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最重要的说服

武英殿外,锦衣卫林立,潭王朱梓亲自率兵把守,不让任何人窥伺。

殿内,朱老板彻底打开了话匣子,得意的笑道:

“呵呵,小子记住,万世基业不是越大越好的,你得能管的过来,管了有好处才行。咱常想汉光武时,四夷竞相请朝廷派官管辖,光武却就是不许。”

“盖是刘秀也起自微寒,知道许多弊病,所以不许他。这是光武识见高处。后来的君王便差多了。便如高丽,也都分为郡县,设置官守……那破地方穷的饭都吃不上,朝廷收不上几个税,还得往里头贴钱赈济,你说要它干啥?”

“后头也是那不才之人,恃倚朝廷威势,做的不好,国力一衰,都激变了,结果白忙一场,还落了个丢失国土的骂名,真是何苦来哉?“朱元璋吐出一口浊气,断然道:

“所以咱打定主意,除了西北胡虏之外,其余边陲小国,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

“因为国家用兵,犹如医生用药。开了大堆的药,目的是要治病。不能没病就乱吃药,那可要吃坏身体的!”

“治国也如此,国家不太平,用兵来勘定祸乱。等天下太平了,只需整修甲兵,操练士卒,备作国防而已。断不可学隋炀帝恃富逞强,好大喜功,惹是生非,自然会与别国结仇。可劳师远征,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很容易战事不利。朝廷又得增兵,国库空虚了又要加税,这不恰恰招惹了祸乱吗?”

“实在太劳民伤财了,绝对不能轻启战端。所以古人有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啊!”

“哇塞,爹成老秀才了!”朱老板一番长篇大论,把朱桢听得也是一愣一愣,没想到老头子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了。当年他可说不出这种话来。

“父皇每天早晚都要翰林讲书,一日不辍。”太子笑着解释道。

“还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呢。”朱桢赶忙奉上马屁。

“你才知道?”朱老板愈发得意道:

“这就是为什么咱会留着高丽、安南这些藩属不动,又规定云南三江之外不设流官,只以夷制夷的原因。明白了么,小子?”

“明白了,父皇。”朱桢一脸恍然,又状若不解的问道:

“只是父皇,既然‘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为什么还要担心,封在这些地方的功臣,有朝一日会尾大不掉呢?”

“呃……”朱元璋没想到老六来了个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寻思片刻,点头道:“倒也是。”

“再就是那云南之地,与内地相去甚远,民风彪悍、蛮夷遍地,土司林立,如果只是派流官几年一任的话,根本镇不住他们,自然也无从树立朝廷的绝对权威——将来一旦有蛮族强人横空出世,根基浅薄的流官根本无法抗衡,云南必然大乱!”

“嗯……“朱元璋点点头,以他的见识,当然明白老六所言非虚。其实他封老六为滇王,派其去就藩云南,正是基于此等考量。

“这还是设流官的内云南,更不用说不设流官的三江之外了。”朱桢沉声道:

“那还不完全就是各部土酋的天下?不然那麓川政权如何做大做强到敢跟大明叫板的地步?” “如果我们不改变策略,依然采取以夷制夷,土司自治的政策,那么消灭了麓川国之后,势必留下巨大的权力真空。我们不填补的话,各部蛮夷自然会填补。不管是缅甸、暹罗还是安南,总之很快就会有个新的西南小强国崛起。

“而在其崛起过程中,大明分封的那些土司土官,自然会成为其扩张对象。到时候他们向大明求援,大明一样要用兵保护他们,这种替别人打的仗,不比隋炀帝还不慧?”

“嘶……”朱元璋摸着下巴已经花白的短须,他不得不承认,老六说的有道理。确实,麓川政权的诞生,自是有其土壤的。朝廷如果不改变政策,就算消灭了麓川,也会有新的麻烦迅速崛起的。

而且老六最后那句话最扎心了——他之前觉得只要藩属称臣纳贡就不打他们,这样便可以刀兵不兴。

但他确实没想到,那些藩属还有土司被人欺负了,朝廷怎么办?放着不管是绝对不行了。因为大明目前这套藩国称臣纳贡体系的核心就是威望。

威望荡然无存,那么纯靠威望建立的藩国体系也就名存实亡了。

所以说,大明丢不起那人啊。也就只能捏着鼻子硬上了……

这种为别人而战的烂仗,确实还不如隋炀帝。起码人家还是为自己而战……

“嗯,原先确实有些一厢情愿了……”跟自己儿子探讨国家制度时,他也没必要照顾自己的面子了。必须得实事求是。

“所以为什么不把外云南封给藩王和勋贵,让他们自行治理呢?这样朝廷不费钱粮,便可稳定三江之外的局面。而且将来西南诸夷有事,还可命藩王率勋贵讨平,同样不费朝廷一兵一卒。”朱桢便趁热打铁道:

“要是他们不能胜任,就换能胜任的人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肯定有能胜任的!”

“而且藩王的封国里虽然有勋贵的采邑,但勋贵并不效忠于藩王,而是与藩王一样,都是皇帝臣子,都要效忠于皇帝,听从朝廷的调遣。如此,藩王,勋贵互相牵制,也不会尾大不掉。则西南永安矣!”朱桢最后总结道。

听完老六的长篇大论,朱元璋的态度终于有些松动,他看看太子道:“老大,你怎么看?”

“儿臣觉得老六是全心全意在为大明,为父皇,为我老朱家考虑。”朱标不假思索道:

“作为大哥,听到弟弟这样为我考虑,说实话,儿臣感动无比又惭愧无比。”

“嗯……”见太子表态赞同,朱元璋终于松口道:

“那就在麓川试点一下吧,当然你们得先把麓川打下来……”

“父皇瞧好吧,儿臣回去便灭此朝食!”朱桢登时笑逐颜开。

他此生事业的最大障碍,终于搬开了……

第991章 全滇平定第1021章 还得你去第572章 贞没了第905章 记吃不记打第462章 王府建在哪儿?六天六十更,可以了吧?第169章 真假花鼓词第443章 倒霉的老六第112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941章 一桌席来了两桌客第1131章 南院放榜第632章 千古艰难惟一死第540章 一个也不能少第932章 自知之明第854章 本将军也要造军舰第776章 既怕兄弟过得苦抱歉,有点卡文。第226章 韩国公的报复第424章 盲区第214章 近日流行烟熏妆第16章 小明王之死第80章 第一餐呵呵呵呵,喝多了。第944章 丢檑木第731章 拜师第771章 天助我也第878章 真诚的何真第1224章 纳哈出第513章 未曾设想的可能第252章 审案日第343章 重聚第808章 能力越强责任越大第80章 第一餐第733章 小三儿的干爹第774章 太阳照常升起第192章 楚楚可怜,刘看穿第154章 中都城变天第405章 败军之将第469章 血色预兆第1161章 一气化三王第1177章 爆了第876章 我要打两个第325章 上书第1196章 最抽象的起事呵呵呵呵,喝多了。第94章 穷则思变(求订阅)第1317章 漠北草原第6章 另一个选择第22章 女医官第1229章 计划通第176章 小胖补完计划第852章 打击倭寇,人人有责第611章 摇身一变第1068章 俞总旗的烦恼第798章 锦衣卫正式上线第443章 倒霉的老六第878章 真诚的何真第813章 救救宋太史第1128章 责任第1005章 岳父第1252章 又让老子当坏人第695章 胡相的决断第149章 重聚与祭祖第1212章 换命第1278章 追亡逐北第266章 拜托了,胡相!第568章 洪武十二年第1229章 计划通第1111章 圆方阵第960章 人心散了第965章 西边日出东边雨第1161章 一气化三王第1036章 从长计议第72章 户贴第353章 还得问专家第895章 广州热第44章 夜宴武英殿第867章 顽石第1373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440章 花鸟岛海战第1333章 不要过来第100章 罗贯中的愤怒(求月票)第160章 架火烧自己第907章 朱老板的套路第407章 老六的战争第613章 同学义气第965章 西边日出东边雨第1343章 终焉第826章 一发糜烂第3章 魏武遗风第978章 王之哀伤第432章 燕王的任务第192章 楚楚可怜,刘看穿第287章 春满乾坤爹满门第546章 又一个私教第1111章 圆方阵第1135章 会馆第136章 老三老四不三不四第1146章 势如破竹第325章 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