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癸巳和议

几年前,朱聿键还是有些雄心壮志,要驱除建奴,收复河山。

可是如今已经是隆武九年,而他也有了五十一岁,年过半百。

在平均寿命不到三十岁的年代,五十岁已经算是高寿。

如果再年轻十岁,朱聿键不会如此急切议和,他现在已是高龄,也不知还能活多少年,眼见着短时间内无法彻底击败满清,便只有急于求和,然后趁着自己还能做事,为皇子扫清障碍。

老朱家大体是有这个传统,当年太祖朱元璋,为了子孙能够顺利坐稳江山,便将从龙的功臣,几乎杀了个干净。

朱聿键感受到自己时日不多,便也开始动手,准备为皇长子朱琳源打下个安稳的江山。

在隆武朝廷还都南京几个月内,朱聿键连续动作,堵胤锡等一干主战派,迅速被赶出中央,下放到地方,而堵胤锡虽名义上督师湖广,但其实被朱聿键架空。

原本归堵胤锡调遣的顺系,被留在南京和江北,整编为禁军和江防军,保护南京的安全,使得堵胤锡有督师之名,属下却没有什么兵马。

留在湖广的明军,则由湖北巡抚傅上瑞来节制,而傅上瑞有何腾蛟在朝廷背书,自然是不惧堵胤锡,不会听从堵胤锡的调遣。

因此堵胤锡虽封了国公,但其实已经被隆武朝廷边缘化,失去了影响大明国策的能力。

堵胤锡见皇帝有意疏远他,心中多少有些失望,而且也觉得没有意思,于是服气称疾请辞,而隆武居然没有象征性的挽留,便恩准了堵胤锡的辞呈。

这让堵胤锡失望至极,搬到了岳州洞庭湖君山岛上隐居,何腾蛟对此自然不放心,安排一员心腹为巴陵知县,专门监视堵胤锡。

在将主战派赶出朝廷后,朱以海虽反对议和,但是浙系势力主要在地方,在朝廷上的声音却很小,反对的声音,很快就被主和派淹没。

六月间,何腾蛟与冯铨终于协商完毕,写下正式的明清议和条约。

条约表示,清军不再南侵,而明朝则承认清为北朝,双方东段边界以淮河为界,中段边界以伏牛山、方域山为界,西段以大巴山为界限。

在东线明清交战激烈之时,西线孙可望攻打成都的战役已经进行了好几年。

虽然吴三桂多次挫败孙可望的进攻,但是西军每次战败之后,用不了多久,便再次卷土重来,使得吴三桂得不到喘息,成都周围人口流失,田地抛荒,无法支撑关宁军继续防守成都。

此前,满清朝廷还不时给成都输送物资,可是随着其它战线告急,分给吴三桂的物资便越来越少,最后干脆没有,再加上入川道路崎岖,运送物资消耗太大,吴三桂只能放弃成都,撤到了汉中盆地。

而这一切,正好就发生在,江北大战期间,所以西段以大巴山为界。

条约确定了疆界,并规定,明清南北并立,明朝不称臣,清也不给明朝称臣,顾忌了隆武皇帝和大明朝廷的颜面。

作为回报,明朝则在边境开放榷场,给与满清便宜,以较低价格与满清进行贸易。

何腾蛟与满清谈判,达成的这个条约,相比于南宋的《绍兴议和》,一不称臣,二不纳贡,反而拿下南阳、汝宁两个府,并不算丢脸,被隆武朝廷宣传为一场外交胜利。

当然,除了上面书面条约之外,明清之间,还有一份见不得光的口头密约,便是满清将唐藩封地南阳,外加一个汝宁府送给南明,并承诺不再南侵,而明朝则承诺,处理主战派,杀掉赵杂毛,以获取满清的信任。

同时,明朝必须放弃辽东和朝鲜,将东海镇明军撤回。

对于满清的要求,何腾蛟没有犹豫便答应下来,在赵铭和东海镇不知情的情况下,便将赵铭的利益和东海镇的利益出卖。

不过,何腾蛟也明确的告诉满清,隆武朝廷虽然答应,但是东海镇未必会听命,隆武朝廷只能保证,若满清收取辽东和朝鲜,隆武朝廷不插手,不保证东海镇会从辽东和朝鲜撤军。

双方商议既定,立时互派使团,送交国书和条约,在朱聿键与福临先后盖上大印后《癸巳和议》立时生效,满清与明朝正是进入相持阶段。

苏州城,东海总督府邸。

赵铭回到苏州已经小半年,逐渐从江北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了。

江北之败,是赵铭的耻辱,但并非他的滑铁卢,只要用心经营,赵铭有信心,将失去的荣耀,全部都夺会来。

明清之间议和,赵铭知道此事,朱以海还写信,希望他能够反对议和。

赵铭并不憎恨朱以海,只是看清了,朱以海其实也并不是什么明主,同样私心作祟,明白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一个人身上,是不智的行为。

赵铭接到书信后,上了奏疏,表示不赞成议和后,便也没有了下文,而是专心处理江北战败的后续事宜。

首先,是伤员需要救治,赵铭召集各军医兵,高价找来郎中,购买药材,确保伤员能够得到救治,然后就是调拨钱粮,抚恤阵亡将士,并令幕府制定出一套,优待眷属和其后代的政策。

在照顾伤员,还有抚恤士卒家眷的同时,华兴公司加大生产,制造火枪、火炮、盔甲,以弥补战争中的损失,同时从屯丁和民间,招募士卒,恢复东海镇的实力。

抚恤士卒,制造火器、衣甲、招募士卒,都是耗费巨万的事情,几乎将东海镇近些年海上贸易,还有关外一战的缴获,消耗一空,令不为钱发愁的赵铭,不得不重新关心起了海上贸易。

在关心贸易的同时,还有一件事情,也令赵铭比较头疼。

隆武朝廷与满清议和,对东海镇很快造成了影响,使得不少百姓都认为不用打仗,东海镇招募新卒便有些困难起来。

江东之地富裕,做什么事情都能养活自己,还不用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何必去当兵呢?

现在朝廷都说不打了,那百姓还急个屁,得了,都安心过自己的日子吧!

第263章兵临鸡笼第686章恶人先告状第339章出兵响应第979章尚氏家风第180章浙江反攻第120章赵铭的家底第906章周国出兵第805章讹诈失败第684章精锐之师第132章步军大战第334章购买枪炮第285章联络郑鸿逵第1003章千里奔袭第320章荷兰人压价第950章送走朱由榔第474章前锋覆灭第993章威服群胡第778章银弹攻势第937章追击吴三桂第1089章决战前夜第612章吕宋海战中第909章展示实力第746章厦门海战第八十二章鲁王君臣第682章盖州决战第878章乱敌军心第521章政变上第834章国资委第1058章边境冲突第704章失败的政变第1055章明轮船试航第126章活捉梁化凤第452章变相科举第628章收复杭州第651章困局第1040章贸易协定下第716章席卷河北第三十八章剿义军博洛定策第926章金陵冬之阵中第376章东南士绅第480章真正的凶手第241章旅顺第335章准备再战第459章转进旅顺第499章出城决战第277章郑鴻逵入海第635章吴越王第八章常山赵子龙第672章袭取汉中第727章整兵备战第464章不堪一击第159章插秧建堡第954章老卒的愤怒第808章换个皇帝第241章旅顺第493章俘虏施琅第1038章泛亚主义第543章生死激战第1089章决战前夜第136章剐田雄第294章路遇伏击第115章离别第785章金陵春之阵(一)第547章必杀赵杂毛第231章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第308章移驾湖广第206章东海的使命第972章收复四川第397章战火再起第700章引蛇出洞第三十九章抗清兵群英战太湖第165章宣旨使者第八十八章迎头痛击第379章里应外合第806章反汉同盟第443章收拾残局第1060章给明朝一个面子第1107章会上抓捕第595章紧急回援第250章可恶的西夷第二十二章大木神射第929章陛下臣来救驾第686章恶人先告状第318章台湾新政第171章挟持黄斌卿第262章击溃西班牙人下第170章你是赵铁棒第七十四章乱世相逢第三十二章达成协议第433章信心崩溃第259章再次交战第551章山穷水尽疑无路第1078章一滩烂泥第125章夜占崇明第四十六章赵博安八字方略第1072章僵局第753章福临末路中第302章百姓苦第926章金陵冬之阵中第1044章扶持新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