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江北之战,确实让赵铭伤了心。
赵铭一心歼灭清军,等于是给老朱家卖命,不仅帮着老朱家挡住了清军的进攻,守住了基业,还准备将老朱家失去的江山也夺回来,结果却被老朱家的人出卖。
赵铭心中沸腾的热血,一下凉了半截,发誓再也不管老朱家的事了。
当然,他不会真的就此对天下不管不顾,只是看清了一些事情后,不会热血和那么义无反顾了。
五万大军渡江,回来不到两万人,大军返回江东后,救死扶伤,整顿队伍自是不提。
这时,陈明遇等人完成清点,江北一战,战死投降或失踪的东海镇将士,共计三万四千余人,损失之惨重,可谓东海镇成军以来,有史第一遭。
此番出征,东海镇的高级将领,中级军官,下层士卒,损失都十分惨重,几乎折损过半,神策中军,神左军几乎全军覆灭,此外还丢掉了大量辎重和器械。
赵铭近些年积攒下来的几万条火枪,还有青铜快炮,数千枚手雷,七八万斤火药,十多万石粮食,都葬送在了江北。
当然,这些东西并非全部落入清军手中,许多都被东海镇的将士自己焚毁和引爆。
总之一句话,江北之战,东海镇元气大伤,本来可以一战灭掉满清,如今局势也再次变化起来。
清军在这一战中,重创了宿敌东海镇,使得东海镇短时间内,无法再攻击清军,同时满清缴获了大批东海镇的器械和辎重,还有黄廷等两千多东海兵,投降了满清,无疑增强了满清的实力,稳住了将要崩溃的防线。
赵铭领军回到苏州后,江东之地一片黯然,而因为东海镇从未遭受过此等大败,东海镇准备也不充分,没有应对大败的措施和经验。
一时间,家属抚恤不及时,伤员缺少医药救治,被迫截肢,或者感染至死,使得东海镇士气跌落谷底。
江东的百姓也没想到,百战百胜的赵大帅,会折戟江北,得知自己儿子、丈夫的死讯,也都是家家戴孝,悲痛不已。
这一切,都令赵铭深感自责,可以预见,短时间内,不仅东海镇难以恢复,就连赵铭自己,也需要时间来调整。
赵铭这边遭受惨败,清军那边虽没留下赵铭,但是却也是一场震动满清朝廷的大胜。
洪承畴的计划,只是用南京和议和,来离间南明朝廷内部的势力,重创东海镇,完全是意外之喜。
虽说没能抓住赵铭,但是顺治和布木布泰听闻重创赵铭的消息,还是大喜,大肆封赏了阿济格和范文程几人。
近一年来,满清内部动荡,多尔滚坠马而亡,满清外部,则丢失武昌,孔有德惨死。
面对内外汹汹的局面,满清朝廷内部,便有人建议撤回关外,而现在,这些人也纷纷安定下来,吃下了一枚定心丸。
阿济格一边整顿军队,一边向满清朝廷报捷,并派出斥候,追查赵铭的动静。
这时阿济格内心之中,还抱着意思侥幸,毕竟沼泽难行,赵铭极有可能陷入沼泽之中,被稀泥淹没,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斥候带回来消息,赵铭已经逃了出来。
www_ тt kдn_ c○
这让阿济格心中感到失望,觉得没有尽全功,所以有意想,继续趁着胜利,继续轰击,打败明军。
可是,范文程却提醒阿济格,江北一战,清军斩获确实丰厚,但是自身损失也不小,伤亡其实比东海镇还要多一些。
阿济格本想趁着大败赵杂毛的机会,与明军来一次会战,但一合计,才发现虽然大胜,但是清军也已经力不从心,清军歼灭俘虏明军三万多人,自己的损失却超过四万人。
光看人数损失,仿佛是清军失败,但看战略目标,满清朝廷的完成程度要高,所以是满清大胜。
范文程和满清朝廷,反对阿济格破坏洪承畴的计策,遂即只能按着计划,向淮北撤军,承认明朝地位,坐等明朝内部倾轧。
扬州之西,旧江口明军大营。
东海镇大败的消息,何腾蛟早已经知道,只是他没有料到,原本以为必死的赵铭,居然没有死,竟然从清军重围之中杀了出来。
这令何腾蛟极为惊恐,内心惶惶,担心赵杂毛会找他算帐。
赵铭的威名,何腾蛟是知道的,再加上,赵铭从清军重兵围困之下,成功突围,就更加证明了赵铭的恐怖。
赵铭不死,他今后必定报复,这让何腾蛟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前往探查的何腾蛟心腹带回消息,赵铭突围后,于泰州休息几日,朱以海都没见,就帅军返回了江东。
这让何腾蛟松了一口气,至少暂时没了威胁,不过赵铭没有爆发出来,反而一声不响的撤回江东,也让何腾蛟提起了警惕。
赵铭如果大发雷霆,跑来隆武朝廷告状,其实还好些,这样一声不吭,反而让他更加担心。
不过,何腾蛟很快就没时间担心赵铭的问题,阿济格在赵铭离开后,也拔营北撤,让出扬州和淮南广大的区域。
这次满清朝廷继续故技重施,与何腾蛟谈判,却将淮南之地,让给朱以海的浙系。
一时间,何腾蛟只能不再去想赵铭的事情,而是指挥停顿多日的明军,忽然向扬州一线发起了反攻,意图夺取扬州和淮南。
在何腾蛟出兵的同时,朱以海也将精力,从赵铭身上,转为争夺淮南上,下令浙系各路大帅,起兵收复淮南,将清军赶过淮河。
二月中旬,在赵铭返回苏州后不久,阿济格便撤退到淮河之北,并在徐州一线构筑防线。
清廷继续推行,以退为进的国策,采取防守之势,恢复国内军力民力,同时给明朝一个宽松和平的环境,以便明朝内部派系,再没有外部压力后,进行内斗。
明军一方,何腾蛟占据扬州之西的广大区域,而朱以海则控制扬州和扬州之东的大片地盘,浙系与隆武朝廷之间的裂痕,不觉之间,继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