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大河封冻乱武兴(上)

第357章 大河封冻乱武兴(上)

谁也没有想到,临近新年,冬日夜间的黄河北岸,会猝然发生这么一场战斗,更没有想到这场战斗的过程是如此干脆,结局是如此匪夷所思。

照理说, 一方五千骑兵,另一方也是五千左右骑兵,堪称实力相当;一方是董卓下属的主力精锐部队,一方是讨董联军的关东盟主袁绍直属心腹部众;一方是董卓费劲心力挖来的并州名将吕布,一方是袁绍最倚重的武勇之士颜良。

然后,两军黑夜中迎面相撞……

还是那句话, 照理说,这一仗应该是打的你来我往,拼个你死我活。

但实际上,天下间不讲道理的事情多了去了,何况贾诩已经很讲道理了,用他的话来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八个字足以定一战胜负了!

一方早有预料,一方猝然遇袭;一方主帅临阵显威,一方主帅未战便亡;再加上双方都是骑兵,战也忽然,退也忽然……到最后,不过是两刻钟罢了,袁绍派出的这支援军便全线崩溃,数千早已胆寒的骑兵扔下大约几百具同袍尸体后,仓促溃散在了黑夜之中。

有人往北面河内腹地而去,这是最知机的;有人往回身方向而去, 却被董军追上,要么身死,要么不得不转向而走;至于有人慌不择路, 骑着马上了黄河金堤,然后一头扎入结冰的河面,那就得看老天爷的意思……但不管是哪一个方向,这些溃兵都不可能再维持建制与战斗力了。

相对应的,吕布麾下这支军队此战竟然只有数十人的战损,这简直不可思议!

而经此一战,从吕布开始,到下面的每一个骑卒,几乎人人振奋!吕布不再怀疑贾诩的计策,这些来自各方的士卒也不再怀疑吕布的统帅之能,至于夹在二者中间的各层级军官们却是对二者都不再怀疑……一句话,这五千骑兵的血已经彻底热起来了,然后坚信这一夜是属于他们的!

“君侯有令,不要管那些溃兵,如此黑夜他们不可能再聚起来,全军放开马力,全速前行,直扑袁绍大营!”黄渊早已经重新上马,此时正奋力呼喊传令。

没错,正如其人所言,按照计划,这支铁骑下一步正是要去攻击应该足足还有五倍于自己兵力的袁绍大营!因为此时在五社津北岸渡口驻扎的袁本初做梦都不会想到,在他向上游放出五千百骑兵后不久,却居然要从同一个方向遭遇到差不多数量骑兵的袭击!

百余步外,袁绍眼见着这么亲近熟悉之人就这么干脆利索的没了,也是一时骇然,而不等他做出什么反应,忽然间,对面火光中,居然有人惊喜大喊:“君侯且看,那人便是袁本初,我曾在洛中随你见过此人的!”

怎么来的?天上掉下来的?

真要是天上掉下来的也该去防备天上才对吧?

然而,这就是战场,自古以来,战场之上,匪夷所思却有迹可循的事情总是在不停发生着,让人惊叹之余却又恍然而悟。

所以说,当辛仲治其人有所提醒后,袁绍自然立即醒悟——虽然王匡向来恭顺,但此时乃是趁机吞并王匡的绝佳时机!

当然了,得打着讨董的旗号,利用好联军盟主的身份才行。

而战机也说来便来,眼瞅着那支万余众的袁军铺陈开来,然后纷纷涌上金堤,又小心下到封冻的河中,吕布不再犹豫,即刻下堤,翻身上了自己的的卢宝马。

话说,其人早在袁绍尚居家养名之时便有所追随与襄助,不过后来党锢解开,他一度归家自行出仕,却是暂时离开了袁绍。而此番荀彧归乡,正逢冀州牧韩馥派兵回乡接家人去邺城,便劝谏荀氏以及颍川世族趁机去冀州以避家乡战乱。有部分人没去,但也有不少人选择认可荀彧的见解,然后举族往邺城而走。

实际上,此时黄河南岸被董卓控制的五社津那里,也同样灯火通明,可以想见,胡轸与五社津都尉也应该正在盯着上游火光惊疑不定。

周边无论是一众幕中智谋之士,还是寻常军官,倒是都不由诚心佩服起了这位四世三公的名门之后,也纷纷打起精神,表示要随袁车骑共进退。

那么地盘和兵马何处来?

回到一个多时辰前,眼见着上游小平津王匡大营火起,早早接到王匡传讯,知道王匡主力不在小平津的袁绍即刻调度兵马,却是准备大举救援友军的。

吕布冷笑一声,理都不理这些下属的言语,只是静静等候战机。

众将各自凛然,竟然也是不再掩饰,直接应声,然后便纷纷归队准备。

自袁绍以下,到周边诸位智谋之士,纷纷捻须感慨其人姿态。

其人迫不及待,根本毫不掩饰,只是一声令下:“举火!”

只不过,他此番倒了八辈子霉,遇到了一个吕布和贾诩的组合,来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友军没事我先亡,倒是让人唏嘘。

吕布面色阴沉,并不答话……他有心想骂一句贾文和失策,却无论如何都没脸开口。然而,且不说贾诩为何没有料到眼前情形,只以吕布本人而言,却是分外不甘!

但不甘又如何呢?此时难道要引兵向前与这近万披挂整齐的军队在总兵力可能有两三万人的袁绍大营处交战?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而若是全军后退,退到一个安全距离,确保袁绍大营中的其他军队来不及支援这支部队,然后再进行伏击又如何呢?

答案是没用!因为若是让这支军队明火执仗向上游进发足够距离的话,之前被冲垮到南北两个方向的颜良部溃兵游勇,必然会纷纷往彼处汇合,吕布这支奇袭军队的存在便会立即暴露。

而颜良既然引兵而走,一万步卒也已经装备完毕,却又要解散归营,而许攸却是忽然趁机建议,何妨趁机奇袭河对岸的胡轸部,以确保此战胜负?

毕竟,这还在打仗,在讨董,偏偏敌人首先开战示威,那正该打回去,所谓以其人之道还诸彼身,以正视听!

于是乎,袁本初稍一思索,也觉得如此计划最是靠谱,便愈发大喜,并即刻以文丑、张郃、高览、韩猛等军中出众四人为将,引兵偷袭对岸五社津,甚至还亲自带着诸位幕中智谋之士将四将和他们的兵卒送上了大堤……这便是之前吕布等人刚到时看到的情形了。

淳于琼乃是颍川人,资历深厚,当日灵帝组建西园八校尉,其人便名列其中,地位可见一斑。

但是,仅仅是片刻后,吕奉先便瞪大了眼睛,然后狂喜难耐!

原来,这支部队分成四路大举出营以后非但没有往上游而走,也没有明火执仗,反而是跟自己这支军队一样,偃旗息鼓,以一个极宽的阵型往黄河金堤下的阴影处而去……吕布哪里还不明白?这支部队根本不是去上游的援军,而是看到上游火起,决定趁势渡河,袭取对岸的五社津!

此时此刻,最简单,也确实是最合理的掠夺对象,恰恰是这些关东诸侯——全面统合关东联军,收编其中的服从者,兼并其中的反抗者,才是袁绍如今的首要任务。

操作的好,本就在屁股底下的河内便可以直接入手了。

“淳于琼何在?”袁绍既然提起勇气,便继续指挥若定起来。“你速速集结兵马,顺着营寨外墙去西面迎战吕布,只要缠住对方片刻,等文丑他们折返,便可大胜!”

话说,为了攻其不备,夜色中吕布引手下五千骑兵沿着黄河金堤一路向东疾驰,但临到中夜,距离对方大营不过五六里路的时候,眼神极佳的其人远远望着灯火通明的五社津袁绍大营时,就已经渐渐生疑。而等到距离彼处两三里路的时候,他更是让全军止步下马,伏在黄河金堤阴影下静候,然后他本人亲自登堤远望,面色阴晴不定。

辛评作为当日故人,自然是上来便得到了信重,而此人此时出言,袁绍也是立即有所醒悟。

可怜这位资历极深的洛中名将,不及施展才能,却深夜中箭,一命呜呼,让人惋惜……时年三十八岁。

而接下来,吕布也不再下令,却是抬矛相对敌营,放声而言:“洛中故人,九原吕布,前来拜会袁车骑!”

而其人接到命令,倒也毫不推辞:“车骑将军敢立定不避,琼又何敢擅退失节?”

但来不及多想,很快,就在数日前,随着酸枣联军的兀自歃血会盟,董卓居然鸩杀废天子刘辨,却是在政治上再度将了袁绍一军,而这位自表为车骑将军的昔日天下楷模,也是陡然醒悟,确实要放弃政治上的努力,用地盘和兵马来解决问题了。

而其中为首一人,鹖冠铁甲,黑氅白马,手持一杆长矛,马上斜挂着一副弓箭,当先杀来,正是董卓新任虎威中郎将吕布吕奉先。

对此,已经完全领会一众幕中智谋之士意思的袁绍颔首不止,这才派出了区区五千人的骑兵部队。至于说,颜良之前之所以有所犹豫,不是不敢战,也不是不知道该怎么战,而是他早就受到提点,要利用好骑兵优势,确保王匡实力大损后再出兵保住小平津。

箭矢正中面门,箭头全没,俨然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然而,披挂完全,威风凛凛的袁绍却只是愤然甩开对方双手,然后昂然而对:“大丈夫既然欲为天下事,岂可入营而望活?不就是吕布吗?当日显阳苑我对上董卓与吕布时已然退了一次,今日绝不再退!”

话音刚落,其人一马当先直驱敌营,五千铁骑手持火把疾驰跟上,四面绕营放火。毫无防备,甚至兵力显得有些稀疏的袁军大营登时火起。

但是,袁绍大营这里,决非只是保持照明,从吕布这里居高远远望去,只见彼处那大营四门大开,中间往来兵甲无数,似乎竟有一支数量极多,甚至可能多达万余人的军队正在营内营外列队整肃,准备出营作战!

此情此景,吕布和其下属一时心惊肉跳,暗道不妙!

“不错,虽然王匡王太守今日下午去了更上游的地方,但小平津有危险,他才是最着急的人,其人必然再引全军回师救援。”逢纪更是暗戳戳的提出了坐山观虎斗,再趁势吞并的意思。“不妨让王太守先行奋战,我军以骑兵之利驰援,观察形势,确保小平津不失便可。”

袁军西侧望楼上的士兵目瞪口呆,竟然不知所措。

甚至说,哪怕是干等下去,说不定都会有溃兵回来,向袁绍大营报告军情。当然了,这个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众人在金堤上居暗观明,窥的清楚,那近万部队已经开始分成四路,各自出营了,按照这万余部队的速度,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来到此处,并发现这里藏着五千敌军了。

而就在四将引兵小心翻过金堤,南面辕门外的袁本初还有诸位名士尚在等待对岸火起时,未曾想,对岸火没起来,自家营地西面却陡然出现了一条火龙!然后又遥遥听到吕布临营示威……还来不及多想呢,周边便已经火起,甚至立即就看到有零散董卓军骑兵出现在了视野中。

吕布愈发不甘。

“君侯,这般情形该如何是好?”黄潜九小心凑到吕布身边询问。“彼处贼人莫不是在准备第二拨援军?怪不得之前第一波兵马只有四五千骑兵……那应该是先头部队才是。”

WWW¸ тt kǎn¸ CO

但是,未及淳于琼驱散些许涌到附近的董卓军,却见到火光中数百铁骑自西面迎面闪出,一边放火一边杀戮,正与淳于琼撞了个当面。

“这真是……”周围军官俨然也醒悟了过来,黄渊连连摇头。“贾都尉果然厉害!也是天意让君侯成功!”

然而其人一边下令集合军队,一边召集高级将军与幕中智谋之士商议援军首领人选,还有进一步对策时,却有一人上来便反对他的救援计划。

其中,陈氏、部分荀氏、钟氏没有离开,而辛氏、郭氏,和另一半荀氏却是一起出动,来到了冀州,借韩馥来求得庇护。后来,韩馥选择依靠袁绍来防御公孙珣,派出了大量援军和粮草来河内支援袁绍,这些世族精英因为多与袁绍是故识,所以多有来河内军前效力之人。

前方袁绍大营灯火通明本在意料之中,毕竟上游小平津火起,而且之前刚刚派出了一支五千人的骑兵援军出营往向上游出发,那营中保持照明,中军等待消息也属寻常。

早有准备的五千铁骑相互协助,立即点燃了此行两根备用火把的第二根,一条火龙几乎是瞬间在袁军大营西侧显出身形。

当然了,结果很让人失望。

大约行得距离袁军大营不过数百步外,甚至有些望楼已经发现了暗中影影绰绰的人影……当然,彼辈只以为是自家军马,却是半点警惕全无,居然也不管不问……不过吕布却自己忽然驻足。

“敢问明公,之前是否是明公感慨于卫将军如臂使指,驱北地诸侯如下仆,名为合盟,实为君臣呢?”问话的乃是颍川辛评辛仲治。

两位洛中故人相见,淳于琼先是一惊,便赶紧勒马,然后准备遥遥搭话。但吕布见到对面之人,倒是不惊反喜,其人根本懒得理会对方言语,只是从容将长矛挂在的卢马的另一侧,便取下弓矢,遥遥一箭,就把兀自勒马立身,以至于成为活靶子的淳于琼给射翻在地。

吕布立在的卢马上,持矛睥睨前后,而稍待之后,竟是不急不缓,一路轻提马速,顺着金堤往在五社津北岸渡口后设立的袁军大营而去,五千用麻布包裹着马蹄的铁骑则跟在其人身后,大摇大摆,一路向东。

“明公速速入营稍避!”郭图第一个反应了过来,上前便拽住了袁绍。“营中尚有万五余人,四位将军也会即刻回援,贼人既然是突袭,必然兵力不多,最多只是放把火,然后绕营烧杀一番便走……他们是不敢入营的!”

然而,眼见着公孙珣整合北地,出兵雁门,袁绍却是动了一些别样的心思——他心知肚明,如今天下能对他袁本初构成威胁的不过是区区三人,一个董卓、一个公孙珣、一个袁术,董卓、袁术且不提,公孙珣之所以能如此,靠的明显是地盘和兵马。

话说袁本初早早便有了自己的心思,他被董卓逐出洛阳后,一开始还是想回去的,包括组织讨董的前期阶段,也是真心想回去的……毕竟嘛,那是洛阳,政治意义毋庸置疑。

“记住了,待会全军举火,随我直冲敌营,临到营下,先扔火把放火,然后便绕寨肆意袭杀!但尽量杀戮之余却务必依照按照贾都尉所言,不要恋战……不管如何,各部见河中兵马回援,就立即撤回,咱们沿金堤合流……记住了吗?”说到吕布再无顾忌,竟然是一声大吼。

那一群军官也纷纷聚拢到了吕布马前。

于是乎,理所当然的,袁本初便有了壮大实力之意,不说就此割据,最起码是有了试图全方位控制关东联军的意思。包括之前他不愿意去酸枣露面,还摆出盟主的架势对那些诸侯呼来喝去,与其说是与袁术怄气,与其说是小人得志,倒不如说是在利用自己在讨董大局中的必要性,对关东诸侯进行一场服从性测试。

袁绍大喜过望,便学着传闻中公孙珣的姿态,亲自拔出佩刀递给对方,以示信任,而淳于琼接过刀来,也不多言,只是直接转身让人打起旗帜,便雄赳赳气昂昂,翻身上马,一边收拢士卒一边往西面迎战去了。

“五千骑兵,一万步卒,未免太多了些,不划算。”许攸也捻须对辛评的意见表示了认可。“尽出营中五千骑兵就足够了!”

刚刚收弓换矛,正准备杀散淳于琼尸体后这一团人马的吕布闻言不由一惊,而他抬头望去,又如何不认得袁本初?也是不由惊喜过望,然后一边打马前驱,一边望着袁绍再度收矛取弓。

可怜袁车骑片刻前还准备要‘为天下事’,这一刻却又登时惊的七魂散了六魄,以至于浑身发冷,寒毛倒立。

—————我是寒毛倒立的分割线—————

“绍尝与太祖战,不利,归而痛哭流涕,众将慰之。绍涕泪交下:‘吾非哭败也,实哭淳于琼也,得非其人昔为吕布暗箭所杀,何至今日败军如此?’众将惭之。”——《世说新语》.假谲篇

PS:感谢第三十六萌超级牛大大同学,从今天起,咱也是有三十六天罡的人了……感激不尽

(本章完)

第183章 荒庭生芳草第231章 杯酒祭黄河第139章 劫持(下)第506章 身当恩遇恒轻敌(续)第343章 新人敢言天下事第485章 南箕北有斗第541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全书完)第443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第133章 争言第329章第171章 长驱第178章 定论第478章 邺下书味亦何偏第45章 莫须有第317章 翩翩河边走(下)第74章 秋风第528章 铜雀游客恨来迟第411章 未许公孙笑本初第380章 破敌克将下蒲关第188章 老雉望河叹(补昨日)第399章 北邙故人今何在?第112章 汹汹第264章 志气方自得(上)第497章 千里连舸断龙背第12章 请赏第467章 榆中西门逢故人(续)第134章 何去第436章 师生贵礼轻(2合1小小还账)第57章 归家第499章 何如沂水舞雩人(继续大章提前还债第500章 一朝斩龙落田埂(继续大章还债)第187章 羔羊临釜鸣第470章 时亦犹其未央第219章 天下大吉第193章 只见旧人哭(上)第106章 郎署第162章 冬狩第273章 豪杰如土士如铁(下)第133章 争言第312章 李广无功缘数奇第496章 三杯拔剑刺虎穴第392章 达官非自有生来第402章 更觉归可喜(7k勉强2合1)第111章 灾异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28章 洛阳城中第485章 南箕北有斗第504章 金樽应啼别离后第412章 关塞萧条行路难第151章 不甘第342章 旧将须分左右军第508章 力尽关山未解围(中)第21章 戏杀(5.5k)第511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第359章 但教方寸无诸恶第434章 三面终成围第36章 颍川论士第102章 大事(下)第271章 丰年好大雪第216章 郭公之愿第194章 只见旧人哭(下)第40章 七月来信(5.2k)第251章 阳翟城子伯辟贤第482章 紫气黄旗岂偶然?(完)第284章 一觞浇不平第160章 秋猎(上)第390章 时事难从无过立第386章 人生有新旧(继续2合1还债)牙疼的受不了,请假去急诊第360章 虎狼从中也立身第496章 三杯拔剑刺虎穴第324章 忽进忽退忽渡河第322章 循循州牧道服人第42章 请和第315章 白马猎长原附录1:《喏,相公》——本初林登万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灯第495章 旧友南行雨纷纷第314章 叛军崩殂畏的卢这次是正经请假第420章 难夺三军志第386章 人生有新旧(继续2合1还债)第359章 但教方寸无诸恶第242章 释怀难释意第320章第39章 虚惊附录7:《旧燕书》卷六十九.韩程高关张赵传第426章 思故才知心第62章 临阵(上)第459章 旧恩如言亦难收(续)第55章 望气第500章 一朝斩龙落田埂(继续大章还债)第459章 旧恩如言亦难收(续)第499章 何如沂水舞雩人(继续大章提前还债第491章 枕膝堪入眠(下)第110章 宫前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320章第12章 请赏第386章 人生有新旧(继续2合1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