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祖宗成法我来改

老六跟老刘一直在琢磨着,到底该怎么救大明?

有人可能会觉得,两百多年后的事情,他们鞭长莫及,有心也操不了那么远。

但其实是能管得着的,因为四个字——祖宗成法。

大明的士大夫就是用这是四个字,把后世的皇帝逼尿了的。嗣君们只能在洪武皇帝定下的规矩中,带着镣铐起舞,难以越雷池半步。

最简单的例子还是四个字——免死铁券。

这玩意儿在朱老板这,说不好使就不好使,完全没有保命效果。

但到了后世皇帝那就牛逼了,它是真能免死。凭着这玩意儿,两百多年间,勋贵们的不肖子孙胡作非为,就真没被砍过头。

因为这玩意儿是皇帝祖宗发的。后世的皇帝不能公然违背祖宗的意志,那是他权力来源,统治的合法性所在。谁敢开这种玩笑?

偏生朱老板又是个设定狂,给他的子孙、臣民、朝廷、军队,定下了无数的条条框框。毫不夸张的说,大明之后两百多年,基本就是在他定下的框架中运行。

这套祖宗成法不能说不成功,因为它让大明平稳运转了两百多年。但糟糕也是真糟糕,大明日后的各种弊端,乃至亡国的原因,基本也都来源自于此。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用在大明和这套祖宗成法上,实在合适不过了。

而现在,朱老板还没写他的《皇明祖训》,祖宗成法还没形成呢。这时候设法推动朱老板,制定更合理的法律制度,废除那些贻害无穷的弊政,让祖宗成法变得更合理,就是师徒俩眼下最该做的事情。

~~

“当然是让户部真正的掌管全国钱粮收支了。”于是,老六便不假思索道:“各州县的税收要如数上缴朝廷,由中央统一分配,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不许坐收坐支了。”

“这需要很大的动作啊……”太子沉吟半晌,苦笑道:“这已经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而父皇,一直很得意他制定的这套就近供给、不扰百姓的体例呢。他老人家认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

“其实是有法子的。我养过牛我知道,你顺着它来,它就听你的。”朱桢给朱标出主意道。

“臭小子,怎么说父皇呢?他跟牛一样啊?”太子敲他脑袋一下,说完自己也笑了。“好像还真差不多。好吧,你继续说。”

“父皇废行省、权分三司,说白了还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吧?”老六便问道。

“对。”太子点头。

“那任何将财权向中央集中的法子,父皇都不会反感吧?”老六又问道。

“嗯。”太子继续点头。“不会的。”

“那为什么不趁这次地方权力重组,向地方派出户部官员,直接接管地方的官仓官库呢?”老六接着道:

“当然,直接接管县一级的仓储太不现实,可以先折中一下,把税粮从县里解送到省里嘛,这样户部只需要派出十二个工作组,就可以实现中央直接管理各省的仓储。”

“嗯。”太子眼前一亮,追问道:“伱方才说,收支两条线。现在收我知道了,又该如何支出呢?”

“奏销制。”老六沉声道:“父皇不是设立了布政使司,管理各省的财政吗?正好由他们集中向户部进行奏销。”

“奏销?”太子感觉自己像是个小学生,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就是向朝廷奏报开支,由朝廷审核后,从各省账目中,注销掉相应的数额。”朱桢解释道:

“日常开销可以按年度奏销,年初预算,年底决算即可。若有战事或者大工,亦可随事奏销,这样并不麻烦,便可以掌握各省的实际财政状况,进而在各省之间酌盈济虚,移缓就急,保持国家整体财政的平衡。”

“若能奏效,那各省财权也为朝廷掌控,”太子怦然心动道:“朝廷能调动的财力,怕是要十倍于眼下!”

“没错。”朱桢笑眯眯的问道:“大哥觉得,这对父皇的诱惑大吗?”

“大,太大了。”太子重重点头道:“而且在现有的制度上改进即可,不必推倒重来!父皇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那当然。”朱桢笑着点头。

明朝的财政收入本来是不少的,尤其是隆庆开关以后,天下三分之二的白银涌入大明,可惜一直无法为中央所用,三大征掏空了国库后,直接没钱打建奴。

就是因为没有一套统一的财政制度,朝廷没法在各省之间酌盈济虚,移缓就急。只能一味的压榨北方农民,结果被农民起义推翻。

其实朱桢这套奏销法,就是崇祯末年被逼出来的。这一套如果搞起来,就能建立统一的财政制度,朝廷想用多少,就有多少钱,砸都能砸死野猪皮。

可惜那时候国家机器已经烂透了,这套制度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大明就噶了。结果便宜了满清,让他们能用极少的人口,统治偌大的中国……

无论如何,建立统一的财政制度,都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奏销法至少比他爹那套近似于无的财政制度,至少先进两百年,而且不会水土不服。

所以朱桢打着刘伯温的旗号,向大哥大力推荐。

~~

哥俩又就此聊了很久,直到后宫快关门,太子才依依不舍送他回去。

“日后有空就来多聊聊,等聊透彻了,咱哥俩一起跟父皇禀报。”朱标亲热的拉着他的手道。

“呃,还是大哥自己跟父皇说吧。”朱桢很有自知之明道:“我跟父皇犯相,说着说着非挨揍不可,不如大哥自己说。”

“唉,父皇嘴上不说,其实很欣赏你的。”朱标叹口气,想摸摸他的头,发现弟弟已经到自己肩膀了,再摸头已经不合适了。便改为拍了拍他的肩道:

“老六,你真是长大了,长进太多了,大哥都迫不及待等你学成出徒了。”

说着他压低声音道:“父皇准备让我处理国政,大哥我心里真没底啊。若有你帮忙,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大哥,别报太大希望,我就是嘴炮。真干活怕是只会给你添乱的。”朱桢就很有自知之明。

“没事,我要学,你也要学嘛。以你的聪明肯定能学会的。”太子信心满满道。

第924章 赢家通吃第65章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第442章 胜负第655章 全都是蹴鞠高手第1345章 光练不说傻把式第10章 姨娘请你吃贡柑第201章 三哥带我逛那种地方第1306章 奴儿干都司第305章 外甥打灯笼第763章 李仕鲁掷笏第1177章 爆了第1046章 最有力的震慑第958章 逃跑要趁早第993章 重重有赏第18章 娘亲第166章 一个艰难的决定第755章 缘分的开始第1010章 迎亲第811章 手下留情第95章 小刀拉屁股第1239章 六王爷造车第472章 我将化身光明,击退黑暗第787章 赌国运第1171章 冥顽不灵第811章 手下留情第1061章 狗大户陪客第1171章 冥顽不灵第976章 势如破竹第1000章 午门献俘第879章 真老狐狸第210章 出发啦,不要问那路在哪儿第411章 踏破铁鞋无觅处第16章 小明王之死第340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33章 这是计划的一部分第1042章 保留节目第396章 该死的胜负欲第1067章 核心科技,遥遥领先第333章 夙愿得偿第1185章 治好了第1312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第953章 抽签第568章 洪武十二年第864章 海王瓷第1318章 重任第1325章 神兵天降第1019章 勇士第1266章 勇气的对决第1150章 经常上吊的朋友都知道第428章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第110章 野望第196章 社牛王爷第201章 三哥带我逛那种地方第465章 我这一生没别的追求第883章 抄家第197章 王与将军撸熊猫第810章 可恶的老贼第652章 小人国第85章 亲兄热弟第283章 危局第567章 师父第767章 太子爷的光辉暖人心第1149章 意外,十分的意外第1章 楚王殿下第846章 无条件投降第1221章 老六要来了第1175章 烟火第366章 太子监国第611章 摇身一变第539章 大明瓷业总会第1024章 试验田第1036章 从长计议第650章 迎接第242章 念念不忘,必有机会第54章 你方唱罢第620章 得罪人的本事第571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1125章 卫道士第583章 抽椅子第1246章 新帅人选第487章 隐情第666章 最特殊的一对第650章 迎接第777章 时来天地皆同力第1270章 回马箭第1014章 危局第1341章 圣山之战第365章 兄弟交心第146章 出师未捷人先泻第436章 该来的都来了第640章 我错了第864章 海王瓷第580章 你是真的勇士第859章 将军自闭了第55章 我登场第918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第1350章 还中第65章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第684章 老四能换七匹狼第321章 六大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