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满酌陶碗俯首退

第300章 满酌陶碗俯首退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千里之外的青州平原郡平原城外,正有人十里长亭相送本地县令刘备刘玄德。

“诸位都回去吧!”今年二十八岁的刘备正在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又当了三四年的大县县令,所以虽然天生颌下须少,却自有了一番威仪。“秋收正忙, 何必为了备如此劳师动众呢?”

一众相送之人,从本地属吏到地方三老,还有些许豪强游侠子弟,闻言面面相觑、纷纷怅然,却只是不听,而且也不多愿说什么, 反而依旧相随不止。

人家一片心意,刘备也无可奈何,只能又由着这些人送了许久, 最后,约莫到了中午,来到距离城外二十里处的第二座亭舍,眼瞅着都要出平原县的边境进入隔壁冀州的清河国了,刘备这才好说歹说将一群人给劝着停了下来,然后自己与简雍带着几名随从继续往东沿清河而去。

话说,刘玄德这人少年困苦,后来陡然跟着一群公子哥在洛阳游学,一时把持不住,多少沾染了很多富贵钱财上的毛病,赛车斗犬、玩牌下棋,却独独不爱学习,所以一直不被人放在眼里;然而,其人弱冠归乡, 以一事无成之身而逢母丧,大受打击下倒是有了明显的进益, 开始变得喜怒不形于色,开始渐渐懂得礼贤下士, 尽心尽力去待人;而后,他又以游侠之身投身军旅,又做了数年县令,到底是从体魄到精神,从城府到能耐上,全都得到了充足的锻炼与成长。

也正是因为如此的缘故,此番离任,刘备虽然心中也很是感慨和动情,却一直面不改色,辞别众人后更是没有坐车,反而连着腿脚不方便的简雍一起不辞辛苦,直接骑马而走。

又走了数里路,来到一处已经属于清河国境内的亭舍前,刘玄德这才下马来稍作安顿,然而其人甫一下马,却又不顾身份,居然是亲自将简雍从马上扶了下来。

“辛苦宪和了。”刘备也是一时有些愧疚。“按照仪制,本该坐车才对,但是军务紧急,先要去豫州募兵,然后再去洛中,便又只能骑马。”

“玄德这话说的,好像我做了三四年县丞便忘了如何骑马一样。”简雍一时失笑。“再说了,复为军旅之事,又怎么能考虑辛苦不辛苦呢?当日在幽州为游侠,在军中为骑士,也未尝要人搀扶。”

简雍当即再度按剑。

“我知道!”简雍当即打断对方。“你小时候就指着自家门前那棵桑树图谋不轨之意了,之前数年居于平原这种繁华之地却不娶妻生子,乃是暗藏心机,如今等到曹孟德举荐你入洛为军司马,你一言不发便抛弃卫将军的知遇之恩,直接弃职而去……俨然是不轨之心久矣。”

简雍当即不耐:“没这么正经吧?你只是素来以兄事之,又不是他的私臣,何必如此纠结呢?再说了,这君臣之义终究只是风俗,不是律法。而且虽上不封顶,却也下不设限……愿意守君臣之义的,自然有人称颂,可大家同为汉臣,不以君臣之节相对,难道便是悖逆不道了吗?无外乎是以后尽量避开相对便是,他公孙珣只是一个卫将军,还是自己先退回幽州的,如何便要人为他守制称节?”

刘备正色看向了对方:“宪和,咱们刚才所言,我此番过清河而避益德……其实正跟我那位文琪兄有关系。”

“然而我也知道,我兄公孙文琪是个我怎么追都追不上的人,”刘备果然继续言道。“我也从没想过与其一较长短。不瞒宪和,当日涿县家中相会,听到他灭国而回,见到他配紫绶金印,我心中便隐约想,此生能附其骥尾,也就该知足了……而其人也未尝亏待于我,若非他,哪里来的不过三旬便为千石县令呢?甚至在平原大县为任数载,中间得罪了那么多人,上下却依旧给我薄面,何尝不是因为我是卫将军之弟呢?”

“那你为何还要走?”简雍忍不住直指其心质问道。

甚至说句诛心点的话,就是论个人,上学的时候,公孙珣都比刘备努力那么一点点。

刘备见对方气度非凡,更兼身手敏捷,原本有心想问一问此人姓名,还想挽留一二,却也来不及了。

刘备正在灯火下写信,闻言倒是面上微微一笑而笔下不停:“非是避开城池,而是要避开益德。”

刘备和简雍各自扶剑起身,然而舍门被推开后,却是一名身着亭舍公衣打扮之人捧着一壶酒立在门前,俨然是来送东西的。

简雍几乎是本能想劝一劝,却见刘备微微摇头示意:“备本以为自己无德无能,没资格让人割瓶赠酒,却不料有如此义士壮我志气,这酒不能不喝。”

灯下的刘备再度忍不住笑了出来:“宪和莫要说那些了,你这一说我忍不住一笑,就跟着写错了字。”

当然了,更主要的一个原因,乃是听到对方说复为军旅这话,刘备倒是由衷欢喜……毕竟嘛,说到底,刘玄德骨子里还是带着一股子幽州游侠风气的。

刘备赶紧要去扶起对方,却不料,此人居然主动起身,复又后退数步,然后拱手坦诚相对:“不瞒玄德君,我非是此地亭中吏员,乃是刺客……平原县中豪强刘氏刘平、公孙氏公孙犊,二人以百金求刘君性命!”

“玄德,你这是故意避开城池吗?”

“因为我那位兄长忽然不动了,而我却等不及了!”刘备正襟危坐,面色坦然。“宪和,你我在平原数载,眼看着那些阉宦与高门子弟擅行威福、肆无忌惮;眼看着那些士人只知道皓首穷经、坐而空谈;眼看着那些豪右遍身罗绮、奢华无度……而与此同时,百姓们辛苦终日却难得饱餐;负剑报国者不避生死却依旧为人歧视;精忠为任者却死无葬身之地!你能忍吗?!”

二人见状,不由松了一口气,刘备更是有些尴尬:“些许肺腑之言,让足下见笑了。”

“心有一言。”刘备转身朝着简雍,以手指心,面色肃然。“若是不与宪和说,我便说不出来了……”

烛火摇曳了一下,而刘备苦笑一声,先是再度提笔,却又再度放下。

更不要说,都是死了父亲,都是寡母经商养子,可刘备家中如此穷困以至于要织席贩履来维生,而公孙大娘却早早让自己儿子终身不为金钱所患了。

“我自然明白这个道理。”见到对方言语有些过分,刘备赶紧制止道。“只是清河都尉乃是审配审正南,这个人素来在意这些事情,今日我走了且不说,要是益德也跟我走了,那下次相见说不定审正南便要拔刀相对,说我们是忘恩负义之人了……益德心中无私,如何能受得了这个?”

“我明白。”简雍不由嗤笑答道。“你这人心存大志,不愿意早早成婚,以免陷在温柔乡里,便是成婚也想学你那两位复姓公孙的兄长,求一个好婚姻,得以助力前途。”

而稍倾片刻后,刘玄德长叹一声,便转过身来,坐回到原处,然后面色如常的举起了那碗酒。

而从这年头真正能共享政治资源的宗族、家庭角度来说,刘备却又没什么可说了……都是死了官位不高的爹,但辽西公孙氏毕竟是世宦两千石的边郡世族,涿县郊外大桑树下的刘氏算什么呢?真以为那棵大桑树有神异的吗?

听到此言,刘备干脆停下笔来,一时感慨:“说起来,前面鄃城不正是文琪兄的岳家故里所在吗?”

倒是一直到了傍晚,众人用了饭、喂了马,又用热水泡了脚,简雍却是忍不住光着脚、捧着热汤在堂中质问起了好友来:

“我少有大志……”刘备缓缓言道。

简雍也难得认真了起来。

其实,作为乡人兼挚友,他哪里不知道刘备的难处呢?

几百年的姓氏,谁认呢?

“玄德君何必过谦?”这人再度一声叹气,便捧酒而入。“大丈夫生于世,不计个人名誉,迎艰难而上,这番气度真是让人心折!”

“这是何意?”简雍是真不耐了。

“什么图谋不轨?”刘备幽幽叹气道。“宪和,我不是与你说笑……小时候那番言语,无外乎是家道中落,父亲早死,母亲常常以汉室宗亲言语勉励于我,这才惶惶大言不惭。不过,自此积攒了志气倒是真的,便是稍微长大,晓得汉室宗亲四个字毫无用处也未尝变化。”

“我也不能忍。”刘备握拳道。“可我在平原数载,到底做了什么?不过仗着一个卫将军之弟的名头缝缝补补,豪右未曾屠过几家,贪官污吏未曾杀过几个……如何还要继续忍下去?宪和,今日乡老相送,说我有德于平原,我心中却只想速速逃走,因为实在是苟且数年,无颜相对!至于此去洛中能如何,不瞒宪和,我其实也不知道,但我绝不会留在平原,做观这天下继续污浊下去,无论局势是好是坏,我都要去洛中亲临其境,拔刀相对!备年近三旬,不求立德立功,但求立身!”

刘备闻言继续一笑:“是啊,平原是个繁华之地,若以成家立业来论,虽然与家乡风俗不同,却未必是个坏地方……甚至是个好地方。”

“我从来都不能忍!”简雍昂然作答。

“这是何意啊?”箕坐在几案一侧的简雍原本只是随口一问,此时却是真的疑惑起来。“避他作甚?要我说,本就该问问他,要不要随你一起去洛阳的……莫非是觉得此番你也只是个军司马的职司,安顿不下他?”

“这倒是实话了。”简雍一时感慨。“之前未到平原来,如何能想到平原是这种风气?有钱的豪强商贾一定行为奢侈,能穿丝的绝不穿麻的;而士人又偏偏个个矜持高傲,见面只问你读不读经?所治何典?想当初咱们刚到平原,县中吏员居然尽数挂印归家,等着你去请……刚开始咱们还以为他们是看不见玄德你,差点拔刀一个个砍过去,后来才知道,这居然是本地风俗。”

二人下的马来,说笑了两声,旁边自然有心腹伴当迎上前去与本地亭长交涉,此地与平原相邻,这亭长自然听过刘备的名声,自然也不会刁难,反而奉迎得当。不过,饶是如此,当这亭长听说对方要留宿时也不免有些疑惑……须知道,此时天色尚早,而刘备一行人又全都骑马,真要是赶路,完全可以再走些许路程,直接去前面鄃城落脚的,何必非要留宿在亭舍内呢?

当然了,这话亭长是不会问出口的。

刘备闻言也是难得失笑……毕竟,简宪和是他乡人、挚友,之前履任平原令,也是少有跟在他身边的心腹之人,更兼此人本就生性诙谐多话而又不拘礼节,若当着此人的面还喜怒不形于色,那便反而有些装模作样了。

“说的好!”话音刚落,便传来一声感叹,却是来自于门外。

“你且说。”简雍哭笑不得,只能一口喝下温汤,然后放下手中盛汤的陶碗,勉强收腿,正身相对。

刘备继续写信,却当即摇头:“不是这样的,益德心中无私,兼有义气,怎么会在意职务?真要唤他去他一定会弃官随我去的。但是宪和,你也随我在平原做了许久的官,应该知道风俗与风俗不同,事到如今,不能以昔日游侠游侠风气相对这天下所有事……”

而刘备却是一声苦笑:“别人倒也罢了,这二人如何要杀我?那刘平也跟我一般是汉室宗亲,公孙犊更是公孙氏支族,二人都是安利号下线,素来对我还算敷衍……”

“然也。”简雍也干脆答道。“赵公正是此地人。”

“这倒也是。”简雍一时摇头。“我也不与你多说了,你赶紧写信吧!是给你那位文琪兄写信明心吧?”

“能不说吗?”简雍不以为然。“之前数载,咱们可是将心思全都放在了此处,就差在此处成家立业了。”

“什么原因我不知道。”这刺客退到门前,却又失笑作答。“但也无所谓了,仅凭今日玄德君这番剖心之语,我是绝不会再行此事的……白日间平原父老相送数十里,一直未曾近身,只能于此时借一碗酒水相赠,愿玄德君此去洛阳,能得偿立身之志!告辞!”

言罢,此人转身而走,居然停都不停。

“那是因为二人看在卫将军面上不得不敷衍。”旁边简雍不由冷笑道。“想来玄德你在平原数年,行政素来重民,早就引得他们不满了……此番你‘背离’卫将军,从了曹孟德的举荐,他们自然觉得可以下手除‘害’。”

言到此处,此人抱着酒壶上前,借着之前简雍放下的陶碗,恭恭敬敬的为刘备满上了一碗酒。然后居然又放下酒壶在舍内后退数步,恭敬大礼相拜:““仆……见过玄德君!””

言罢,其人便一饮而尽,复又将几案上的书信一把抓起,扔到地上,却是不准备再做什么解释了。

简雍全程都没有阻拦,只是一时苦笑。

————我是不做解释的分割线————

“中平末,曹操为西园典军校尉,举备为军司马,备时为平原令,闻之,弃职竟从。郡中或为太祖者,以备弃公孙氏,乃使客刺之。客潜入亭舍,闻备叹天下之事,不忍刺,语之而去。”——《新燕书》.世家第三

皇叔啊皇叔,真难写!

(本章完)

第334章 一卷旌收千骑虏第342章 旧将须分左右军第174章 兵临第190章 春去夏渐腥第189章 深居俯夹城第9章 战后第474章 吾将上下而求索第441章 云台千尺尽功臣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壶第61章 中军第150章 明白第401章 去留皆洒然第513章 诚既勇兮又以武第327章 战殁尤思过往事这次是正经请假第16章 存问风俗第129章 牌戏第484章 猎马敢齐出第431章 漳河连清河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邺城(万字还债)第194章 只见旧人哭(下)第242章 释怀难释意第292章 乡音无改鬓毛衰第482章 紫气黄旗岂偶然?(完)第541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全书完)第192章 人间多真情第382章 定跨赤龙越长塬第251章 阳翟城子伯辟贤第149章 清楚第400章 河北风清人自知(7k勉强2合1)第129章 牌戏第192章 人间多真情第360章 虎狼从中也立身第352章 龙眠老子识马意第536章 今逢四海为家日第346章 单于在山西(下)(新年快乐!)第520章 正与此意同一涂第444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续)第268章 草木黄落兮雁北飞(上)第498章 百里沂水春秋风(大章还债)第156章 谋断第369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第48章 务实第453章 何敢自矜医国手第218章 岁在甲子第431章 漳河连清河第263章 首身离兮心不惩第507章 力尽关山未解围(上)第7章 激战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第499章 何如沂水舞雩人(继续大章提前还债第284章 一觞浇不平第469章 及年岁之未晏兮完本总结第136章 急转第271章 丰年好大雪第75章 撤屯(上)第140章 慷慨(上)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讯第466章 榆中西门逢故人(8k为白银盟加更)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续)第452章 白雪纷纷落庭中(下)第416章 单骑偏能复十城第492章 当头退避也应难第93章 过河第462章 吾疑汉室曾漏网第414章 强移栖息一枝安(下)(三合一)第87章 表文第281章 文物多师古(下)第122章 乱箭第395章 塞上长城空自许(2合1)第156章 谋断第83章 拿下第390章 时事难从无过立第293章 死生虽天命第155章 狂言第312章 李广无功缘数奇第238章 思南忽思北第120章 崩坏(中)第39章 虚惊第235章 轻兵取双城第84章 槛车第1章 楔子第156章 谋断第417章 掌上回旋皆造化第341章 关东起群雄(下)第488章 握手相别去(续)第229章 进退而定第26章 緱氏县中附录9:女频写手日记(下)——sduyiyi第539章 故人送客长江道第46章 帻巾第477章 宛城龙盘虽可贵第94章 放火第404章 世情梦幻复作如斯观(7k勉强2合1继第443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第257章 尽道亡人在无极第247章 公孙珣且战且思第466章 榆中西门逢故人(8k为白银盟加更)第336章 白首汉廷刀笔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