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云南有好盐

其实说实在的,狗大户们已经赚了大钱,被老六养刁了胃口,自己已经有点儿看不上西南的这些陆上生意了。

比方说茶马贸易虽然也是贸易,但运力的局限就决定了,茶马贸易永远无法与海上贸易相比。

当然将来打通了出海口,又另当别论了……不过那是后话。

可跟着他们吃饭的人多着呢,手底下还有的是人等着发财呢。何况越是家大业大越要分散风险,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然哪天王爷罩不住了,朝廷重新海禁,他们就得喝西北风去。

这也是他们如此热衷于,王爷的重商主义的原因。唯有扭转了重农轻商的顽固思想,才会避免生意再大,也会被朝廷轻易拿捏的可悲局面。

“眼下还不是茶马生意扩大规模的时候,得等到朝廷收拾了麓川,修好了路设好了驿站,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了,才是大张旗鼓干起来的时候。”朱桢便逐条分解道:

“滇铜也是此理,东川那边还没太利索。因为铜矿的事情,那边土司去年闹的也最凶的,年底本王召见都没来几个。我看他们现在可能没了造反的胆子,但肯定敢于拦路抢劫的。而且去年他们损失那么大,今年一定会拼了命的找补回来,抢的肯定更凶。”

“加上路也没修好,炼好了铜,也很难运出来。所以铜矿也要先放放。我们还是先搞井盐吧。”朱桢说着沉声道。

~~

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制成的盐就叫井盐。

世人皆知四川出井盐,然而云南的井盐丝毫不逊色于四川。而且滇中、滇南、滇西皆有盐井,号称滇中九。不但产量大,品质也十分优秀……

洪武三年,因山西等边地急需军粮,当时的山西参政杨宪募商人输粮换取盐引,凭引购盐运销于指定地区,解了大军的燃眉之急。从此开中法便成了朝廷的常用工具。

云南运粮困难,朝廷压力很大,商人们的力量加进来,帮着朝廷输粮,可以大大减轻官府的负担。

“这个方法好!”众大户不禁赞道。

“当然,你们输粮同样很困难,因为长途运输粮食的耗费巨大,这是谁都避免不了的。不过你们可以换个思路,同时在云南雇佣劳动力开垦田地,生产粮食,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以便更多地获利——此乃商屯之法也。”朱桢又介绍道。

~~

中盐之法,军守边,民供饷,以盐居其中,为之枢纽,故曰开中。

“对,开中!”朱桢重重点头。

罗贯中摇头晃脑:“孔子所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而不费。”

“怎么搞,开中吗?”程前试探问道。

狗大户们也都很心水,谁不想在海商之外,再多个盐商的身份呢?

云南所产的滇盐雪白细腻,口感也更好,所以比海盐畅销,很受内地民众喜爱。盐商们自然也对其趋之若鹜。

“瞧瞧,咱罗老师就是有文化。”朱桢笑着给老宝贝点了个赞。

“可要是我们招募长工来了,看到王爷给移民的政策这么好,跑掉了怎么办?”有人出声问道。

“跑掉就跑掉了呗,肉烂在锅里,只要别跑出云南就行。”朱桢却不以为意的笑道。“哈哈也是,就当帮王爷移民了。”大户们也很看得开,当有了更高的追求,人就不会锱铢必较了。

“你们可以跟雇工签订合同,他们要是眼红,几年期满后可以落户留下来嘛,你们再招一批就是,反正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不过朱桢还是给他们支招道:

“这边官府所有的政策优惠,都是以落户为前提的。你们带他们来了,先到官府报备一下,他们没恢复自由身不能落户,不就得了?不过官府只保护最长三年的契约,三年一过人家就可以落户了。”

这也算是在官府、百姓和商人间,达成一个相对都能接受的平衡了。不过这就要求大户们年年往云南招人……但这不正是朱桢想看到的吗?

“王爷要多少粮食?”顾元臣问道。

“当然是多多益善了。之前户部所奏滇盐法是输米两石,给一小引盐引。被本王驳回了。最终定为输米一石给一引盐引。”

“这么优厚的么?”众大户不禁欢呼起来。《开中条例》规定,按照路途远近,输米五石到一石,给一盐引,也就是一百二十斤。朱桢给他们的,确实是最优惠的条件了……

当然,盐引只是购销运输食盐的凭证,购盐时还得用钱买。但盐引本身就是珍贵的有价证券,因为没这玩意儿,你卖的盐就是私盐,被抓住是要砍头的。

所以王爷订的这个价,实在是太良心了。

要知道,往甘肃输米两石,才能换一引淮盐盐引。而滇盐的价格,是淮盐的两倍……

“那还不得把盐课司挤爆了?”众大户说着又替王爷担心道:“就怕王爷到时候给不出那么多盐。”

“放心吧。不用担心我给不起盐。我告诉你们,铜矿也好,井盐也罢,蒙古人连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都没开采出来。我们完全可以达成千百倍的规模,就是全大明都吃云南的盐,用云南的铜,都吃不完用不完!”朱桢却石破天惊道。

“真的啊?”大户们对王爷的话,自然深信不疑,不禁喜不自胜道:“那还真得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当然了。到时候让你们跟海上贸易二选一,怕是伱们都会选云南。”

“是是是。”狗大户点头不迭。海上贸易有风险,而这个垄断了,能一代代吃到天荒地老,换了谁不稀罕?

“我跟云南盐课司说好了,到时候你们开矿他们监督。”朱桢接着沉声道:“井盐不像是海盐那么好取,要打很深的井汲取卤水,技术含量高,劳动密集,云南尤其如此。所以滇盐才会那么贵,因为它难搞。但也正因为难搞,本王才能说服父皇,交让你们来负责开采。”

朱桢知道,要是交给官府来取卤制盐,最后的生产规模肯定很小,很难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很正常,大明所有盐铁铜矿,但凡官营的统统拉稀,最后都是私营的一统天下。

所以还是要商人来。

“我唯一的条件,就是要从内地雇人!商人也要有大局观,要记住云南的汉人多多益善。因为有人才有地啊。云南的汉人太少的话,就算我们这代人丢不了,后代也会丢了的。

“王爷放心吧,我们记住了,一定想方设法往这边移民!”狗大户们重重点头,纷纷表起了决心。

“嗯,这段时间,我派人陪着你们,先考察考察各地的盐矿,也可以顺便考察下,哪里适合商屯。”朱桢最后道。

“是。”大户们齐声应下。

第1217章 在其位谋其政第473章 攒劲的节目第31章 马皇后训夫第1072章 生活的滋味第1123章 这京城没法呆了第1162章 学习六哥好榜样第1170章 你不配第1056章 干净又卫生第1249章 马活了第1329章 战果第1316章 水第1336章 截胡第1362章 韩国第117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704章 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第845章 都是怀良的错第1267章 不得不战第321章 六大海商第1119章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第1189章 山东多教主第138章 我的都城我的家第156章 到底谁是爹?第1257章 雪中行第828章 骑兵第123章 明王的来历(求订阅求月票)第462章 王府建在哪儿?第410章 太子难第1248章 岳父出手第288章 破局之道第1050章 小马哥第818章 来了就别走了第1327章 三十六计第194章 到底谁是学生?第1184章 又疯一个第1001章 父子奏对第298章 什么是开国之君?第745章 朱老板的决心第177章 帝王术第730章 知恩图报太子爷第1011章 蜜月第179章 熟悉的配方第501章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第1394章 结束咯第275章 弃民第43章 凤阳花鼓第1028章 一盘大棋第1335章 在贝加尔湖畔第410章 太子难第1026章 先修路第456章 王之安慰第1019章 勇士第519章 王弼之问第1290章 不如投降第1023章 云南模式第1089章 摇滚大明,即将狂野演奏第473章 攒劲的节目第1160章 新祭酒第1003章 楚海滇王府第993章 重重有赏第557章 朱元璋训子第396章 该死的胜负欲第283章 危局第48章 亲军都尉府第292章 纵火第1341章 圣山之战第486章 大记忆恢复术第68章 徐达第526章 铁拳之下,势如破竹第1048章 老刀第415章 贴加官第241章 空耳天后第1365章 朱克阿瑟第47章 密审德庆侯第1079章 微操达人朱元璋第996章 瘴疠第724章 保大还是保小?第708章第363章 生出来的麻烦第328章 大捷第593章 起名专家朱元璋第278章 绿帽子王第943章 攻城第309章 卧龙凤雏第645章 辞旧迎新第1214章 大教主跳水第69章 朱老板求亲第362章 百岁宴第186章 骑牛的诱惑第736章 审吕第165章 史上最高规格秋收第292章 纵火第241章 空耳天后第1278章 追亡逐北第1050章 小马哥第917章 老毕摩第1295章 关键第529章 江西填湖广第497章 帮主大人第1084章 回京第1295章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