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第291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公孙珣当然不可能用板栗来养活上万流民,而且现在是夏季,也不是种板栗的时候。

实际上几乎可以想象,在第二年秋季收获之前,这一万人以及期间到来的其他流民,主要还得靠他们自己渔猎外加安利号的接济, 才能勉强在此处生存下来。而这期间,公孙珣真正要做的,也不过就是组织这些流民在昌平安居下来,建设家园,并有组织性的用草木灰来整饬这里的微酸恶地,然后悉心开垦以待来年耕种罢了。

而且, 不管有没有去辽西,公孙珣都不想担上吞并人口的恶名,他……他很正式的派出了自己的卫将军长史吕范, 前往蓟县谒见了广阳太守刘卫,正式请求官府按照官屯的方式将昌平的恶地划拨出来安置流民。

至于他公孙珣又怎么说呢?

其实也赶巧了,卫将军见到燕山中野生板栗颇多,便准备仿效恩师卢公与旧识刘焉那般,于昌平建立一所私学!

当然了,也无须瞒着广阳郡的乡里士民,卫将军另一位恩师,故太尉刘公去世前曾有遗书给他这位亲传弟子,说是要他厚德载物……故此,卫将军自然也要顺势对流落至此的冀州流民们施以援手,加以教化。

所谓,捐家救民是也!

广阳太守刘卫实在是没有辙,听到吕范的介绍后自然是一番吹捧,并干脆利索的将官屯事宜给应承了下来, 从文书到吏员再到些许必要的援助,那是一个都不缺。

然而,亲自出城十里送吕子衡回去后, 这刘卫转过身来, 眼见着身边只剩些许心腹之后,却又在城外顿失笑意。

回到眼前,陶谦此时正在堂中与下属们议事,忽然接到刘卫遣人送来的公文,只是看了两眼,便立即将文书转给了一众州中官吏门查看,并直接用带着徐杨口音的洛阳话凛然出言质询:

周围心腹属吏们细细一想,却也纷纷无言,因为自家府君此番吐槽似乎格外准确。

“诸位觉得刘太守这是何意啊?”

“那公孙大娘不愧是养出卫将军这般英雄的人物,”魏攸不禁幽幽捋须一叹。“别人经商只求钱,可这位……我至今记得,当年安利号刚刚成立,老朽还很年轻,在右北平家中便听到过商号于当地宣扬,说是安利号只求铺设通衢,然后与利于乡里,方便于他人。初时,我也只觉得这是公孙氏为了自家名声所做遮掩,然而,凡二三十载,我在幽州亲眼所见,彼辈虽然屡有艰难之时,却一直如此做派,数十载未曾动摇片刻。”

而陶谦也没有让他岳父失望,他结婚后很快就开始发奋读书,先是在州郡为官吏,兜兜转转了许久,人到中年后居然被举为茂才,并出任尚书郎,又先后转任县令两处,等到去年五十二岁的时候,他终于因为治绩出色,被征召为议郎,然后出任幽州刺史,成为方面大员。

而等回到蓟县官寺,刘卫却是干脆下令,让人将公孙珣‘请求’在昌平‘官屯’一事的公文给收拾了一番,专门送给了与他在同一座城中共事的幽州刺史陶谦。

不然呢?让他们去怼公孙珣那肯定是不会怼的,死都不会怼的,可要是一边抗命一边留在州中,以陶谦陶刺史的作风,怕不是也能让他们先来个生活不能自理。

“这是何意啊?”陶谦愈发好奇。

众人不敢怠慢,赶紧组织起太守仪仗,耀武扬威的往千年古都蓟县归去。

“你们接着说。”陶谦将公文扔到几案旁,顺势在高脚太尉椅上挪了挪屁股,便继续嗤笑发问起来。“那公孙氏被你们说的神乎其神,我怎么有些不信啊?一个世族,如何又有德望又有根基,又有财富又有威信呢?我非是怀疑他家势力,自扬州至幽州,我也算见多识广。无论数代三公的真正钟鸣鼎食之家,还是势力跨州连郡的豪强,又或是家财钜亿的商贾,便是在地方上一言九鼎的豪杰也都数寻常,却还是第一次听人说到有如此怪异的家族,居然身据四方特质……”

然后,南面的安次县乃是当日广阳黄巾的源头所在,数万人一朝俱反,那座城基本上算是为之一空,今年春耕时更是被陶谦强行夺走,用来安置冀州流民。

而此时,他的岳父岳母早已经不在人世了,夫人甘氏也已经垂垂老矣。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个蛮地出身的陶恭祖始终性格蛮横,宛如当初罢了。

而如今,公孙珣又来了,往昌平那里一坐,说他不走了,还说要官屯……不用想都知道,北面昌平和军都两县肯定也要落入这位卫将军手里了。

“恕在下冒昧。”魏攸闻言但是不由正色。“方伯你不是幽州人,怕是根本不懂得安利号这三个字的分量……实际上,安利号并不只是在聚财,它与普通商家也根本不是一回事。”

刘卫在车上细细琢磨了一番,然后一声长叹,却又连连摇头:“不行,决不能坐以待毙。如今时局颇为动乱,不比往日……若是朝廷看不过陶蛮子乱搞也还罢了,可若是中枢有意借他强横压制地方又如何?届时他要是在此处待上数年,再加上那位卫将军,我岂不是要当好几年的空头太守?诸君,我这把年纪了,还剩几年功夫能蹉跎下去?”

“回禀方伯。”魏攸继续叹道。“如今的公孙氏,二三十年前还只是一般的边郡世族模样……所谓顾忌清议,不与豪强结交;开枝散叶,便联络减少,自成分家支族。然而,约二三十年前,如今这位卫将军的寡母以抚养子嗣艰难为由,忽然借着公孙氏的庇护开始经商,事情便已经截然不同了。”

州中众人面面想觑。

据说,是要‘请示’。

魏攸看了看陶谦脸上的古怪笑意,也是无奈迎上:“方伯,其实你刚刚所说的话语,已经将公孙氏的底细给说了个通透。”

“魏别驾说的对。”陶谦当即一笑。“能让老魏你这种实诚人如此直言,可见这刘卫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如小儿一般的把戏也拿出来丢人现眼。”

结果呢,有一次本郡的同乡,一位退休的两千石甘姓太守出行时遇到了他,觉得他容貌出众,便喊上车来与他交谈,最后一番恳谈之下,甘太守居然直接将女儿许配给了这个浪荡子。据说当时的太守夫人非常愤怒,但甘太守却坚持自己没有看错人。

真的是弹冠相庆,因为陶谦真要是跟公孙珣怼上,他们这些本地出身的州中吏员除了扔掉管帽子外别无它法。

话说,放在往日,州中从事属吏们一定会哭丧着脸,然后尽力劝陶谦不要当众对着一位两千石如此不留情面,尤其人家广阳太守还就在同一座城内……然而今日,这些人眼见到自家刺史如此无礼,却纷纷居然长呼了一口气。其中不少幽州本地出身的州吏,甚至有当日随郭勋在范阳城头观公孙珣夜战,一度劫后余生、弹冠相庆的意味。

然后,幽州名士、右北平出身的别驾魏攸,先是缓步上前将公文交还,然后顺势朝着陶谦正色一礼:“方伯请恕属下直言,这刘太守挑拨离间的姿态未免太过显眼了。”

“愿闻其详。”陶谦也难得正色。

陶谦悚然肃容。

然后,其中一名颇为忠心之士倒是忍不住提醒了自家主君一句:“府君万万不要自误啊!于方伯处而言,其人虽然可恶,却是一州刺史,正该监管州中两千石,也正好能拿捏住府君,乃是一条过河之龙;而于卫将军而言,此人不但名位绝高于府君,更兼为幽州本地人望所在……于府君而言,他留在昌平,倒不是过河之龙,反而算是坐地猛虎,也万万动不得!”

“正是这家非比寻常的安利号,硬生生以不影响公孙氏清誉的方式将各地大小豪强、弱小世族,以及公孙氏各地支族硬生生黏合在了一起。故此而言,公孙氏之强非只是一公孙氏,实在是兼有世族、豪强、商贾三层之力。”魏攸昂然对道。“这才有了今日之庞然不可摧之势力。”

一众心腹面面相觑。

“无论丰年荒年,安利号从不囤积倒卖,必然开仓明示,平价收粮、平价出粮;每有积蓄,从不匿金铜于土窖,必然往邻县邻邑购置土地,询问特产、铺设商栈;每到一处,必然与当地豪强大户公营,以下线的方式让出红利;每行货于商路,无论渤海还是路上,若有人请随同行,则必然允诺;每有小弱下线一时遭遇不测,只要其未曾失信必然予以协助……如此种种,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辽西、右北平以及辽东三郡,安利号早已经深入到每一处乡里;渔阳、广阳、渤海,则纷纷铺设到县邑;而其主脉商路更是东环渤海一周无遗漏,南沿涿郡直通邺城,西走上谷、代郡穿入并州……方伯,如此这般的商号,你自扬州至幽州,可曾见过第二家?”

“我如何不知道这个道理?正是这般才让人心累!”刘卫一声感慨,却又不禁心中一动。“龙虎并卧在我房中,真真让人为难……今日且回城吧!”

实际上,你当这些州中官吏们之前聚在大堂上在干吗?他们正是因为知道了吕范的到来,知道了公孙珣要在昌平引流民落户,然后才纷纷忙不迭的过来找陶谦做预防的。而早在刘卫的公文到来之前,这些人就已经把公孙珣和公孙氏都吹上天了,就差跪下来直接说那是老虎屁股摸不得了。

须知道,因为境内有千年古都蓟县(公元前七世纪燕国首都就在此处了,真的已经快千年了),算是燕地根本所在,所以广阳郡面积不大,下辖不过区区五县,也就是另一个时空中一千百八年后大半个首都而已。

陶恭祖今年五十余岁,其人出生于丹阳郡,而这时候的丹阳可不是后来的江南阜美之地,乃是挨着山越,动辄要拎刀子砍人的野蛮之地……刘卫喊他陶蛮子,可不是胡乱起的外号。而陶谦本人也确实很有‘蛮风’,他少年放浪,一直到十四岁都还骑着竹竿领着乡中小孩一起玩打仗的游戏,成年后也不矜持。

“寡妇经商也是寻常,我们扬州也有朱公伟的寡母经商养子,边郡地方都不太讲究,我也是少孤,如何不懂这里面的艰辛啊?”陶谦在上首座中轻声叹气道。“可想来与朱将军母亲相比,这公孙大娘也不过是经商的能耐大些,再加上有公孙氏的照看,所以才有了今日的局面……但这也只是钱吧?哪里来的你们说的那些?”

“如此庞然大物,之前多任刺史,居然无动于衷?”陶谦愈发严肃起来。

周围心腹无可奈何,只能勉力强劝:“府君不必太过伤心,你也说了,那方伯为人强横,必不能持久,既如此且忍一忍,等他走了,蓟县与广阳县不还是你来专居吗?”

陶谦肃容以对,默然不语。

可这样的话,我们的刘太守还剩个啥呢?

“本来陶蛮子强横倒也罢了,他这人必不长久。”刘卫坐在车上,真是越说越难过。“我还想着能熬过去。孰料北面昌平却忽然又来了一个卫将军,还要在此长久居住下去?堂堂太守,居然连自己的辖地都管不住吗?”

而本来呢,身为太守,只要跟常驻蓟县的幽州刺史关系不至于太差,这地方倒也富庶安乐……然而,这不是来了个不讲理的陶谦陶恭祖吗?自从这个蛮子来到蓟县以后,广阳太守刘卫基本上就越来越憋屈,对蓟县和紧挨着蓟县的广阳县控制力度自然也就越来越弱,如今,这中部两县基本上算是被强横的陶谦给夺走了。

“如此庞然大物,于各任方伯而言,倒也不是刻意放纵。因为只是数年前,这庞然大物也还有着明显致命之处。”魏攸昂然对道。“幽州人尽皆知,安利号之强盛只系在公孙大娘这一位奇女子身上,其人若有一日老去,后继无人,无论是交给族中还是剥离出来给其子分家继承,都将难以维持气候。只是……”

“你们说,我这是当的算什么太守?”已经年逾四旬的刘卫坐在自己的车架之上,迟迟不愿动身,反而用一种近乎悲愤的语调朝自己的心腹属吏质问了起来。“来广阳两年,本该渐渐把控局势才对,如今却居然要无一寸土地为我这个太守所辖治了吗?”

“只是卫将军既然已经为卫将军,这安利号便再无可制了!”陶谦正色接口问道。“对否?”

“卫将军天下名将。”魏攸依旧昂然对道。“烧弹汗山以保上谷、代郡;灭高句丽以安辽东、玄菟;覆广阳黄巾以定广阳、涿郡;杀张宝以扶幽州全境……如此功绩威德,兼以乡梓之论,敢问方伯,幽州何人能制公孙氏?又有何人愿制公孙氏?”

陶谦目视魏攸良久,却是一言不发,良久,方才起身往堂后去了。

———我是无人能制的分割线———

“陶谦字恭祖,丹杨人。谦父,故馀姚长。谦少孤,始以不羁闻于县中。年十四,犹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戏,邑中儿童皆随之。故苍梧太守同县甘公出遇之涂,见其容貌,异而呼之,住车与语,甚悦,因许妻以女。甘公夫人闻之,怒曰:‘妾闻陶家儿敖戏无度,如何以女许之?’公曰:‘彼有奇表,长必大成。’遂妻之。”——《旧燕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

(本章完)

第378章第144章 盛意(上)第333章 伐心在强不在谋第160章 秋猎(上)第494章 故人北走临沂水附录3:汉燕演义标题集——燎原火第209章 喜怒形于色(续)第294章 人事常相参(二合一)第490章 枕膝堪入眠(中)第195章 不闻新人来(上)第276章 门前立故友(下)第8章 破营第165章 雾气第407章 空期戎马收河北第444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续)第346章 单于在山西(下)(新年快乐!)第251章 阳翟城子伯辟贤第437章 旧怨平兮新怨长(继续小小2合1)第46章 帻巾第89章 移镇第151章 不甘第87章 表文第67章 大人(上)第272章 豪杰如土士如铁(上)第153章 无力(下)第419章 诚知匹夫勇(跪谢若冰大佬的白银盟第284章 一觞浇不平第81章 鸡汤(上)必须要单章感谢潇潇和诸位新盟主第295章 读书万卷不谋食第138章 劫持(上)第504章 金樽应啼别离后第469章 及年岁之未晏兮第95章 当走第131章 求见第106章 郎署第67章 大人(上)第501章 虎啸喧争如窃语第309章 莫嫌旧日云中守第201章 一意起高楼(中)第491章 枕膝堪入眠(下)第497章 千里连舸断龙背第494章 故人北走临沂水第381章 长驱白马向西殿第445章 赤伏真人正天位第56章 路遇第109章 道旁第406章 力障孤城势转穷第513章 诚既勇兮又以武第201章 一意起高楼(中)第515章 谁道天涯知己少第401章 去留皆洒然第442章 卓哉光武真圣君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邺城(万字还债)第284章 一觞浇不平第408章 又见猛虎起河东(上)感谢白银盟阿蕾格格巫,顺便说几句话第443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第470章 时亦犹其未央附录4:《旧燕书》.太祖武皇帝本纪.卷一——第446章 世间鱼鸟各飞沉第8章 破营第221章 雕虫小技第412章 关塞萧条行路难第430章 鸟飞似得林这次是正经请假第441章 云台千尺尽功臣第429章 鱼困自见水第351章 从今吹笛大军起第335章 直指边城虎翼飞第201章 一意起高楼(中)第6章 夜袭第505章 身当恩遇恒轻敌第490章 枕膝堪入眠(中)第68章 大人(下)(5.6k2合1)第20章 杀人者,贾超也!(4k)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壶第486章 新策闻故地第443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第137章 直下第187章 羔羊临釜鸣第186章 妄妄山中言第288章 须信人心有真伪第53章 中流击水第203章 皆怜宫阙土第1章 楔子第512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续)第172章 直入第178章 定论第132章 伺机第282章 区区计生死第160章 秋猎(上)第31章 洛阳城外第130章 一招第281章 文物多师古(下)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续)第381章 长驱白马向西殿第176章 定夺(还债)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灯第109章 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