽大,怕是也放不下一张安稳书桌的!”

来人是贾超,钜鹿本地人,乃是当日卢龙塞的一名戍卒,归家时恰好与求学的公孙珣同行,却刚一回家便杀了人,最后又靠着公孙珣的庇护得以逃命,便从此跟着做了护卫……实际上更像是徒附、家奴一般的人物,而且向来是公孙珣的心腹。

“昭姬已然及笄,大晚上的,如何还能像小时候那样出来随便见人?”蔡邕不由大怒,却又猛地戛然而止,并一时惊惶不定。“你……你,你是何意啊?”

“所以才想着能早日乱平啊!”蔡邕感叹连连。

“说的好哇!”公孙珣闻言也是感慨,便在马上用马鞭杆子戳了一下对方肩窝。“你能有这个心思,也不枉我和义公当日将你捞出来……如何,你兄长可有音讯?”

酒酣人醉,众人难得有放浪形骸的姿态……而酒后,牵招去寻自己老师乐隐聆听训导不说,公孙珣也是带着大部分赴宴之人,宿到了昔日旧宅,如今的蔡府之中。

堂中一时沉默了下来……毕竟,这里人虽然很多,也都上得了台面,可公孙珣和蔡邕的身份却也非比寻常,便是吕范、王修这些人也因为要顾及公孙珣的姿态而不好乱说话。

“蔡公!”

“党锢既开。”刚一坐下来,公孙珣便借着七分醉意问道。“蔡公有没有回洛中的意思呢?”

蔡伯喈当即大惊失色。

——————我是虎女不嫁犬子的分割线——————

“太祖尝行军过邯郸,宿于蔡邕宅。酒酣,夜问蔡氏女将嫁否。邕愤之,假言许国相子。羽在侧,明其心,以辱斥之。”——《新燕书》.卷六十九.列传第十九

抱歉,这章有点卡文,所以有点虚……下章尽量多些补偿。

(本章完)

第298章 星河挂户夜长晓第468章 长安城内闻更声第365章 夕阳西去水自流第293章 死生虽天命第266章 天凉好个秋第456章 独往人间不独还(继续感谢白银大萌江第108章 中台第166章 渔夫第49章 不见第479章 秦嬴谩作东游计第63章 临阵(中)第437章 旧怨平兮新怨长(继续小小2合1)第390章 时事难从无过立第225章 不负天下第526章 使人听此凋朱颜(续)第501章 虎啸喧争如窃语第447章 几人虚费一生心第153章 无力(下)第98章 处置(下)第354章 道德几时曾去世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166章 渔夫第480章 秦嬴谩作东游记(续)第455章 白云出处从无例(感谢白银大盟江南第437章 旧怨平兮新怨长(继续小小2合1)第108章 中台第315章 白马猎长原第384章 西宫东阙何所罪?第174章 兵临第3章 请战晚上别等第278章 鼙鼓病气纷纷来第230章 歃血第271章 丰年好大雪第501章 虎啸喧争如窃语第137章 直下第201章 一意起高楼(中)第385章 受寿永多夫何长?(二合一还账)第490章 枕膝堪入眠(中)第96章 处置(上)(8k补前两天的字数)第118章 大事第111章 灾异第201章 一意起高楼(中)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470章 时亦犹其未央第28章 洛阳城中第351章 从今吹笛大军起第48章 务实第416章 单骑偏能复十城第253章 思故明来意第56章 路遇第439章 须知饮啄繇天命第460章 汉室诸公鸣玉佩第60章 出奇第234章 堂中辟一人第459章 旧恩如言亦难收(续)第115章 夜访第537章 第二十三张 故垒萧萧夏如秋第188章 老雉望河叹(补昨日)第157章 亲厚第358章 大河封冻乱武兴(下)第504章 金樽应啼别离后第31章 洛阳城外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请来领奖!第69章 大飨(上)第508章 力尽关山未解围(中)第310章 犹堪一战取功勋第271章 丰年好大雪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第483章 违天辄非凯第20章 杀人者,贾超也!(4k)第123章 更胜第438章 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第298章 星河挂户夜长晓第95章 当走第499章 何如沂水舞雩人(继续大章提前还债第188章 老雉望河叹(补昨日)第512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续)第36章 颍川论士第25章 勤奋苦读第318章 青草覆宗庙第285章 万事俱可忘第172章 直入第343章 新人敢言天下事第258章 孝衣白肥冲南风第457章 君前愿报新颜色第450章 大江东去老诸侯第393章 早岁那知世事艰第225章 不负天下第349章 西北功名奋发冬第3章 请战第289章 故将直笔记春秋(上)第529章 空看花开满台日第142章 雷雨第535章 山形依旧枕江流第295章 读书万卷不谋食第138章 劫持(上)第428章 文武同旧患第523章 又闻子规愁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