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节:马屁之王

管彦的名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管彦的生活依旧没有变化,天天在大将军府中无所事事,偶尔为何进出点点子,闲暇之余就练练《太平要术》,打熬下真气,生活倒是过的很轻松惬意。可是为免非议,管彦却不敢回车骑将军府。

转眼间,一个月就过去了。这一天,管彦大清早就被何进派人找了过去,管彦以为何进又是想问些事情,于是随便整戴了下就向何进的书房走去。

何进依旧端坐在主位上,把玩着一个玉器。身后虽然摆放着数百本在这个时代很珍贵的书籍,但是对于屠夫出身的何进来说这些书就是个装饰物,从来没有去读过。

管彦的脚步声引起了何进的注意,何进笑呵呵地放下玉器,站起身来说道:“文德来了啊。”

管彦一行礼:“不知大将军唤我何事?”

何进没说话,慢慢走到书房的角落弯身打开了摆放在那里的两口大箱子。

箱子一打开珠光宝气立刻充斥着整个书房,两口大箱子塞满了金银玉器,可以说价值连城!

管彦走上前去,看着慢慢两箱财宝,口中兹兹称叹:“大将军这是……”

何进回道:“一月前文德不是说要交好猛虎吗?这两箱珠宝便是送于猛虎的两块肉!”

这样啊!管彦心中想着,一个月何进没有提这件事,管彦还以为何进当时只是面场上应付下管彦,并没有真正赞同管彦。想不到今天何进真的准备了两箱珠宝准备结交十常侍。

其实何进当初虽然赞同管彦的想法,驱虎吞狼,但是并没有想刻意结交十常侍,不过这个月管彦“复汉”之名响彻洛阳城,就连灵帝上朝时都询问过,还说什么时候召见下管彦。

何进这种从下层一步登天的人,本身已经吃尽了名声的亏,他何尝不知,朝中大臣背后称他为“屠家字”的不知有多少。

于是乎,何进对管彦重视起来了,想起一个月前管彦的计策,何进是越想越合理,立刻让人连夜准备了两箱财宝,准备今天让管彦去处理。

管彦一听,忙回道:“大将军英明!”

何进笑了笑:“文德啊,这件事情就交付与你了!”

这句话让管彦暗暗吃惊了下:何进就这么相信我了?

管彦正色一行礼:“下官遵命,必不负大将军厚望!”

何进笑着点点头,又走回主位坐下,认真地把玩起那个玉器来。

管彦看了一眼,轻声道:“下官告退!”说着,管彦慢慢退出了书房,关上了房门。

三个时辰后,一间富丽堂皇的书房里,一个平凡无奇的老头正依坐在一张虎皮大椅上,只见他双目微闭,面色苍白无须。从哪里你都看不出这消瘦的老头是权倾朝野的十常侍之首——张让!

管彦恭敬的坐在一旁,身旁放着一口大箱子。

片刻后,张让微微睁开了双目,眯着眼睛看了看管彦,又看了看旁边的大箱子,细声说道:“管大人今日到访何事啊?”

终于说话了,腰背坐的僵硬的管彦站起身来,对着张让一行礼说道:“彦奉大将军之名,特来看望张公公!”

“大将军?”张让冷笑一声,听着有点毛骨悚然。

“咋家哪敢劳烦大将军看望啊!”张让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句,又闭上双眼,嘴角还挂着一丝冷笑。

当初何家女,也就是当今的何皇后进宫时,并不受灵帝的喜爱,何太公散尽家财,一半结交名士,一半都送于了十常侍,其中张让得的对多。

但是张让也没有白拿何家的钱,十常侍为了何家女在灵帝面前说尽好话,想尽方法,最终让灵帝渐渐宠爱起何家女;而后何家女又诞下一子,母凭子贵,再加上灵帝的宠爱,这才坐上皇后的宝座。

张让后来还趁着黄巾之乱在灵帝面前进言,帮助何进坐上了大将军的位置,可以说何家的荣耀深深的烙着十常侍的印子。

但是随着水涨船高,何进接触的名士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名声来。十常侍可以说是恶名远扬,在某些人有意无意的暗示下,何进下意识的与十常侍分清了界限,二者的隔阂也由此而生。

管彦对这些事情并不知晓,但是听着张让的这个语气,感觉有问题。

管彦强颜说道:“张公公何出此言啊?大将军常言张公公的恩德,故今日特遣下官拜访张公公啊!”

张让何许人也?怎么会被管彦这一言就忽悠了?

张让细目冷笑着看了管彦一眼,管彦被瞟了打了个寒颤,忙低下头做恭敬状。

管彦一看旁边的大箱子,忙小步上前,打开箱子道:“这是大将军孝敬张公公的。”

箱子一开,金银之色顿时外溢,在这昏暗的书房中略显刺眼。

张让被珠宝的光泽刺激了双眼,忙一皱眉闭上了双眼,举起右手挡在面前。

片刻后,张让微微睁开了双眼,在指缝中打量着那一箱珠宝,嘴角也忙忙扬起一丝笑意。

“坐下说话!”适应一下后,张让放下了手臂,对着管彦幽幽说道。

管彦如临大赦地出了一口气,微微一行礼,又正襟危坐于一旁。

张让又忍不住地瞟了了下满箱的珠宝,脸上的笑容也随着多年形成的皱纹而展开:“管大人,听闻最近洛阳城中都流传‘复汉’之名,想必管大人必有大才啊!”

“不敢不敢,张公公称呼我表字‘文德’即可,公公面前谁敢称‘大人’二字?”管彦忙唯唯诺诺地说道。

这记马屁拍的张让很舒服,不错,我张让不是官,但是天下官员哪个不是我一句话说了算的?我非官,却比三公全力还大!

张让满意的一笑:“文德倒是会说话,咋家就欣赏你这种人才!”

看着张让那嘴脸,管彦心中泛起了一丝恶心,但是脸上依旧挂着笑容继续说道:“至于洛阳‘复汉’之传,谬赞矣,若汉室复兴,实乃张公公之功也!”说完这句话,管彦心中都暗叹,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会拍马屁啊?

-------呆子成绩惨淡,总结了下是字数过少,但是说实在的,呆子的书人物对话都是用的半文言文,这是为了烘托出古代的气氛,但是这样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考究,也减少了许多字数,平心而论,每个字都是呆子精心考虑过的,从今天起,呆子会努力两更,是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百三十六节:心念之将第二百零三节:王允送礼第一百九十一节:身后之名第二百一十八节:暗潮汹涌第四十七节:山虐第一百七十八节:春风得意第六十一节:戏志才之论第二百五十五节:众将回朝第一百八十七节:再言废立第一百七十九节:迎亲进门第三百一十节:管彦做媒第二百五十六节:水调歌头第二百三十六节:心念之将第一百零七章:董卓当枪第一百七十八节:春风得意第一百六十二节:王芬之死第三节:慌忙出计第四十四节:师徒第二百一十五节:急火攻心第二百六十三节:四大家将第二百六十节:不觉自醉第三百节:常山赵子龙第一百六十八节:天下将乱第五十八节:病贤第二十节:对饮纪灵第一百六十七节:两宫之争第二百八十四节:管彦得子第二百五十一节:助谋徐州第二百零八节:约法两章第二百四十七节:三策退曹第一百六十四节:利器马镫第二百五十五节:众将回朝第三百一十八节:九卿少府第十八节:管彦为官第八十九节:营外遇事第一百九十一节:身后之名第三十九节:武圣关公第二百一十六节:震慑之势第八十二节:北宫之盾第二百零二节:施连环计第一百一十二节:垣水闻歌第七十九节:穷途末路第二百六十四节:出京求贤第一百九十六节:天兆之意第二百零一节:司徒相邀第二百七十三节:依依在目第五十七节:小试身手第七十二节:董卓第一百八十八节:休谋废立第九十四节:请君入瓮第一百九十节:计定杀贼第八十二节:北宫之盾第二百一十六节:震慑之势第一百三十五节:八校之主(二)第一百零八节:韩遂中计第二百八十五节:安中遇险第一百二十四节:马镫第二百二十一节:李傕求官第二百七十六节:河北高览第一百零八节:韩遂中计第三十七节:鞭打督邮第二十七节:管彦挂帅第三节:慌忙出计第二百二十九节:马尿淬火第二百七十三节:依依在目第六十四节:爱莲说第二百八十六节:此生不反第二百四十四节:兵助陶谦第九十五节:伏击第七十三节:西北烽烟第三十九节:武圣关公第二百九十四节:四围濮阳第二百八十五节:安中遇险第二百七十二节:疾驰回京第二百五十五节:众将回朝第二百七十七节:袁绍突围第二百四十九节:暂领徐州第八十八节:耿鄙之谋第六十三节:挖墙脚第二百三十七节:沮授出计第二百一十一节:吕布敬酒第二百七十四节:再起烽烟第九十九节:朝堂论事第一百二十一节:分封诸将第二百二十四节:围魏救赵第八十四节:破金城第一百八十二节:春宵一刻第三十五节:兵发冀州第二百一十四节:彦之错也第二百四十八节:计留周瑜第一百七十二节:偷天换日第一百六十节:回师邺城第三百节:常山赵子龙第十八节:管彦为官第一百二十八节:袁术长论第三百节:常山赵子龙第一百七十二节:偷天换日第二百九十七节:掳子为质第二百七十六节:河北高览第二百六十五节:袁隗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