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忠勇如公更不多

第370章 忠勇如公更不多

历史经常会给人带来错觉。

譬如说何进身死到董卓废立,前后五日罢了,所以人们常常会忽视其中袁氏一度掌握政权的事实。

再譬如说,从关东联军兴起开始,董卓就起了迁都的念头,然后只花了半个月就下定了决心, 两个多月就迅速完成了这一导致士民死伤无数的举动,于是很多人就本能以为是关东联军取得了战术胜利,逼迫董卓不得已为之。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个后患无穷的过程完完全全掌握在董卓手中,是他主动为之。

而原本的历史上,在董卓迁都过程中,关东联军几乎全部坐视不理,虽然有曹操、孙坚这样想要有所作为的人,却也根本无法插手。反倒是董卓完成了迁都后, 返身遥控河南诸将主动出击,双方才开始正式交战,却依旧是董卓三面全胜!

那么回到眼前,即便公孙珣的到来给了关中、弘农极大的军事压力,可董卓留在河南的诸部,却依旧在把那些关东英豪们给吊起来打!

当然了,平心而论,被人吊着打不丢人,也代表不了什么东西。

没有谁一开始便会打仗的,从这些关东英豪到他们的士卒全都如此,无非是败几仗,死几个人,经历一些绝境,然后以这些人的才智和关东的人口财富, 他们很快就能学会如何打仗,如何统军,然后变得比他们的对手更强大, 更善战!

不过话还得说回来, 可能多年后,这些英杰会为自己这么早便学到这些东西感到庆幸,但回到眼前,回到一开始的时候,这个过程对当事人而言却不免沮丧。

话说,曹孟德和刘玄德在虎牢关外,已经足足两月没有半点进展了。这真不怪他们,因为不是他们不想打,而是他们指挥不动酸枣会盟的各路诸侯,那么面对着虎牢关这种险关,你让各自只有几千兵的曹刘二人怎么打?

虎牢关这种地方……当然,正如潼关此时被称为桃林塞一般,也可以称之为汜水关、旋门关……总之,这个地方,南面是嵩山山脉,北面是黄河,身后是重镇成皋,身前是汜水横过,真不是可以轻易夺取的。

别的不说,因为汜水横在关前的缘故,你连兵马都铺陈不开,蚁附攀城都做不到,那到底怎么打?

于是乎,去年冬天吕布跨河打了袁绍,曹刘二人在虎牢关外一起看风雪;董卓迁了都,曹刘二人在虎牢关外一起看凌汛;公孙珣打穿了并州,到了河东,曹刘二人在虎牢关外一起看桃花;甚至袁绍痛定思痛,来到酸枣督战,两位英雄还在虎牢关外继续看风景!

不过,等到董卓所部河南诸将联手打了孙坚,曹刘二人终于可以不用培养感情了,因为,驻守虎牢关的中郎将,骑督华雄主动出战了。

“之前未曾请战,乃是要细细观华雄及其部虚实。”刘备面不改色,坦然作答。“而这几日,我仔细看了彼辈作战时的情形,大致心里有了数,而且如今战机已现。”

一时间,刘玄德面色不变,心中却暗自纷乱。

“如何荒谬?”广陵太守张超忍不住插嘴为自己兄长助威。“都说了,大家都是败军之将,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那是幽州突骑,如今多半在卫将军麾下……”

这当然可以理解……同僚们不管是新人旧人,凉州人并州人都在立功,唯独他华雄在虎牢关苦挨,这未免让这位出身董卓亲卫的凉州武将颇显不甘。

“非是我苛刻,而是心不服罢了!”鲍信一声叹气。“天子蒙尘、国家板荡,我们这些人号称尽起义兵,可数月间却无半点进展,好不容易打了几仗,却场场落败,若是不让这三位有所见识,怕是将来他们会因此轻视我们这些人。”

帐中登时一凛,二张也是面色肃然。

这当然合情合理,关东诸侯们也没有反对的意思……然而,连续数日,所谓各郡国名将领着各路兵马,却纷纷在华雄和他的西凉铁骑身前败下阵来。

张邈、张超虽然愤恨,但着实不愿意被扣上‘心怀叵测’这样的帽子,而且这二人虽然有保存实力的本心,却也真的没有枉顾大局的意思。于是乎,兄弟二人对视一眼后,到底是捏着鼻子点头称是,算是向袁绍服了软,也算是愿意表态尽出精锐以对了。

“原来如此!”袁绍见是刘备,倒是心中一动。“玄德素来随卫将军征战,也是善战之人,既然是你说战机已现,那想来便是可战之时了!不过,万人敌之言……”

“好了,潘凤既已战死,多说无用。”袁绍不以为意道。“事在人为,如今我们应该精诚团结,方可勉力为当前事!诸位以为如何啊?”

“我部有一人,素称万人敌。”笑声刚停,刘备却忽然开口,惹得帐中一时鸦雀无声,不知从何接口。

“什么冀州上将,不过如此。”

“是我弟益德。”刘备倒也不隐瞒。“我本以为他已经随我兄往征并州了,却不想其人居然还在清河,便写信与他求援,而他接信以后闻得我在此处,便单骑而来,两日前刚到!”

唯独袁本初此人世出名门,却不想如此激烈狠厉,倒是让人不知道该佩服还是该警惕了。而且那个鲍信,之前听说在洛阳时因为董卓的事情与袁绍已经生分,此时却如此配合,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二人重新和好了。前者倒也罢了,若是和好,那兖州刺史刘岱又算是什么呢?刘岱这些日子不是在拉拢鲍信,以求图谋东郡太守桥瑁吗?

到此为止,华雄已经连胜五场,气势更盛,而联军愈发沮丧……转回营中,诸侯更是议论纷纷,一时人心浮动。

袁绍不由肃容以对:“敢问是哪位将军?”

座中最后一位的刘备盯着此人走出门去,却是一时蹙眉……他有自己的门路,也是知道一些内情。

“但是,敌有三千铁骑,仅凭益德一人,也难有所为。”刘备豁然扶剑起身,朝着袁绍扬声而言。“盟主,请许我三百河北精锐骑士,以作益德援护!”

毕竟,如果十余万人的大军居然不敢接受三千骑兵的挑战,那他们可就真的是颜面尽失了。实际上,便是袁本初闻讯后也专门从身后酸枣赶来,准备亲自督战,以求务必拿下这讨董以来的第一胜!

然而,战斗开始后,尴尬的情况再度出现了——华雄领着三千骑兵,在汜水东面的平原之上横冲直撞,根本毫无顾忌,而诸侯大军居然一时拿对方没辙!

大丈夫建功立业,岂能久久在此不能前行?

潘凤更无话可说,便微微一拱手,然后转身而去。

那将略显迟疑,刚要应声,旁边一人却忽然失笑出列,却正是如今家在冀州,人在袁绍幕中的辛评辛仲治。

“你以为我是在嘲讽你们无能吗?”袁绍怒极反笑。“我之前所言,乃是觉得有些人坐观成败,只想保存实力,不欲讨董成功!我是在说你们包藏祸心!”

“诸位恐怕不知道,”辛评团团拱手。“这位潘凤潘将军,乃是冀州上将!其人若出手,虽华雄骁勇,怕也要束手就擒的!”

袁绍勃然大怒:“这是一回事吗?!我当日虽败,却也是一时力战不敌,而且大军一旦回转,照样逼走了吕布。可你们呢,十万之众竟然不能精选精锐以破三千敌军?简直荒谬!”

“是这样吗?”袁绍冷笑不止。

话说,当日袁绍河内兵败,损失惨重,相对应的,负责向袁本初提供兵员、甲胄、战马的韩馥也不免心生腹诽,于是一边稍微减少了供给,一边却派遣了自己信得过的将领亲自引兵过来,颇有监督和保全兵马之意。

“河北兵马不是几百年来都素以善战闻名吗?”

而潘凤想无可想,只能低头对着袁绍承诺。

“不错。”张超面色煞白,也立即起身解释。“不是我们不想聚精兵强将而为,实在是之前盟主未至,无人调配……”

“袁车骑莫要血口喷人!”被袁绍专门盯住的陈留太守张邈也赶紧起身驳斥,却不免少了三分硬气。“真不是我们刻意避战,而是华雄确实骁勇,更兼西凉铁骑纵横难当,委实难制。”

其部属和之前几次一样,纷纷溃逃回了联军大营中,而面对联军如此庞大营寨,西凉军也不好追赶,唯独潘凤本人受伤严重,据说刚送回营中不久便不治身亡了。

帐中诸将多有迟疑。

“你是说……?”

不过,袁绍倒是痛快,其人坐在上首位中,左右环视,却是忽然指向身侧一将:“潘将军,你为冀州上将,素来为韩冀州所重,可能替我等去试一试华雄斤两,也顺便堵一堵中原诸侯的嘴,让他们莫要再以为韩冀州只是空口坐谈之辈?”

大帐两侧十余位诸侯,闻言表情各不相同,有人面不改色,有人仰天长叹,还有人冷笑以对……这不是没有缘由的,早在袁绍成了盟主后,便一改之前的礼贤下士,最起码是对这些关东诸侯变得格外倨傲起来,故此多有人感到不忿。

“十万之众。”袁本初扶刀而起,一边在帐中反复而行,一边盯着座中诸位诸侯放声呵斥。“真的没有精兵强将吗?凑一凑,挤一挤,总能选出三千精锐之士吧?仔细找一找,问一问,总有万人敌的勇将吧?依我看,四日内四败于华雄之手,不是你们不能为,而是有人想以此为借口,继续拖延不前,坐视董卓倾覆汉室……毕竟嘛,若汉室不亡,你们这些人如何能割据一方,称孤道寡?!”

所以,在妥善安排了成皋和虎牢关的防务后,这位新鲜出炉的中郎将华雄居然主动出关,每日只率三千骑兵越过汜水,频频向十余万关东联军发起挑战!

关东诸侯不可能不应战。

“哪来的万人敌?”又有人忍不住冷笑。“便是自称万人敌恐怕也信不得,诸位不见那些什么上将、名将的,个个皆是自夸之辈吗?”

帐中诸侯、文士、将领,齐齐惊疑失色。

张氏兄弟一时惶急,偏偏又无话可说……平心而论,他们兄弟和曹操关系反而是各路诸侯中数得着的,但是,大家因为曹操地位低、实力弱,更兼其人其实为袁绍代言人,所以不想听其人指挥,却也是事实。至于臧洪,袁绍想要挖墙脚,张超不舍得,也是人之常情嘛!

而矛盾,就是这么一件件来的。

“此人万人敌之称不是我说的。”刘备平静的看着上首袁绍,从容作答。“乃是我兄公孙文琪亲口所言!”

半晌,倒是曹操好奇询问:“玄德弟,前几日未见你出声,如何今日主动请战?而且,你部皆是从丹阳招募来的新兵,如何有‘素称’万人敌的人物?”

“袁车骑慎言!”兖州刺史刘岱一时惊恐呵斥。

“诸位真是能耐啊!”三月下旬,上午时分,袁绍端坐在大营之中,睥睨左右。“区区三千人,居然都能无可奈何吗?”

“盟主所言甚是。”有人嗤笑道。“反正如今这个局面,总不能任由华雄在关前肆意妄为吧?再这么下去,此间众人,有一个算一个,天下人怕是要将我们都视为犬豚之辈的。”

“本初想多了。”就在这时,倒是曹操起身解了围。“孟卓、孟高俱是国家忠臣,他们之前不愿意合力聚集精锐,依我看,未必是有心保存实力,而是一时轻敌,以为华雄可以轻易擒拿……如今已经知错了,想来也愿意合力破贼。”

“听说袁车骑麾下本就有韩冀州派来的援兵,能否让我们见识一下河北名将的风采?”鲍信也是干脆直言。“不管胜败,只要出战,便算是理顺了人心……而若胜,自然不必多言;而若败,我等也绝不推辞,必然尽出精锐,再行合兵之事,那也来得及吧?”

“不错,虽然华雄骁勇,其部也确实精锐,但连胜五次,华雄本人早已经骄横难耐,而连战五日,其部虽然表面气盛,但内里其实早已经疲惫……正是出战的好时机!”

众人不由尴尬苦笑。

而这潘凤,貌似便是后来新来的冀州将领了。

鲍信想起昨日当面允诺之事,自然无话:“若能败华雄,何吝一将?只是不知玄德准备怎么打?既然有一位万人敌,何不聚拢精锐骑兵三千,当面败之?反而向我索要区区一部步卒?”

“那你意欲何为啊?”袁绍干脆问道。

等到盟主袁绍自酸枣大营赶来,已经连败了四场不说,居然还死了两位领兵将领!关东联军非但没能取胜,反而士气愈挫。

“是关云长还是张益德?”曹操倒是恍然大悟。

“速去准备吧!”袁绍轻松言道。“我此行带了两万余大军,凑出三千精锐总是有的……”

当然,虽然明白袁本初有借刀杀人的意思,但刘备却并未有丝毫动容……因为没必要,如果这个潘凤真的有本事,最起码也能全身而退吧?而若其无能,如今天下大乱,便是不死在这里,一个将军,难道还能指望他继续活下去吗?

便不是将军,只是此帐中的这么多诸侯,或是出身高贵,或是饱读经书,再过几年,又有几个能活下来呢?

“胡扯!”袁绍扶刀看向张超,满脸嘲讽。“我又不是瞎子聋子,两日前的晚上,孟德设宴请你们全力而为,也向你们求精兵合力,你们却只都不应,气得孟德直接拂袖退场,这难道是假的吗?还有之前青州刺史焦和病重,我让臧洪去青州查探局势,结果你也推三阻四……之前搪塞,如今当面扯谎,你们兄弟二人到底想做什么?莫不是觉得此处你们兄弟独大,兵马强盛吗,果真起了异心。”

座中诸侯,还有诸侯身侧、身后的将领、文士,纷纷侧目以对。

曹操不由大喜。

袁绍满意点头,刚要回身到上首主位中说话,却忽然闻得身后有人出声抗辩:“华雄骁勇,我等无能,须合力为之,如此固然可行;而虎牢关天下雄关,我等劳师顿挫,数月无进,也是事实。但是,盟主同样须知道,这天下间还有比我们更可笑、更包藏祸心之人……彼辈坐拥州郡,号称讨董,其实却是半点兵马都未到前线,也未曾见识彼辈如何为天下大局而尽力!今日,车骑将军只敲打我们,未免让人不服!”

众人半是自嘲,半是嘲讽他人,却是一时哄笑。

“说的不错。”袁绍也是一声干笑。“故此,我已经下定决心,尽出我部精锐,无论是谁出战,都任其调遣使用,总之,一定要尽全力击败华雄,也望诸位都不再吝啬手下兵马。不过,我今日在高台上亲眼见那华雄和其亲卫格外骁勇,恐怕非万人敌不可轻易当之。”

这么多内讧的苗头,真要是闹起来,讨董大局又该如何?

话说,袁绍果然早有准备,上午匆匆定下潘凤迎战之事,中午去送了战书,下午居然便能出战……然而,潘凤虽然号称冀州上将,却也是在关东诸侯登高围观之下,干脆一战而败。

怎么说?

很简单,人家华雄不是傻子,不可能真要玩三千对十万,实际上他专门下了战书给对面的诸侯联军,说的很清楚——或步卒五千,或骑兵三千,他都可应战,一日一战,但若围殴或车轮,他就不伺候了!反正三千骑兵,一溜烟便能过桥归入关内。

“允诚兄!”刘备复又转向济北相鲍信。“我曾见你营中有一别部司马,唤做于禁于文则,其部三千人纪律严明,堪称精锐,可能借我一用?”

袁绍连连摇头:“我既然至此,河内张太守便要负责洛北三津一线战事,何谈未至前线?而韩冀州和我弟,虽然未到军前,但南北两处兵马的辎重、补给全赖二人。甚至我部将佐兵员,孙文台处的士卒兵马,也全靠这两位分别在后方供给……济北相苛刻了。”

“非也!”鲍信摇头应声道。“我所言之人,乃是说河内张杨、冀州韩馥、南阳袁术……这三人,不敢说寸功未立,但终究未至前线,让人难以信服。”

当然了,关东联军之前展现的可笑战斗力,也让他胆气愈壮!

袁绍正在案上写着什么,闻得此言也是头也不抬便直接应许:“既然是卫将军亲口称赞的万人敌,那便是真的万人敌了……如何不许?你还要什么?”

“袁车骑!”其中最看不惯的袁绍的张邈第一个抗声而言。“岂不闻孟子有言,‘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不可笑百步’……用在此处,恰好应景。”

袁绍回过头来,看到是济北相鲍信,倒也不觉得奇怪,反而是依旧从容落座,然后方才缓缓询问:“济北相总不会是在说我吧,还是在说陶恭祖他们?陶恭祖那些人我们如何管得到?”

“若只求一胜,早两日便让我弟张益德出马了!”刘备昂然作答。“明日必斩华雄,兼下虎牢,方可一雪前耻!”

过了许久,曹操才第一个打破了沉默:“益德与于禁去斩华雄,我大概能懂,也大概猜到了玄德的计策,可谁去下虎牢?虎牢是这么容易下的吗?”

“自然是我亲自去下!”刘备缓缓抽出腰中长剑,顾盼自若。“唯独孟德兄务必要将乐文谦和其所部两千人借我一用方可。”

—————我是经验比你们丰富的分割线—————

“初平元年,关东联军起,共行讨董,至虎牢,有都督华雄塞雄关以守,兼以骁勇,多败联军。日久,诸侯拥军十万,唯置酒高歌,不敢言战。绍自河内至,促军往战,五日连败,益囧。将沮,备拔剑而起,自请一日斩华雄、破虎牢。军中半为惊悚,半壮其气。”——《典略》.燕.裴松之注

PS:抱歉,睡着了,醒来后还感冒了……所幸码完了。

(本章完)

第537章 第二十三张 故垒萧萧夏如秋第234章 堂中辟一人第53章 中流击水第186章 妄妄山中言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284章 一觞浇不平第190章 春去夏渐腥第514章 终刚强兮不可凌第256章 借问佳人何处有第115章 夜访第341章 关东起群雄(下)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356章 波涛失意虓虎起第29章 峰回路转第338章 丈夫功业本相依第270章 草木黄落兮雁北飞(下)第109章 道旁第107章 内堂第168章 天命第165章 雾气第174章 兵临第142章 雷雨第135章 何从第416章 单骑偏能复十城第364章第408章 又见猛虎起河东(上)第294章 人事常相参(二合一)第365章 夕阳西去水自流第296章 脱粟在傍书在前第203章 皆怜宫阙土第213章 我独向南行(2合1,大家中秋快乐!第319章 纷纷塞上行第288章 须信人心有真伪第527章 尽日徘徊浓影下第180章 树下索流年第200章 一意起高楼(上)第206章 人从河中来第203章 皆怜宫阙土第189章 深居俯夹城第206章 人从河中来第17章 归家第255章 时时斗战欲何须第164章 亮旗(还债了)第206章 人从河中来第128章 爷们第120章 崩坏(中)第106章 郎署第290章 故将直笔作春秋(下)第148章 女人(10k还债)第256章 借问佳人何处有第531章 不见枯枝培土时(上)第409章 又见猛虎起河东(下)第357章 大河封冻乱武兴(上)完本总结第292章 乡音无改鬓毛衰第57章 归家第127章 巡游第127章 巡游第260章 太守孝衣横野渡第434章 三面终成围第149章 清楚第420章 难夺三军志第266章 天凉好个秋第199章 摒除万般事(下)第151章 不甘第294章 人事常相参(二合一)第178章 定论第336章 白首汉廷刀笔吏第377章 人言宝刀投烈士第145章 盛意(中)第202章 一意起高楼(下)(四合一还债)第314章 叛军崩殂畏的卢第1章 楔子第319章 纷纷塞上行第318章 青草覆宗庙第533章 不见枯枝培土时(下)第537章 第二十三张 故垒萧萧夏如秋第246章 孙文台所向无前第3章 请战第429章 鱼困自见水第164章 亮旗(还债了)第195章 不闻新人来(上)第23章 不疑(6.6k)第251章 阳翟城子伯辟贤第538章 故垒萧萧夏如秋(续)附录4:《旧燕书》.太祖武皇帝本纪.卷一——第398章 莫将生死较疏亲关于完本与完本活动第305章 节使三河募年少(还账成功)第143章 不取附录11:《旧燕书》孝庄文皇后本纪——sduyi第22章 借刀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续)第226章 不论身后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193章 只见旧人哭(上)第46章 帻巾第436章 师生贵礼轻(2合1小小还账)第40章 七月来信(5.2k)第127章 巡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