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议会政治(上)

马林在最新的火炮面前服输之后,其他人也不得不服软,跟着马林在军校里面学习各科的军事理论,并且进行军事训练,这些军官虽然有些人武功不错,不过真正进行起军事训练来,未必就比那些士兵的技能好。

将这些旧军官踢出军队之外之后,朱由崧就开始在京营当中大刀阔斧的改造,此时山东的神枢营也已经北上京师,三大营理应有二十万人,不过实际上却因为吃空饷的问题,军队缺额达到了五万人,因此朱由崧不得不重新招募士兵,补满缺额。

虽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不过北直隶一带的旱灾也造成了大批的难民,再加上地主大量购买农业机械,让很多佃户也失去了土地,出海垦荒算是一条活路,不过能够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就算是加入军队当兵,那也没什么不好,而且朱由崧还提高了军饷待遇,每年还有冬装夏装和春秋装三套军装发放,这对那些年轻人的吸引力是相当强烈的。

仿照神枢营旧例,朱由崧将神机营、神枢营和五军营三大营的旧制废除,建立了九个师三个旅,约十七万人,而其余的三四万人责备划入了后勤部队,原本明朝军队当中就有辅兵和战兵的划分,朱由崧这样做也不惹人注意。

而朱由崧提出的“军队即军校”的口号,随军军校也办得十分顺利,“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能够读书习字这对这些大头兵来说是一种不小的诱惑。随着这些人识字率的提高,将校尉士兵五个等级的军衔制也在部队当中贯彻了下去,并且在军纪当中明确规定了,在长官死亡之后,低军衔的士兵和军官必须承认高军衔的军官的领导,若是不从,可以当场击毙,就算是最后活着的人,也将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

原本李如柏还以为朱由崧肯定会在那些军官大员面前吃亏,毕竟就他一个小屁孩还想折服那些沙场悍将,那岂不是个天大的笑话?不过马林还真被朱由崧跟镇住了,不过朱由崧并不是是用什么王八之气,而是用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新式战术!

“妈的,那个小屁孩王爷欺人太甚,都督,要不然我们直接反了他!”李如柏身边的部将祖大寿不禁骂道。

李如柏连忙说道:“你们胡说什么,我父我大明建功立业,功勋赫赫,作为他的儿子,这种事情连提也不要提?”

李如柏不想造反绝对不是有什么忠贞之心,而是反了哪有现在这么舒服?有朝廷给他们供给粮饷,来养他们自己的军队,要是反了,辽东那点人口也养不起他们那么多的军队,他手下的那些军队还不得把他们自己给吃干净了?

李如柏虽然被罢免了右军都督府右都督的头衔,实际上他却并不太过在意,就算是没有这个头衔,辽东边军仍然是铁桶一只,那里充满了李成梁时代留下来的骄兵悍将,又经过多年的联姻关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团体,在他们看来,辽东就算是他们的地盘,文官到这里来,也要跟他们合作,后世的“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不过是因为这种情况的一种无奈的妥协。

李如柏故作悲痛状,说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我们做臣子的,岂能够非议君父之过?”

祖大寿仍然嘟嘟囔囔道:“都督,那个小屁孩算什么君父?”不过看了看李如柏豪不在意的脸色,却也没心思继续嘟囔下去。

不过李如柏的被罢免,却让徐鸿儒非常精细,他一脸喜色地跑到太子身边,说道:“殿下,这次我们可有救了!”

太子朱常洛昨天晚上,服食过红丸之后,又跟几个江南进献过来的美女一通胡天胡帝,此时正是精神恍惚,勉强睁开眼睛,说道:“原来是鸿儒啊,有什么喜事啊?”

徐鸿儒笑道:“是大喜事啊,那北海王让内阁罢免了右军都督府右都督李如柏,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

朱常洛不禁奇道:“改革罢免几个军官也是常事,你要是看得上,就去把他拉拢过来就是,这种事情干嘛还要对我说?”

徐鸿儒笑道:“太子殿下,您也知道我对民间的一些事情都很清楚,这位李如柏将军可不是普通的军将,就算是被罢免了,在辽东边军仍然有着我们难以企及的影响力,听说在辽东边军,李成梁在开饭的时候会问那些边军士兵‘你们吃的是谁家的饭,为谁效命?’,他们就会说‘吃李成梁的饭,为李成梁办事’,不过现在变成了‘吃李家的饭,为李家办事’。”

朱常洛皱了皱眉头,说道:“这李家也太无法无天了,他们吃的是朝廷的饷银,理应为朝廷办事,如此岂不是成了他们李家的私军?真是乱臣贼子!”

徐鸿儒叹道:“虽则如此,我们也无可奈何,毕竟这个天下并不是太子殿下的天下,这李家军毕竟是跟戚家军齐名的强军,我们能够将他们拉拢过来,对我们的好处那是不言而喻的!”

朱常洛叹道:“我居然沦落到要与这等乱臣贼子为伍的份上,不过我们与他们合作可以,却也要长点心眼,防着他们,否则大明沦陷于此等贼子之手,我就算是得到了皇位,恐怕夜无烟区间列祖列宗了!”

徐鸿儒点了点头,说道:“太子说的是,不过现在我们还得跟他敷衍,等太子成为了帝王之后,想要收拾这等乱臣贼子,易如反掌。我希望等我联系好李如柏之后,还望太子殿下能够亲自去笼络与他,这李如柏也算是一员悍将,若是有感于太子殿下的龙威,顺从于我们,倒是能够为我们添一员大将!”

朱常洛点了点头,此时他也清醒了,道:“这种轻重缓急还是分得清的,你尽管去吧,我还要休息一会儿,等有了消息,再来告诉我!”

徐鸿儒眉头紧锁了起来,看了看朱常洛,说道:“殿下,此时您还要保重身体,毕竟国运多舛,大明天下还需要殿下!”

朱常洛随口一应,却已经有了些不耐烦的以为,徐鸿儒也只能离开了寝宫,在慈庆宫,冷笑着看着这大明的宫室。

徐鸿儒如何结交李如柏,也不过就是美酒佳肴外加美人清歌而已,然后朱常洛便学汉献帝唱了一出“衣带诏”的剧目,李如柏与朝廷都没多少忠心可言,更何况是如今江河日下的太子?不过双方却有着相同的敌人和利益,朱常洛许诺等他登基之后,辽东的军饷提高一倍,李如柏也信誓旦旦地保证绝对忠于太子殿下。

且不说这些人如何谋划,对付朱由崧,而就在文渊阁办公的内阁几位阁老,却有些头疼了,自从朱由崧主持军制改革以来,臣子的反对声音就么有停过,虽说朱由崧取巧,并未担任任何军职,他的改革方案也是通过皇帝发给内阁通过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是傻子,他们能够看得出,朱由崧实际上已经是履行皇帝的职权,而万历皇帝似乎也默许了此事。

刘一燝将一份折子带回了内阁,说道:“杨涟他又联名了魏大中、周顺昌、顾大章和黄尊素等人上书,反对王爷的军制改革,他甚至直接说出了王爷这是‘假天子之手,收拢军权,假百姓之名,收拢臣权,行不轨之事’。”

官应震浏览了一遍折子,将之扔到一边,冷笑道:“不过是些许书呆子而已,假天子之手,收拢军权?那恐怕是皇上自己的意思,皇上是什么人?那是打过了三次征战的帝王,对于军权,若是没有他的默许,谁能够收拢在手中?收拢臣权那更是无稽之谈,如今我们臣权那是大了还是小了?有了议会的财政,我们虽然没办法要皇上发内帑,不过对于国家大事,我们却可以通过议会加强内阁的权威,如此议会通过的提案,就算是……就算是皇上也很那反驳,现在我们正打算在第一届国民议会开幕的时候,将改革漕运的提案交上去呢!至于行不轨之事,王爷有必要吗?行不轨之事的,我看另有他人吧!”

刘一燝皱了皱眉头,官应震所说的事情他也明白,如今朱由崧是行堂堂正正之师,真正在为鬼蜮之事的也就是那些东林党当中的***而已,刘一燝说道:“那么此事应该怎么处理?”

二人齐望向了方从哲,方从哲问道:“皇上和王爷是什么意思?”

“没有批示,直接打回了内阁!”刘一燝说道。

方从哲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放那儿吧,不用管了!”

刘一燝皱了皱眉头,说道:“元辅,王爷最近将五军都督府改回枢密院,建军校,开参谋部,练京营,恐怕是想让枢密院改回宋元旧貌啊?难道元辅就不担心……”

方从哲笑道:“担心什么?季晦,有时候文人将兵并不是一件好事,王爷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决定培养真正的军人,或者说是修正了野性的军人,那军校培养出来的军官也不过就是‘八股军人’而已,你需要担心什么?”

第三十三章 边打仗边整军(下)第十一章 南洋剧变(中)第十七章 铁路布局第二十一章 清荷惊变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议(中)第六十四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一)第二十七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下)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间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十章 东林内部第三十一章 对日本的纵横捭阖第六章 儿子军师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终)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第五十四章 赚钱的股票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议(下)第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上)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击(上)第二十一章 清荷惊变第七十二章 诸子重兴(下)第四章 枢密院(上)第三十一章 对日本的纵横捭阖第六十章 图穷匕见(下)第三十章 亲征辽东(中)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结局第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三十二章 边打仗边整军(上)第十一章 未来拳法第七章 矿山事故调查第三十二章 魏进忠的决意第十五章 高筑墙广积粮(下)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见的福利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五十九章 图穷匕见(中)第十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上)第七章 北海之变(上)第十六章 马六甲条约(下)第一章 雨中秋第四十九章 暗潮汹涌(上)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三十章 老丈人颜思齐第四章 枢密院(上)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间富贵花第十八章 北海擒龙(下)第十七章 京中生变(上)第五十五章 国家农场(下)第四十三章 炮灰对炮队(下)第四章 我恨君生迟(上)第六十章 图穷匕见(下)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四章 九千岁第三十二章 献土百万顷(中)第二十章 腊月宫变(下)第三十一章 亲征辽东(下)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二十三章 合作联姻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五章 三皇炮锤第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上)第十八章 徐光启的圣人梦第四十章 东林贱人(上)第五章 以贸易之名第六章 枢密院(下)第十八章 京中生变(下)第五十三章 山东变局(中)第二十九章 烽火连三月(中)第四十一章 邵氏后人第四章 九千岁第十三章 方氏长子第四十三章 炮灰对炮队(下)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会主义道路第五十一章 骑兵武器(下)第三十六章 进京面圣(下)第十六章 墨家传承第三十一章 亲征辽东(下)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十七章 京中生变(上)第四十三章 铁路公司(上)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四章 九千岁第二十章 腊月宫变(下)第二十八章 来自女真的威胁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第七十一章 诸子重兴(中)第五十章 暗潮汹涌(中)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十八章 北海擒龙(下)第十一章 未来拳法第十三章 南洋大战(上)第五十章 暗潮汹涌(中)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争(上)第三十二章 边打仗边整军(上)第十章 南洋剧变(上)