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文武同旧患

第428章 文武同旧患

“李进何在?!让李氏子来见我!为何不来阵前见我,不敢吗?!”

初冬时节,草木凋零,邺城城东七八里外漳水南岸的一个狭弯畔,夕阳下,新出炉的平原侯、镇东将军鞠义负伤多处, 满身是血,早已经失去了逃生的希望,然而其人依旧率十余亲卫负隅顽抗,拒不投降,而且傲戾之气依旧如往,居然临阵厉声呼喊对面主将, 昔日同僚, 并出言不逊。

其人连喊数遍, 并无人相应,但前方包围着此人以及极少残余的李氏士卒却多有停滞,并朝身后某处频频回顾……很显然,李进其实就在前线。

“毕竟同僚一场,李将军何妨去见一见,若是有什么身后之托,想来也是无妨的。”说话的乃是郭图,其人就在鞠义左侧某个小坡后面的盾阵之内,正朝李进好言相劝。

原来,不要说李进了,沮授、程武,还有此次随行的主簿郭图俱在此处,距离鞠义不过百余步而已,此时后者奋力嘶喊,四人倒是全都听得清楚。

不过, 明显是以监军身份过来郭图如此和气,李进却有些不以为然:“郭主簿何必开玩笑?鞠义这厮来历大家都清楚……平原大族出身, 却因罪被整族发配西凉已经数十年, 俨然是个罪羌做派,董卓乱后他仗着手里有些亡命之徒,趁机迁移回乡,半道上却又跟了韩馥,然后又被咱们袁车骑收纳,所以跟谁都不合不来,跟谁也都无交情……此时喊我,能托付什么后事?无外乎是死前恶心一下我罢了!”

“我听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郭图嗤笑以对。“再说了,鞠将军从河内立下救主大功之后,从征虎牢,吞并青、兖,收降泰山黄巾,苦战旧渎,进军渤海,两战邯郸,还有之前那一战……功劳苦劳俱全,若真是有好言语,回去见了主公,也是能交代的。至于说临死前有恶言,那便恶了就是,反正都是要李将军你去下杀手的,难带还怕什么恶言?”

李进一时摇头,但看了看殊无姿态的沮授与程武后,却还是扶着腰中佩刀上坡去了。

另一边,鞠义既然见到披挂齐整的李进远远出现在满是尸首的小坡之上,却是拄刀而立,仰头大笑,笑完之后方才戏谑相对:“我还以为你自觉无颜见我呢,竟然敢来?”

“我哪里会不知道这种事情?”李进原本已经准备转身,此时闻言却又回头凛然相对,厉声相责。“鞠将军……我们李氏久在中原腹地,我本人更是在颍川做过一任县令,如何不知道那些士人表面上客客气气,其实心底从未看得起我?但仅仅因为如此便可以放任自己乱来吗?乱世之中,我李进区区一武夫,不敢说心怀大志,意图匡扶秩序;也不敢说平生不负于心,不负于人,求个无私无惧;可局势已经成这个样子了,再如何也总不能学你这种人反过来成为祸乱的源头吧?士人看不起武人,天下人畏惧兵甲,就是你这种人在作祟!”

而且这还只是目前的情况,别忘了,鞠义的尸首还在旁边,脚下还是战场,刚刚就有一场差点让袁绍差点彻底覆灭的大乱被消除。至于随着战败的消息传出去,南面中原诸侯会是什么动向?三州其他地方又会不会出乱子?恐怕都不好说。

“李将军洞若观火,通达大义,已经堪称名将了。”沮授也是一声感慨。“之前兵败逃亡之时,才见到典韦,今日一事,才知道足下……想来也是,我军坐拥三州一十九郡,聚十万兵,怎么可能会少英雄豪杰?若早用将军为一面统帅,当日也不至于败成这样。”

“沮君!”郭图直接打断了对方,然后不顾程武在侧,正色言道。“鄙人其实不是问这个,而是想以此事向你求一个准话……此处并无外人,请沮君直言与我,梁期一战如此大败,人心坏到这个地步,这魏郡到底还能守不能守?”

邺城堂堂河北第一重镇,冀州首府,不也是在一年内被盗匪和败兵连续劫掠两次吗?于军事大局而言,两次都迅速夺回,似乎并无严重后果,但身为久居邺城的本地人,沮公与却是比谁都清楚,到底有多少无辜士女百姓,在两次乱中死于刀兵之下!

乱世如此,他一个心存天下自矜有能的士人,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顾影相怜呢?

旁边程武当即面露恍然,这才像是郭图这厮真正该问的话。

沮授稍作警惕。

李进闻言也是不由叹气:“事到如今说这个有什么意思?鞠将军,咱们同僚一场,真要是有什么后事,譬如你在平原的族中幼弱,我一定尽力而为。”

沮授依旧不语。

李进听得有些烦躁,也是当即扬声反问:“我有什么不敢来的,我们是有旧交还是如何?且今日之事,难道不是你咎由自取吗?”

“时来天地皆从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沮授一时感慨。“这话是当日田元皓在魏郡居住时,从卫将军信中学来说与我听的,今日看来真是精辟……之前明公势力越滚越大,那兵败一时也好,稍有失措也好,内外纷争也罢,万事皆可容忍,而如今一朝势颓,却又处处皆为险域。但偏偏人在其中,避无可避,我……我倒是羡慕令尊的先见之明,早早抽身于侧。”

“鄙人知道沮君的心思,足下爱子丧命,家乡被劫掠,兄弟相战于故土,什么争权夺利之事在足下看来都不以为然……但是沮君,既然上了船,就身不由己了,足下一个士人,当日受了主公亲自大礼延请出山,难道还仕二主不成?一败之下,车骑将军所属各处什么问题都难以再遮掩,值此存亡危急之冬,足下难道还能弃主公而走不成?”郭图依旧从容。“大势之下,何止是鞠义、李进、于禁这些领兵之人无奈,大家都身不由己。来之前,鄙人与辛仲治恳谈过了,他到底是个顾全大局的君子,愿意不再与足下相争;而鄙人是个不修经典,却善法术的小人,无论如何,鄙人是想继续做事的,继续寻些权责的……这个方略,鄙人替足下送过去,而且还会趁机正式推荐足下总揽幕府,统领魏郡大局,想来主公在这个时候看到咱们和解,多少会欣慰的,并依旧信重于我。足下以为如何?”

但是,沮授终究是沮授,其人很快恢复了清醒,而且也想的清楚,天下离乱,四海皆战,如他这般有资格参与一手的,到底还是了不得的人物了,真要是如寻常百姓,乃至于闭门不出的士人,恐怕早就全家死在乱兵之中了。

“我并无后事交代,袁绍这人你还不知道吗?外宽内忌,我这次差点陷他于绝境,他一定恨我至极,便是不恨我,兵败之势下,为了抑制咱们这些领兵之人再行仿效,也一定会严厉处置我族人的……”

“黎阳已经来不及了。”听到对方问及正事,沮授多少也跟着严肃了起来。“但内黄是一定要尽快请明公发兵去抢的,不然邺城便失了南面屏障,广宗更是不必说,必然要立即对上……”

而就在这时,身后河畔却又遥遥传来一声释然后的冷笑:“说的好像自己真的干净一般,天下纷乱,你不也提刀绞杀其中吗?你杀的人也少吗?一边杀人一边说什么天下秩序,我虽自幼生在西凉,未尝进学,却也知道一句《孟子》,五十步笑百步不就是说的你吗?”

至于程武,可能是因为年纪较小,身份也低,不好学另外两位那般姿态,故此,欲言又止之余却是俯首一礼,以作表示。

沮授蹙眉相对:“郭主簿到底想说什么?”

李进在小坡这一边停住脚步,回过头来,已然面目狰狞……而他这么一回头,周围士卒不敢怠慢,却是立即发箭。

既然略有所得所思,程武也不多言,而是在拱手一礼后,同样匆匆而去,却是准备趁着邺城收复,道路暂时通畅,赶紧往苍亭写信求教亲爹去了。

“那你喊我干什么?”李进愈发不耐。

“在下以为,若能倾力而为,一冬一春,总还是可以的!”沮授也是毫不迟疑给出了答案。“首先,魏郡虽然一马平川,可却有滏水、漳水、荡水、黄泽、鸡泽等河流湖泊稍作遮蔽与延迟;其次,不仅邺城本身高大,兼有数个支城环绕,更远的地方,南有内黄,北有梁期,东面更有魏城、葛城、斥丘、元城、馆陶等诸多城池……说一句城池密布,相互连结以成犄角,总非是虚言;非只如此,卫将军兵马野战无敌在于北地突骑,可北地突骑焉能攻城?最后,还要考虑时节,马上要入冬了,冬日攻城有多辛苦,卫将军舍得吗?而开春后,以卫将军那种顾虑长远的性格,要不要分心安排春耕,以防万一遭遇饥荒呢?而一旦身后大面积春耕,他的后勤保障是不是就会受限?所以,在下说一冬一春,便是有城池损失,可保住邺城本身来控制魏郡核心之处,总还是可行的!唯独明年春后夏至,那就真不好说了……”

一时间,不敢说万箭齐发,却也是千矢横飞,那一边闷哼之声连起,却是瞬间再无动静了。

当然,程武倒是依旧小心如前:“小子年轻,如此大事如何敢轻易置喙?只是来之前家父有所言,说让我小心保全自己之余,大事尽从陈长史,而如今长史既亡,我也只是不知何去何从了……沮君,你是个君子,如今诚心问我,我只有一言,那便是不管让我从辛仲治也好,从沮君也好,亦或是让我从李退之呢,你们这些真正的人物总得有人站出来让我们去从才行,而不是这么乱下去!”

平心而论,若非他自己心存大志,又自矜才能,想要于乱世中龙鸣于九天,否则何至于今日至亲一分为三呢?稍有自责也是寻常心。

一时间,初冬落日,竟然只有沮授一人孤身立在漳水之畔,残肢断臂之间,萧瑟无助……恍惚间,其人再度想起了自家胞弟与爱子,不由一时黯然。

说白了,以沮授的智计和眼光,心里始终是信不过郭图那种小人的,也不信此人会如此坦诚与老实,但是这种局面下,沮授又能如何呢?他的上位是必然和唯一之解,而且哪里没有麻烦?

鞠义一时愕然。

“什么生产?什么人心?那是他们不够强!”鞠义面目狰狞。“强如公孙珣,不就可以为所欲为吗?还有那个袁车骑,为什么他之前许我侯爵我会信,还不是因为他有十万大军?!乱世当中,大家都是一样!而你,本该趁着这个时机自立,便是担心大局不敢自立,也可以与袁绍讨价还价一番才对,如何反助他杀我?”

三人望着此人背影,一时沉默,而等到李退之远去,郭图方才回过神来,负手失笑而言:“此时看来,何止是小看了李将军,便是死了的鞠将军也有他一番道理的……这天下一乱,所谓武夫到底是趁势而起爬到我们头上了。不过倒也正常,毕竟乱世当中嘛,兵强马壮方能镇压天下,卫将军也好,咱们明公也罢,虽然各有各的道理,却都还是要靠刀枪来说理的。”

“沮君。”郭图见状也不在意,倒是干脆露了底。“我直言吧……主公麾下,派系繁杂,但归根到底无外乎是本土派与外来派,外来者多有资历,而本土者却不愿意外来者居于其土还在其上,这是天然竞争之势,躲不过的。而本来咱们主公起势太快,不得不多倚重于本土三州人士,以作安抚,这就有了陈公台之前宛如副君一般执掌三州大权。而如今兵败,陈公台也去了,主公看似是用了逢元图这个元从之人,可大败之下,却只会更加依仗你们这些三州本土之人,绝不会稍有削弱的,用逢元图更只像是不得已下展示主君权威罢了。实际上,有陈公台死前遗言摆在那里,辛仲治无能为事,那能接手幕府实权的,人尽皆知,就只有你沮公与一人罢了……”

譬如说,袁绍身为主公,一败之下看似志气仍在,而且屡有振作之意外显,可其实真正有眼光的人早就看出来他内心畏惧失态,至今未没走出那日大败阴影,多日间殊无谋划决断,只是被辛仲治、许子远推着走而已……那么主公如此,你让下面的人怎么办?

然后是军事上的麻烦,公孙珣的大包抄策略已经来不及阻止,接下来何去何从?关云长三万大军绕后,审正南东出漳水进取广宗,虽然说沮授认为可以守,但真守起来是那么简单的吗?没有一败涂地的风险?

李退之长呼一口气,也懒得多看,只是缓步回到了已经解散的盾阵之处。而此时,等在此处的沮授、郭图、程武等人再看向这个中原第一豪强家族中的‘打手’时,目光早已经不同。

李进彻底没了耐心:“我来此是念在同僚之份,听你有无临终之语的,不是听你来胡扯的……无人说武力无用,但卫将军也好,车骑将军也罢,哪里是只靠着什么武力?而且若只是论什么强弱,我们李氏一开始便能割据东兖三郡了,何须等你一个什么平原侯才动手?”

“如何是我咎由自取?”鞠义立即收笑厉声反问。“你的兵马虽然特殊,能够约束得当,但同样是领兵之人,你难道真不知道我的难处?兵败之后,部曲死伤惨重,哪里能约束的住?当时败成那样……于禁为了活命只能投降,我为了活命也只能让他们去抢,可一旦抢了邺城,还能如何?!”

言罢,郭图也扶着腰中佩刀,如之前李进那般自顾自昂然而去了。

“乱箭射死。”李进回头转身扶刀缓步下坡,同时口中下令。“杀掉之后枭其首,挂在邺城城门上,让邺城百姓知道,为乱者已死!”

那么与这些事情相比,陈宫之死与其遗言引发的派系斗争,固然严肃,固然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最多只是诸多严重的麻烦之一罢了!

“无他,只是感慨我军人才众多罢了……”郭图一声轻笑,旋即肃然。“然后还想顺便问一问沮君,如今固然是一举夺回邺城,使我军稍有回转,可关羽进军神速,已经速取了涉县不说,还在急切南下,俨然是要走林虑回朝歌,再去黎阳,断我军从官渡南下之路,更有审正南东出广宗,隐隐有交割于东郡,包抄整个魏郡的意思……沮君是魏郡本地人,能不能教教我,如今该怎么应对才好?是不是该急切分兵南下,去抢内黄、黎阳呢?然后要不要发兵向东,在广宗处稍作应对?”

程武看着后半程根本未说话的沮授,欲言又止,而沮授却是终于不由尴尬一笑:“程将军怎么看?”

“之前实在是没想到,军中竟然藏着李将军这样的人物。”郭图捻须而笑。“倒是在下失敬在先了。”

言罢,其人理都不理这三人,竟然是直接扶刀而走了。

“这就足够了!”郭图不由轻笑接口。“明年夏至,咱们也能缓过气来的,彼时说不定就是咱们去找他了……”

沮授不置可否。

“自然是想当面质问于你……同为武人,你为何要助他们杀我?”鞠义终于愤然问出了心底之怨。“程武是因为我夺了他乡人薛房兵丁;沮授是因为我部劫杀了他同城亲友;便是袁绍要灭我族我都不恨,因为我终究叛了他;至于郭图、许攸那些出谋划策之人我更不在意,因为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可你呢?杀了我与你有什么好处?!我若做成了平原侯,以你们李家的威势岂不是能堂而皇之割据半个兖州?今日死便死了,我只是不甘死于你手……天下人皆可杀我,独你不该!”

沮授定定看着对方,既不言语,也没有任何表情流露。

将军一言非是客套,而是此番前来临阵招揽乡人旧兵之前,袁绍已经正式给了程武一个中郎将的身份。

“原来如此!”鞠义仰天而叹。“我实在是没想到,你这人竟然蠢到看不清自己,明明是个武夫之辈,却妄自学什么大义、人心,然后自以为那些人能看得起你,将你视为同类……可你真不知道吗,这些人之所以用你,敬你,畏你,不过是看中你手中兵马而已,哪里真把你当人了?可笑我竟然要跟你这种愚蠢之辈讲道理……”

左右密密麻麻的李氏族兵不敢怠慢,纷纷准备箭矢。

“此时方做姿态,有何益处?”李进面对三人的恭维,面色却阴沉至极。“鞠义已然伏诛,三位自为吧……我且查验伤亡,稍作打扫,便准备按明公之前吩咐往东面平阳小城屯驻去了,诸位不必管我。”

“我知道,足下看不起鄙人,看不起鄙人如此局势下还想着保全自己的权位,但足下真要为此事便赶尽杀绝吗?我们颍川人就该为了当日驱除韩馥一事死无葬身之地?”郭图还是不以为意。“这样好了,鄙人就这么去做……足下真要是不耐,可以上书主公,将鄙人的阴私心思直接说出来,看看主公会不会将鄙人逐出幕府?其实,如此局势,若非一日为主,终身从之的道理摆在这里,鄙人倒还真想跳到卫将军那里求个位置呢!”

话语中途改意,程武却是已经心下恍然。

“沮君啊。”郭图稍作迟疑,忽然向前一步,逼近了对方。“得你一言,稍作心安,可还有件事情……不知鄙人能否将刚才你说的这个魏郡防御策略稍作整理,以你我共同的名义呈送给咱们主公?”

“鞠将军,你把在下当成什么人?”李进听的简直好笑。“武人?割据?天下如今乱成这个样子,到处都死人,到处打仗,不就是因为仗着手中有些兵马便肆意妄为的人太多吗?可从董卓开始,到那些哄据郡县的盗匪,哪个不事生产不懂人心的武夫有好下场?”

一念至此,沮授也是握紧腰中佩刀,抢在落日之前昂然而去了……夕阳西下,只有被剥去衣甲的残肢血尸渐渐冻僵于河畔。

——————我是演义模式被袁绍打败的分割线——————

“建安初年,冬中,珣既破袁绍十万众于梁期,威震华夏。前,绍破泰山黄巾数十万,编制齐略,以作屯田,然秋日得粮,多索为军用,屯民不得果腹,又有主屯田事曰公孙犊者,贪鄙无度,压迫过甚,动辄刑杀屯民。及闻袁绍败,犊所属屯中有曰管亥者,黄巾旧将也,乃召旧属泣曰:‘昔日降者,以绍为安天下者也,今观之,喧嚣小人也!且冬日冻饿,犊亦暴虐,谓安亦死,乱亦死,则何弃黄天之志?’遂以黄天杀犊为号,起而复乱,聚众十万,攻略郡县,出入泰山内外,而绍不得治。”——《汉末英雄志》.王粲

PS:感谢换家之王大佬的第三萌,拜谢。然后为沉迷游戏道歉,并请诸位看在我这个月应该不会少于十五万字的姿态上稍作原谅。

最后继续推书献祭……其一,《漫威世界的替身使者》,韩娱老作者无面大手子的新书,说起来韩娱作者转型好像都很成功,除了姬叉……他是特别成功;其二,屋外风吹大佬的新书,《大王令我来巡山》,这位大佬不用说了,历史大神,这才架空山贼开局,值得期待。

(本章完)

第522章 但见悲鸟号古木第470章 时亦犹其未央第239章 战左复战右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讯第516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第294章 人事常相参(二合一)第355章 舟车何处不通津?第66章 插曲第470章 时亦犹其未央第283章 不如持一觞第380章 破敌克将下蒲关第66章 插曲第190章 春去夏渐腥感谢白银盟阿蕾格格巫,顺便说几句话第209章 喜怒形于色(续)第46章 帻巾第520章 正与此意同一涂第169章 献策第351章 从今吹笛大军起第147章 意外第515章 谁道天涯知己少第316章 翩翩河边走(上)第505章 身当恩遇恒轻敌第177章 背德第234章 堂中辟一人第263章 首身离兮心不惩第390章 时事难从无过立附录1:《喏,相公》——本初林登万第276章 门前立故友(下)第361章 虎狼从中也立身(续)第26章 緱氏县中第412章 关塞萧条行路难第485章 南箕北有斗第444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续)第186章 妄妄山中言第58章 惊变第53章 中流击水第444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续)第192章 人间多真情第480章 秦嬴谩作东游记(续)第422章 智士见事迟第35章 夜凉第315章 白马猎长原第504章 金樽应啼别离后关于完本与完本活动附录9:女频写手日记(下)——sduyiyi附录5:新燕书.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487章 握手相别去第294章 人事常相参(二合一)第164章 亮旗(还债了)第536章 今逢四海为家日第336章 白首汉廷刀笔吏第3章 请战第167章 祭旗第143章 不取第289章 故将直笔记春秋(上)第36章 颍川论士第274章 陌上显大德第123章 更胜第321章第153章 无力(下)第176章 定夺(还债)第177章 背德第535章 山形依旧枕江流第375章 雄心如君莫可拟第88章 巡视(8k)第499章 何如沂水舞雩人(继续大章提前还债第52章 当归第246章 孙文台所向无前第248章 城门口公孙仗势欺太守第112章 汹汹第467章 榆中西门逢故人(续)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讯第458章 旧恩如言亦难收第476章 保国可保身第309章 莫嫌旧日云中守第103章 麦饭附录11:《旧燕书》孝庄文皇后本纪——sduyi第412章 关塞萧条行路难第76章 撤屯(中)第479章 秦嬴谩作东游计第507章 力尽关山未解围(上)第407章 空期戎马收河北第145章 盛意(中)第85章 首尾第280章 文物多师古(上)第63章 临阵(中)第494章 故人北走临沂水第328章 雨落尚可向前行第345章 单于在山西(上)第379章 鼎湖当日弃人间(7k勉强二合一)第84章 槛车第447章 几人虚费一生心第302章 河内洛中两相隔第488章 握手相别去(续)第427章 上下是新月第508章 力尽关山未解围(中)第446章 世间鱼鸟各飞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