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东林贱人(中)

北京东江米巷,面对承天门,也就是现在的天安门,是南北漕运的终点转运之处,从南方来的粮米卸船之后就地售卖,也就形成了北京最大的粮米市场。因为南方的糯米转运到此,北方人管糯米叫做江米,因此这里也就叫做江米巷,大明时期的棋盘界将江米巷分开,形成了东西江米巷。

朱由崧、朱由校和朱由检三个小皇孙,换了一身常服之后,就在袁心怡的带领之下来到了这里,朱由校虽然有些沉闷,不过朱由检却是个伶俐的孩子,一口一个姐姐,叫得袁心怡也十分高兴,一路上朱由检手里的小吃就没减少过。

在宫里的时候,要吃点什么东西,都要严格按照太医的规定来,防止积食痢疾之类的病变,到宫外朱由检可就没有这些规矩了,肚子被塞了个溜圆,手里还拿着几个麻团,弄得袖子上都是油。

“那个什么乡巴佬小子,这些猪吃的东西,都吃得这么开心!”

朱由崧心头一恼,转头看去,在那座石桥上,居然有两个衣衫楚楚的家伙,其中一个大约三十多岁,长得那是唇红齿白,丰姿英伟,大雪天还拿着把折扇,再加上一身白衣,颇有些古代大侠游戏人间的意思,颇有些去骗无知少女的本钱。刚刚出声的那个家伙,就不一样了,这人的声音居然比太监的嗓音还要尖锐,而且一脸尖嘴猴腮的样子,看上去倒是想是个小偷扒手,反正不像是好人。

那个小白脸说道:“哎!文言兄,你这话可就是不对了,人家小姐带着自家人出门玩耍,又没得罪着什么,干嘛这么刻薄嘛!”

那个叫“文言”的男子心中不禁腹诽:“你老远就看着人家身边的女子流哈喇子,自己这么做还不是为了引起人家的注意,自己牺牲了形象,来衬托你,居然还说我刻薄!不过谁让自己出身狱吏,吏员出身的官员可比远远不上这些人家进士出身的官员!”

“受之兄,说得对,是小弟的错!”那位文言面对“受之”只能服软。

那个“受之兄”来到袁心怡面前,收起折扇,拱手说道:“姑娘,在下钱谦益,在士林略有薄名,现在是翰林编修,这位是汪文言汪兄,他不过是无心之失,还望姑娘海涵!”

朱由崧眼睛差点瞪了出来,这位就是“钱谦益”,在大明朝的时候这位钱谦益还是挺混得开的,虽说是玩政治玩不过人家,不过毕竟还是士林领袖,不过在南明灭亡之后,柳如是曾经劝他投水,那一句“水太凉”,直接成了千古绝唱,也断送了这位士林领袖的气节。日后还担任了清廷的官员,连清朝皇帝都看不起他。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家伙就是典型的东林党人,清名是有,不过政治手段和治国手段皆无。

对于钱谦益现在的目的,朱由崧自然看得出来,钱谦益跑到袁心怡面前,摆资历秀官职,那跟一只雄孔雀跑到雌孔雀面前开屏没什么却别。这钱谦益在七老八十了,都跟柳如是玩了一出“爱情不分年龄”,更何况这家伙年方三十,事业有成,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看到袁心怡之后,眼珠子都拔不住来。

袁心怡淡然一笑,说道:“钱大人是吧,您说完了,可以让小女子走了吧?”

旁边的汪文言却说道:“嘿嘿,小姑娘何必着急,我们钱受之钱兄,在东南士林可是大名鼎鼎的诗文双绝,姑娘看样子也是知书达理之人,若是我们一起找个地方,坐而论道,吟诗作对,说不定还能成为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岂不比这陪小儿玩耍要强得多!”

“屁话,好臭,好臭!”朱由检对着汪文言就做了个鬼脸。

袁心怡说道:“对不起,恕难奉陪!几位……我们走!”

“才子佳人?我看是有病吧,大冷天的,戴着手套,拿着折扇,我看这俩人是脑子有病才对,心怡姐姐,我们还是赶紧走吧,要不被人传染上了傻病,那就是吃亏了!”朱由崧这些现代社会的各种经验,骂起嘴来可是不比别人差。

袁心怡嘴角翘起一个好看的弧度,“说的也是,我们走吧!”

“走喽,走喽,传染上傻病可就不好喽,哈哈!”他们一边走,朱由检还在旁边的哈哈笑着,这小子在宫里的时候被管得太严,现在一出宫,什么规矩都被扔到一边去了。

站在桥上,钱谦益手中的折扇那是收也不是,开也不是,索性直接将扇子扔下桥去,却正好打中了一个刚刚从冰面上走过的车夫,那车夫怒道:“混账东西,是那个孙子在打你爷爷?”

“X的,你说谁是孙子?”

“哪个答应哪个就是!”

“XX的,你小子别走,是爷们你就在那里呆着!”

“老子是爷们,可就得走,你让爷不走,也就不走,那不是太贱了!” 说到斗嘴,咱们劳动人民也不比那些读书人差。

这却把汪文言给气坏了,当年自己在大牢里当狱吏的时候,哪个犯人要是不听话,拽出了就是一顿狠揍,哪像现在这样,见个人还得低声下气的,今天居然一个小小马车夫就要沾他的便宜。

钱谦益连忙摇摇头说道:“文言兄,你现在也是一个朝廷官员,不再是以前的狱吏,怎么可以与这些无赖之徒一般见识!”

汪文言连忙说道:“受之兄,说得对,是在下失态了!”心中却暗骂,自己已经不当牢头很多年了,居然还拿这个说事,老子也是为东林党立下了汗马功劳,若不是我,单凭你们这些书呆子,能斗得过那些老奸巨猾的齐楚浙党大佬?

钱谦益看着水面上远去的马车,不禁叹道:“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汪文言眼睛一转,说道:“受之兄,可是还在想念刚才那女子?”

钱谦益叹道:“如此美貌之女,经世罕见,今日一别,却不知何日才有机会,再一睹芳颜!”

汪文言嘿嘿笑道:“想要知道那几个人的去处来历,倒也简单,看我的就是,这次不但能让受之兄知道那女子来历,或许还能让受之兄一亲芳泽,那也说不定呢!”

钱谦益不禁一愣,连忙说道:“若是真能如此,我情愿拜文言兄为兄,日后定当提携!”

北京城大多数的水面已经封冻,运河之中自然也是如此,那艘来自北海的船只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滞留在京城,这艘船原本是自海路进入运河,却没想到一阵风雪下来,就走不了了,当日驶进运河的时候,也是引起了一番轩然大波,没有风帆,却比那些有风帆的船只跑得还快,这样的船在清朝的时候,那些百姓看来,甚至还会当做龙王显灵叩拜。

相比而言,明朝百姓远比清朝“奸猾”,对于这些机械之术倒也不是不通,看到那冒着的烟雾,便能想明白其中必是以机关催动,反倒是一些工匠每天围着这艘船,只是不敢上前。

朱由检看了看那艘船,不进奇道:“人家的船只都有风帆,这艘怎么没有?”

袁心怡笑道:“那是因为别的船都需要风力,而这艘不需要,它肚子里安装着一台蒸汽机,蒸汽机带动桨轴,将动力传递给外面的螺旋桨,这样船就能够开动了!”

朱由校顿觉茅塞顿开,笑道:“我设计的船原本是在外面装了两个大轮子,蒸汽机带动这两个轮子打水,却没想到你们能够在水下设计出螺旋桨,这样的确是个好法子,同样的蒸汽机对船只产生的动力却更大,只是你们怎么密封的?”

朱由崧笑道:“在极东之地,有一片比我们大明疆域还要大的陆地,那里有一种叫做‘橡胶’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解决密封问题的秘方!”

“极东之地?”朱由检不禁说道:“是不是东胜神洲啊?”

朱由崧不禁哈哈一笑,没想到朱由检居然把美洲当成东胜神洲了,不过转念这么一想,此时美洲虽然已经被发现了,不过在美洲上的移民还不多,毕竟向大规模美洲移民那是英国人做的,而现在美洲大部分地盘还是西班牙人的,既然欧洲人能够给美洲起名为“美洲”,自己未必就不能将它命名为“东胜神洲”,关键是这一大洲在谁的手中!

朱由崧说道:“嗯,或许那里就是东胜神洲,而且在那边那里有大一片无边无际的丛林,或许那里就是花果山也说不定呢!”

袁心怡笑道:“好了,你们也不用在这这里闲话了,想不想上去看看,我带你们去?”

朱由检连忙笑道:“好啊,好啊,我也要去!”

“咳咳,几位小哥,请留步!”一个身上衣衫褴褛,手上都带着老茧的人突然走了上来,热切地问道:“敢问几位小哥,你们可是这艘船的主人?”

朱由崧说道:“是啊,你们有什么事吗?”

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第十九章 腊月宫变(上)第五章 我恨君生迟(中)第十九章 腊月宫变(上)第十九章 腊月宫变(上)第一章 以权换税(上)第九章 议会政治(下)第四章 九千岁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上)第五十二章 山东变局(上)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十二章 摆钟风波第三十七章 道法宪法(下)第十七章 铁路布局第三十七章 道法宪法(下)第十一章 未来拳法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四十一章 东林贱人(中)第二章 智脑婉儿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五章 枢密院(中)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议(中)第四十二章 发展计划第五章 三皇炮锤第七章 矿山事故调查第七章 北海之变(上)第四十二章 东林贱人(下)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四十五章 改变的梃击案第十七章 北海擒龙(中)第五十七章 建州叶赫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五十六章 徐鸿儒的野望第三十五章 进京面圣(中)第十七章 北海擒龙(中)第三十四章 进京面圣(上)第四十九章 暗潮汹涌(上)第五章 枢密院(中)第八章 成婚第三十七章 道法宪法(下)第四章 枢密院(上)第六十九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六)第二十七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下)第二十三章 合作联姻第三十二章 边打仗边整军(上)第十五章 徐光启的迷惑第五十五章 识时务的办报人第九章 北海之变(下)第十七章 京中生变(上)第十六章 墨家传承第五章 我恨君生迟(中)第二章 风波恶第七章 北海之变(上)第三十一章 亲征辽东(下)第五十一章 骑兵武器(下)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会主义道路第七章 北海之变(上)第五十三章 山东变局(中)第三十六章 进京面圣(下)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上)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议(中)第十九章 腊月宫变(上)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十五章 马六甲条约(上)第三十一章 对日本的纵横捭阖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上)第十六章 马六甲条约(下)第八章 成婚第二章 智脑婉儿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一章 雨中秋第四章 九千岁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测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三十一章 对日本的纵横捭阖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见的福利第十五章 高筑墙广积粮(下)第五十三章 山东变局(中)第六十章 福王情敌第十七章 铁路布局第四十七章 军力对比(下)第三十六章 进京面圣(下)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议(下)第十七章 铁路布局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四十五章 改变的梃击案第五十七章 建州叶赫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十八章 北海擒龙(下)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九章 北海之变(下)第九章 议会政治(下)第五十七章 建州叶赫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七十一章 诸子重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