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羽书无路达深宫

第405章 羽书无路达深宫

邯郸城距离邺城的确切距离是五十七里,而从邺城出发的车骑将军袁绍率领自己最精锐的部队浩浩荡荡,当日便渡过釜水入驻到了两城正中间的梁期城,并将这个距离适中的城池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并准备翌日下午就到达最前线,也就是邯郸城下亲自督战。

之所以如此急促, 不仅仅是因为抢攻邯郸是一开始就有的策略,更重要的一点是,袁绍来到邺城,很快就发现魏郡这边气氛不对……原本对他很有好感的沮授一度闭门不见,本地士人也议论纷纷,而之前荀文若举众归乡的事情就更不用多说了。

而袁本初也很快就醒悟了, 他之前对韩馥的作为还是引起了河北世族、大户, 乃至于部分颍川人的强烈不满!

不过, 袁车骑也是知错能改的,他一方面赶紧亲自前往沮授、刘惠这些冀州本地才俊的家中,当面重礼延请;另一方面,在最重要的人才、库存、兵马全都握到手中,其人立即采用了陈宫等人的建议,也就是即刻发动对邯郸军事攻击。

这么做的的原因很简单,首先,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本来就是要立即展开的。其次,军事行动历来是最严肃、也是最彻底的赌博,一旦开战,甚至不需要一场军事胜利,只需要军事活动展开,那之前的些许内部矛盾就立即会被掩盖,甚至被消弭。

换言之, 这次征伐虽然在计划中,却还是有些仓促的……最明显的一个破绽就是政治宣传力度不够!

陈琳的文章是半日内仓促写出来的, 而且两三天了都还没来得及版印出来,也不知道会不会发出后再行修改;然后袁车骑手握八万之众, 居然稀里糊涂就只诈称十万……本来完全可以诈称五十万的;最后,双方沿着黄河流域全线对垒,都已经开战了才临时制定全局的军事、外交方略,这就显得很粗糙了。

故此,这日晚间,梁期城内,袁绍也不得不见缝插针,与一众幕僚、军将对全局大略进行一次重新检讨,以防万一。

“河间那里如何,张俊乂领五千兵在鄚县,顶得住的公孙瓒吧?”随着一张冀州地图被挂在了城中县寺大堂的屏风之上,借着满堂烛火,稍微一端详,袁绍便开口先问及了一事。“需不需要增兵?”

“张俊乂是妥当的,又是在自己乡中作战,五千兵也是精锐,属下只是可惜如此将才不得不分出去单守一路,反而显得浪费,何谈增兵?”身为总幕府之人,陈宫自然当仁不让。

“本就是兑子,以张俊乂领五千兵对公孙伯圭的四千余骑兵,还有身后的公孙范,已经足够好了。”逢纪不以为然。

片刻后,随着城墙上的赵国军士渐渐放下些许绳索,计算好了长度以后,一直握着刀把的审配忽然拔刀,直接将拖在城墙上的绳子一刀两断……然后其人理都不理城下惨叫之声,便直接握刀下楼去了。

“我立即予你!”袁绍稍作思索也干脆答道。“钜鹿那边的事情就交给子远了。”

邯郸城在前,青、兖、冀十九郡国在后,八万大军在手,袁本初豪情自起之余,之前被公孙珣甩在身后的那种焦虑感也终于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不知道为何,袁绍甚至有了一丝空虚的满足感,好像自己已经到达了人生的巅峰。

“虽然无须担忧对方来攻,但也不能放着不管。”许攸正色言道。“尤其是钜鹿泽南面这七八个县,不顺势取下来,岂不可笑?”

“子远尽管说来。”袁本初不以为意。

“非只如此。”虽然是当众回报,陈宫却也不免苦笑摇头。“其人还在城西侧专门建好了一个营寨,以作犄角援护之势,此时正由关云长领三千兵屯驻,营寨一半在城墙的遮蔽下,另一半周边,却干脆有足足十重鹿角、障蔽!”

毕竟,曹孟德与他袁本初是发小不错,可与公孙文琪也是至交!

“不用管陈留。”眼见着袁绍皱眉,陈宫也要请罪,已经跃跃欲试的许攸却不以为然起来。“孟德绝不会放任公孙文琪直入兖州的,更不会直接倒戈相向……”

“多谢……明公了。”许攸眉毛一挑,不免得意,却居然难得换了称呼。

“刚刚我也大概听明白诸君的一些意思了。”借着堂中明亮的烛火,袁绍重新在地图上挥手而划,略作总结。“我与公孙文琪虽然势力犬牙交错,一时难清,但大略而言,却是在冀州这里,自西南到东北这一条线上,千里对决……而现在,我们要做的便是稳住张杨,守住河间,然后集中大军攻下邯郸,是否?”

而随着袁绍的点头,沮授身后一名年轻士子也跟着立即出列。

话说,此时袁绍军中,幕属以陈宫为首,兼有逢纪、辛评、辛毗、荀堪、郭图、陈琳、是仪、郗虑、国渊、彭璆等人;独立领兵之人,计有沮授、崔琰、文丑、于禁、鞠义、季雍、武安国、韩猛、高览、李干、李进、吕旷、吕翔、赵宠、程武、田银、薛房……

“说的好!”袁绍听到此言,也是当即拊掌而起。“仲治之言一语道破玄机!我与公孙文琪也是多年旧友,如何不知道论及兵事我要比他差一些?但其人兵马虽强,所据之地却多贫瘠,人口也比我少,偏偏又地形狭长,转换不利。换言之,我挫一场,稍作退守,须臾便可卷土重来,而他若是败一场,便会前后失力,难以动作,这个时候就会跟眼前一般,让我们得以集中兵马攻城略地了!”

怎么说呢?

“正是。”审荣一时不解。

实际上,就在袁绍正式发兵的同时,这些人中很多人的家眷也都随着袁绍的家眷一起搬到了邺城。

“无论如何,此处已经有八万之众,围攻一城,总是妥当的吧?”逢纪也是愈发蹙眉。

“换言之,这审正南早有被围城的准备了,所以城中并不会拥挤,也不会缺粮?”袁绍微微蹙眉。

“袁公诚意十足,也非是用金银来羞辱叔父大人。”审荣立即上前一步,将袁绍的条件细细讲了一遍,复又恳切请求。“叔父大人……袁公知道你是个忠贞之人,连名节都为你考虑到了,今日必败之局,你便是不想留,何妨引兵北走,等候卫将军回来呢?也省的有不忍言之事,更免了你我血亲对阵!”

“所以说,你今日是来劝降的?”审配终于不耐了。“是还是不是?”

片刻之后,众人更是在将台上看的清楚,一名披甲高冠之人出现在了城门楼上,俨然就是成名十余年的河北名士、卫将军心腹之人,审配审正南了。

“哪里来的八万兵?分明只是五万战兵,三万辅兵而已,五万兵中还有一万新降之兵……”陈公台嗤之以鼻。

“大半月前,袁绍未至邺城时,我曾写信让你和你父带家人来邯郸,为何不来?”审配见到自己侄子,开口便问。“反而是如今才来?”

“我知道了,你现在就上筐子!”审配扶着佩刀,干脆指向了悬在城墙上的竹筐。

其实袁绍到现在还沉浸在那种奇怪的满足感之中,所以自然忙不迭颔首。

毕竟,这个方案是绝对可行的,而这厮此去也算是公私两便了,只要也确实能够让钜鹿方向的董昭陷入麻烦,这又算什么呢?

“谁都知道卫将军与明公是势均力敌!谁也都知道,无论有多少兵马,因为后勤的缘故,一次大战也最多是投入十万众而已!至于刚刚公则之言,不过是想告诉诸位,咱们明公的地盘更集中一些,人口更多一些,所以兵马后续补充要远胜于卫将军!而且,若是咱们抢在他汇集大军至此之前打下邯郸,势均力敌一说,便可就此消弭了。”辛评正色与堂中众人言道,随后,其人复又转向袁绍,扬声以告。“明公,其实这就是咱们的胜机了……将来一旦双方决战,卫将军的两处根据之地相隔太远,一旦兵马损耗,想再聚集便显得艰难,而我们却没必要畏惧卫将军和其部的善战,因为我们耗的起,我们兵员的补充速度、补充潜力远胜于他!”

当然,这里面还有沮授、崔琰二人的位置问题,而这个分派看起来有些荒谬,却又理所当然。

众将一时讪讪,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坐视那个年轻士子,也就是审配的亲侄子审荣往城下而去了。

邯郸乃是古都,城墙高五丈,仅次于长安、洛阳的七丈仪制,而审配虽然留有余地,放了一半才下刀,可两三丈的高度一时摔下,审荣也当场摔断了两条腿!

而正如审正南之前所言那般,青天白日,倒也清楚,故此袁军将台之上,远远看到这一幕的人,自袁本初以下,数百将佐,俱皆沉默。

“是!”审荣赶紧再度俯身。

“邯郸城格外前突,无须走钜鹿便能团团包围,而且钜鹿郡正中有一个钜鹿大泽,周围水网纵横,夏日间更是泛滥一时,天然阻碍大军行进,倒也无须担忧董昭董公仁还有身后兵马从此处蹿来断我等后路。”沮授在旁赶紧补充道。

原因很简单,袁绍和许攸在决心起兵割据之前,曾经细致议论过以后的方略的,袁本初自己心知肚明,公孙珣先行在前,所以他想要迅速席卷地方就要获得地方实力派的支持,而想要获得地方支持,就只能‘待人以宽’!

所以,其部兵马,大部分是地方实力派领着各地方的兵马,隐隐有这么几分兵为将有的姿态。

“回禀明公。”依旧是陈宫当仁不让,出列正色相告。“城中计有赵国本地卫戍兵一万,朝歌关羽北归后,又有三千兵至此……至于城中百姓,应该有万户,三四万左右。”

“明公!”沮授见状也是直接出列。“对方准备虽然充足,但彼时他们又没见到我们的军威之盛,所以还是可以试一试的……反正今日也来不及攻城。”

“就是为了吓唬张杨。”见到郭图被怼的不敢吭声,辛评无奈出列。“我下以为,不指望张稚叔就此与我们合作,但其人本就是墙头草,威吓一下,让他不至于直接倒向卫将军,以至于让开道路,也是必须的。”

“此一时彼一时也!”许攸闻言愈发嗤笑。“本初今日是见孟德势弱,方才如此大方,若是将来其人势起……你便是赢了,也最多是一边流泪一边下令传首示众吧?”

“能有什么说法?”许子远捻须冷笑一声。“权之一字,甘之如饴,但凡尝过的人又有几个会真的放下?曹孟德也好、刘玄德也好,还有那孙文台也罢,都是当世英雄,这种人固然有他们的能耐和品性,可既然如今事实上已经割据了地方,成为了一方之主,那不管之前依附于谁,又与谁私交甚笃,就都没了意思,就都只会想着自己能如何如何……对他们而言,这一次,恐怕巴不得本初你与文琪在河北大战个七八年才决出胜负,然后他们趁机扫荡中原,再回头来一决雌雄呢!又怎么会放任一方如此轻易掏了另外一家的后路呢?所以说,陈留那里,只是照常布置便可,真要是彼处势弱,曹孟德一定会北出陈留,助本初你一臂之力的!而且反过来说,若是本初你有一日真的破邯郸、出太行,准备入上党,攻太原,反而一定要在兖州严加防备才是!”

但不管如何了,回到眼前,此时此刻,午后阳光之下,袁本初顶着烈日登上了临时堆砌夯实的将台,环顾左右,真的战将如云、谋士如织,更有旗鼓罗列,铠甲耀眼……

“那也得有命享用才行!”审荣勉力反驳道。“虽然有些歪打正着,可现在看来,不入城难道不是对的吗?叔父大人,你之前可曾想过是十万众来围你一人一城?城外沮公与、陈公台、逢元图、辛仲治、荀友若,这些人的才能不比叔父大人差,而领兵的勇悍之人更是数不胜数……”

“那便是袁本初和其人幕僚、将佐?”审配环顾四周,却忽然遥遥指向了正对着城门楼,数百步远的高台。

“话虽如此,可号称四十万,却未免贻笑大方。”又一人出声驳斥,却正是沮授。“在下在河北多年,也曾有幸读过一些人手录的卫将军在昌平的教材,其人常说,兵马粮草斩获等军务事关生死,务必实事求是,诈称虚称、诈报虚报,除了自矜自夸以外,于战局徒劳无益……实际上,此番作战,咱们是四万精锐,一万新兵,三万辅兵,而卫将军那里,所谓关中、幽州两军,正是四万战兵,加上邯郸这里聚集的一万多卫戍兵马,正是五万对五万,势均力敌。”言至此处,沮公与稍微一顿,还是继续恳切言道。“便是秋收后凭着咱们后勤线短的优势,能多聚拢几万兵,可卫将军那里却多是骑兵,还是势均力敌!”

众人瞬间醒悟,许子远这是要去卖官,可能还要顺便捞一笔……但却无人反对。

“那关云长不是携民北归吗?”袁绍一时奇怪。“如何城中只有三四万百姓?”

“家业、家业!”审配不由扶刀作色。“天下间最不缺的就是你们这些目光短浅之人!今日扔下那些家业,我家君侯难道会愚钝到无视吗?将来只会十倍补偿!你们怎么就不懂?”

当然,之所以能够聚拢这么多人,主要还是袁绍的地盘非常紧凑,交通方便(这年头的黄河因为金堤稳固、水情平和的缘故,反而是一条天然的输粮通道),所以其人不需要设置专门的留后,整个中枢班子都可以带在身边。

审荣心下无奈,他如何不知道,此行已经失败?

至于沮授、崔琰,虽然是世族出身,以智计、学问闻名,但也同样是地方代表人物,所以依旧让他们以将领身份,各领兵马——沮授加中郎将,领的是魏郡本地那一万降卒中的一半,而崔琰也在自己族兄死后也加中郎将了,领的正是当日旧渎战后整编的清河新兵。

“请本初与我几十张盖了你车骑将军大印的空白委任状,再与我一曲骑兵做护卫,让我到钜鹿那边走一遭,访一访当地豪强坞堡、大户豪门……”

“青天白日,倒也清楚。”审配一声感叹。“最后问你一遍,既然入城,可愿随我守城?”

“子远有什么说法吗?”袁绍不由心中微动。

“告诉你叔父,”袁绍看着此人,用尽量恳切的语气重复了一遍路上他早上与此人说过的一番话。“我知道他审正南是个忠烈之人,也无意坏他名节,但此时我大军云集,抵抗只是徒增伤亡,而城破后亦将有不忍言之事;而若他能献城,愿意留,我这里有他一个中郎将的职务,兵马依旧归他所领;愿意走,我也许他领全军从容撤走,绝不擅自追击……有违此誓,人神共诛!”

“城中局势如何?”袁绍扶刀睥睨左右,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平复心情,然后才端坐在了将台正中的太尉椅上,开口询问起了正事。

要知道,别人不知道,袁本初其实是很清楚袁公路是个废物的,所以当日用策的时候,他其实是有些心理准备的。

不过就在这时,逢纪却又忽然想起另外一件事情:“说到各方万全,兖州那里如何说?若是邯郸这里轻松而下,卫将军会不会干脆弃邯郸,转而驱关中精锐直扑陈留?而且,曹孟德那边又怎么讲?他现在不尴不尬,卡在豫北,难免心生怨气吧?若是届时非但不能替我们阻挡一二,反而倒戈相向,又该如何?”

审荣心下无奈之余,倒不敢多留,只能俯首告退,然后干脆钻入筐内。

“……”袁绍一时沉默。

“袁本初准备用多少金银来购我?”审配微微冷笑。

审配仰头长叹一声,然后扶刀肃容摇头:“我以前就知道你小子不成器,却没想到你这么不成器!”

“辅兵也是兵!待这批辅兵与新兵参与了两仗,前方战兵有了缺损,便可就势补上去了,民夫再做征召就是……再说了,这个兵力是考虑到了秋收的,等秋后粮食入库,完全可以再做大举动员,咱们主公手握青、兖、冀十九郡国,俱是大郡,一郡一万兵、一万民夫总是有的!四十万大军须臾便可聚集!”郭图也加入了讨论。

“钜鹿那里如何说,要不要适当分兵?”未待袁绍谦辞一二,一直没开口的许攸忽然插嘴询问。

“非是此意,彼处只要对峙便可,而邯郸这里是一定要攻下的!”陈宫的理由倒也直接。

翌日下午,天气正是燥热之时,袁绍却是真的不顾辛苦来到了邯郸城下,然后披挂整齐,复又擂鼓聚将,准备亲自都督分派战事。

“明公未免太宽宏了!”袁绍刚刚说完,旁边就有文丑、高览、鞠义等人当众提出了反对。

“主公英明神武!”郭图抢先称赞。

“在下只是说我们不缺后备兵马,无须忧虑此事而已,至于四十万之说,乃是要趁着秋后民夫输粮,或许可以借机诈称,以威吓天下……”郭图情知自己之前在魏郡办岔了事,哪里敢跟陈宫直接硬着来?

“谁是天下?天下是谁?”陈宫在袁绍麾下也有半年多了,如何不知道郭图是什么人,所以懒得给这种人留脸。“卫将军打了十几年仗,我们后勤能支撑多少兵他不知道?而周围此时能影响大局的小诸侯不过是河内张杨一人而已!”

这些人,前者还算是来源驳杂,有些和袁绍的依附之感,后者却几乎全是青、兖、冀三州的地方实力派,而他们可能能力有高下,但在另一个时空里,有一个算一个,俱是史册可寻之人,并非滥竽充数之辈。

但是废物到如此境地,也是他万万没想到的——连孙坚一个手下武夫都控制不住,弄的他本人岌岌可危不说,还连累到了自己身上!故此,此时此刻,袁绍也不知道该如何向曹操交代,但如果不交代的话,逢纪的提醒就需要主意了,因为曹操这个原本作为兖州屏障的人,说不定就会成为大麻烦!

不过,抛开各领方面之任的张颌、许攸,这里面也有特殊的缺失人物:

袁绍和陈宫闻言,俱皆皱眉。

相对应的,公孙方、公孙犊叔侄的缺席就显得有些刻意为之了……这倒不是说之前袁绍卸磨杀驴,恰恰相反,这二人当时都获得了重用,全一跃而为两千石,公孙方成为了济北相,去济北安顿去了;公孙犊成为了中郎将,却是去北海领着之前的黄巾俘虏主持屯田去了!

总而言之,官给的不小,赏赐也充足,也给了实职,却远远离开了平原与河北。

“关键是邯郸,我军虽然兵众,却亦当如猛虎搏兔,用尽全力,此时分兵未免不妥……”陈宫还是坚决反对浪费兵力。

譬如程昱,其人虽然受了中郎将的职务,却以年老多病为由,只派出了自己长子程武与本地大豪强薛房一起领兵至此……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程仲德是真的五十多了,按照这年头的看法是真的老朽,所以并无人有太多表示。不过,程昱依旧要在其家乡负责把守苍亭,这个地方是青州、兖州通往河北的著名通道,算是交通要点,兼有维护后勤的意思,所以并不算闲置。

“回禀叔父大人。”审荣恭敬行礼回复道。“之前是因为父亲他们念着家业……”

灯火之下,袁绍与堂中诸人俱皆沉默,而隔了许久,其人方才缓缓颔首:“子远所言甚是,天下割据之势已成,心中须有各为其志、各为其主,亲旧相攻、兄弟对垒的觉悟才对……不过,若是将来孟德他们愿意拱手而降,我这里总是有他一个去处的!”

“足下是在开玩笑吗?”陈公台气急败坏。“四十万大军尚未集合到河北,便要自己吃垮自己了,天下谁养的起?而且一地战场,最多十万兵已经是极限了,多了没用!”

众人各怀心事,闻言皆不再多说,而是纷纷拱手告辞。

“关云长带来的士卒,除了军眷外,其余俱被安置到了襄国县以北了。”陈宫不慌不忙,继续禀报。“据说,便是城中三四万百姓,也将老弱送到了后方……留下的俱是能助力守城之人。”

而审配稍作打量,便也挥手示意,随即一个筐子被从城门楼上悬了下来,审荣平安上的城去,并与自己亲叔父当面交谈。

“在下有一策,不用一兵一卒,便可尽取钜鹿半郡。”许攸拱手得意言道。

“属下以为可以。”不用袁绍说话,也不用明显是主导了这次劝降的沮授说话,陈宫就黑着脸将这些骄兵悍将给挡了回去。“真要是攻城,固然能下,却要多少人命来填?!”

审荣低头不语。

袁绍再度沉默,片刻后回过神来却是抛下这个话题,兀自下了定论:“诸君今晚所言,颇得我心……既如此,便以柔对孟德、为威凌张杨、河间以防、钜鹿以乱,最后出全军攻邯郸……诸位今日就都回去安歇吧,除子远外,咱们明日邯郸城下相见!”

一众幕僚倒是多认可这个说法,也都纷纷俯首称是。

“传令全军,准备攻城!”又过了片刻,袁本初第一个有所反应,却是直接拂袖而走,只留下诸多军将面面相觑。

—————我是摔断腿的分割线—————

“建安初,袁绍十万众围邯郸,审配守城,配侄荣自荐入城劝降,既悬筐上,绍等以为将降,乃大会诸将临将台遥观之。然荣未几言,复为配驱下,筐悬地三丈余,配自拔刀断索,荣坠而双腿俱断。绍大怒,自弃众归营中,复召诸心腹议,以配辱己甚,欲杀荣报之。辛评曰:‘以叔辱之,即杀其侄,若人面辱明公,何以复加?欲杀明公,复何以加?荣当赏不当罚也!’绍愈赧。”——《世说新语》.言语篇

PS:感谢103萌换家之王,和第104萌百回首!感激不尽!

更新不稳定,只能尽量7k谋求原谅,希望诸位能轻拍。

(本章完)

第66章 插曲第295章 读书万卷不谋食第443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第107章 内堂第493章 变化纷纷入静观第309章 莫嫌旧日云中守附录4:《旧燕书》.太祖武皇帝本纪.卷一——第251章 阳翟城子伯辟贤第209章 喜怒形于色(续)第202章 一意起高楼(下)(四合一还债)第382章 定跨赤龙越长塬第441章 云台千尺尽功臣第273章 豪杰如土士如铁(下)第407章 空期戎马收河北第268章 草木黄落兮雁北飞(上)第510章 天时怼兮威灵怒第199章 摒除万般事(下)第422章 智士见事迟第237章 铁骑横百里(下)第281章 文物多师古(下)第353章 龙眠老子识马意(续)第412章 关塞萧条行路难第165章 雾气第488章 握手相别去(续)第6章 夜袭第484章 猎马敢齐出第436章 师生贵礼轻(2合1小小还账)第464章第266章 天凉好个秋第218章 岁在甲子第417章 掌上回旋皆造化第163章 岔口第94章 放火第74章 秋风第356章 波涛失意虓虎起第449章 玉壶寒冰不受污第132章 伺机第525章 使人听此凋朱颜第87章 表文第454章 药方只贩古时丹第261章第514章 终刚强兮不可凌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535章 山形依旧枕江流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449章 玉壶寒冰不受污第247章 公孙珣且战且思第392章 达官非自有生来第262章 带长剑兮挟秦弓(不欠账了)第286章 公山阳货本同谋第182章 陌上正相思(咸鱼大佬的白银盟!)第287章 夫子如何较去留第340章 关东起群雄(上)第259章 铁刃瘦黑立北营第378章第195章 不闻新人来(上)第138章 劫持(上)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终)第443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第533章 不见枯枝培土时(下)第434章 三面终成围第233章 帐中言三策第50章 用武(8k2合1)第75章 撤屯(上)第166章 渔夫第44章 医无闾第318章 青草覆宗庙第310章 犹堪一战取功勋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第495章 旧友南行雨纷纷第164章 亮旗(还债了)第371章 一骑如熊虎第312章 李广无功缘数奇第53章 中流击水第338章 丈夫功业本相依第228章 左右为难第310章 犹堪一战取功勋第250章 群英会玄德做歌第138章 劫持(上)第306章第480章 秦嬴谩作东游记(续)第299章 浮名尚值一杯水(二合一还债)第221章 雕虫小技第201章 一意起高楼(中)第188章 老雉望河叹(补昨日)第126章 速杀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讯第307章第271章 丰年好大雪第8章 破营第52章 当归第424章 请降须受缚第154章 张俭第119章 崩坏(上)第237章 铁骑横百里(下)第429章 鱼困自见水第349章 西北功名奋发冬第434章 三面终成围第37章 汝南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