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河北有义士

第339章 河北有义士

“所以说,董卓三日废立,还成功了?”

冀州常山真定,大雨滂沱,城中官寺内,公孙珣正在与一名来客相谈。

“正是。”夏日湿热的天下, 来人满头大汗,但其人今日的汗水俨然不止是因为天气。“五月二十八他才引兵护送天子入朝,那时候他还当众将天子和陈留王老老实实的交给了太傅袁隗,大家都觉得他不愧是国家栋梁……但三十日,其人拜为司空后,就在显阳苑兵营中提出了废立, 袁本初当场驳斥,竟然被他直接拔刀威胁。等到六月初一大朝会……”

“六月初一大朝会又如何?”公孙珣面色如常, 继续好奇询问。

“六月初一大朝会上,其人引甲兵上朝,公然提议废立,还直接告诉所有人他要以军法维系朝纲,结果满朝上下只有卢公一人起身抗辩,却被他看在君侯的面子上只给撵了出去。”此人继续汗水不停。

“卢师何在?”

“当时去了河内,后来不知道去了哪里。”

“袁太傅如何反应?”

“宛如木偶,直接应了。”此人难得叹气。“第二日废立的仪式也是他来做的,不止如此,当日董卓还下令,不许再添置宦官,让百官公卿将家族子弟送入宫内,充任郎官……”

“说的好。”公孙大娘难得对着自己儿子愣了片刻,却又再度点头。“想要指望着这些英雄豪杰因为你势大就低头,除非他们一夜全都降智变白痴。且不说刘备、诸葛亮那些人如何逆势而为,便是曹操、袁绍、董卓,哪个不是一开始逆势而上,以弱对强……所以说,有些事情我能帮你,可有些事情你只能自己去做,我是帮不了你的。”

“……”

“大概有吧……但并未言明,毕竟事发突然。不过,当日袁本初在显阳苑被吓到,出来以后见到鲍信,就是直言自己当时见到吕布立在董卓身后,是真的以为君侯还有刘益州与董卓一起合流了,所以董卓才会有恃无恐。直到后来公孙文超引君侯的义从劫走了何大将军的眷属后居然直接逃到了河内,刘益州的几个公子也纷纷有所解释,大家方才醒悟……总之,事情太急了,所有人都无所适从,各处都乱糟糟的。”

而另一边,公孙大娘则早已经让身后一名美艳侍女上前扶起钟繇,并笑眯眯的让人摆上笔墨纸砚:“既然见到了钟元常,一定要求一副墨宝……替我抄一份《四十二章经》吧!”

“如何能不在乎?毕竟是废立之事。”此人继续抹了一把汗水。

钟繇一时茫然……因为这对母子所言他居然半懂不懂。

“元常不必惊慌。”公孙珣一边向外走去,一边扶刀笑道。“我母亲非常喜欢你的字,这次她来替我收拢战俘,本来昨日便要回昌平的……就是因为听到你来,这才专门留下来准备见见你。”

然而,即便是这些人,此时还是有些心虚的,因为洛阳董……董太尉……单纯从政治手段而言,似乎还是很有看头的。

“如何?”公孙珣不以为意,直接坐到了房中一把椅子上。“你们可议论出了结果?”

实际上,之前张让挟持天子往河内跑,甚至公孙珣自己当日留在河内,都是一个意思。

“而六月初三,废立刚成功,董卓便直接下令, 鸩杀何太后,挖出何苗尸首鞭尸,连何太后母亲舞阳君也被杀掉……唯独何大将军家属, 因为君侯有所关照, 被文超引兵从董卓属下手中夺走,而董卓却也没有发作和阻拦。”

这处宽阔的厢房内,因为下雨天色发暗,所以早早点燃了烛火,而烛火下,数名文士打扮之人正在激烈议论着什么,而见到公孙珣步入,却是纷纷起身问候。

“在河内。”

公孙珣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果然是犯糊涂了,仓促之下,从洛阳离开最近的地方就是河内,而且那里有黄河隔绝,天然防范大规模军队,也足够安全。再说了,河内毕竟属于司隶,有想法的人去那里依然不算是脱离中枢的意思。

“洛中那些人不过是担心我会被董卓拉拢,届时真的难制,对不对?”

即便是政治斗争需要清理何氏,可何进的母亲,有什么错吗?

这种人,再果决、再强横,甚至再有政治理想,又怎么可能会成功呢?

“……”

比如说,这次钟繇持节过来,就是给公孙珣还有刘虞升官的,刘虞这个公认的汉室宗亲辅政大臣新官位是大司马,而公孙珣这个卫将军……原本何进不是要给骠骑将军吗?那好,干脆给你车骑将军。

如此种种不计其数。

倒是其余几人,眼神却飘忽了起来……要知道,公孙珣此言明显是认定了董卓会自取灭亡,而天下人将不再服从洛阳。不然,怎么可能登高一呼,便能直接划拉地盘?

“敢问君侯,一月后咱们以什么名义讨董?”眼见着自家主公一只脚踏出了门,戏忠这才忽然想起一件重要至极的事情。“是要重立故君弘农王刘辩吗?”

一阵沉默之中,忽然间一只肥胖而又类似小老虎的橘黄异兽从公孙珣身后扭着屁股走了出来,然后直接无视掉坐着的二人,来到堂前廊下,盯着上面坠落的水线好奇观望。

“北岳常山就在眼前,何必换成其他地方?以大司马刘公的名义发出征召,从幽州到冀州,从尚在辽西的赵公,到赵国的审正南,全都发出去,让他们一月内来此处会盟,让子衡还有德谋都来。”公孙珣依旧早有准备。“要告诉天下所有人,是大司马刘公和卫将军公孙珣,首倡义旗,会盟讨董!”

公孙珣没有再理会此处的事情,他来到门前,一脚将那只越来越肥的老猫踢到了廊外水洼里,然后才直接扶刀走出大堂,转而沿着长廊,往官寺内堂边某处厢房中而去。

“这倒也是。”此人也是尴尬一时。

哦,不对,此时董太尉也已经向人家韩文约和马寿成送去了和解的信号,凉州要招安了!而且可以想象,这俩人一定是最乐意跟董太尉合作的。

“那就不要议论了。”公孙珣坐到椅子上正色言道。“我意已决。”

“不用。”此人,也就是黄门侍郎钟繇了,闻言倒是不禁正襟危坐。“这种事情,来之前我多少扪心自问过,早有想法……”

甚至,按照公孙大娘讲述的一些可信事实来看,如曹操这种英雄,干脆会扔下官职,白身归乡起兵……怎么可能会有人跟董卓合作呢?

所以回到公孙珣这里,不说天下人为什么会跟董卓合作,只说一件事,他公孙珣本人有什么理由要跟董卓合作?

且不谈野望,也不谈什么边郡人、内地人,更不谈什么武人、士人,甚至不谈什么汉室四百年权威和什么擅自废立……只说一件事,他公孙珣为什么要和一个杀老妇人来立威的人合作?

“要不要先写几个字再答?”公孙珣见状戏谑问道。

“不是有大司马吗?”公孙珣坦然答道。“我不受车骑将军的封号,可以让刘伯安收下大司马的封赏嘛,然后让他这个位比三公,甚至高于三公的大司马来组织一场会盟。”

于是乎,公孙珣现在的想法很简单,讨董是大局,不可逆转……袁绍在河内,挨着洛阳,靠着关东,他距离更近、速度更快,那他公孙珣也要尽快打出旗号来!否则,等到董卓在作出什么幺蛾子出来,刺激袁绍直接起兵,他这个卫将军可就尴尬了。

公孙珣猛地抬头盯住了来客:“文超……你想说什么?”

“属下明白了。”娄圭等人当即纷杂应声。

“但你得给我说实话。”公孙珣嗤笑道。

“君侯不必自责。”娄圭勉力劝道。“太行山南北千里,从代郡一路延伸到河内,俯视幽冀,而且从张燕到于毒,大大小小几十股盗匪,聚集百万之众,居高临下,从军事角度来说,无论如何都要剪除掉的……当然,现在突然遭遇大雨,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钟繇难得松了一口气。

自娄圭以下,房中诸如戏忠、董昭、杜畿、王修,纷纷起身。

没错,董太尉不仅废立特别快,杀太后杀的特别快,升官也升的特别快!而且董太尉升得不止是自己的官,所有人的官都升的很快!

实际上,就在董卓杀了何太后,清算了何氏以后,他立即推行了自己的‘新政’,具体来说就是试图与所有人和解,然后大家一起兴复汉室……你没看错,董卓,包括董卓一部分心腹幕僚,都是有政治理想的,而且这伙人真的认为所有人会接受他出其不意的废立,然后跟他团结在一起共建太平。

还有在野的名士,更是离谱,譬如荀爽一开始是被拜为平原相,扭扭捏捏还没走一半路呢,就变成了光禄勋。还有蔡邕,老小子一开始被征召和荀爽一样,也不想接受,但是也很荀爽一样,他们的家族都在洛阳附近(蔡氏在陈留,荀氏在颍川),使者一吓唬,还是老老实实哭哭啼啼的去了。

此时此刻的他,是真没想过自己的废立会引来全面围攻的,而且他真的以为自己的示好是能换来和解的。

“不对。”公孙珣靠在椅背上好整以暇道。“事有缓急,我原本打算自北向南,像劈柴一样沿途驱赶清剿太行山百万盗匪。这样,一来取得太行天险,并顺势沿途掌握代郡、常山、赵国、魏郡、河内,直达大河;二来,可以收百万盗匪为户口,加以军屯,壮大实力;三来,也可以趁机逼近洛阳……但董卓实在是太快了!快的人喘不过气来!可想而知,往后数月间,董卓必将冒天下之大不韪,乱政于朝,而天下人或茫然不知所措,或奋起抵抗。此时此刻若能有大义在手,登高一呼,便可跑马传书而收人心,胜却十万大军不止。故此,此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会盟志士,举起义旗讨董!太行山贼的事情,是可以缓一缓的。”

不过,旁边公孙珣到还依旧显得有些无奈:“我以为,我在此处,袁绍、董卓俱能有所收敛呢。”

“君侯!”来人见到公孙珣一时沉思,却是忍不住多问了一句。“洛中陡然大变,你欲何为啊?”

公孙珣缓缓颔首:“我也是服气的……换成我,还真没这个魄力。”

钟繇无言以对。

“当然是我来做。”公孙珣不急不缓地应声道。“他只是个发起人。”

“哦。”见到事情已经成了定局,王修也赶紧开口。“请君侯明示,在何处何时会盟?我等也好准备妥当。”

“议论纷纷,却不能有结果。”此处资历最长的娄圭不由捻须失笑。“不要说后来那些事情了,便是眼前钟元常带来的车骑将军一职,大家都有分歧……毕竟,虽然是董卓用来拉拢君侯的东西,受之不免坐实了跟董卓勾连的嫌疑;可车骑将军位比三公,于本朝而言,更是向来有执朝政的惯例,有了它说不定可以自行任免官吏,所以大家未免不舍得。”

而相对应的,实际上,公孙珣正是猜到了他们会有这方面的顾虑这才会上来就大马金刀的坐在那里,来一句‘我意已决’!

当然要决!这个时候必须要决!

因为,公孙珣刚才已经从内而外想的很清楚了,正如董卓不会顾及他公孙珣而擅自‘为天下事’一般,这些人也不会因为董卓的强横而跟他真合作的……这些人里面,没有刀子的士人会假装屈服;有刀子的士人,会拔出刀子跟董卓比划一下;至于马腾和韩遂,就是更是可笑,和解了、招安了,把地盘交出来啊?!

总而言之,对于这些豪杰而言,董卓送来的官印,他们中大部分确实缺实力的,会笑呵呵的接过来,然后转手就拿这个官印去圈地盘、拉军队、壮大实力,再跟董卓拼刀子。而已经有足够实力和名望的,如公孙珣还有袁绍,干脆根本不以为意……实际上,如果没猜错,那袁绍这时候也肯定打定了主意,准备登高一呼了!

“来不及便来不及,却也不能再等了。”公孙珣一边起身扶刀向外,一边幽幽叹道。“袁本初和董仲颖都不会让我等的!”

“且不说这些了。”公孙大娘忽然又转向了钟繇。“你就是钟元常吗?”

“君侯的意思是,莫非让刘虞来做这个会盟的盟主?”这个官寺的主人董昭,忽然开口了。

现任常山都尉,正在低头的矮胖子董昭顺势抬头,却没有看到公孙珣脸上出现额外的表情,所以立即重新低下头来。

“是因为北军投靠了他?而我与北军素来相善?”公孙珣冷哼了一声。“若是论此,董卓还是袁太傅的门下掾属呢,今日的事情是不是全要算到袁氏头上?”

娄圭缓缓颔首,闭口不再多言,王修也拢袖不语。

钟繇听到大人二字,哪里还不晓得是谁,赶紧俯身行礼,而那贵妇人,也就是公孙大娘了,也是饶有兴致的上前打量起了钟繇。

“自然是河内。”来人抹了一把头上汗水,摊手言道。“大家都在河内。废立以后,更兼何太后被鸩杀的缘故,大将军旧部王匡大概是反应了过来,于是也引数百心腹兵马去了河内;甚至并州张杨募兵回来,走到上党,听说大将军与执金吾丁原被杀,于是干脆停下来打出了讨董的旗号,也是进军到河内境内,以作姿态。”

“是!”满头大汗的钟繇再度俯身而拜。“颍川钟繇,拜见老夫人,未曾想老夫人在此。”

没有逃走的,袁隗本人的太傅是升无可升了,而袁术被拜为后将军,袁基被拜为太常,王允成了尚书令,杨彪为司空,御史中丞韩馥出为冀州牧,曹操被拜为骁骑校尉。

钟元常自然知道这是猫,早年间还很少见,但近些年来却颇在达官贵人府上常见,好像好就是因为眼前这位卫将军开始,才渐渐风靡的。

“我也想问你啊。”公孙珣反过来问道。“董卓轻易废立,你们这些人是怎么想的……跟我说实话,你在乎废立吗?”

公孙大娘闻言再度失笑:“你以为你战无不胜,实力也颇强,可以震慑朝堂,却不想汉室已经荒废,天下早已经民不聊生,人心也早已经全部长草。至于洛阳,那里是整个大汉朝矛盾的爆发点,这次的动乱,不是因为何进的疏忽,也不是因为袁绍的大胆,更不是因为董卓的恰好引兵到了城外……乃是因为天底下的老百姓吃不上饭、豪强做不上官,公族腐败如阉宦。而你这样的边郡军头子的存在,对于集权中央而言,最多只会激化矛盾,不会缓解矛盾。其实,这个道理你早就懂,只是还不明白偶然和必然的关系。”

“董卓为汉室臣子,却擅行废立,鸩杀太后,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公孙珣一心还天下太平,怎么能跟董卓这种名为汉臣实为汉贼的人苟且?”公孙珣不慌不忙言道。“再说了,我身上本来就有名正言顺的卫将军一职,奉命都督本地九郡兵马,何必再用如此逆贼的册封?!”

董昭:“……”

杜畿当即闭嘴不言。

这里必须要多说一句,人董卓董仲颖如今已经是太尉了!而且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还剑履上殿。

“说的好啊。”公孙珣点头认可道。“说白了……朝堂诸公厌恶他,三分是因为废立这种事情本身太过令人震动,而他以一武夫之身为之,坏了规矩;三分是因为他武人作风强横无度,滥杀不止;还有三分是因为他出身低微,朝中诸人天然不愿与他同谋……最后一分,其实有些人未必就真在意这些,但却因为前面九分而知其人不能成事,所以离心离德。”

“只是君侯……”杜畿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插嘴提出了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既然你拒绝了车骑将军的封号,我们用什么名义召集志士呢?卫将军在本朝素来无扶持朝纲的传统。”

“我再问你一事。”盯着那肥猫屁股看了一会,公孙珣忽然又正色相询。“元常,你以为我在北地,于洛中而言,是震慑了局势呢,还是催动了局势?”

不过,公孙珣上来那句我意已决,有点让大家不好开口……做谋士的嘛,将军不听,说了也没用啊,说不定反而动摇军心。而且再说了,那钟繇私下跟公孙珣说了什么,大家也都不知道嘛!

公孙珣缓缓颔首,然后忽然扶刀肃容而起:“母亲说的极是,我自弱冠出辽西,所见人物固然有碌碌无为贪生怕死之人,但也从不缺不惧生死成败的豪杰。黄巾溃卒中有人不怕死,豪强乡吏中也有人不怕死,世族将军中同样有人不怕死……世道纷乱,这些英雄豪杰有人为了名,有人为了利,有人为了忠,有人为了义,有人为了强,有人为了望,有人为了横绝天下,有人为了安定地方,而不管怎么说,一个个的都是有追求的,怎么可能因为我比他们强就不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呢?若是这样,他们还有什么资格自称英雄?真要是心存野望,只会因为见到我居于他们身前,奋力追赶,如是而已。”

钟繇依旧沉默。

“可这毕竟是废立之事,他一武夫而为此类事,谁能心服?”钟繇复又叹气。“更不用说,废立时他还居然引兵入宫,要以军法制朝纲,而且废立之后,居然还鸩杀太后,鞭尸何苗……便是需要清除何氏,舞阳君一把年纪了,一个老妇人而已,子女俱丧,他居然也能杀掉?!所以我以为仅凭此二者,其人必不能成事!”

“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公孙珣环视一周询问道。

还有逃走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也都封了官,鲍信是济北相,袁绍是渤海太守,王匡被拜为河内太守,而河内的朱俊则被征召入朝为太仆。

“不是我说的对。”一个年长女声陡然从后面响起,随之而来的是数十名婢女捧着烛火涌入堂中,随后才是一名衣着华贵的年长女子在数名美艳侍女的环绕中从后面转出。“而是说,这天底下的有形无形的事情都是要讲规则与道理的……”

“喏。”钟繇俯身应声,然后方才正色言道。“我以为设身处地,以董卓那边来看,他一个边将武夫,若非是废立成功,如何能掌握朝政,一跃而为天下权柄所在?我来之时,他已经向关中皇甫将军发出命令,让对方交卸军权,还让人往凉州招降韩遂、马腾,而且还要京兆尹盖元固入洛……这几件事情,我以为一定能成。届时,其人强兵在手,雍凉在握,难道不是因为天子在手的缘故?”

而这一次的关键在于董卓太奇葩、太迅猛了,三天废立天子,五日鸩杀太后,所有人都没有后备计划,所以反应不及之下只能往河内走。

“我懂了。”公孙珣一声长叹,这才回过头来,对着堂后轻声言道。“大人,看来这次还是你说的对。”

“君侯,此时下雨呢。”王修实在是无奈。“连月淫雨,而且应该是遍及河北,连讨伐太行山贼都因为这次大雨而猝然中止,如此天气,有些人来得及,有些人未必来得及吧?”

“君侯……洛中有流言,说董仲颖此番有恃无恐,是因为昔日在关中时他和你达成了盟约。”此人看着公孙珣恳切言道。“而且这话还颇有传播。”

“为何也是河内?”公孙珣难得一怔。

“而且非只如此。”公孙珣继续言道。“董卓此人实在是千古奇葩,其人既然敢三日废立,五六日鸩杀太后,那说不定此时就已经开始屠杀公卿百姓,两月迁都关中,三月杀掉退位的弘农王……之前是我轻敌了,知道大将军身死后居然还以为会有数月缓冲时间,不去聚拢兵力,反而轻兵来到常山试图驱除张燕离开紫山,以至于如今措手不及……总之,现在得尽快做好准备。”

而公孙珣的这些谋士们所疑虑的,其实也正在这里……他们害怕的是,如果所有人都像蔡邕、荀爽这样碍于各种原因接受了董卓的‘合作邀请’,那么公孙珣这个‘登高一呼’算什么?

到时候,岂不是首倡反兵、人心尽失?落得个跟韩遂一样的结局?

“清君侧,靖国难……何必什么弘农王?!”说着,公孙珣的脚步便已经兀自消失在门外瓢泼大雨声中,唯独声音响亮,还在廊下回荡。“反正,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国家逢难,中枢倾倒,河北尚有义士,不愿负天下人心!唯此而已!”

“袁本初如今在哪儿?”

——————我是行路难的分割线——————

“董卓既废立,乃征召名士,抚慰豪杰。其以刘虞宗室名臣,兼有辅政之言,遣使拜为大司马,以太祖神武,督九郡在北,遣使拜为车骑将军,欲求二者以付天下事也。诏至,太祖以卓残暴,擅行废立,拒之。而虞先不敢辞,后闻太祖拒而斥之,亦不敢示印于左右。时人笑之。”——《旧燕书》.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

PS:给大家补充一个历史知识,历史上,袁绍的渤海太守是董卓随手给的,远低于袁术的后将军与袁基的太常,他本人从来没用过,也没有赴任过,在夺取冀州之前,他一直是在河内、陈留、东郡这些地方转悠,组织会盟,用的官印是仅次于大将军的车骑将军……是他自己刻的,但是绝大部分河北、中原的官员都认!

游戏里,某个剧本里让他出现在渤海……纯属为了适应游戏机制……以袁绍的名望,他登高一呼就能割据一州,随手都能支持小弟曹操成为东郡太守,奋武将军,哪里看得上一个郡?

(本章完)

第435章 君臣不易逢第183章 荒庭生芳草第359章 但教方寸无诸恶第24章 緱氏山下附录2:动物牌补全计划——榴弹怕水、寒门、第76章 撤屯(中)第2章 卢龙塞第161章 秋猎(下)第7章 激战新书《绍宋》已发,欢迎老朋友们去试试口味第523章 又闻子规愁空山第500章 一朝斩龙落田埂(继续大章还债)第39章 虚惊第233章 帐中言三策第41章 邀请第76章 撤屯(中)第52章 当归第445章 赤伏真人正天位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28章 洛阳城中第318章 青草覆宗庙第2章 卢龙塞第528章 铜雀游客恨来迟第340章 关东起群雄(上)第242章 释怀难释意第247章 公孙珣且战且思第232章 虚言复东阿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终)附录11:《旧燕书》孝庄文皇后本纪——sduyi第124章 待死第100章 大事(上)第37章 汝南买士第291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第398章 莫将生死较疏亲第492章 当头退避也应难第72章 宦游(5.3k二合一)第468章 长安城内闻更声第275章 门前立故友(上)第221章 雕虫小技第283章 不如持一觞第397章 一岁终须有一春第79章 远迎第5章 假传军令第50章 用武(8k2合1)第443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第175章 国破第395章 塞上长城空自许(2合1)第157章 亲厚第7章 激战第464章第311章 卫青不败由天幸第7章 激战第256章 借问佳人何处有第149章 清楚第309章 莫嫌旧日云中守第427章 上下是新月第414章 强移栖息一枝安(下)(三合一)第57章 归家第360章 虎狼从中也立身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讯第384章 西宫东阙何所罪?第530章 空看花开满台日(续)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邺城(万字还债)第28章 洛阳城中第58章 惊变第271章 丰年好大雪第115章 夜访第175章 国破第72章 宦游(5.3k二合一)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第44章 医无闾第440章 休问天下早晚清第191章 天意怜孤草第266章 天凉好个秋第141章 慷慨(下)(万字还债)附录2:动物牌补全计划——榴弹怕水、寒门、第470章 时亦犹其未央第203章 皆怜宫阙土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续)第476章 保国可保身第227章 上下相疑第265章 志气方自得第147章 意外第417章 掌上回旋皆造化附录9:女频写手日记(下)——sduyiyi第488章 握手相别去(续)第342章 旧将须分左右军第439章 须知饮啄繇天命第514章 终刚强兮不可凌第264章 志气方自得(上)第35章 夜凉第352章 龙眠老子识马意第334章 一卷旌收千骑虏第164章 亮旗(还债了)第30章 花明柳暗关于完本与完本活动第122章 乱箭第178章 定论第70章 大飨(中)第287章 夫子如何较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