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讯

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讯

三月初,卢龙塞,白马旗正在望日楼上顺着春日风飘扬,而要塞内外,青山绿水之间,却早已经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兵营。

“现在有多少人了?”公孙珣扶刀从望日楼上走过, 身后则跟着诸如娄圭、韩当、高顺、韩浩、田豫、杨开、魏越等无数军将吏员。

“两万左右。”负责中军庶务的韩浩当即答话。“主要是君侯有令,广阳三郡动员的人马以西面渔阳程都尉处为先,故此,此时到达卢龙塞的壮丁以右北平、辽西两郡为主,只不过想要随君侯建功立业的诸郡游侠、良家子、世族子弟颇多,这才有如此多的人马。”

公孙珣闻言微微蹙眉:“若以单枪匹马而论,或者小股作战而言,自然是这些人为佳, 可若是数万大军出塞, 还是要以普通民户壮丁为佳,如此方能令行禁止,大军整肃,不留破绽。”

“是这个道理。”娄圭随意接口道。“但大举动员不及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光是人,各地府库中的兵器、昌平那里的粮食,都需要时间的。反而是这些自带坐骑、兵器、口粮的游侠、良家子、世家子才能来的快一些,还有塞外的那些人……”

公孙珣闻言不由驻足,然后从望日楼上看向了北面……原来,彼处居然也有不少军营连绵成片。但跟卢龙塞南面已经稍显混乱的营地相比,此处的军营却更加杂乱不堪,而且破破烂烂,根本不成样子。

这里其实是来‘投奔’公孙珣的胡兵。

要知道,所谓塞外百族的说法, 历来有之,而在辽西这个鲜卑人、乌桓人、汉人的共同势力边界上, 这种血源、来头根本说不清的杂胡自然更显得复杂和集中。

回到眼前,汉室再怎么衰弱,汉人也是辽西这地方三大势力之首,公孙珣再怎么不重视塞外,他也是土生土长的辽西汉人世族首脑,影响力也是摆在那里的。所以,当这些杂胡听到公孙珣亲自动员大军准备征讨乌桓人之后,自然有不少部落主动来附……或者说,要是这些杂胡没来,那才叫奇怪呢。

“若说后面的那些游侠、良家子只是不值一用,这些人便是不堪一用!”公孙珣看了半天,也只能得出这个结论。“等出塞后也不过是借他们熟知地理的长处,做做向导,或者撒出去做个斥候,保护一下侧翼而已。”

随后,魏越自然携首回转,而公孙珣却率领其他人安心留在了管子城,一方面是要趁机拉拢周边更多的杂胡部落,另一方面也是要重新修缮管子城,以作防备,还要打探军情……按照计划,一旦韩当和娄圭在卢龙塞那边准备妥当,这位卫将军便会立即回师,引兵向西,去与程普联手攻下承德城,再回首去取柳城。

当然了,公孙珣到底是疆场宿将,兴奋之余也没有忘记小心谨慎,接下来依旧严谨行军不止。

这句话不是瞎编的,而是历史上汉武帝之子汉昭帝时期真正出现的一个怪事,说是上林苑那里出现了蚜虫吃树叶子,硬生生的在树叶上吃出了这五个字,引得天下哗然。

“那倒不至于。”趴在地上的张举忽然扭头看向了一直没有言语的公孙珣,然后语气急促起来。“卫将军……我擅称天子,固然可笑,但也是时事使然。你还记得吗?前年的时候,当时正好洛阳有妇女生出一个双头儿来,消息传到幽州,大家议论纷纷,都说这是汉室衰微,主天下有双主之意……卫将军,我擅称天子,固然可笑,今日之败也固然说明我这个罪人没有天命,可汉室却也绝对不可能复兴啊!”

然而,到了前汉末年王莽乱政,蜀地出了一个叫公孙述的割据军阀,拿着这个谶纬死活觉得这个公孙是指自己……于是干脆在蜀地称帝。

而三日后,公孙珣正式以韩当、娄圭为守将,看守卢龙塞,并让他们准备接收后续诸郡动员兵力;又以高顺为前锋,魏越为副,领高素卿本部精锐一千,俱皆骑马,外加精选出的两千骑兵,直接向塞外两百里处的管子城而去。

不过,娄圭看完以后却是神色有些微动:“刘州牧听了鲜于辅的劝告,到了灅水便折道而走,转而去了上谷,而且还要去招降阎柔?并举荐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入洛为官,好给阎柔腾位置?”

公孙珣再度看了一眼娄圭,但后者却只是捻须不言,并未有反驳之意,这让前者登时心下大定。

“君侯还是慎重一点好。”娄圭勉力劝道。“即便是管子城易下,柳城却是一根硬骨头,战事何时结束,是要以柳城的得失来计算的。”

“既如此,”公孙珣当即冷笑应道。“让义公来守城,以高素卿为先锋,我跟在后面走一趟便是。”

公孙珣惊喜过望,细细一问后才知道,原来,高顺、魏越三日急行军两百里到达管子城后,发现城中张举所部极为薄弱,而且猝不及防,于是下马便战,直接打了个张举措手不及……而管子城虽然本身是为了锁住鲜卑、乌桓而修筑的堡垒式小城,但张举本部却多是他掳掠裹挟出去的普通汉民,便是当日随他作乱的本家徒附、宾客,也万万没想到这厮居然丧心病狂到自称天子的地步,所以其人早就尽失人心,不免一触即溃!

换言之,管子城之下与张举被俘一事,堪称不费吹灰之力。

还是那句话,管子城再往北,一直到柳城跟前的这三百里,就没有什么援护可言了……承德城被看住,只能大略确保卢龙塞到管子城这两百里不会受到侧翼包抄,后面三百里若想避免被包抄,最起码得把承德城纳入手中才行。

当然了,这件事情后来被认为是应在了汉宣帝,也就是当时流落民间的汉武帝嫡亲重孙刘病已身上。最靠谱的解读也是上林苑中有汉武帝废太子刘据的参余势力,为了给刘病已造势刻意搞出来的。

众人纷纷颔首表示赞同。

于是乎,公孙珣好言安抚了此人,便令人将他带下去了,然后依旧准备按兵不动。

“君侯!”就在此时,远处戏忠忽然从卢龙塞中庭闪出匆忙登楼,然后远远便呼喊起来。“吕长史传来加急书信……你务必要看一看。”

“君侯……”娄圭稍一思索便将书信收起。“此事其实不足为虑,或许还是好事……毕竟如此一来,鲜卑轲比能处必然失措。而等到君侯从容攻下柳城,结束叛乱,提大军回师,则代郡、上谷那种地方,不过是小局面罢了,君侯无论是做何处置,都是轻而易举。唯一可虑者,此时尚在战时,阎柔此人可信吗?”

“刘伯安真是闲的。”公孙珣嗤笑一声,扶着腰中刀把打断了自己心腹的言语。“又是咸鱼又是腌肉,他也能咽的下去?”

计议已定,众人也就不再多想,而是即刻随着公孙珣的新命令行动起来。

“可信。”公孙珣轻描淡写道,之所以如此,不止是他本人对阎柔的了解,也是他隐约记得自家母亲故事中阎柔的表现,这厮对刘虞好像还挺忠心耿耿。

不过,等到出塞第五日傍晚,公孙珣来到自己少年时途径过无数次的管子城以后,亲眼见到了被俘虏的张举,到底是彻底放下心来——没有任何阴谋诡计,自称天子的张举就是被一战而俘,作为攻击柳城的重要节点,管子城就是一战而下。

最后,公孙珣本人则打起白马旗,带着自己刚刚收到的天子节杖,带着戏忠、韩浩、杨开、田豫等将,引着刚刚整编出的骑兵七千,又有十余个塞外杂胡部落为两翼援护,居然亲自跟在高、魏二将身后,不急不缓,往管子城推进过去。

“我知道。”公孙珣看了一眼旁边的娄子伯,然后方才点了点头。“但此时当以当面战局为重,如何能分心去管上谷、代郡呢?还是子伯说的对,等打完仗,携大胜、提大军去处置此事,还不是任我等任意施为?”

韩当见状几乎是本能的停下脚步,转身往后走去,此举也逼得身后众多军将吏员不得不主动后撤,很快便给公孙珣与娄圭留下了极大的空间。而不以为意的从戏志才手里接过信来,公孙珣大略的看完后倒是并未有什么表情变化,就直接将书信递给了身后的娄子伯。

但第二日,卢龙塞突然传来一封急信——不是军务,而是一个累死了数匹马的口讯,天子崩了。

要不要奖励一下对方?

于是乎,卫将军公孙珣本着眼不见心不烦的原则,连连挥手,示意魏越立即将此人砍了!然后带着首级连夜回卢龙塞,去传首幽州,以正视听。

此言一出,城中围观‘天子’的众将士纷纷变色……毕竟,即便是个白丁,最起码也知道这厮话里的意思是说公孙珣才是要做天子的人;而稍微有些文化的,却更是惊疑不定了!

要知道,张举虽然废话连篇,却多少是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也就是那句‘公孙病已立’。

后来光武帝刘秀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还给公孙述写信,大概意思是说天下大乱,人人争雄,你当时称帝什么的也情有可原,若是能投降,省的死人,我这里总有你一辈子平安富贵的。结果公孙述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拿着这个谶纬去跟刘秀辩论,非说天命之人是自己。

“不是我要称的!”张举抬头哭丧着脸答道。“但丘力居与塌顿俱言,三战皆败,不如称天子以壮军威,而且这样的话说不定也能哄骗来塞外杂胡的效忠……”

“话虽如此。”戏忠不由摇头道。“君侯若不能做反应,怕是幽州人心会有动摇吧?之前谁能想到我们腹心之地的鲜于氏居然有这个胆量直接投靠他人?谁又能想到,家族父母俱在我们眼皮底下的阎柔,居然敢弃君侯于不顾,通过他人觊觎两千石之职?这种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必定还会有!”

“总是要多用些兵马的。”娄圭终于开口劝道,却也没有反对,毕竟从军事角度来说,也确实没必要反对。“务必万全。”

而刘秀呢,也很讲究谶纬,为了争夺正统,居然也就跟公孙述隔空辩论起来了。二人讨论来讨论去,最后以公孙述全家脑袋搬家为最终结果,宣告了光武帝的辉煌胜利。

那个被天下人诅咒了许久的天子,从确定自己身体无可挽救以后,挣扎了大半年,做了许多无数安排,却还是没有熬过天命……与这个中平六年的二月份。据说,其人死前已经水肿的说不出话来了,只能一边含泪看着蹇硕一边勉强指向自己的幼子刘协以作托付。

“先是鲜卑轲比能部出了乱子!”此人再度叩首,却是连着说出了两个情况。“丘力居派出了塌顿领一万余兵马往西面去支援轲比能。然后,之前被说动的辽东乌桓苏仆延处也突然求援,说是之前的辽西赵太守突然出现在了辽东,辽东乌桓只有五六千人马,惊吓不已,而丘力居听说赵太守回来,也是大为惊恐,居然亲自引兵万余去援护……如今柳城那里,也只有五六千乌桓兵护卫着丘力居未成年的儿子楼班了!而丘力居刚走不久,便听闻君侯攻下了管子城,我家主人心下大喜,便让我试着来寻君侯,说若是君侯能速速引数千精锐骑兵至柳城下,他或是开城,或是趁战时引兵突袭楼班,都可以一战而定!”

“那便暂时不用管他吧?”娄圭愈发放下心来。

但是回到眼下,自黄巾乱起,天下动荡不安,凉州全州反叛,青徐黄巾再起,太行山匪聚众百万,并州半州混乱不堪,甚至,如今连幽州都反了,整个州被分成两半……如此局面,要说人人都是张举这样的傻子和疯子,未免也瞧不起大家,可若是心里没嘀咕也是不可能的!

于是,众人纷纷惊愕看向了公孙珣。

“怎么说?”公孙珣一时好奇。

“然后你便称天子了?”戏忠无语至极。“你也是做过一任两千石的边郡大族子弟吧,如何如此不堪,别人一说你便信了,竟然没有半点自己的想法吗?”

“君侯!”来人经过义从中段日余明的从弟辨认,确实是段部所属,而这人甫一见到公孙珣便立即叩首,然后又说出了一句让人心动万分的话来。“君侯,我家主人让我告诉君侯,柳城空虚,可以一战而下!”

不过,虽然信了对方,可公孙珣毕竟是公孙珣,十几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拥有了一个军事统帅最基本的军事素养。这种时候他可不会因为情报可信,便轻易去冒险的。

公孙珣一时犹疑,毕竟,他刚刚还跟娄圭讨论了此事。

其中,多有安抚宽慰之言、礼贤下士之举,就不必一再重复赘述了。

公孙珣心里立即便信了八分……因为无论是轲比能部的内乱还是赵苞出现在辽东引起乌桓人的慌乱,都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丘力居部即便是想作假,也不可能同时蒙对这两个事情。

春日间,塞外草长雁归,清风徐徐,又有承德城在西面有效阻隔了这两百里通道,所以一路走来,居然宛如游山玩水一般轻松。

“卫将军!蓟侯!”张举双目满含期待,又连连叩首相对。“我今日才明白!天命不在我,而在你身上啊!公孙病已立……说的不是宣帝,而是将军!现在,我把天子位让给你,只求活命,如何啊?!”

除此之外,段日余明在公孙珣眼里也是可靠之人,之前汉军之所以能在塞内轻松击破乌桓人,多是靠此人趁乱传递情报不说……当年赵苞之所以选择他来作为汉室官方扶持的对象,本身就是看中了此人的忠厚老实。

先是那些自带坐骑、兵器来投军的汉家游侠、良家子、世族子弟被按照籍贯编制成了营伍,然后又有大量的粮草送到了城外杂胡军营中。而更让这些人感到激动的是,当日晚间公孙珣居然亲自在卢龙塞中设宴,招待了前期来投军的诸郡子弟首领,以及那些卢龙塞北面的杂胡首领。

“最关键的是,刘虞折返往上谷之前,居然光明正大让自己儿子去昌平告知了子衡他的全盘计划,弄的原本想要拿住阎柔和鲜于辅家人的子衡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能速速送信来此。”戏忠无奈言道。“刘伯安真是……”

“若是等三郡动员完全,到底还要几日?”公孙珣又回到了原来的话题上。“能否让他们按照所在郡属,分批动员……前期取管子城,其实未必需要如此多的兵力。”

不过,随着魏越一刀而下,管子城到底是安静了下来。

张举闻言,虽然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求生之欲作祟,却依然是求饶不止,一时丑态毕露。

公孙珣自然无话可说。

总之,经此一辩,这句‘公孙病已立’几乎变成了仅次于‘代汉者当涂高’的汉室第二谶纬。当然了,相较于后者还在争论,还在被野心家们憧憬着,前者倒是彻底有了公认的解读……就是说宣帝刘病已,公孙述那厮用自己全家的生命告诉了天下人,这个谶纬说的不是姓公孙的人。

但……

而公孙珣怔了一下,许久才反应过来对方的意思……说起来,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劝他南面称制呢!

“为何要称天子?”面对着匍匐在地瑟瑟发抖的张举,戏忠不免好奇问道,而此言也引起了城中绝大部分军官,乃至于普通士卒的好奇。“你这个样子,也有资格称天子?”

“你到底想说什么?”眼见着公孙珣看都不看地上这人一眼,戏忠却是接口过来,好奇反问。

“我知道君侯和子伯是怎么考虑的,但此事无关军事,纯粹是政事。”戏忠当即补充道。“而且我也想过了……按照我们原来的计划,也就是此地屯有大军为后援方可出塞攻管子城。但其实想一想,如今身后援军源源不断,等我们攻下管子城时,此地援军也一定会完备,并不怕乌桓人应战。唯一的区别是,君侯恐怕需要先亲自到管子城一趟,再按计划折返回来,继而引大军去攻承德。”

“不用管,也不用表态,如此方能不留口实,战后便好随意处置。”公孙珣俨然一开始便有定见。

公孙珣自然满口答应。

而沿着辽西通道连行了不过四日,走了大约一百六七十里,前方忽然来报,居然是高顺、魏越已经攻下了管子城,并俘虏了张举!

然而,只在管子城待了两日,身后韩当、娄圭的信息没等到,却是先等到了段日余明的传信。

“但可以先取管子城,杀张举以示威仪。”戏志才昂首建议道。“政治上的事情以政治应对,刘虞在上谷,也就是招降阎柔,最多也不过是让轲比能重新投向汉室,化敌为盟。而驻扎在管子城的张举非但擅称天子,更是渔阳大族出身,若是君侯能亲自攻下管子城,立刻杀了此獠,传首幽州……那无论是幽州官吏,还是本地豪族,必然都能认清现实。”

堂堂正牌天子,居然和张举这种可笑之辈一样,死的毫无尊严。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我是心里很惭愧的分割线—————

“述曰:‘帝王有命,吾何足以当之?’熊曰:‘天命无常,百姓与能。能者当之,王何疑焉!’”——《后汉书》.卷十三.列传第三(保护性括号)

PS:啊啊啊,今天突然多了两个女盟主……阿蕾格格巫妹妹和sofia若冰……呃……这个不知道是大姐还是大妹子!

但是,感激万分啊……终于二十盟了!

顺便,群里有张图,来自于灵魂画师榴弹怕水……虽然很烂,但是承德、管子城、卢龙塞、昌平、柳城的关系一目了然。

(本章完)

第513章 诚既勇兮又以武第304章 聊持宝剑动星文第156章 谋断第390章 时事难从无过立第499章 何如沂水舞雩人(继续大章提前还债第9章 战后第31章 洛阳城外第21章 戏杀(5.5k)第126章 速杀第107章 内堂第526章 使人听此凋朱颜(续)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壶第367章 尧舜桀纣皆腐骨第295章 读书万卷不谋食第170章 失控第397章 一岁终须有一春对不起,写了一章又删除了第253章 思故明来意第81章 鸡汤(上)第481章 紫气黄旗岂偶然?(上)第75章 撤屯(上)第279章 旧俗疲庸主附录3:汉燕演义标题集——燎原火附录8:女频写手日记(上)——sduyiyi第164章 亮旗(还债了)第400章 河北风清人自知(7k勉强2合1)第190章 春去夏渐腥第431章 漳河连清河第170章 失控第503章 寒声一夜传刁斗第79章 远迎第19章 大案第302章 河内洛中两相隔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壶第470章 时亦犹其未央第16章 存问风俗第466章 榆中西门逢故人(8k为白银盟加更)第76章 撤屯(中)第145章 盛意(中)第21章 戏杀(5.5k)第12章 请赏第350章 南辕咄咄欲何求第336章 白首汉廷刀笔吏第202章 一意起高楼(下)(四合一还债)第319章 纷纷塞上行第297章 白云迷路合复开第117章 相邀第368章 王侯蝼螘同丘墟(2合1还债)第365章 夕阳西去水自流第172章 直入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513章 诚既勇兮又以武第287章 夫子如何较去留第118章 大事第284章 一觞浇不平附录4:《旧燕书》.太祖武皇帝本纪.卷一——第259章 铁刃瘦黑立北营第522章 但见悲鸟号古木第35章 夜凉第14章 有故人久候第141章 慷慨(下)(万字还债)第357章 大河封冻乱武兴(上)第17章 归家第348章 降虏西击胡第131章 求见第468章 长安城内闻更声第32章 道明理彻(二妞生日快乐)第53章 中流击水第130章 一招第265章 志气方自得第378章附录1:《喏,相公》——本初林登万第286章 公山阳货本同谋第395章 塞上长城空自许(2合1)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终)第281章 文物多师古(下)第349章 西北功名奋发冬第150章 明白第4章 相谈第387章 贵贱不相逾第293章 死生虽天命第345章 单于在山西(上)第294章 人事常相参(二合一)第106章 郎署第481章 紫气黄旗岂偶然?(上)第325章 万里望河源第252章 辨声知人心第72章 宦游(5.3k二合一)第262章 带长剑兮挟秦弓(不欠账了)第480章 秦嬴谩作东游记(续)第18章 虎 羊 狼(6k大章)第375章 雄心如君莫可拟第232章 虚言复东阿第48章 务实第313章 汉兵奋迅如霹雳第539章 故人送客长江道第417章 掌上回旋皆造化第424章 请降须受缚第480章 秦嬴谩作东游记(续)第509章 力尽关山未解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